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港股
科創板又一標杆意義企業誕生。
6月12日,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審議通過了九號機器人有限公司(簡稱九號機器人)的科創板首發申請。待證監會註冊生效後,九號機器人將成為科創板乃至A股首家發行存託憑證(CDR)的紅籌企業。
按照九號機器人的發行計劃,公司擬發行不超過7040917股A類普通股股票,作為發行CDR的基礎股票,佔CDR發行後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10%,基礎股票與CDR之間的轉換比例按照1股/10份CDR的比例進行轉換,本次擬公開發行不超過70409170份CDR,佔發行後CDR總份數的比例不低於10%。
「九號機器人順利過會,為帶有VIE架構的紅籌企業提供了回歸樣本」。有北京地區券商投行人士稱。
此前考慮到境外融資的便利性,九號機器人進行A輪融資時搭建了VIE架構。而上交所在問詢中也曾質疑九號機器人智能服務機器人營業收入佔比極低,搭建協議控制架構的理由是否真實、合理。公司則回復稱「各期投入智能服務機器人相關項目研發費用佔比較高,因此智能服務機器人為發行人重要產品,發行人搭建協議控制架構的理由具有真實性及合理性」。
小米係為重要股東
九號機器人另一受市場關注的原因:九號機器人又是一家重要的「小米系」企業,雷軍控制的小米是公司重要股東。
小米集團通過其控制的People Better持有九號機器人10.91%的股權,對應於5.08%的表決權,People Better報告期內關聯方Shunwei持有公司10.91%的股權,對應於5.08%的表決權,兩者加起來持股比例達21.82%。不過說明書顯示Shunwei與People Better不構成一致行動關係。
目前,雷軍及其控制的小米已經通過戰略投資、財務投資等方式在科創板形成了一個規模龐大的「小米系」。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科創板「小米系」包括金山辦公、石頭科技、創鑫雷射、聚辰股份、晶晨股份等9家企業。
其中,小米或者雷軍是金山辦公、石頭科技、九號機器人的重要股東,比如,雷軍間接持有金山辦公比例14.72%。雷軍22歲時加入金山軟體,現為金山軟體的實際控制人,金山辦公為金山軟體集團子公司。
滑板車營收佔比超七成,與小米關聯銷售過半
九號機器人主要銷售收入來源為智能電動平衡車、智能電動滑板車兩類產品。2017年-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3.81億元、42.48億元、45.86億元,兩者產品合計銷量分別為82.41萬臺、231.12萬臺、233.55萬臺。
近三年,九號機器人淨資產分別為-12.65億元、-32.30億元和21.21億元;淨利潤分別為-6.27億元、-17.99億元及-4.59億元。招股書解釋,公司淨資產、淨利潤為負主要系優先股、可轉債等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導致。
九號機器人國際化業務佔比較高。近三年,公司營業收入中來自於中國境外的收入分別為 3.61億元、15.75億元及18.09億元,佔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26.11%、37.07%及39.45%。
公司智能電動滑板車系列近三年境外營業收入金額分別為4834萬元、12.16億元及14.04億元,收入佔比分別為3.50%、28.63%及30.62%。其中共享電動滑板車業務產生的營業收入分別為0萬元、9.77億元及 8.36億元。
國內業務營收部分,小米是公司重要客戶之一,關聯銷售金額和佔比相對較高。近三年,與小米集團發生的關聯銷售金額分別為10.19億元、24.34億元和24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73.76%、57.31%和52.33%。實現的毛利潤分別為2.08億元、4.84億元和3.61億元,分別佔公司當期毛利的63.27%、39.49%和28.74%。
產品結構方面,近三年來,公司智能電動滑板車佔營收比重逐漸超過智能電動平衡車佔營收比重,佔比分別為24.78%、66.46%、70.46%。由於公司主要產品電動平衡車、滑板車不符合國內的機動車安全標準,也不在非機動車產品目錄內,產品有政策上的風險。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2019年12月底,九號機器人發布多款兩輪電動車新品,正式進軍兩輪電動車領域。招股書表示,公司未來逐漸將業務鏈延伸至智能配送機器人、電動摩託車、電動自行車以及全地形車等領域。
對於公司名字與業務關聯度問題。6月12日,科創板上市委審議會議要求,公司進一步採取措施,消除公司名稱對投資者的誤導,確保公司名稱及簡稱能夠準確反映業務實質。
預計今年上半年營收20億元左右
目前,九號機器人的產品生產主要採用自主生產及代工生產模式,自主生產主要由公司境內全資子公司納恩博(天津)、納恩博(常州)進行生產,代工生產模式主要由欣旺達等代工廠進行。
近三年,公司由代工廠進行生產的數量分別為5983臺、85萬臺及126萬臺,佔總產量的比例分別為0.66%、32.14%、49.75%。招股書表示,未來公司將進一步加大代工生產的規模。
受疫情影響,生產方面,2月份工廠復工受到一定影響,導致工廠生產能力下降。隨著復工復產,3月份已經滿足一季度80%訂單需求。
採購方面,公司的供應商集中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主要供應商在2月份供應偏緊,到3月中旬產能釋放約七成,目前整體物料交付滿足率達成95%。
銷售方面,一季度國內市場特別是出行市場直接受到疫情影響,3月份開始歐美市場受疫情影響嚴重,所以,線上主要銷售平臺物流和倉儲只進行基本生活物資進貨和銷售。
受此影響,招股書顯示,公司一季度營業收入為 6.52億元,同比減少30.38%,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0億元,較上年同期虧損幅度降低;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13億元,同比減少280.68%。
截至今年一季度,公司總資產為 35.34億元,較上年末增加6.74%;總負債14.20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9.37%;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為 21.14億元,較上年末減少0.35%。
公司預計2020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約為19.26億元至 23.54億元,同比變動幅度為-13.22%至6.06%,毛利約為5.38億元至 6.57億元,同比下降幅度為0.84%至18.87%。
此外,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6378萬元至-8629萬元;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6619萬元至-8955萬元,同比下降幅度約為131.28%至142.31%。
紅籌回歸加速
值得一提的是,九號機器人並不是紅籌回歸的個例。監管層正通過政策修改與制定為紅籌企業在A股上市鋪平道路。
今年4月,證監會發布《關於創新試點紅籌企業在境內上市相關安排的公告》,調整了紅籌企業境內上市門檻,放棄了過去「2000億」市值一刀切的做法,給「市值200億元人民幣以上,且擁有自主研發、國際領先技術,科技創新能力較強,同行業競爭中處於相對優勢地位」的海外已上市紅籌企業提供了A股上市機會。
6月,上交所又發布了關於紅籌企業申報科創板發行上市有關事項的通知,解決了紅籌企業申報科創板上市過程中優先股轉換、上市條件不明晰、上市標準不契合紅籌企業實際情況等問題,打通紅籌回歸最後一步。
在九號機器人之前,華潤微已在今年2月27日成功登陸科創板,創下A股首家紅籌企業的歷史。而在九號機器人之後,中芯國際將在6月19日上會,公司有望成為首家「A+H」科創板紅籌企業。
「中芯國際從申請到上會只用了18天,這樣的速度前所未見,紅籌屬性已不再是企業在A股上市的障礙了」。上述投行人士稱。
文章主要來源:新京報、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