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用美國技術也不行?外媒傳出消息,歐洲晶片廠也受華為禁令影響

2020-09-05 老戴說

本文原創,禁止抄襲,違者必究!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2020年的新年致辭大會上表示:「今年將是華為最難的一年,生存下來是第一優先」。

果不其然,即便Y情當前,美國商務部仍然在5月15日和8月17日針對華為進行了兩輪禁令升級。

5月15日美國商務部新規發布,限制華為全球晶片供應鏈,臺積電、三星、中芯國際等代工將不能為華為麒麟系列代工,華為自研晶片之路被阻隔。8月17日限制令升級,不僅將華為全球範圍內的38家子公司列入「實體清單」,同時還限制華為採購其他廠商的晶片。

其實不論是美國商務部5月15日的新規,還是8月17日的新規升級,美國商務部都還有一點兒道理可講,因為新規只是限制使用了美國技術的廠商和華為合作。但是在近日,外媒傳來消息,歐洲晶片廠也受華為禁令影響,沒用美國技術也不行?

在早些時候華為就曾傳出與意法半導體進行深度合作的消息,消息稱華為將與意法半導體合作研發晶片,並以此規避美國禁令。更重要的是,華為還可以通過與意法半導體的合作獲得Synopsys和Cadence Design Systems等美國公司的軟體產品。

然而在近日,根據外媒報導,意法半導體正在 「對新規則進行評估」,如果評估結果不理想,或將終止與華為的合作。歐洲最大晶片製造商之一英飛凌也表示,它也在評估最新情況,並將根據評估結果做出相應反應。

此外,根據知情人士透露,為華為各種產品供應電源管理晶片的英國科技公司 Dialog 半導體也在密切關注這一情況。

其中愛迪生投資研究公司 TMT 產業全球主管丹 · 裡德斯代爾 (Dan Ridsdale)更是明確表示:「在手機領域,歐洲半導體行業更容易受到蘋果的影響,而不是華為。」言下之意就是失去華為訂單對他們的影響並不大。

要知道,上述歐洲晶片廠並不十分依賴美國技術,但是就如今看來,也受到了華為禁令的影響。直白一點說就是,歐洲晶片廠即便不在美國新規範圍之內,但是也要看美國「臉色」行事。

另外還有一則消息對華為也很不利,根據路透社的報導,美國商務部目前正在考慮強化限制半導體設備出口,包括相關軟體工具。比如華為想要通過與意法半導體合作獲得的Synopsys和Cadence Design Systems。

從限制美企與華為合作,繼而限制使用美國技術的公司與華為合作,再到如今影響到其他沒用美國技術的公司。很顯然,美國商務部針對華為的禁令是有一整套戰略規劃的,既想把華為打壓下去,又不想美國企業遭受太大損失,所以才會像現在這樣一步一步收緊繩套。

其實這就是被卡脖子的悲哀。在幾十年前,中國就已經把半導體技術列入國家重要學科技術項目,但是經不住一些人開始鼓吹「造不如買,買不如租」,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這才不如人意。可以說,正是「買辦主義」的出現才導致如今中國半導體產業落後的現狀,再不濟也是拖累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以從某方面來看,這次封鎖對中國半導體產業來說既是危機也是轉機,如果不是這次打壓,可能10年後我們還渾渾噩噩,等到那個時候再奮起直追差距就更大了!

相關焦點

  • 美國收緊華為禁令!歐洲晶片廠也難以倖免,沒用美國技術也不行?
    前不久,外國媒體傳出訊息,歐洲晶片廠也受華為公司限令影響,沒有用美國技術也不行?在前些時段華為公司就曾傳開與意法半導體開展深層相互合作的訊息,訊息稱華為公司將與意法半導體相互合作產品研發集成ic,並為此避開美國限令。
  • 有技術不行,沒有也不行!歐洲突然傳來消息,華為猝不及防
    自2019年至今,今年將是華為最難的一年,在美禁令下,生存已是其第一優先。要知道,在今年的5月15日和8月17日,美商W部就先後對華為實施了禁令升級,使得華為的日子越發難過。5月15日,美商W部宣布新規,限制華為在半導體行業晶片的生產鏈中使用美技術和軟體,進行晶片設計和製造晶片。
  • 歐洲晶片廠也禁止和華為合作?沒用美國的技術也不行,怎麼回事呢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在所有的半導體企業中,不用美國的技術還真不行,歐洲的晶片工廠目前也受到了華為禁令的影響,華為目前究竟處在一個什麼樣的困境呢?也的確如此,美國在今年不斷對華為施壓,多次對禁令進行了升級。
  • 美國收緊華為禁令!歐洲晶片廠也難以倖免,沒美國技術也不行?
    >也受到華為禁令影響,現如今不使用美國技術也得遵循美國的禁令?消息說,華為將與意法半導體合作開發研究集成IC晶片,以此避免美國對華為實施的禁令。更加重要的是,基於與意法半導體的相互合作,華為還能從Synopsys和Cadence Design Systems等美國公司獲得他們軟體應用的支持。
  • 美國收緊華為禁令,歐洲晶片廠陷波及危機
    集微網消息(文/小山),據臺媒經濟日報報導,自美國上周再次收緊華為禁令,歐洲半導體製造商儘管對美國晶片技術的依賴程度並不高,但仍會在相關業務上遭受衝擊。報導指出,華為的智慧型手機會使用歐洲晶片廠包括意法半導體、艾邁斯半導體(AMS)等生產的許多器,一旦這些手機器件使用了美國的零件或者IP,
  • 合作與否的關鍵不是美技術!歐洲又傳來消息,華為猝不及防
    因為美禁令已寫得明明白白,凡是有美技術的企業,不管多少,與華為合作都不行。然而,讓華為猝不及防的是,近日,歐洲又傳來消息,稱歐企合作與否的關鍵不是美技術。沒有美技術限制,歐企與華為也可能合作不了。要知道,早前就報導稱,為了規避美禁令,就傳出過華為打算與歐洲的意法半導體合作,共同致力於晶片研發,從而在合作夥伴意法半導體手上,華為可以獲得楷登電子和新思科技等美企軟體。
  • 美國加強華為禁令,歐洲晶片廠遭遇池魚之殃,更擔憂中國制裁蘋果
    美國商務部上周說,外國公司如果向華為提供基於特定美國技術的產品,必須先取得許可。這個對華為的升級版禁令,讓歐洲晶片企業遭到池魚之殃。儘管歐洲半導體製造商供應給華為的晶片,對美國晶片技術的仰賴程度並不高,但仍然會因為華盛頓的供貨禁令受到衝擊。
  • 壞消息突然傳來,受美國禁令影響,臺積電不再接收華為訂單!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商務部出臺相關禁令後,5月18日,壞消息突然傳來,據外媒報導:受美國禁令影響,臺積電已經不再接受華為訂單,正式對華為進行斷供。 報導指出,在美國宣布禁令後,臺積電就停止了向華為接收新訂單,不過,臺積電早前接收的華為訂單並不受影響。
  • 美國制裁華為之下,歐洲晶片廠也難以倖免
    歐界報導:自從2019年實體清單&34;以來,所有國人一邊在為華為捏汗,一邊在不斷地鼓勵華為,希望華為能夠在美國持續不斷的禁令攻擊下撐下去。但事實證明,在這樣四面楚歌的境況下談何容易。對一直依賴著美國技術的華為來說,在晶片被&34;的那一瞬間,華為如今的境況就已經註定了,只是影響範圍一直在不斷擴大而已。
  • 華為別怕!美國發布禁令也沒用,一個好消息從中科院傳出
    作者:包子編輯:枯木據人民網報導,對於美國的禁令的出現,我國多個企業均受到影響,並且未來將會持續在全球的利益受到損害。當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核心技術被封鎖,導致受到美國的掣肘,面對美國的輪番挑釁,我國隨即做出回應。
  • 沒有美國技術同樣受限 華為禁令或影響歐洲晶片商
    8月17日,美國進一步收緊了對華為獲取美國技術的限制,將華為在全球21個國家的38家子公司列入&34;。但是這條禁令的影響恐怕不止停留在字面意思上。將華為當做大客戶的歐洲晶片製造商儘管並不依賴美國技術,但也不得不重新評估禁令可能會帶來的影響。
  • 一則消息傳出,華為喜從天降?外媒:還差一步
    的好消息不斷傳來,首先是AMD和英特爾這兩家美國晶片巨頭對外公開宣布獲得了美國許可證,將繼續和華為提供合作,而後在最近一段時間裡,三星、索尼方面也先後發布官宣消息表示,相關領域將繼續和華為進行合作。另外,由於受到美國禁令的影響,很多的海外企業業務發展都受到了阻礙,
  • 外媒傳來消息,華為將有「大動作」
    關注華為的網友可能都知道,雖然近日不斷傳出有國際巨頭獲得對華為出貨許可,比如索尼、豪威科技等」但是近日,這個情況可能要有所改變了,外媒傳來消息,華為動真格了,將有大動作!外媒傳來消息根據英媒11月1日的報導,華為目前正在籌備一個「大動作」,準備在上海設立一座不使用任何美國技術的晶片廠,目的是完全繞口美國技術,為華為的電信設備業務提供支持。
  • 有5家晶片廠或給華為供貨
    今年,美國針對華為的行動已上升到影響華為生存的地步。今年8月17日,美國商務部進一步收緊了對華為獲取美國技術的限制,同時將華為在全球21個國家的38家子公司列入「實體名單」。在美國的「禁令」之下,9月15日之後,臺積電已不再為華為生產晶片,麒麟高端晶片面臨存量告竭難以為繼的問題。
  • 禁了華為,歐洲晶片廠也受影響
    網上周美國宣布對華為供應商實施新的限制。雖然將華為作為大客戶的歐洲晶片製造商並不十分依賴於美國技術,但業務仍有可能受到衝擊。意法半導體和AMS AG等歐洲晶片製造商生產的大部分零部件最終都用於華為智慧型手機。
  • 美國商務部擴大禁令範圍 華為晶片採購或受影響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梁辰)華為的晶片供應鏈或有新變化。美國當地時間8月17日,美國商務部發布新規則,限制了華為使用其他晶片製造商產品的權限。修訂後禁令擴大到非美國公司,並且涵蓋廣泛可用的現成晶片。美國商務部部長Wilbur Ross表示,新規則明確規定,任何使用美國軟體或美國製造設備的行為都是被禁止的,需要獲得許可。
  • 美國加強華為禁令 歐洲晶片廠無奈池魚之殃
    歐洲半導體製造商供應給華為的晶片對美國晶片技術仰賴程度並不高,但仍因華府禁令而受衝擊。美聯社儘管歐洲半導體製造商供應給華為的晶片,對美國晶片技術的仰賴程度並不高,但仍然會因為華府的供貨禁令受到衝擊。美國商務部上周說,外國公司如果向華為提供基於特定美國技術的產品,必須先取得許可。
  • 外媒報導華為將在上海建造晶片廠,但依舊幫不了手機業務
    今年8月份,美國商務部升級禁令後,基於美國軟體和技術的產品不能用以製造或開發任何華為子公司(實體名單內)所生產、購買或訂購的零部件、組件或設備中。這讓華為陷入了極大的被動。所幸,隨著時間推移,目前包括索尼、豪威科技、AMD、英特爾、臺積電等廠商都已獲得許可,能夠繼續向華為供應關鍵晶片。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最新消息,華為正計劃在上海建造一加專門的晶片工廠,為華為提供核心電信基礎設施業務製造零件。
  • 收緊華為頸上的絞索,各國晶片廠停止出貨:不得不遵守美國禁令
    據外媒近日報導,隨著美國收緊套在中國科技公司華為頸上的絞索,各國晶片廠商包括重量級的韓國三星與SK海力士公司在內,從本月起將停止向華為出售零部件晶片。有消息人士指出,三星停止向華為供貨的影響極小,因為華為只是其眾多客戶中的一個;而SK海力士則會受到嚴重影響,該公司上半年133億美元中有40%來自華為。
  • 歐洲傳來消息,華為或能避開谷歌禁令,防止歐洲銷量下跌
    華為官網更新了一則公告,那就是華為P30系列將在歐洲再次發布。而此次發布來看,很可能是華為P30的外觀,卻擁有P40的配置,實現換殼上市,自然可以繞過美國禁令,成功搭載GMS在歐洲上市。此時,有消息宣傳華為P40系列將在海外借殼上市,重新命名華為P30系列的分支,以此來躲過美國禁令,成功的逃脫谷歌的協議,成功的用上GMS,也許能夠有效的防止數據的持續下跌,同時,也讓華為有機會喘息,通過GMS讓用戶了解HMS,並逐漸的接受HMS生態的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