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雲音樂以前,騰訊有QQ音樂,百度有百度音樂,阿里收了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BAT巨頭看似已三分天下。網際網路江湖紛爭不斷,對於增速兇猛的後起之秀,大佬們永遠是不遺餘力的絞殺撲滅。
然而,沒防住,網易雲音樂已逐漸突圍,並成長為一條小龍,每次甩尾就帶來數位音樂市場的一場撼動,讓其他前輩十分難受。在巨頭壟斷、先入為主的網際網路世界,這是罕見的。5500萬用戶,與QQ音樂這些做了10年的產品相比看似不算多,但可怕的是這5500萬用戶的忠誠度、活躍度和口碑力量。用戶口碑正形成燎原之勢,引得老牌音樂應用用戶紛紛倒戈,再不回頭。
在網際網路同質化嚴重的今天,你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個產品擁有這樣強的威力。打開社交媒體或是APP Store看用戶評價,叫好聲不絕於耳。本應由巨頭制定的行業標準和規則,卻屢屢假手於年輕的網易雲音樂,在歌單、歌手入駐、音樂達人、社交功能甚至界面等方面,不少老牌產品成了追隨者。回顧網易雲音樂兩年發展史,何以成就今天?
一、第一個用創新帶來別樣體驗的產品
網易雲音樂以前,數位音樂市場已成一潭死水。不少老牌音樂應用已習慣了坐擁大數量用戶並實現收費,何來創新動力?而多年慣性已讓不少產品形成了固有模式,失去了創新的思維和能力。
這時候,一個帶著新意和誠意的產品的到來,就成為攪動池水的鯰魚。早在兩年前網易雲音樂就被看作一個顛覆性的新產品:「它絕對耳目一新,而且非常酷非常好玩,跟國內以往常見的以播放器工具為主的音樂應用都不一樣,打破傳統有多種開創性的功能。」
如果說兩年前的這席話算是一個入場宣言,讓我們看看網易雲音樂這兩年做了什麼?不說產品團隊投入了多少精力,比如為了適配眾多不同型號的安卓手機,一個像素一個像素調整成千上萬次版本。單看2014年,網易雲音樂一舉出齊了iPhone、Andriod、Web、PC、iPad、WP、Mac七大平臺客戶端。這對很多公司來說,是不可能完成的產品開發任務。或者說不少公司自動忽視了像WP平臺這部分用戶,即使推出WP等版本也是閹割版。
重視所有的用戶,帶著自己的逼格,改變傳統,就是網易雲音樂所做的。
外貌=界面設計和操作,能力=曲庫、音質等核心功能,性格=產品個性、獨家特色。在外貌、能力、性格三個要素方面,網易雲音樂給市場帶來了新意,讓用戶嘗到了不一樣的美妙滋味。
二、環環緊扣、偷不走的基因
抄襲和同質化一直以來在網際網路市場是對創新者的最大傷害。
此類手段網易雲音樂並不是沒有遇到過。但是,照貓畫虎終究難以成事,骨子裡的基因是偷不走的。網易雲音樂自出道以來,就憑藉獨特的個性和獨創的功能廣受用戶好評,開創了以歌單為線索,融入用戶、明星、主播等元素的音樂社交模式。這些元素是環環相扣有機結合的,如果拆開任何一環,就會使產品不倫不類。
比如網易雲音樂從一開始就做入駐歌手這塊業務,是由於「音樂社交軟體」這個定位決定的,在網易雲音樂,能讓用戶和偶像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零距離接觸,不但能聽到他唱的歌,還能聽到他推薦的歌,甚至和偶像互動聊天。而絕不僅僅是隨便給歌手建個主頁,自動添加一個歌單了事。
再看網易雲音樂的產品構架元素——歌單。自從雲音樂重點推進了這個概念之後,大家接受並完全認可這種歌曲組織形式,歌單促成了音樂大V的人氣累積,反過來又推動社交功能。
主播電臺是一大特色,雲音樂融合了音樂人、專業音樂DJ和網絡電臺,成為一種獨立的音樂形式。主播電臺是對曲庫的一次深度利用,通過優秀主播的音樂審美,幫大家在龐大的音樂海洋中進行一次篩選同時也是一次解讀。
各種特色和功能環環緊扣,打造了一種自然順手的使用體驗。這樣的產品思路除非整盤端走,否則很難通過對功能點的抄襲打動雲音樂現有的忠實用戶。
三、2015,全新階段才剛開始
2014年5月份,網易雲音樂用戶數到達2000萬,12月份用戶數超過5500萬,半年用戶數增長翻倍不止;Talking Date移動數據研究中心新出爐的2014前三季度手機音樂應用月覆蓋增長率統計中,網易雲音樂月增長率佔據第一。
突破了發展的第一階段,網易雲音樂正以力不可擋之勢進入了飛快的自然增長階段。2015年的網易雲音樂,全新篇章正在揭開。
數位音樂市場,用戶體驗才是產品的核心競爭力,用戶口碑才是產品成長的核心助力。網易雲音樂過去兩年,基礎打得太漂亮!在「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網際網路精神的指導下,我們願意看到更多創新、良心的產品,期待更好的音樂世界。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