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男孩女孩性別角色更重要的,是做你自己!

2020-12-24 陪著陽寶看世界

最近在讀一本書——《親愛的安吉維拉》,是朋友豔君推薦給我的。

這本書的作者奇瑪曼達·恩戈茲·阿迪契曾在TED上做了一場《我們都應成為女權主義者》的演講。幾年前,她收到昔日好友的一封郵件,詢問她如何將自己的女兒養育成一個女權主義者。阿迪契認真地給出了十五條建議,於是,回信最終出版成了《親愛的安吉維拉》這本書,書中包括兩個工具和十五條建議。

1

今天,想重點談談書中的第三條建議:要教育孩子「性別角色」是徹底的胡扯。

絕對不要讓她「因為你是女孩」所以該做什麼或不該做什麼。「因為你是女孩」這句話從來不是任何事的緣由。從來不是。同樣,你出生是男孩,這個事實,也並不代表你就該做什麼, 不該做什麼。

陽寶小時候,很長一段時間沉迷《小豬佩奇》,他非常喜歡看粉紅豬一家發生的事情。好像是從那以後,他喜歡上了粉色,在琳琅滿目的商品之間,粉色總能吸引他的眼球,粉色的玩具、粉色的布偶、粉色的糖果,還有動畫片裡的角色,佩奇、小愛都是他最喜歡的。

在玩具屋裡接觸了更多玩具後,那些看起來被貼上屬於「女孩」標籤的玩具,他也相當地感興趣。他很喜歡和他的好朋友恬恬一起玩洋娃娃過家家的遊戲,他對我說想要一個娃娃推車。

當我在梳妝檯前打扮的時候,他也會在旁邊一邊模仿學習,護膚、梳頭,翻出我的發卡別在頭髮上,用我的睫毛夾,出門執意要抹防曬和唇膏。

他看著我穿裙子,由衷地表示羨慕:「媽媽,我也想變成女生,這樣就可以穿漂亮裙子啦。」

他不願意理短髮,揚言要留長髮紮起來。帶他出門,他被無數次地被認為「姐姐」或是「妹妹」......

這些被看作「女性化」的行為,大眾給到的建議是,早一些扼殺在搖籃裡,要讓孩子從小知道男孩就該有男孩的樣。

的確,在陽寶接觸的環境裡,他不是沒有聽到過這樣的聲音:

「男孩子怎麼能留長髮抹口紅呢?又不是女孩子。」

「那個娃娃不是男孩玩的哦!你看看汽車、玩具槍吧?」

「羞羞臉哦,男子漢是不哭鼻子的哦!」

他也會迷惑,為什麼他們會這麼說?媽媽跟我說的不是這樣啊。那哪個是對的呢?

我的做法是,不刻意的、過於正式的和他探討這些話題,而是在生活裡潛移默化、見縫插針地做鋪墊。我建議他,多觀察多思考,再做出自己的判斷。

粉色藍色並不代表性別。

顏色本身是開放的,不分好壞。世界上這麼多豐富的顏色不代表任何含義,它只是一種色彩而已,都可以讓人喜歡,供人選擇。男孩子喜歡粉色,大可選擇與粉色有關的一切,玩粉色的玩具,穿粉色的衣服,背粉色的書包。女孩子也不一定都喜歡粉色,所以請記住,粉色並不是女孩的顏色,藍色也不是男孩的顏色。我們生活中就有許多這樣的例子,比如艾莎公主的裙子就是藍色的。那麼,為什麼現在許多人喜歡說男孩喜歡粉色就像女孩呢?其實是一種對顏色暗示的偏見,也是因為長期受大眾消費指引的影響,所以顏色不再單純的是一種色彩了,它被投射了強烈的符號化價值觀。事實上,在一百多年前,有許多國家的軍服都是紅顏色甚至粉紅色的,因為在那時的人們看來,紅色系是代表著堅決和強勢。

男孩流淚並不丟臉。

「哭」是一種很好的情緒排解方式,還記得《謝謝你,眼淚小精靈》嗎?當我們感到害怕、難過、委屈,甚至感動的時候,眼淚小精靈都會陪著我們,所以我們當然可以哭,而且還可以痛痛快快地哭。爸爸媽媽這麼大了,有時候還會哭呢。就算到我們老了,也還是會哭呢!哭能幫助我們度過許多傷心難過的時候,甚至陪伴我們一生。陽曾疑惑:「他們說男子漢不能哭!」才不是呢!不管是男子漢女子漢都可以哭,哭和笑一樣,你想笑就笑,想哭就哭,如果有人因此笑話你,那是他的問題,不是你。

穿裙子不是女孩的專利。

只有女生才能穿裙子嗎?不是的,男生也可以穿裙子。在很久很久以前,人類還沒發明衣服的時候,許多男人就穿著樹葉裙或草裙啦!還有,很多古代傳統禮服也是長裙裝。另外,我提醒他,在愛丁堡旅行的時候,我們看過街上許多穿著裙子的男人,當時還覺得非常有魅力呢。為此,我還特意找到蘇格蘭裙的歷史講給他聽。至於為什麼現在大家都說只有女孩才穿裙子呢?大概是因為男人穿裙子的情況越來越少了。但是,請記住,少不是沒有,沒見過的也不代表不存在。

「勇敢」不是專屬男性的形容。

男孩子並不都是勇敢的,也不必一直勇敢,女孩子也不是不勇敢的。遊樂場裡那位一開始怕高的小女孩,慢慢地往上爬,最後翻越勇敢一跳,她收穫了一份戰勝恐懼的勇敢;《不一樣的卡梅拉》裡的小母雞卡梅拉拒絕下蛋堅持去看大海的夢想,最終實現,那是一份堅持自己不畏艱難的勇敢;《奧莉薇不想當公主》裡奧莉薇不想當粉嘟嘟的公主等待王子拯救而選擇了當女王,這是一份不追隨大眾選擇自我的勇敢......所以,「勇敢」不專屬某一性別,「勇敢」是由內的,不是向外的。也就是說,勇敢是一種內在的力量,而不是為了讓別人看見而變得勇敢、假裝勇敢,你也可以不勇敢。不勇敢也不意味著軟弱,它也許是謹慎、不魯莽。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成為男人並不意味著什麼都要多過,什麼都要強過女人,每個人都要學會尊重和欣賞他人。

我告訴陽寶,除了身體分男女,衛生間有性別的界限,不管是顏色、玩具、喜好、性格等等都沒有性別之分。大可去選擇和堅持自己的喜歡,因為你自己連同你的選擇都是獨一無二的,那是你的自由。

2

印象深刻的一次。陽寶和小區裡的幾位好朋友聚在一起玩樂高,大人們在一旁聊天。無意提到:「男孩子就是愛玩樂高,喜歡這種邏輯性強的玩具,女孩子就不愛玩。」好幾位大人表示贊同,並補充道「女孩對這個不感興趣,更喜歡玩娃娃過家家。」這其實是我們生活裡經常聽到的話。類似於「男孩就是調皮,女孩子就乖巧多了」,「男孩子擅長學理科,女孩子更適合學文科」,「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男孩是厚積薄發,女孩學到高中心思就雜了」,「男人負責賺錢養家,女人負責貌美如花」......

陽寶正專心拼著樂高,聽到這話,立馬表達:「女孩子也喜歡玩樂高啊,我的好朋友恬恬就喜歡玩。而且樂高店裡有好多女孩玩的樂高。

我想起之前在網上看到的一份樂高說明書,據說是1974年的。說明書是這麼寫的:

「The urge to create is equally in all children. Boys and girls.

It's imagination that counts.Not skill.You build whatever comes into your head, the way you want it.A bed or a truck. A dolls house or a spaceship.

A lot of boys like dolls house. They're more human than spaceships.

A lot of girls prefer spaceships. They're more exciting than dolls house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put the right material in their hands and let them create whatever appeals to them.」

(創作的衝動在所有孩子心中都同樣強烈,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關鍵是想像力,而不是技巧。照著你希望的樣子,去建造你想到的任何東西。床、卡車、娃娃屋或太空船。許多男孩喜歡娃娃屋,它們比太空船更貼近人性;許多女孩喜歡太空船,它們比娃娃屋更激動人心。最重要的事情是,把合適的材料放到他們手中,讓他們創造他們喜歡的東西。)

縱然近半個世紀前就已經指出用「社會性別」塑造孩子的不合理性,可如今,生活中關於性別的刻板印象數不勝數。只要留心觀察,你會發現很多時候連我們自己都不知不覺陷入其中。

我也有過類似的偏見。因為陽寶是男孩,所以我總會鼓勵他大膽去嘗試、探索和冒險,在我看來,男孩生來皮實,需要歷練,摔幾下也沒關係,不乖也無大礙,原則上,只要他不妨礙他人,不傷害自己就儘量給他空間。而我跟陽爸聊過,如果我們以後有女兒,我會比現在更加操心,更在意和心疼她。在接觸並了解女權主義後,我發現,這是一種關於社會性別的偏見,我把她視為「柔弱的」、「需要保護的」,而這往往會錯失讓她成為更有力量的人。

實際上,社會性別偏見如此根深蒂固,是長期積累的生活經驗裡所形成的刻板與不靠譜的預測,這很有可能成為女性成長和女性實現的陷阱,對男性而言,也是一種禁錮。

我也是從女孩長大的,從小我或者身邊的女孩就被教育:

「你是女孩,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你是女孩,不要太要強,不然以後都沒人敢娶你了!」

「你是女孩,要懂得自重,要矜持,不像男生,不會吃虧。」

「你是女孩,不用太努力,以後找個好老公嫁了就改變了命運。」

「你是女人,要懂得賢惠,找個輕鬆的工作,好好照顧家庭。」

因為如此多的印象在,很多時候,女孩被看作「弱者」,她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擺脫這份「因為你是女孩」的社會性別角色,而更多女孩的道路是從狹窄走向更局限。

3

性別的刻板印象並不是先天帶來的,起初,它只是一個標籤,而後逐漸演變成了一種歧視,最後積年累月被固化成了刻板印象。我們的社會文化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灌輸男孩該做什麼、女孩該做什麼的概念。比如走進服裝店,店員通常會詢問是給男孩還是女孩購買衣服,如果聽到是女孩,通常就會引導去粉色的區域。同樣在大多數玩具店,玩具也都會按照性別分類陳設,男孩的玩具以藍色等深色系居多,主打交通工具、星球大戰等格鬥類玩具;女孩的玩具以粉色係為主,主打芭比、迪斯尼公主、裝扮梳妝等玩具。

就算社會的方方面面目前關於性別的刻板分類在慢慢優化,事實上,還有許多成年人的思想並未得到改善,他們養育孩子嚴格遵守著性別角色的設定,他們用外界普遍的價值觀來糾正孩子,給年幼的孩子穿上性別角色的緊身衣。

所以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並不是在選擇性別,而是在被家人、老師和同伴塑造性別。他們會被建議應該玩些什麼,應該喜歡什麼?男孩只能跟男孩玩,女孩跟女孩玩;即使摔疼了受傷了也要堅強,不要表現得軟弱;男孩要讓著女孩;女孩要懂得示弱......一直到他們步入職場、婚姻,男孩女孩的職業或是婚姻觀依舊會被各種建議,在這些眾多且持續的建議裡,許多孩子就喪失了尋找自己的過程。

《親愛的安吉維拉》作者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位七歲的奈及利亞女孩與她的母親去美國逛商場,她看中了一架可以用無線遙控器操控飛行的玩具直升機,她請求媽媽買給她。可母親給她的回答是:「不行,你已經有洋娃娃了!」她反問:「我只能和洋娃娃玩嗎?」這種心情大概和陽寶前幾日的心情是一樣的。

前幾天陽寶在口頭日記裡吐露心思。他說:「今天,奶奶帶我去逛街買樂高。我看中了兩套,但是奶奶不給我買,奶奶說那是女孩子玩的,她讓我挑兩套男孩子玩的,可是我就是喜歡那兩套啊,我很傷心,後來我還是選了奶奶讓我買的。」我當時聽到這裡,也跟著傷心起來。於是,我擁抱了陽寶,並且堅定地告訴他,他可以去選擇他自己喜歡的,玩具是不分男女的。如果想要,媽媽一定去買。

試想一下,如果那個小女孩有機會研究直升機,她會不會已經成為一位有創造力的設計師、工程師或者飛行員?

每個孩子都應當作獨立的個體,而不是一個走既定路線的孩子。不要用性別的標準去衡量他們,因為這些標準會粗暴地違背他們真實的需求,性別之外,他/她首先是自己,他/她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只是性別角色的文化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地被影響和屈從。父母們應該做的就是給他們空間發揮他們的全部潛能。

阿迪契建議朋友:「試著確保讓奇薩蘭(她朋友的女兒)在一開始就拒絕接受這種觀點是很重要的。教會她獨立自主,而不是扮演某種性別角色。告訴她能夠自我奮鬥並照顧自己很重要。教導她要嘗試去修理破損的物品。我們很草率地認定很多事情是女孩無法做到的。讓她去嘗試。給她買積木和火車之類的玩具,如果你喜歡,也可以買洋娃娃。」

所以,《親愛的安吉維拉》不僅是為我自己讀的,也是為了身為母親的身份讀的,即便我現在只有一個男孩,我也希望我養育的是一個女權主義(平權主義)孩子。我希望在性別角色之外,他能夠明白和確定那個「我」才是最重要的,而且一直都是。

或許,等他上學了,他會聽到許多與媽媽觀點不同的建議,他會面臨誤解、面對質疑。而我能做的就是在他的內心埋下一個小小的種子,那就是「我是重要的,我同樣重要。」並且讓他知道,爸爸媽媽會始終堅定地站在他身旁

最後,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得到尊重和愛護,盡情張揚自己的個性。

擴展閱讀

相關焦點

  • 男孩不能用粉色?打破性別角色固定認知,雙性化孩子更有潛力
    兒子這種把玩的玩具、生活用品和性別關聯起來的行為就是性別角色行為。性別角色行為的定義,是指遵從文化成見,把活動、物品、角色或特質與性別相關聯的行為。生活中,孩子關於性別角色的固定認知兩歲左右的孩子,就能正確使用「男孩」、「女孩」這類詞彙,確定性別後,孩子就開始區分和男女有關的行為活動。
  • 男孩該玩汽車,女孩該玩娃娃?別讓性別局限影響孩子!
    然而要知道關於藍色代表男孩,粉色代表女孩的歷史其實並不久。在上個世紀初,童裝都是白色的,並沒有顏色代表性別的觀念。到了19世紀中期,粉色、藍色和其他暖色調的童裝開始出現。在一戰前,童裝顏色才有了一點點代表性別的意義,只不過當時顏色代表的性別和現在相反。
  • 男孩不能玩洋娃娃?拋開「性別偏見」,才是最好的性格教育
    一群女孩圍著一個洋娃娃像媽媽一樣照顧著她,一會兒忙著給她餵奶,一會兒又幫她梳頭,當然大家最喜歡做的事情還是為她選擇漂亮的衣服,讓她成為一個真正漂亮的公主。這時4歲的多多也想要加入她們的行列,女孩們都表示非常歡迎,因為洋娃娃正好缺一個爸爸。可是多多的媽媽卻一臉嫌棄地把他拉開,"這是女孩子玩的遊戲,你一個小男孩,玩什麼洋娃娃?"
  • 男孩女化、女孩男化,給孩子正確的性別認知教育,是父母的責任
    在這樣一個和平的年代,性別的中性化是普遍現象,我們仍舊希望自己的孩子符合自己的性別,因此,我們不妨從產生性別混亂的原因出發,幫助孩子從根源解決問題。一、男孩女化、女孩男化產生的原因1、缺乏性別教育性別教育在我國儘管從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提倡,但是直到今日,我們不得不承認性別教育在全社會都處於缺失狀態,很多家長對性別教育有些難以啟齒,忽略對孩子的性別教育,這導致很多孩子從小對自己的性別都沒有正確的認知,甚至存在錯誤或缺位的現象。
  • 動漫裡那些「性別不明」的角色,最後一個你肯定不知道!
    在成千上萬的動漫作品中,總有一些性別難辨的角色。古靈精怪的二貨,邪魅陰柔的病嬌,可愛呆萌的卡哇伊醬。當然,還有很多小編表達不出來的小可愛們,跟著我來看一下吧。《全職獵人》--尼飛比特尼飛比特是嵌合蟻軍團的軍長,在全職獵人中外形看上去是卡哇伊的女生形象,所以也有了貓女的稱號。但是根據凱特的說法,嵌合蟻軍團除了女王之外,其他的都是雄性。
  • 做B超看檢驗是女孩打下來卻是男孩,一家人崩潰……
    作者:寶寶知道小姝麻麻前幾天看見一個孕媽媽在帖子裡發出自己的「大肚子」照片,並且問道:「懷孕6個月的肚子,看的出男孩還是女孩嗎?」對此我回了句:親愛的,B超都不一定看的準何況是肉眼?肚子裡的貨猜不透的,只有生下來以後,寶寶的性別才是最最準確的。
  • 應採兒二胎男孩還是女孩?應採兒父親興奮發文,主動透露孩子性別
    戳右邊關注我們,明天還有更精彩的!導語:應採兒二胎男孩還是女孩?應採兒父親興奮發文,主動透露孩子性別。應採兒二胎生了!5月29日晚,應採兒傳來喜訊,在社交平臺官宣自己順利生下二胎的消息。聽到這個好消息,一時間網絡一片歡騰。早前,應採兒和陳小春就曾多次公開表示,十分期待二胎能生一個女兒,為Jasper添一個妹妹,湊成「好」字。
  • 為什麼用粉紅色代表女孩,藍色代表男孩?
    你猜是粉紅色還是藍色的實習壹讀君丨閆儀恆 不久前,粉色更適合可愛的男孩子上個世紀初,童裝都是白色的,並沒有用顏色代表性別的觀念。小孩子們六歲之前都穿沒有明顯性別特徵的白色衣服,小男孩在六歲以前一般也不會剪頭髮。比如下面這個文靜乖巧的穿著裙子的「小女孩」,其實是美國第32任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 「女孩吃兩大碗飯怎麼了?」寶媽手撕性別刻板印象,太爽了
    文/秘籍君在我們的社會文化中,總是天然地對男孩、女孩有固定的要求,類似男孩就應該剛強勇猛,女孩就應該溫柔體貼。所以,如果有一個孩子,表現出和他性別身份不同的特質,就容易受人調侃,甚至攻擊。雖然,性別刻板印象能讓男孩女孩變得更符合社會的期待,讓孩子走上社會更容易受到歡迎。但是,這種刻板印象,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差異性,不尊重孩子的各種可能性,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成長發展。
  • 二胎懷男孩徵兆:一胎寶寶長相就能預示二胎寶寶性別,你相信嗎?
    對於準媽媽、準爸爸們來說,在盼望著肚子裡的寶寶健康生長的同時,一定在好奇是什麼因素決定了寶寶的性別?可以自己選擇生男生女嗎?其實,雖說現在有些人生二胎是為了不讓大寶太孤單,對於二胎的性別不是很在乎。但是社會的主流思想仍然是兒女雙全會更完美,很多人不自覺地就會對肚子裡的孩子產生期待。 對於頭胎是兒子的媽媽二胎肯定想生個女孩,如果頭胎是女兒的二胎肯定想生個兒子。
  • 比姜貞羽愛更重要的是男孩還是女孩?
    結論的另一面是:「管好你自己」理論。    還有一種觀點:很明顯,女性面部特徵柔和,身材像女孩,仔細看了很多遍,她真的沒有喉結,乍一看,他是鐵T,我真的認為公眾對txl已經有了很好的接受度,沒有必要再隱瞞了,到時候再敲打也不會更尷尬了。
  • 性別認同障礙:男女之間,我是第三種性別
    她從小就覺得「自己的靈魂被放錯了身體」,不喜歡女孩的服飾和遊戲。美月認為自己本應該是男孩,因此不斷地在尖銳的痛苦中煎熬。為了不讓父母難過,她假裝自己和普通女孩一樣,穿上裙子、玩女孩子的遊戲、像女孩子一樣說話。她單戀著自己的閨蜜理莎子,理莎子卻是個不折不扣的異性戀者,最後嫁給了同社的橄欖球健將。
  • 這位「大眼萌妹」原來是男孩,穿女裝20年,朋友一直不知道性別
    1.好奇感、新鮮感有些男孩,對女孩的生活表示好奇,覺得有些女孩子很可愛,想體驗一下女孩子的生活,想知道身為異性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好奇心驅使,他們就去穿女裝了,可能得到的體驗反饋還不錯,便享受了穿女裝的過程!
  • 《紅裙下》:那些穿錯性別外衣的人,想做自己,真的很難
    你所有美好的幻想都破滅了嗎?《紅裙下》是由王凱旋執導的一部關於跨性別者的作品,也是浙江傳媒學院華策電影學院14級的畢業作品,奪得「GUFA最佳華語短片獎(The Best Chinese Language Film)」,同時該影片還被提名「最佳劇本獎」「金獎影片提名獎」。所謂跨性別者,指一個人在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與生俱來的性別,相信自己應該屬於另一種性別。
  • 肚子尖尖是男孩!胎寶性別到底跟什麼有關係
    很多人在懷孕的時候,走在路上時總會遇到一些或熟悉或不熟悉的人們,熱心給肚中的胎兒鑑定性別。有些老人以及一些生過二個孩子以上的寶媽們,以自己的懷胎經驗,對胎兒的性別鑑定非常的肯定,說得頭頭是道。什麼肚子尖尖是兒子,肚子圓圓是女兒等等各種鑑定方式,真的準確嗎?
  • 動漫中有哪些很難看出性別的角色呢?
    動漫中總是會出現一些雌性難辨的角色,日漫中這類情況最多,我也說不好為什麼,好像是一種潮流,不少漫畫家都有畫女硬說男的習慣。早先的時候還好點兒,特意強調一下角色因為某些原因整容成女性的樣子,比如說《烏龍派出所》的麻裡愛,泰拳冠軍因為喜歡自己的教練,所以整容成女性的樣子,後來認識兩津勘吉,不止樣貌甚至心都女性化了,這類人被稱為跨性別者,這動漫非常早,敢這麼設計劇情真的非常大膽,那時跨性別者可不是人人能接受的,竟安排在劇情裡。
  • 淘氣、調皮、搗蛋鬼,管教男孩在這個年齡之前媽媽尤其重要
    「生長基因」讓男孩更高大、更有力量。在Y染色體中包含著生長基因,所以通常男孩會比女孩長得更高,身體更壯實也更有力量。所以,應該讓男孩更具有責任與擔當的品質,如果媽媽說,「兒子,你是男子漢,應該做媽媽的小幫手「,那麼這個男孩會更有勇氣,更願意幫助別人。理解男孩也有脆弱的一面。
  • 女孩要有女孩的樣子?但你家女兒如果沒有女孩樣,反倒是一件好事
    1)孩子身邊的小物件不應該被「性別」區分。我給女兒買了一個變形金剛,女兒突然十分不快,生氣地跟我說:「媽媽,你為什麼給我買男孩子的玩具。女孩可以穿藍色的衣服,也可以玩汽車玩具,什麼樣的衣服和玩具都可以嘗試一番,然後再讓她們決定自己的喜好與偏愛,如此女兒的世界才是真正的完美。2)孩子的興趣愛好,不應該被「性別」區分。女孩都必須學習舞蹈,而男孩必學的是跆拳道?
  • 生男孩?生女孩?早知道的小妙招
    懷孕了,你想知道胎寶寶的性別嗎?中國人由於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雖然知道生男生女都一樣,但是在心裏面還是有這樣那樣的偏愛,但是很多人有了女兒以後,都希望再有一個兒子,這樣能湊一個「好」字。有時候男女真的是不容易被人控制的,並且對於男性的責任可能會更大一些,因此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的調整自己的體質才是最有幫助的。
  • 親子班會驅散性別刻板印象「烏雲」
    比如對性別的刻板印象就是一個常見問題。一些膽子大性格活潑的女孩會被嘲笑為「女漢子」,白淨斯文的男孩被說成是「娘娘腔」;有孩子認為《三國演義》是男孩才看的書……因為顏色問題帶來的困擾在我們帶的班上曾有孩子因為自己喜歡的顏色而感到困擾。有一次老師在分發知識競賽獎品時,一個小男生怯怯地要求老師把他的獎品由粉紅色的換成藍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