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雖然國內經濟在持續的增長,但中國市場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尤其是網際網路行業的快速發展,對不少行業都產生了一定的衝擊,線下實體店面還迎來了「倒閉潮」,大量的商家表示經營壓力非常大,高額的房租以及人員工資,都是實體店面經營壓力比較大的原因之一,但現如今電商企業卻在積極地搶佔線下市場,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對於實體店而言,之所以會覺得「舉步維艱」,一方面是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就是自身的原因了,也有一些實體店面發展比較好的企業,因此電商並不是導致實體店面陷入「倒閉潮」的主要原因,但電商確實對部分實體行業造成了一定的衝擊。但令人驚訝的是,現如今很多電商巨頭卻在積極地布局線下領域。
從目前來看,亞馬遜、噹噹均準備開實體店,並且一些主做線上服裝、化妝品等企業,也紛紛在布局線下,有業內人士指出,電商巨頭紛紛「搶佔」線下市場,對於部分實體店而言,其實並不是一個好消息,可能還會加速實體店的洗牌。但這一現象其實是可以理解的,阿里巴巴馬雲之前曾提出「新零售」的說法,即將線上線下融合,實現一體化,一方面消費者的體驗感提升了,另一方面還能享受電商的便利。
對於傳統的實體店而言,其實並沒有迎來「倒閉潮」,尤其是一些小區門口,人流量比較大的實體店,在小範圍區域內,不僅擁有一定的定價權,還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但這些門店的經營成本相對比較高,主要是租金的因素,因此在電商快速發展的同時,這些實體店受到了一定的衝擊,但部分實體店受需求的影響,依舊發展的比較好。
再來看一下電商,雖然獲得了不少消費者的青睞,主要是由於商品價格相對比較低,以及商品的種類比較全,再加上電商非常便利,因此很快就佔據了比較高的零售市場份額,從電商的發展趨勢來看,已經對實體店的生意造成了一定的擠壓,但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電商就有了定價權,因此部分商品的價格可能比實體店還要高。
目前,國內已經湧現了不少電商巨頭,例如淘寶、京東、拼多多等等,還有一些企業也在積極的湧入電商行業,因此零售市場的競爭更多的是電商之間的競爭,對於消費者而言,對實體店還有存在一定的依賴的,一些生活用品還是更傾向於線下市場,因此電商積極的布局線下領域,也是為了佔據更高的市場份額。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電商企業布局實體店,與傳統的實體店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一方面是租金比較低,電商企業布局大量實體店的同時,議價能力也比較強,因此租金也相對比較低,另一方面電商企業背靠著強大的物流體系,產品的物流成本也是比較低的,再加上成本比較低,因此電商的優勢是非常大的,憑藉品牌效應,還能獲得不少消費者的認可。
相比單個實體店,電商企業布局的線下實體店,更能得到消費者的青睞,對於消費者而言,也可以在線下實體店進行體驗,之後再在電商平臺下單,而這一模式也是國內零售市場發展的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