本文適合於希望快速入門熱門旅拍風光攝影,對攝影理論基礎了解較少的朋友。在本遊記中,窮遊er 大頭先生和Azzurra會借用2018年新年期間前後和朋友三人自駕冰島旅拍的經歷和後期修圖經驗,對冰島自駕旅拍行程安排、拍攝方法與技巧、後期修圖思路和方法做了詳細的梳理,並會介紹一些基本的藝術構圖色彩原理幫助理解。
本攻略也適合於其他場景的旅行攝影的規劃與參考。不做老法師,不做設備黨,世界那麼大,我們一起去看看,然後用鏡頭把風景留下來。
為什麼,旅拍照片總是不好看?
想必很多窮遊er都有過這樣的感覺:在壯麗的自然風光中自駕遊玩,每當看到一處壯美景色的時候,就會停車下來拿出相機拍下看到的一切。等會到家中,重新看這些照片,卻覺得平淡無味。雖然你看到的自然景色都在照片之中,但是完全沒了當時的感覺。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真相,其實是這樣的。
當你在看風景的時候,你的眼睛會先將眼前的景色「掃描」一遍,然後將目光聚焦在最吸引你的地方。你的大腦此時會將眼前景色中的與最吸引你的東西無關的元素全部主觀忽略掉。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你會不禁感嘆:大自然真美啊!但是,你的相機卻不會像你的大腦一樣。當你拍照的時候,相機把取景器中的所有東西一股腦兒地吸收了進來,產生了一張照片。所以實際情況是,你的相機需要在你的「幫助」之下,才能完成能滿足你的審美的工作。而這個「幫助」,就是拍攝技巧和後期處理技巧。
當你在做旅行風光攝影的時候,最寶貴的東西是你的時間。你用盡辛苦到達一個你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停下來快速判斷正確的攝影方式和構圖,觀察當下的光線和攝影元素...這些確實需要一些練習才能熟練,但所有人的時間都是寶貴的,在辛苦工作之餘,用太多的時間去自己摸索攝影技巧,時間代價也不免太高了一些。所以,在本攻略中,我會為你pick出在冰島最值得去拍的幾大風光攝影元素,以及不同攝影元素在拍攝時所用的技巧,為你儘可能多地節省學習時間。
先行預告圖
2017-2018跨年夜,在空無一人的冰河湖停車場,迎接第一縷天光。
▲冰河湖 Fujifilm X-T10 焦距:10mm 光圈:4.0 快門:30s 感光度:400
▲ 冬季冰島夕陽下毛茸茸的草地和簡潔的北歐小屋
Fujifilm X-T10 焦距:23mm 光圈:4.0 快門:1/100s 感光度:200
▲ 大家熟悉的冰島1號環島公路
Nikon D7100 焦距:30mm 光圈:8.0 快門:1/100s 感光度:100
▲ 權遊取景地冰河湖,搭配天空的莫蘭迪色彩如夢如幻
Fujifilm X-T10 焦距:56mm 光圈:11.0 快門:1/50s 感光度:800
▲ 如果說南歐平靜湛藍的海是一位地中海美女的話,那冰島黑沙灘瘋狂的海浪一定就是名副其實的維京海盜了。Nikon D7100 焦距:66mm 光圈:5.3 快門:1/6s 感光度:100
手捧從冰川衝至海邊沙灘的冰塊,透過折射凝視2017年的最後一抹餘暉,一定是冰島送給我的生日禮物。
▲鑽石冰沙灘 Fujifilm X-T10 焦距:15.9mm 光圈:4.0 快門:1/100s 感光度:1250
如果我說這些圖片都是我用一臺機身不足四千塊的微單相機和一臺同行朋友的尼康D7100套頭相機拍攝的,你們會相信嗎?首先我一定要說,旅行攝影,決定照片的好壞最重要的是眼裡的畫面、拍攝技巧和修圖方法,器材只是工具,用著順手就行。
器材的選擇:
單反?微單?還是手機?
▲拍攝於飛機飛行途中,背景是冬季的蘇格蘭高地
Nikon D7100 焦距:105mm 光圈:10 快門:1/1000s 感光度:100
現在網上的旅行攝影攻略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流行,非常多的熱門攻略都是以「手機攝影不輸單反」為噱頭賺眼球,但是坦白說實話,旅行攝影,尤其是旅行風光攝影,如果想要拍出有一定美感的照片,手機更多的時候起的作用是導航和看時間。
這裡不反對用手機也可以拍出不錯的風光大片,只是與單反和微單相比,手機不論是從性能還是鏡頭上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而對於單反和微單二者來說,隨著現在數碼技術的發展,非專業級別的兩者差距已經不是影響風光攝影的主要因素,以索尼、富士為代表的微單相機和與佳能、尼康為代表的單眼相機可以說都是現在旅行風光攝影的主力軍。
我在冰島、瑞士、德國等自然景區看到的眾多國外攝影師和攝影愛好者中,相機使用可以說是五花八門,最常見的是日本幾大相機商的產品以及偶爾會遇到的德國徠卡。單反和微單豐富的鏡頭選擇也是手機無法相比的。
風光攝影中常用的有拍攝大場景的廣角鏡頭和拍攝遠景的中長焦鏡頭,這兩類鏡頭基本拍出了現在流行的大多數風光圖,而這兩類鏡頭手機都無法擁有,如果只有手機的話,可以說基本也就與大片無緣了。
因此,我在此強烈建議想要拍出旅行大片的朋友們還是選擇攜帶單反或者微單,最好有條件擁有廣角、短焦和中長焦的鏡頭(其實現在一般相機的套頭基本上就涵蓋了短焦和中焦的焦段,已經可以滿足很多攝影場景了)。在機身選擇上,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過我個人感受是現在的中低檔相機也足以滿足大多數人的社交圖片需求,因為要知道,我們大多數人最後的照片去向是電腦屏幕和手機屏幕,而即使是入門級的相機的像素也遠遠高於我們電子設備的顯示屏像素。
最後介紹一下我本次冰島自駕使用的設備:富士X-T10微單,XF10-24mm廣角鏡頭,少量照片使用XF56mm定焦鏡頭拍攝。另使用一臺尼康D7100單反,搭配18-105套頭。兩者搭配使用,微單主要負責廣角大場景拍攝,單反主要負責中長焦的拍攝。相比傳說中的老法師,我使用的設備可以說是相當簡陋和入門了。至於手機,負責自駕導航,還有吃飯時候拍拍食物。
旅拍攝影技巧教學1——旅拍構圖法則
一個好的構圖是一張照片拍攝成功的最重要前提。不論是藝術大師的繪畫,還是當代攝影理論,都對畫面構圖有著精確的拿捏。說到這裡各位是不是擔心自己因上學階段美術教育的缺乏而無法作出合適的構圖?答案當然是NO!對於旅行攝影而言,絕大多數情況下只需要一個構圖理論,那就是九宮格構圖法(劃重點)。現在人人都具有成為攝影師的潛質,不論是手機拍照,還是專業單反,一定都會有的攝影功能就是畫面九宮格切分。(如果不知道自己的手機或相機該去哪裡開啟這個功能,請花半分鐘時間根據自己的設備型號上網查詢)
九宮格構圖也由於其萬金油一般的使用場景,被稱為「無敵九宮格」。了解九宮格構圖,搭配對稱、對角線和視線引導技巧的使用,在國內外大自然中旅行的我們分分鐘可以完成精準的畫面構圖。接下來,就針對九宮圖構圖、對稱和對角線構圖結合具體案例,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並簡要講解構圖法的進階技巧——畫面視線引導。
什麼是九宮格構圖?
九宮格構圖,又稱三等分構圖,是畫面構圖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如下圖所示,通過四條線,將畫面均勻的分成9等分,而這4個交叉點,被稱作黃金分割點。
九宮格構圖法:將被攝物體放到9宮格的4個交叉點當中的某一個交叉點,更具有突出主體和吸引視覺感官的作用。(如下圖)
這種照片拍攝於黑沙灘附近的海岸。從構圖法來說,上圖中的陸地、大海和天空的分界線位於黃金分割線附近,很好的詮釋了9宮格構圖的原則,其中小房子剛好處理九宮格的交叉點上,作為大眾所熟悉的黃金分割點,使得圖片看起來更具美感。
接下來再用一副莫奈的油畫來加深大家對九宮格構圖的印象:
▲案例分析:Champ de Coquelicots, Monet, in 1881
這張莫奈的油畫是印象派的經典作品之一。在這張風景油畫中,花海位於畫面的中下部,與天空的分界線位於下方的黃金分割線附近,比例協調;右側高高的樹則位於九宮格右側分割線和兩個黃金風格點附近,不僅豐富了畫面內容,而且使整個畫面內容比例平衡,活潑而不呆板,富有視覺美感。
作為希望用自己的攝影留下美麗瞬間的旅行攝影師,一定要注意的是,構圖法說到底只是攝影構圖工具,切勿照搬理論而應該對工具進行靈活使用,這就需要各位利用自己的攝影設備多加進行構圖練習。熟能生巧,在面對美麗景色時也可大大減少構圖的思考時間,從而增加自己用相機抓住美麗瞬間的機會!
因此,對我來說,九宮格的正確打開方式是把它當成參考線:橫豎的兩條線是為了讓我們在拍攝的時候作為一個參考,查看某些物體中的線條是否拍攝的更加規矩,更加符合視覺美感。九宮格參考線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獲得經典黃金構圖,同時也可以幫我們判斷畫面中的天際線、公路線是否水平或者垂直,減少失誤機率。
九宮格與對稱用法
前面講到九宮格的正確打開方式是靈活使用參考線,在旅行攝影中,「對稱」是最常見的構圖方式之一,而九宮格的參考線則完美地幫助我們達到對稱構圖。例如拍攝公路時,以公路中線為對稱軸的構圖方式是最常見,也是最容易拍出大片效果的方式。利用九宮格,我們可以快速找到畫面中線,並查看設備是否端平,從而避免在前期拍攝出現一些細節上的問題。
▲攝影:大頭先生 微博@ADP安迪 Instagram:andypei11
上圖拍攝於冰島一號環島公路。畫面以公路中線為對稱軸,前方的雪山為遠景,並將雪山天際線放在九宮格上方參考線處。特地將公路視覺盡頭放置於畫面中心,保證畫面整體和諧。在實際拍攝中,中軸對稱、天際線和視覺中心的放置均使用了九宮格參考線作為參考工具,保證在有一定危險性的公路中快速完成攝影。這一套拍攝思路非常適合於自駕過程中的「公路照片」,很多旅行風光大片也是使用了同樣的創作構圖手法。
畫面比例的運用
畫面比例是與畫面構圖具有相同重要性的概念,兩者相互影響但又有所不同。在這裡我不談專業美術構成知識,更多地用實際案例來解釋。先從簡單入手,當我們談及畫面比例的時候,其實談論的是畫面中不同對象所佔畫面的多少。同時,由於畫面中心與邊緣的重要意義有所不同,因此比例也是不同對象在畫面中的視覺比重的多少。前者應該不難理解,後者如果不太明白的話,可以參考綜藝偶像練習生——C位。為什麼會有「C位」這麼一說?為什麼大家都會去拼搶「C位」?原因很簡單,因為C位是畫面中心的位置,也是人們在看的時候視線聚焦最多的位置,自然而然與畫面中的其他部分相比,地位和分量會重很多。我們也可以換個說法就是,「C位」在畫面中的比例是最大的。
回到我們的話題,不同對象在畫面中的不同比例取決於我們拍攝的主體對象是什麼。用我自己的作品為例,下面這張冰島海岸線航拍圖中,被白雪覆蓋的陸地與深藍色的海洋在畫面中幾乎是五五開,陸地與海洋的比例相同。而我在拍攝這張圖片的時候,並沒有著重強調陸地或者海洋的想法,而是希望將圖像重心放在被白雪覆蓋的陸地與波濤洶湧的北極海洋的質感。在拍攝時,則通過使用九宮格參考線來快速獲取畫面中心線和水平線。
▲拍攝於飛機即將降落機場途中,海岸線與大地的紋理、下方海洋的波浪清晰可見。這張圖片也是我目前的電腦桌面
上面的這幅作品,則主要表達的是冰島人的生活方式——路邊孤獨於大自然中的北歐小屋。這裡用了因為本身是一個上坡路,所以因地制宜採用了斜線切割畫面的方式,同時在拍攝時利用九宮格參考線輔助房屋的黃金分割點定位和垂直於地面,以及天際線的分割。這張作品中的雖然房屋所佔畫幅並不大,但是由於佔據了畫面的「C位」,因此在畫面中的視覺比例很大,成為了整張作品的主角。
這幅人像作品拍攝於鑽石冰沙灘。拍攝時畫面主角是「我」和「沙灘上的冰塊」,於是將兩者放在畫面的九宮格黃金分割線處;同時讓兩位主角佔據畫面的大部分畫幅,減弱周圍無關環境的幹擾。
這張海邊月出的照片是我本次冰島之行最喜歡的照片之一。大家知道,冰島緯度很高,冬季的夜晚來得格外早。而且天色還亮,但月亮已經升上山頭準備好了今日分的黑夜。為了表達月出的主題,我將畫幅並不大的月亮放在整張照片的「C位」,大海和雪山都是陪襯。並利用九宮格構圖法合理安排大海、雪山和天空的比例位置,從而完成了整個攝影創作。
▲斯奈菲爾火山
總結一句話,畫面比例要從拍攝的主要對象出發,結合畫面構圖方法和拍攝對象特點,在實踐中掌握熟練的拍攝技巧。
旅拍攝影技巧教學2——冰島旅拍元素選擇
▲冬季冰島的冰川,會從內陸冰架緩慢移動到山腳邊緣
冰島被無數旅行媒體推薦之後,全世界的人都想能夠目睹和體驗冰島這個神奇島國的極致地理風光。但是也不得不說,習慣了城市生活,習慣了拍攝高樓大廈,清新文藝的人,面對壯觀的大自然,卻往往會有一些束手無策,用鏡頭拍出來的照片總是感覺差些「味道」,跟雜誌上的大片總是差一點感覺。其實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對自然元素的「嗅覺」不夠靈敏。
冰島的自然元素是很多人從來沒有見過的:看不到盡頭的雪原和雪山、巨大的巖石與洶湧的海浪、冬季高緯度地區的浪漫極光、極地苔原與冰川...不同的自然元素都有各自適合的拍攝方法。而被自然包裹著的人類活動例如北歐小屋、海邊燈塔、雪地公路等元素則又有著與不同自然元素的不同搭配效果。接下來,我會針對冰島的幾類常見的旅拍元素進行拍攝手法上的解讀,幫助大家在冰島不會錯過完美風光。
冰島旅拍元素一:公路
自駕旅行,如果不來幾張公路照片那就真的太可惜了。馳騁在公路上,不斷變換的風景更是旅行的自由。而在冬季的冰島,當地政府會保證公路暢通無阻,兩旁的自然風景卻一點都不打折扣。在冰島的公路,兩旁可以有雪山,可以有草地,可以有雪原,也可以有路上的汽車。而且公路攝影還有一大特點就是,不用擔心是不是景點!自駕的精髓是一直在路上,而公路攝影就是一直在路上。
我拍攝的以下冰島公路攝影均為路途中所拍,沒有詳細的地點記錄,全靠自己對公路元素的敏銳直覺。
▲拍攝於冰島一號公路途中,遠處的山就是著名的瓦特納冰川國家公園(Vatnajkull National Park)
▲拍攝於離開首都雷克雅未克不遠處。由於此處大風較多,路面積雪也相比其他路段更多一些。兩邊是一望無際的雪原,偶爾會有一些地熱發電站出現。
▲此時其實太陽已經快要落山(雖然時間還很早,但是此時的冰島每天只有不到五小時的日出時間啊!),只有山頂還有一些日落的餘暉。
▲從飛機殘骸停車地駛出,遇到的一輛連後視鏡都沒有的古董車,從這裡可以看到司機坐在右邊駕駛(冰島正常是左側駕駛),而當我超車時才看到,司機居然還是一個年輕人!這樣的汽車在國內肯定早被強制報廢了吧?冰島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國家。
▲依然拍攝於1號公路途中。冰島天氣好的時候,天空非常純淨。這樣的天空之下,山峰的細節都格外清晰。
▲依然拍攝於1號公路途中。冰島天氣好的時候,天空非常純淨。這樣的天空之下,山峰的細節都格外清晰。
與上圖相同的拍攝地點,不同的畫面構圖和鏡頭敘事方式。
▲遠方的尖頂雪山就是著名的斯奈山半島火山。冬季進山的路封路,但是從外面依然可以看到從地平線隆起的壯觀雪山(火山)。
▲在冰島,公路旁時不時會出現幾個北歐小房子。
也許是一戶人家,也許是一家Guesthouse,這些房子搭配公路,是絕佳的旅拍元素,千萬不要錯過。
▲又快要日落了,趁太陽還在天上,拍下金色的大地雪山,與通向遠方的公路
如果在主路上看到有一條小路,那說明在小路的盡頭一定有人居住。沿著小路開進去,說不定就會有驚喜出現。就像我這一次開到一條小路裡面,遇見的是有豐富巖石質感的山和一戶生活在山腳下的冰島本地居民。
只要攝影師的眼睛足夠敏銳,公路上總會有很多精彩的鏡頭。而在公路攝影中,我使用的主要攝影方法正是之前講的九宮格構圖法。公路攝影由於其拍攝元素的特殊性,非常適合使用九宮格構圖,將視線盡頭放在畫面中央或黃金分割點處。簡單又大氣,在冰島自駕,一定不要錯過公路攝影。
冰島旅拍元素二:雪山
山!山!山!熟悉風光攝影的朋友一定都知道,山脈是最容易拍出大片的攝影元素,甚至沒有之一。我目前旅居歐洲,接觸了歐洲人的旅拍方式,也研究過一些歐洲知名的旅行攝影師和他們的作品,如果要問現在國外最流行的旅拍攝影題材,那一定是blue lakes and mountains。這兩大旅拍結合黃金分割構圖,誕生了無數的風光大片。而在冰島旅行,山元素,特別是雪山元素,是最多同樣是最美的旅拍元素之一。
冬季的雪山是大自然的傑作。不論是晴天落日的金色雪頂,還是風雪天中忽隱忽現的遠處雪山,都是極好的攝影素材。同時伴隨雪山出現的還有其他元素例如公路、森林、草地、月亮、房屋等等,這些元素綜合起來就是一幅完美的旅拍風光大片。
而具體在拍攝雪山時,雪山在畫面中的會有以下幾類情況:
1. 畫面呈現了完整的雪山或者雪山的精華部分,這類圖片主角一般是雪山本身,構圖會傾向於將雪山置於畫面「C位」和黃金分割線;
2. 畫面呈現了部分雪山,多以山峰的局部搭配其他攝影元素出現。此類圖片的主角要根據創作主題決定,構圖也更加多樣性;
3. 畫面中的雪山不是單一的一座山,而是連綿的山脈或多座山峰同時出現。這類圖片大體會有兩種創作方式,一是以山脈為創作主題,重點表現山脈的質感、色彩等屬性;另一種是以山脈為背景,重點表現的是畫面中的其他元素,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植物等等。
帶著上面的一些理論,下面來看看我在冰島拍攝的雪山元素:
(請結合上述情況2)教會山-冰島最經典的攝影機位之一,如果在天氣好的白天,這裡會擠滿了各國攝影愛好者。我拍攝的當時一方面是冬季,遊客相對較少;另一方面我當時天色已晚(新年前後的冰島日照時間只有四小時),其他攝影師已經陸續走了。我沿著帶著冰的木板小路一路走到這個經典機位,在三腳架和長時間曝光以及後期修圖的幫助下,完成了這張教會山與教會山瀑布的經典機位創作。構圖方面,將教會山放置於右側的黃金分割線處,瀑布則位於左下側的黃金分割點,保證畫面成功。
▲教會山
Fujifilm X-T10 焦距:11mm 光圈:4.0 快門:2.5s 感光度:250
(請結合上述情況1)這幅作品是我攝於冰島一號公路途中,用135mm焦段拍攝的遠處的雪山與流淌下來的冰川。這裡的主體是雪山(冰川可看作雪山的一部分),因此將雪山放置於整個畫面的C位,天際線位於黃金分割線附近。
▲Nikon D7100 焦距:75mm 光圈:8.0 快門:1/200s 感光度:200
(結合情況1)這幅作品也是攝於冰島一號公路的途中,山脈也只是路上隨處可見的一座小山。我在這裡利用冰島冬季的草地作為前景,將畫面的視覺重心和C位留給了稍遠處的山脈,再結合天際線的合理布局,完成整個創作。雖然拍攝的是一座不知名小山,但是合理運用構圖與後期技巧之後,拍出國家地理大片也不再困難。
▲Nikon D7100 焦距:50mm 光圈:7.1 快門:1/50s 感光度:1000
(結合情況3)這張海邊月出的作品表現的就是我們說的多座山峰的情況。在斯奈山半島最西端,伴隨著莫蘭蒂彩灰色的天空,大海、雪山與明月在這裡一起構成了最完美的畫面。在構圖技巧上,將大海、山脈、天空作為風格畫面的三大元素,同時將明月置於C位,利用九宮格完成對稱構圖。
▲斯奈菲爾火山
Nikon D7100 焦距:105mm 光圈:6.3 快門:1/80s 感光度:100
▲Nikon D7100 焦距:42mm 光圈:8.0 快門:1/100s 感光度:100
(以下三幅作品結合情況2和3)在更多的時候,我們眼前的山峰是與其他自然元素共同出現的,此時對我們的構圖技巧和內容取捨就有了一定的挑戰。上圖中的山峰與公路共同出現,我結合公路走勢和山峰形狀,使用了「視線引導」的構圖技巧(關於「視線引導」我會在後文中單獨講解),利用公路作為引導因素,將觀眾的視線從右下方沿著公路走向山峰。同時,山脈的石頭灰與柏油馬路的深色相呼應,增強了視線引導的效果。而這座山脈由於右側沒有環境遮攔,因此積雪較少,山峰上部的白雪與山體本身的深色結合起來,有沒有特別像加了奶油的巧克力蛋糕?哈哈哈沒錯這就是我當時在拍攝這張照片時的內心活動!
▲Nikon D7100 焦距:62mm 光圈:7.1 快門:1/60s 感光度:640
這張作品和下面的作品中的元素相較於上面的幾張作品就豐富了許多,對於拍攝者的技巧運用也有著更高的要求。在本圖中,我主要抓住的自然元素有:近處的草地和灌木、稍遠處的已經結冰的河流、質感和山脈肌理豐富的遠處山峰和天空中絲絨般的雲。如此多的攝影元素必然要有取捨。在這裡,我採用了大多數情況下的取捨方案:近處的草地和天空的雲作為背景烘託氣氛,將河流和山脈作為畫面的主體進行強調,尤其是對山脈肌理的強調。
▲Fujifilm X-T10 焦距:17.4mm 光圈:4.0 快門:1/80s 感光度:200
這是我在本次冰島自駕旅途中最喜歡的照片之一。畫面中元素眾多,小而美的雪山、蜿蜒的公路、冬日草地與大海,還有零星的北歐小房子作為點綴,如何同時處理好這些元素是一項比較挑戰攝影師構圖能力的任務。我的處理方法是,將雪山放置於畫面C位,利用草地「鬆軟」的質感作為前景,與雪山形成對比;因為這裡的大海並不是主要想要表達的對象,因此只在右側納入一些海水來豐富畫面;同時也要考慮到北歐小屋在畫面中的存在感,將房屋集中放在黃金分割線附近;最後使用公路作為視覺引導線索穿插在畫面中。
以上就是對於如何拍攝「雪山」這一元素的講解,希望通過我對我自己作品的分析和講解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看到這裡,你也一定會有這樣的體會:風光攝影應該是攝影師通過相機來合理安排看到的自然元素,攝影師與大自然要處於一個主動的地位,而不是「被動地」去接納自然讓你看到的一切。
冰島旅拍元素三:海
冰島作為最靠近北極的島國,海卻是很多人經常忽視的攝影元素。自駕途中,太容易吸引人眼球的雪山,讓一旁沉靜的大海默默當著配角。但是冰島的海,與義大利阿馬爾菲海岸的海,與巴塞隆納的海,與國內沿海城市的海可以說是完全兩個模樣。深藍色的大西洋時而靜謐,時而洶湧,如果就這麼錯過了冰島的海,那是一件多麼可惜的事情啊。
▲深藍色的海與冰島大陸。拍攝於飛機降落前,畫面中左側雪地中的黑色線就是冰島一號公路
Nikon D7100 焦距:26mm 光圈:4.5 快門:1/500s 感光度:400
冰島的海相對出鏡的機率是較少的,能拍到海的地方也是比較固定的。在冬季,能遇到冰島海的基本上主要出現在斯奈山半島最西端(此處有冰島旅遊服務點,可以作為休息地)、維克附近的黑沙灘及周圍地區、冰河湖及周圍地區。夏季由於開放地區更多,自駕的朋友可繼續前往冰島北部和西北部的峽灣地區。我本次自駕前往的是冰島南部和西部,如果有要去斯奈山半島、黑沙灘、冰河湖的朋友,一定要看過來了!冰島的海這樣拍才能拍出感覺!
當我們遇到海元素的時候,通常情況下海會佔據畫面的不少空間,因此構圖上主要以九宮格結合對稱,再加以其他元素的搭配即可。但是這裡要注意一點:海水和海浪是不斷運動的,如果想要畫面中的海浪清晰,快門要快一些;如果想要拍出海水拍打海岸、礁石的「拉絲」效果,快門則要慢一些,並搭配三腳架的使用。具體的快慢要根據想要達到的效果不同進行調整,建議在同一機位多試幾次之後,再進行最後的創作。
接下來,針對不同地方的海,我用自己的作品來分析說明。
▲斯奈菲爾火山
Nikon D7100 焦距:75mm 光圈:6.3 快門:1/80s 感光度:100
在斯奈山半島的最西端,沿著公路可以一直開到海邊的旅遊服務點。而在這裡如果天氣好的話,可以看到非常美麗的大西洋和冰島雪山,而我則更加幸運地遇到了剛剛升起的月亮。這張照片我將焦點對準月亮,利用較大的光圈虛化了前景的草地,從而保證畫面的重點是雪山和月亮。這張照片中的大海與天空共同為畫面奠定了藍色調的基礎,1/80s的快門也較好的保留了海浪的質感。
▲黑沙灘
Nikon D7100 焦距:105mm 光圈:5.6 快門:1/20s 感光度:250
冰島黑沙灘應該是每一位自駕者都會去的一個冰島熱門景點,在這裡除了海灘上的灰色巖壁和黑色沙灘之外,最吸引人的就是海水中的幾塊標誌性的大礁石和波濤洶湧的海浪。黑沙灘由於地理位置原因,風浪巨大,而浪花拍打在礁石濺起的水花也格外壯觀,仿佛在向遊客炫耀著自然的力量。海浪在不斷變化著,在這裡,我建議使用三腳架+慢快門拍攝,可以更大可能地抓拍到兇猛的浪花。同時,我要強調的是,由於風浪巨大,在黑沙灘拍攝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海浪的位置,切記離海浪太近!每年都有被海浪捲走的觀光客,而我也有朋友後來去黑沙灘時由於站海岸太近,海浪直接拍打在羽絨服上,非常危險。
▲鑽石冰沙灘
Nikon D7100 焦距:105mm 光圈:9.0 快門:1/250s 感光度:100
這張圖片拍攝與黑沙灘的另一側的高地Dyrhólaey,由於兩處地理位置非常近,但其實車程並不算近,這裡用地圖來表示具體位置:
從這裡可以遠望到黑沙灘和著名的幾塊大礁石,同時也可以眺望遼闊的大西洋。而且這裡遊人與黑沙灘和鑽石冰沙灘相比,可以說少了很多,也為我們拍攝風光提供了更多的便利。這張圖片我用較快的快門(1/250s)抓拍海上的白色浪花,在夕陽的映襯下,整個畫面相比黑沙灘的照片平靜了許多。
最後我們來聊一聊冰島大熱門:冰河湖與鑽石冰沙灘。
▲冰河湖
Fujifilm X-T10 焦距:56mm 光圈:11.0 快門:1/50s 感光度:800
權遊取景地——冰河湖其實是冰川緩慢流入海洋的「緩衝地帶」,巨大的冰塊從冰川上流下,在入海口停留片刻後就進入大西洋中。雖然網上說的最多的是夏季的極晝冰河湖,但是冬季的冰河湖才是它真正的樣子!在冬季,冰河湖與雪山練成一片,在落日(冬季冰島日出4小時,感覺每時每刻都在落日)的照耀下,映射出的藍色和天邊的粉紫色轉瞬即逝。我在拍攝這張照片的時候,由於畫面中心的那一片冰離我比較遠,同時我希望能夠同時表現遠處冰川雪山的質感,因此我用了小光圈(11.0)來保證畫面的清晰。在構圖方面使用了對稱分割來維持畫面平衡。
在冰河湖,有一條小路可以往冰河湖的腹地前進一小段距離。不要小看這段小路,絕大多數的遊客在冰河湖都只看到了入海口的那幾塊大冰塊,卻不知在遠方有更加壯觀的冰川景色!
▲冰河湖
Nikon D7100 焦距:52mm 光圈:10.0 快門:1/60s 感光度:1250
在冰河湖,大多數人都在爭相拍攝湖中的大冰塊。
▲冰河湖
Fujifilm X-T10 焦距:24mm 光圈:10.0 快門:1/40s 感光度:400
沿著小路往前走,景色豁然開朗。
▲冰河湖 用中長焦拍攝的遠處即將流入湖中的冰川
Nikon D7100 焦距:135mm 光圈:10.0 快門:1/60s 感光度:800
大家也應該發現了,冰河湖是一個廣角鏡頭和長焦鏡頭通吃的地方,這也大大提成了出片率:用廣角鏡頭拍攝大場景,用長焦鏡頭拍攝遠處的雪山和冰川。
在冰河湖的另一側,是另一個冰島大熱門景點:鑽石冰沙灘。鑽石冰沙灘顧名思義,在沙灘上有非常多從冰川上衝刷下來的小冰塊,就像鑽石一般。這裡的拍攝方法相對單一,但卻非常考驗拍攝技巧。如果是拿著相機直接站著拍,那就大錯特錯了!(敲黑板)在鑽石冰沙灘,正確的拍攝方式一定是將機位放低,人蹲著拍攝,這也才能將眾多冰塊納入畫面中,同時利用鏡頭透視近大遠小,使畫面中的冰塊充滿呼吸感。這樣拍攝同時也可以將大海和天空作為背景納入畫面中。
▲鑽石冰沙灘 將相機放低可以拍攝更多的冰塊
Fujifilm X-T10 焦距:24mm 光圈:4.0 快門:1/60s 感光度:1250
▲鑽石冰沙灘
Nikon D7100 焦距:18mm 光圈:9.0 快門:0.4s 感光度:400
將相機貼近沙灘,利用廣角鏡頭可以對冰塊拍攝特寫鏡頭。結合三腳架和長曝光(這裡用了0.4秒的快門)的使用,可以將海浪拍出「拉絲」效果。
面對著遍地的冰塊,相比大家都想去把玩一番。而如何利用冰塊作為道具拍攝?這裡我為大家示範一種拍攝方法。利用廣角鏡頭,利用對稱構圖對人物和冰塊進行特寫,同時畫面中的人物目光盯著手中的冰塊,讓整個畫面充滿故事感。在本次拍攝中,由於天色已晚(是日落太早了),無奈只好使用高感光度進行拍攝。使用了富士10-24mm的廣角鏡頭,讓我能夠對人物進行特寫創作,並利用廣角鏡頭的鏡頭透視讓人物更加突出。
▲鑽石冰沙灘
Fujifilm X-T10 焦距:15.9mm 光圈:4.0 快門:1/100s 感光度:1250
不過相信大家還有更多更好玩的旅途拍攝方式啦,歡迎大家留言分享自己的拍攝經歷,想了解更多關於作者的旅拍技巧分享,戳【閱讀原文】查看吧!
推薦閱讀
《蒙古超模大賽》,來自西伯利亞的硬核時尚!
歐洲最難相處的憑什麼是奧地利人?
優勝美地懸崖上的求婚火了!「愛情懸崖」後來真的悲劇了嗎?
* 本文為窮遊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如需轉載,可在菜單欄「號內搜索-轉載及合作」查看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