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直流混合配電網是發展方向,便捷接入各類電源、負荷和儲能裝置

2020-11-11 美泰儲能資訊

在近日舉行的「2020 年(第四屆)中國配電技術高峰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普遍認為,電力物聯網、分布式能源、儲能及電動汽車等都對傳統配電網提出了挑戰,配電網數位化轉型迫在眉睫。同時,具有大連接、大寬帶、低時延、高可靠等技術特徵的5G技術將滿足智能配電網的通信新需求,為配電網數位化轉型奠定基礎。

配電網數位化轉型條件成熟

業內人士認為,傳統配電網由於缺少通信網絡支持,切除負荷手段相對簡單,通常只能切除整條配電線路。因此,從業務影響、用戶體驗等角度出發,亟需通過精準控制減少對重要客戶的影響。在此背景下,配電網數位化轉型可實現精準負荷控制及配電自動化、低壓用電信息採集、配電網移動巡檢、配電網差動保護等多樣的應用場景。

「未來用電信息採集將延伸到家庭,將能夠獲取所有用電終端的負荷信息,以便實現精細化的電力供需平衡和合理錯峰用電。」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處長趙晨旭表示,如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已實行的電價階梯報價機制需實時公示通知電價,以便客戶能按需預約採購。

在趙晨旭看來,分布式能源深度滲透使配電網由功率單向流動的無源網變為功率雙向流動的有源網,其中,110千伏以下配電網由於點多面廣,通信通道改造難度大、施工條件差、接入成本高,無法實現光纖網絡全方位覆蓋,而依託5G來實現配電網差動保護大規模應用,可加快配電網數位化發展進程。

珠海許繼電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張維認為,在傳統的傳輸方式下,數據上送與命令下發關聯度不強,配電主站與配電終端雙向互動提升不緊密,主站與終端能力挖潛、個性定製手段缺乏,而新需求則為雲邊協同指明了方向。據了解,雲邊協同是基於物聯網協議、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技術,通過物聯網雲主站與物聯網終端信息的雙向互動,提升配電網監控各環節的自我感知、自我決策能力,為中低壓配電網智能化調控與精益化運維提供新的技術手段。

智能配電網建設面臨諸多挑戰

智能配電網建設目標是提高配電網的可靠性、系統運行效率及終端電能質量,目前我國配電網供電可靠性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國內不同城市配電網發展也存在差異,而且配電網智能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隨著分布式能源裝機不斷增加,其對電網運行的影響呈現「局部向全局發展,配電向主網延伸」的趨勢,給電網電力平衡、無功調節、電能質量控制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給配電網調度運行帶來新挑戰。尤其隨著分布式光伏接入,使得配電網從無源網變為有源網,配電網運維管理更加複雜,局部地區甚至出現倒送現象。

在國網遼寧電科院院長劉一濤看來,目前分布式電源建設及運維存在的問題較多,集中體現在併網技術水平參差不齊、電站建設不規範、管理運維水平低等方面,給配電網運行帶來較大的安全隱患。因此,一定要以「技術+管理+服務」來提高分布式電源接入的可靠性,通過在合理規劃、技術提升、性能檢測、信息安全等方面對分布式電源進行主動管控及服務,實現分布式電源友好接入及主動支撐電網,有效提升配電網可靠性及清潔能源利用率。

南京大全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彭寧賓介紹,在配電網邊緣計算網關臺區智能終端部署上,也面臨著一系列難點,尤其隨著終端應用深入,終端數量巨大、覆蓋面廣、應用部署各環節的問題將日益凸顯,對配電物聯網建設造成影響。

「如在生產環節,存在環節多、工時高、複雜性高等難點;在檢測環節,終端功能複雜將導致檢測步驟繁瑣,檢測工作量大,人工統計操作耗時長、易出錯;在運維環節,技術分析難度大,運維工作量大。」彭寧賓表示。因此,需在配電網終端應用的各個關鍵環節頒布技術規範和標準,研發專用的管控和自動化智能裝備,解決難點問題,保障配電物聯網建設。目前,南京大全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已在這些方面做了一些技術研究,初步具備系列化專用裝備的研發、製造能力。

需加強交直流配電網研究

鑑於目前配電網數位化、智能化轉型面臨的問題,業內人士均認為,應針對直流不能應用的場景與調控需求,充分利用5G通信與終端計算,發揮交直流混合配電網的快速控制能力,這能夠適應配電網新型源荷快速變化的要求。中國電科院配電技術中心博士王昊晴判斷,隨著新能源發電、儲能、直流負荷快速發展和大量接入及電力電子技術快速發展,相比傳統交流配用電,直流配用電的諸多優勢不斷顯現,因此建設基於傳統交流配電網的交直流混合配電網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如近日全國首個多電壓等級直流配電網——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同裡鎮雲梨路多電壓等級直流配電網龐東中心站示範工程第一批交直流設備安裝到位。據了解,成熟的多電壓等級直流配電網可滿足客戶不同電壓等級的需求,便捷接入各類電源、負荷和儲能裝置,構建直接面對客戶的直流配電網。

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副教授張璐表示,未來應在兼顧現有交流網架結構和特性的基礎上,全面深入考慮新型源荷對直流配電的需求和影響,針對直流配電需求明確的場景和區域,嘗試部分線路採取直流運行,實現單點改造、多點貫通、全網受益。

「未來應進一步挖潛含多元源荷的交直流混合配電網故障傳播特性與恢復能力,並充分考慮配電系統與信息系統間的雙向連鎖故障,保障恢復策略的有效性。」張璐建議,需進一步加強交直流混合配電網的基礎理論研究,充分發揮直流線路的優勢,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交直流混合配電網發展道路。

來源:中國能源報

相關焦點

  • 交直流混合配電網是發展方向,可便捷接入各類電源、負荷和儲能裝置
    因此,一定要以「技術+管理+服務」來提高分布式電源接入的可靠性,通過在合理規劃、技術提升、性能檢測、信息安全等方面對分布式電源進行主動管控及服務,實現分布式電源友好接入及主動支撐電網,有效提升配電網可靠性及清潔能源利用率。
  • 多電壓等級直流配電網示範工程取得重大進展
    新華社南京11月3日電(記者 劉巍巍)記者3日從國網蘇州供電公司獲悉,蘇州市吳江區同裡鎮雲梨路多電壓等級直流配電網龐東中心站示範工程第一批交直流設備安裝到位,全國首個多電壓等級直流配電網——「中低壓直流配電網示範工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預計2021年6月底前建成投運。
  • 基於DAB直流變壓器的多電壓等級交直流混合配電網故障特性分析
    中科院電工所電網技術研究部長期從事分布式能源、儲能、電力系統仿真、綜合能源系統、電力關鍵裝備等方向研究,目前有研究人員40餘人,包括研究員5人、副研究員3人、助理研究員10餘人、博碩士研究生20餘人。研究部主持承擔過國家「973」計劃項目1項,「863」計劃項目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餘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1項,北京市科委重大項目2項。
  • 商業樓宇配電系統:交流或直流,哪種系統能效更好呢?
    直流配電以其具備高效接入分布式電源、儲能與直流負荷的優勢,近幾年建築電氣行業得到廣泛關注。作為數量眾多、節能潛力巨大的商業樓宇,採用何種配電形式成為影響其能效水平的關鍵因素,亟需開展樓宇交流與直流配電系統的能效對比分析。現有配電網能效評估研究未能充分考慮商業樓宇負荷的特殊性,評估方法和指標難以適用。
  • 超級電容器儲能的直流DVR裝置的研發
    0 引言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6/347143.htm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產業規模的擴大,經濟體各個部門的用電量在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用戶採用性能好、效率高但對電源特性變化敏感的高科技設備,如: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精密數控工具機、高精度測量儀器及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等。
  • 國家電網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原院長邱宇峰:柔性交直流輸電和儲能...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現在電網面臨的主要問題、發展方向和挑戰就是「雙高」電網,「雙高」即高比例清潔能源、高比例電力電子裝置。這需要兩大技術作為支撐,一個是柔性交直流輸電技術,這緣於各種分布式的能源接入電網也需要電網具備更好的友好性、靈活性;另一個是儲能技術,沒有儲能技術,我們沒有辦法大規模的利用清潔能源。
  • 多電壓等級直流配電網示範工程 首批關鍵設備在江蘇蘇州完成安裝
    多電壓等級直流配電網示範工程 首批關鍵設備在江蘇蘇州完成安裝 發布時間: 2020-11-05 14:50:59   來源:  作者:張聰
  • 全國首個移動共享儲能應急電源基地在金投運
    全國首個移動共享儲能應急電源基地在金投運 發布日期: 2021-01-04
  • 科技進步,可攜式交直流電源讓戶外應急用電更簡單!
    社會不斷的進步和發展的動力源於科技的進步,每年國家對科研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都是非常龐大的。科技的進步會帶動社會的發展,科技成果會衍生出很多便於人們生活和工作的產品。BJC可攜式電源為電力檢測設備供電博結成(BJC)可攜式交直流電源就是一種新興的科技產品,它是我國電芯產業迅速發展下衍生出的便攜儲能產品
  • 電池儲能技術的原理及電池儲能技術的特點和主要用途
    據悉,本次投運的建山儲能電站為功率為5兆瓦、電池容量10兆瓦時的儲能電站示範項目。項目佔地面積1.8畝,採用全預製艙式布置,通過10千伏電纜線路接入建山變10千伏母線電網側。 另外,作為江蘇電網「源網荷」精準負荷控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揚中地區的儲能項目還配備智能網荷互動終端、防孤島過程控制系統等設備,可對調度端達到毫秒級響應,實現故障的快速切除。
  • 沒有儲能,玩不轉綜合能源服務和能源網際網路
    正是因為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而這些清潔能源又和過去非清潔的能源在特性上存在著非常大的差異,它是不穩定的,是波動的。隨著新能源大規模的開發,儲能技術、儲能產品、儲能產業也迎來了一個歷史發展機遇。今年,國家電網提出要建設成為一流的能源網際網路企業,讓傳統電網朝「源網荷儲柔性互動」方向升級,推動電力網際網路向能源網際網路轉型。
  • 分布式電源系統的的供電方式應用及發展趨勢
    分布式電源系統的的供電方式應用及發展趨勢。近年來,我國各地分布式電源系統發展迅速。分布式電源的出現,是對傳統UPS供電技術的探索和創新,能夠徹底解決傳統模式建築中電源容量不足、電源利用率低,改造困難等問題,最大程度降低數據中心的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
  • 考慮微電網參與的主動配電網分區自動電壓控制策略
    為應對能源枯竭以及環境惡化問題,分布式發電(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技術成為智能電網的發展方向。大量DG併入配電網,在提高清潔能源比例的同時,也會帶來電壓質量、系統穩定性等方面的問題。
  • 配電網、配電網設備及配電自動化概述
    一、配電網概述 從輸電網或地區發電廠接受電能,通過配電設施就地或逐級直接與用戶相連並向用戶分配電能的電力網絡稱為配電系統。根據供電地域特點的不同,可分為城市配電網和農村配電網;根據配電線路的不同,可分為架空配電網、電纜配電網以及架空電纜混合配電網。
  • 分布式直流電源最新款2020
    深圳市潤海通科技有限公司是生產電力電源,生產充電模塊,監控系統,壁掛系統,直流屏,交流屏,分布式電源(嵌入式電源),UP5微型直流電源等,產品批發銷售全國各地,性價比極高,產品齊全,技術及服務好。可以網上線上第三方擔保交易(阿里巴巴,淘寶),7天內包退包換,放心選購!
  • 「新能源+儲能」成未來能源終極解決方案 儲能應用場景分析
    所謂儲能,最常見的是化學儲能,通過電池充放電作業,起到削峰填谷、提高電能質量、充當備用電源、調節頻率參與智能電網建設等作用。因此,儲能被認為是未來能源革命的「剛需」,是推動中國電力能源變革、結構調整的重要支撐。隨著全球新能源及網際網路產業的發展,儲能的價值日益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