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網12月11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李俊玲 通訊員 於忠波 )進口冷鏈食品問題頻出,如何再添一道安全防線?昨日上午,煙臺市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專倉首日開倉。記者探訪專倉了解到,專倉開倉首日就迎來了第一批進口冷鏈產品。來自煙臺港佳食品有限公司和煙臺綠美食品有限公司的三個水產品集中箱,共計75噸貨物,按照要求,這些封存貨品要從集中監管倉經過再次消殺和核酸檢測後才能進入流通市場。
按照市委統籌疫情防控及經濟運行領導小組(指揮部)和市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工作專班的要求,12月10日開始,出關進入煙臺域內的進口冷鏈食品必須進入集中監管專倉消毒和檢測,不得自行選擇在其他地方消毒和檢測。否則,無法取得出倉證明等有效文書,按全省統一規定無法進入市場流通,也就是說從10日起,所有未在口岸環節進行核酸檢測和預防性全面消毒的進口冷鏈食品必須在這裡過一道安檢關。
專倉貯存能力達3000噸 日消殺處理能力600噸
冷鏈造就的低溫環境為病毒提供了存活空間,怎樣把好冷鏈安全關?據煙臺市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專倉監管組負責人介紹,專倉是經市委統籌疫情防控及經濟運行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批准,在國有企業煙臺海昌水產有限公司自有冷庫的基礎上建成。現擁有消殺隊伍72人,後勤保障員工20人,監管人員15人,冷鏈食品貯存能力達3000噸,日消殺處理能力600噸。
2020年11月下旬,市委統籌疫情防控及經濟運行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辦公室認真落實有關部署,從市市場監管局、市衛健委、市大數據局、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國資委鹽糧集團、海昌公司等單位抽調人員組成監管組,並責成煙臺市市場監管局牽頭籌建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專倉。
煙臺海昌水產有限公司關鍵時刻展現國企的擔當精神,僅用10天時間,就對冷庫月臺進行了封閉保溫改造,硬化地面2000平米,清理冷庫原有貨物3000餘噸,建設智能測溫、車輛人臉識別系統和全覆蓋監控網絡信息化系統,改建緩衝區200平米,裝修封閉生活區、留觀區800平米,改建監管辦公區、監控室、夜間值班宿舍300平米,公司北院與南院砌牆實現物理隔離。院內劃分為裝卸區、消殺區等功能區。
為強化「人物同防」措施,確保專倉順利運行,先後制定了新冠病毒疫情應急處置預案、染疫冷鏈食品處置規程、消殺人員防護管理規定、進口冷鏈食品消殺處理規程、獎懲管理辦法等,並組織消殺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學習、個人防護培訓和清毒實戰演練。消殺隊伍實行封閉化管理,嚴格實施二級及以上防護,認真落實留觀制度,防範新冠病毒汙染和傳播風險,確保人員安全。
專倉封閉管理 每件貨物進行全面消毒
記者了解到,目前專倉實行封閉管理,進口冷鏈食品指定由煙臺瑞辰醫學檢驗實驗室、天仁醫學檢測中心、煙臺普羅吉醫學檢測有限公司和煙臺齊魯醫學檢驗有限公司醫學檢驗實驗室四個專業檢測機構進行抽樣檢測。
載著進口冷鏈食品的廂式集中箱進入專倉指定停放地點後,工作人員首先對車輛外觀進行消殺。為加強疫情防控,司乘人員不需下車,通過車窗將檢疫檢疫證明等材料交給專倉工作人員。隨後車輛停放至冷庫門外,貨物直接卸在封閉區。接下來,全身防護的工作人員開始抽樣。「按每個批次貨物總件數的2%抽取樣本量,然後對樣本的外包裝、內包裝、產品表現分別採樣,最後對貨櫃內壁環境採樣。」現場檢測專家介紹。
卸貨後,工作人員立刻開始對車輛貨箱內壁進行消殺,抽樣完成後,採樣人員使用專業工具小心擦拭樣本留存、封箱,交給送樣車輛回實驗室檢測。同時,消殺工作人員用全自動消毒設備開始對每件貨物進行全面消毒。待核酸檢測結果出來,貨主即可拉走貨物或將貨物暫存在專倉。
專倉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專倉這種方式,能夠降低進口冷鏈食品存在的風險,因為專倉最核心的作用就是把所有進到煙臺市的進口冷鏈食品集中起來,件件消毒。不過,原來是分散接觸,現在是集中密切接觸,這裡應該是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的最前沿。但從全市角度看,這樣做確實降低了風險。按照山東省的規範要求,要制定一系列防控措施,盡最大可能降低工作人員風險。」專倉監控室可以通過大屏幕全覆蓋、無死角24小時實時監控專倉內的消毒、抽樣等運行情況,確保貨物按規定進行消殺、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