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市蝗蟲防控方案
今年1月,沙漠蝗在東非和西南亞部分國家罕見大暴發, 對當地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造成極大威脅。儘管沙漠蝗入侵我市機率較小,但我市一些湖蕩、灘涂為東亞飛蝗等蝗蟲適生地。為統籌做好沙漠蝗、東亞飛蝗等蝗災的防控工作,強化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全力抗災害保生態奪豐收,特制訂本方案。
一、發生態勢研判
(一)境外蝗蟲
境外蝗蟲種類為沙漠蝗,去年以來在東非及西亞暴發,今年2月遷飛進入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南亞國家。農業農村部 2月中旬組織專家分析,受山脈地形等因素影響,可能有少量隨季風遷入我國西南地區,但對我國危害的概率很小,國內大規模暴發該蝗災的風險較低。揚州市離西南邊境距離遙遠,沙漠蝗入侵我市風險很低。
(二)市內蝗蟲
我市地勢以平原為主,西南部兼有低山丘陵,境內高郵湖、寶應湖、邵伯湖等湖泊河流眾多,湖蕩灘涂面積大,均為東亞飛蝗的適生地。近十年我市蝗蟲發生總體保持輕發生。預計2020年我市東亞飛蝗、土蝗等蝗蟲總體呈零星輕發態勢。
二、防控思路與目標
(一)防控思路
按照「早發現、早預警、早防治」的防控思路,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時,既嚴防沙漠蝗入侵,又做好東亞飛蝗等蝗蟲治理,加強監測預警,全面排查蝗災隱患,強化區域治理和科學防控。
(二)防控目標
總體目標是「兩個確保」,即確保沙漠蝗不侵入危害,確保市內東亞飛蝗不發生成災、其他蝗蟲不擴散危害。
具體目標是沙漠蝗入境發現處置率100%;市內東亞飛蝗防治處置率達90%,其他蝗蟲防治處置率達80%,總體危害損失率在5%以內。
三、防控對策措施
按照農業農村部「主動預防、內外結合、分類施策、有效處置」的總體要求,加強監測預警、提高防控水平、做好應急儲備,及時開展聯防聯控和服務指導,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損失。
(一)加強蝗情監測預警
1、口岸沙漠蝗監測。按照海關總署《動植司關於做好2020年國門生物安全監測工作的通知》(動植函﹝2020﹞17號)開展口岸監測;加強對非洲和印巴地區進境貨物和運輸工具的植物檢疫,嚴防沙漠蝗蟲卵、幼蟲及成蟲從口岸進入我國,一旦發現,立即作除害處理。
2、農區蝗蟲監測。各地要重點監測調查東亞飛蝗發生情況。夏秋蝗各普查兩次,夏蝗分別於4月中旬、5月中旬查孵化進度和蝗蝻密度;秋蝗分別於7月中旬、8月上旬查孵化進度和蝗蝻密度,及時掌握髮生情況,指導防治。
3、林草蝗蟲監測。全市各地要全面排查適宜土蝗棲息、活動、取食和產卵繁殖的沿湖灘涂、河湖溼地等區域,4月初至6月中旬開展卵孵化和蝗蝻出土危害情況調查,5月中旬至秋末冬初,全面監測蝗蟲的密度、分布、危害程度等。
(二)做好應急防控準備
1、備足應急防控物資。根據應急防治需要,及早制訂本地應急防治藥劑目錄,儲備必要的高效藥劑和大中型植保器械等防治物資。要提前協調有關防控藥劑採購、購買防控服務、技術培訓以及後勤保障等工作,保持正常的應急防治能力。
2、健全應急防控隊伍。各地要以專業化病蟲害防治服務組織為基礎,強化應急防控隊伍建設,統籌其他各類社會化服務機構,加大扶持力度,強化防控演練,健全應急防控組織體系,提升服務能力,形成「拉得出、用得上、防得住」的治蝗力量,提高應急防控能力和水平。
(三)適時組織應急防控
1、沙漠蝗。一旦發現,第一時間上報,並立即組織全面撲殺,確保 100% 應急防治處置率。
2、農區蝗蟲。東亞飛蝗區域範圍內密度達0.5頭/m2的,立即將預警信息報送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農業農村部門,並提出應急防治對策建議,劃定應急防治範圍,迅速採取應急措施,組織實施專業化統防統治,全力控制危害,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損失。其他蝗蟲適期防控,有效控制發生範圍和危害程度。
3、林草蝗蟲。土蝗跳蝻區域範圍內密度達5頭/m2的應上報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提出防治方案,組織防控。
(四)及時報送蝗蟲信息
嚴格落實蝗情信息報送制度,按照國家和省業務主管部門要求,做好信息報送工作,重大突發性蝗情隨時報告。其中,東亞飛蝗嚴格執行農業農村部信息報送有關要求,5月初開始,實行蝗情信息周報制(每周通過省農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系統報送);林草蝗蟲按照國家林草局有關林業有害生物測報要求報告。重大蟲害災情信息及時報送本級人民政府、上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林業主管部門。各海關口岸按要求報送揚州海關。
四、防控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各地、各部門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壓實防控責任,協同推進我市蝗蟲防控工作。農業農村部門負責農區蝗蟲監測和防治工作,林草部門負責森林和草原區域的蝗蟲監測和防控工作,海關負責口岸出入境的蝗蟲監測和檢疫工作。農牧交錯區等邊緣交叉地帶由農業農村部門和林草部門協調防控。要及時組織防控指導,督促落實各項防控措施,確保防控效果。
(二)強化聯防聯控
各地要進一步健全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加強治蝗工作協作,完善跨地區、跨部門的蝗蟲聯防聯控信息溝通與協作機制。加強各部門之間溝通和協作,做好公共地帶的聯合監測、聯合防治工作,避免出現監測防控死角。要建立健全蝗蟲等重大病蟲防控指揮體系,統一組織指揮、調度協調和督促落實各項防控工作。不同地區之間,要開展聯合監測,加強信息交流、實現信息共享、實時互聯互通。
(三)強化宣傳引導
要充分利用各類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平臺,加大蝗蟲防控知識普及和宣傳培訓工作,大力推廣綠色防控和安全用藥技術,提高防治的積極性和科學性;要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及時宣傳國內外蝗蟲防控工作進展和監測防控成效經驗,增強蝗災可防可控信心,營造蝗蟲等生物災害科學防控的積極氛圍。
(四)強化資金保障
中央和省級財政相關資金在各自渠道中安排了蝗蟲等重大病蟲防控資金,各地在充分保障資金使用的同時,要根據當地蟲情,積極爭取地方防治補助經費,認真做好監測設施設備購置、監測調查補貼以及應急防控物資採購等工作,確保防控工作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