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國美APP上線京東數萬個日用百貨商品,並分發到各個國美社群中。換了新顏的國美APP,家電日用百貨樣樣齊全。如果你想買一款冰箱,順帶著把放在冰箱裡的牛奶也選購上,3個小時後,冰箱、牛奶可能就一同送至你家中。此前,國美官方旗艦店入駐了京東平臺,並向京東發行了1億美元可換股債券。
雙方的合作已向縱深發展,實現了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為京東供應鏈輸出拓寬了渠道,對推動國美供應鏈和流量升級意義深遠。目前,京東自營百貨已在國美上架近2萬個SKU,更多商品還在陸續上架。豐富的商品將提升國美高頻消費比例,提高社群運營效率,並帶動低頻消費,實現流量的全方位賦能。
貨:全品類更「全」
新零售圈內,幾乎所有的品牌都在積極布局這件事——全品類發展。有業內人士分析:「多品類面向市場,一方面可以擴大利潤面,另一方面有助於擴大品牌影響力和規模。品牌品類越全,可提供的具備兼容性的產品就越多,優勢力量就越強。」這也是國美為什麼一直堅持探索和擴展自身品類邊界的原因。
自發布「家‧生活」戰略以來,國美便圍繞「家」構建零售新生態。從傳統的「家電零售商」向整體方案提供商、服務解決商和供應鏈輸出商轉型,為消費者提供涵蓋家電、家裝、家居和家服務的優質商品及服務。不僅拓寬了家裝、家居、智慧家庭等家生活賽道,更為消費者提供了全鏈條的優質商品及成套解決方案。如今,國美將「家·生活」戰略向更深層次推進,通過直接引入、「直接嫁接」的方式,將京東自營百貨接入國美平臺,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率,快速實現了新領域拓展,同時雙方品牌效應也使得用戶更易認可和接受。
國美和京東合作共享供應鏈後,京東把百貨、快消類供應鏈引入國美渠道,雙方優勢互補,完善商品鏈,在不同品牌區間、不同價格層級內擁有更多的商品型號和類型,二者也實現了3C和家電領域的強強聯合。此次國美引入數萬京東自營百貨商品,既加深了雙方的合作,也滿足了更多消費者需求。尤其是在消費層面,共享供應鏈為用戶提供更大選購空間,同時減少了用戶購物的時間成本。可以想像,平臺的商品更「全」了,最終受益的還是消費者。
人:用戶黏性更強
「家電+日百」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也進一步加強了國美與用戶之間的黏性。就像開頭所說的,用戶在選購冰箱的時候,也能順帶著把放在冰箱裡的牛奶加入購物車。設想一下,用戶一邊挑選合適的家電品牌,一邊添置配套的日用百貨,方便又省事,自然APP的使用效率就會提升。
據了解,國美還將家電和日用百貨分享到社群等社交圈,通過分享售賣,實現商品全線曝光,從而帶動銷售,也構建起了高黏性的社群運營模型。目前,國美門店採取「網格化」管理,並依託門店建成超17萬個社群,觸達用戶超6000萬。線上線下全渠道融合的「網格化」運營,可以讓國美離用戶更近,通過用戶黏性實現轉化率的提升,同時帶動復購率。
場:從「新電商」到「新店商」
除了拓展平臺品類,加強用戶黏性,國美和京東共享供應鏈後,零售圈的經營模式也發生了新的變化,講述著新的故事。6月份,國美聯合格力、央視網、浙江衛視王牌綜藝節目《奔跑吧》,舉辦了名為「格來美」「人人都愛中國造」「向美好奔跑」的3場超級直播,總銷售額近20億,打開了新消費的新格局。
有專業人士分析:「傳統電商的本質是『人找貨』,依託線下市場和搜索場景完成營銷任務,而發展到今日,新電商打開『全渠道銷售』,逐漸發展為『貨找人』的營銷模式。」
對國美而言,「貨找人」即依託門店、APP和社群,將線上和線下打通,多層次、多維度、多角度地接觸用戶,把產品與用戶喜好相匹配,同時提供一體化的服務。而與京東共享供應鏈後,這樣的營銷模式也得到進一步演化,從「新電商」逐漸發展到「新店商」。
例如,國美最近把線下門店搬到了線上,即每個門店服務周邊3-5公裡的社群用戶,以「真人即時在線解答+商品快速送達+到店、到家服務」的全鏈條經營模式,與用戶形成深度連結,成為離用戶最近、最可信賴的「家庭顧問」,「從地到天」形成線上線下的真正融合。
在零售圈一直信奉「渠道為王」,「渠道」即場,國美京東打通全渠道,讓經營效率大大提高。可以預計,國美和京東供應鏈共享實現了更大範圍的協同共贏效應,不僅僅擴大「場」,提高銷售額度,更是構建了一套新零售新秩序。
通過共享供應鏈,國美極大地優化了「人」「貨」「場」三個新零售要素,打開了零售行業的發展空間,進入了一個規模更為龐大的市場。對於國美而言,供應鏈共享,可以實現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價值融合,這也將是國美行穩致遠的關鍵。可以想像,現在的國美,已經不再是那個賣電器的國美,它已經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時代。
編輯:齊少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