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核糖體合成因子Utp23的結構域功能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21-01-08 生物谷

2013年10月23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葉克窮實驗室在《RNA》雜誌發表題為「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Utp23, a yeast ribosome synthesis factor with degenerate PIN domain」的文章。

核糖體是所有生物體中合成蛋白質的巨大的分子機器,在真核生物中由4條RNA和~80個蛋白質構成。真核生物核糖體的裝配也是非常複雜的過程,需要約200個保守的蛋白質因子和很多snoRNA的參與。Utp23是參與核糖體小亞基早期裝配的保守的蛋白因子,它含有一個失去活性的PIN核酸酶結構域和C末端的長尾巴。

作者利用蛋白質晶體學,生物化學和酵母實驗分析了Utp23的結構和功能。他們解析了Utp23 PIN結構域的2.5埃的晶體結構,發現它除了包含保守的PIN核心結構,還有一些特殊的結構——N末端額外的螺旋,C末端的延伸區域和一個鋅指結構。作者還通過定點突變分析了Utp23的功能位點。他們發現螺旋1上的多個保守的鹼性胺基酸殘基對生長很重要,並和Utp23在體外結合RNA的活性有關。他們發現破壞鋅指結構會嚴重的抑制酵母生長。Utp23的C末端尾巴包含一小段的保守序列,C末端的缺失能破壞Utp23和另一個核糖體裝配因子snR30 RNA的結合,影響Utp23和核糖體前體的結合。該工作為理解Utp23在核糖體裝配過程中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的結構基礎。

論文的第一作者是我所和北京協和醫學院聯合培養的博士研究生盧靜。孫夢依同學也參與了此研究工作。葉克窮博士是本文通訊作者。此項研究受中國科技部和北京市科委資助,在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完成。(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的英文摘要



RNA   doi:10.1261/rna.040808.113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Utp23, a yeast ribosome synthesis factor with degenerate PIN domain

Jing Lu, Mengyi Sun and Keqiong Ye

During synthesis of yeast ribosome, a large complex, called the 90S pre-ribosome or the small subunit processome, is assembled on the nascent precursor rRNA and mediates early processing of 18S rRNA. The Utp23 protein and snR30 H/ACA snoRNA are two conserved components of 90S pre-ribosomes. Utp23 contains a degenerate PIN nuclease domain followed by a long C-terminal tail and associates specifically with snR30. Here, we report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Utp23 PIN domain at 2.5-? resolution. The structure reveals a conserved core fold of PIN domain with degenerate active site residues, a unique CCHC Zn-finger motif, and two terminal extension elements. Functional sites of Utp23 have been examined with conservation analysis, mutagenesis, and in vivo and in vitro assays. Mutations in each of three cysteine ligands of zinc, although not the histidine ligand, were lethal or strongly inhibitory to yeast growth, indicating that the Zn-finger motif is required for Utp23 structure or function. The N-terminal helix extension harbors many highly conserved basic residues that mostly are critical for growth and in vitro RNA-binding activity of Utp23. Deletion of the C-terminal tail, which contains a short functionally important sequence motif, disrupted the interaction of Utp23 with snR30 and perturbed the pre-ribosomal association of Utp23. Our data establish a structural framework for dissecting Utp23 function in the assembly and dynamics of 90S pre-ribosomes.

相關焦點

  • 除了合成蛋白質 核糖體還有哪些重要功能?
    我們都知道,核糖體是一種合成蛋白質的重要細胞器,然而,近年來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深入,他們發現,核糖體或許還扮演著其它多種角色,本文中,小編就對相關研究進行整理,與大家一起學習!烏普薩拉大學(Uppsala University)的一項研究表明,新核糖體的合成有助於癌細胞轉移。核糖體是產生蛋白質的細胞成分。該研究結果為晚期癌症的新治療策略開闢了新的可能性,於近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當腫瘤進展到晚期時,它們會分化,變得更具侵略性,並失去原始組織的特徵。
  • Nature:重大進展!揭示核仁RNA聚合酶II促進核糖體合成
    2020年7月22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名為RNA聚合酶(Pol)II的酶促進核糖體構成單元(building block)的產生,其中核糖體是根據遺傳密碼製造細胞內所有蛋白的分子機器。
  • 原核核糖體的組裝和翻譯研究取得新進展
    該研究工作發現,細菌核糖體大亞基中23S rRNA的U2552位點甲基化修飾的缺失,既會減緩細胞內核糖體50S大亞基的組裝速度,也會降低核糖體翻譯蛋白質的效率,揭示了RNA甲基化修飾對核糖體生物合成與翻譯功能調控的重要意義。
  • 高寧研究團隊在原核核糖體的組裝和翻譯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該研究工作發現,細菌核糖體大亞基中23S rRNA的U2552位點甲基化修飾的缺失,既會減緩細胞內核糖體50S大亞基的組裝速度,也會降低核糖體翻譯蛋白質的效率,揭示了RNA甲基化修飾對核糖體生物合成與翻譯功能調控的重要意義。
  • 研究揭示葉綠體核糖體RNA甲基化修飾的機制和功能
    核糖體RNA(rRNA)的甲基化修飾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種轉錄後修飾機制,可以改變rRNA分子的局部空間結構,從而優化核糖體的蛋白翻譯效率。不同物種之間的rRNA甲基化程度存在明顯差別,是rRNA進化的標誌性事件之一。
  • 人類40S核糖體成熟最終步驟的結構基礎獲解析
    人類40S核糖體成熟最終步驟的結構基礎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2 23:47:51 德國慕尼黑大學Roland Beckmann研究組報導人類40S核糖體成熟最終步驟的結構基礎。
  • 科學家發現核糖體兼具調控功能
    細胞需要通過蛋白來執行功能,一般人們認為核糖體只是細胞合成蛋白的分子機器,而翻譯的調控是通過起始因子和RNA結構進行的。近日,哈佛醫學院微生物和免疫學教授Sean Whelan發現,核糖體實際上還具有更多功能,它還能夠調控特定蛋白的翻譯從而影響病毒增殖。
  • 高寧研究組《自然通訊》報導人源核糖體大亞基前體複合物結構
    近年來隨著冷凍電鏡技術的發展,核糖體組裝的研究獲得了巨大的突破,酵母的大小亞基在不同細胞空間(核仁、核質、細胞質)以及不同組裝階段的前體複合物高分辨結構得到了解析,數目眾多的組裝因子的分子功能獲得了一定程度的解釋。
  • 生命科學學院高寧研究組報導人源核糖體大亞基前體複合物結構
    近年來隨著冷凍電鏡技術的發展,核糖體組裝的研究獲得了巨大的突破,酵母的大小亞基在不同細胞空間(核仁、核質、細胞質)以及不同組裝階段的前體複合物高分辨結構得到了解析,數目眾多的組裝因子的分子功能獲得了一定程度的解釋。相比之下,人源核糖體的組裝研究滯後很多,大量的組裝因子信息僅限於基於酵母同源蛋白的功能注釋,少量組裝因子的表達調控在腫瘤研究的框架下得到了初步的表徵。
  • 水生所在解析微藻脂質合成關鍵酶功能分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乙醯CoA:二醯基甘油醯基轉移酶(DGAT)是催化三酯醯甘油(TAG)的最後一步合成的關鍵酶,也是TAG合成的限速酶。DGAT在植物種子發育與萌發、葉片新陳代謝、幼苗發育等生物學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在動物中,由於與TAG合成及代謝緊密相關,DGAT可作為治療肥胖、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的藥物靶標。
  • 植物免疫研究與抗病蟲綠色防控:進展、機遇與挑戰
    1.2 NLR蛋白結構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自從20世紀90年代首次被鑑定到以來, 植物NLR蛋白作用機制研究進展緩慢. 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完整NLR蛋白的結構.
  • 研究揭示RNA聚合酶II關鍵延伸過程
    來自美國堪薩斯大學醫學中心、斯託瓦斯醫學研究所(Stowers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獲得了轉錄過程的研究新發現:轉錄因子MED26在RNA聚合酶II合成RNA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PLoS ONE:小核糖體RNA新概念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PLoS ONE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營養科學研究所翟琦巍研究組的最新研究進展:「Profil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Small rDNA-Derived RNAs and Their Potential Biological Functions」,提出了小核糖體RNA (Small rDNA-Derived RNA
  • 新冠病毒重要藥物靶點-RNA聚合酶精細結構獲解析—新聞—科學網
    因此,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靶點研究以及新藥的研發迫在眉睫。 新型冠狀病毒在入侵細胞後,便開始大量複製;而病毒的RNA依賴的RNA聚合酶(RdRp,也被稱為nsp12)在病毒的遺傳物質—RNA的合成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RNA聚合酶為核心,病毒會巧妙地利用其它輔助因子(如nsp7/nsp8等)組裝一臺高效的RNA合成機器,進行自我複製。
  • 我國科學家在RNA成像工具研發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在生物大分子中,核糖核酸(RNA)具有重要的生物學功能,也與人類重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密切相關。人們利用螢光蛋白「點亮」細胞內蛋白質,實現了生命動態過程中蛋白質分子的可視化。與蛋白質相比,大部分種類的RNA結構和功能尚未被鑑定,被稱為基因組中的「暗物質」。
  • 自動流動化學合成蛋白質
    自動流動化學合成蛋白質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31 23:50:22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學系B. L. Pentelute研究組取得最新進展。他們提出通過自動流動化學合成蛋白質。
  • 劇毒的蓖麻毒素最新研究進展
    雖然在基因組學、代謝組學、蛋白質和脂類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但糖基化在蛋白質組水平中仍未得到廣泛的探索。對複雜的糖蛋白質組(glycoproteome)進行分析的技術是有限的。糖蛋白不僅在糖基的數量和位置上存在差別,而且也在每種聚糖(glycan)的組成和結構上存在差別。糖蛋白質組學(glycoproteomics)是「生命科學的重要前沿之一」。
  • 湘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在綜合能源優化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月3日訊(通訊員 謝紅宇)多能協同綜合能源系統是當前國際能源領域重要戰略研究方向和國家能源戰略重大需求,多能協同系統的負荷預測與優化調度是公認的難題。近期,湘大信息工程學院段斌教授和譚貌教授團隊在能源負荷預測與優化研究方面取得多項重要進展。
  • 細胞內的核糖體不盡相同:主要由rRNA和蛋白質構成
    核糖體是細胞內蛋白質生成的重要場所,有著蛋白質「合成工廠」之稱。當經由轉錄過程生成的mRNA從細胞核出來後,核糖體會與之結合,並在tRNA的協助下啟動翻譯過程形成蛋白質。在真核生物的進化過程中,核糖體的大小也明顯增加,主要由rRNA和蛋白質構成。
  • 【學術前沿】藍斐團隊報導METTL5調控核糖體翻譯並促進腫瘤生長
    關注我們,獲取更多相關資訊核糖體是生命體內提供蛋白合成的巨大機器,它由多種核糖體蛋白與核糖體RNA組成,是實現遺傳物質表達的重要場所。蛋白翻譯是一個高度精細的調控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多種rRNA修飾參與其中,無論是細菌、酵母還是多細胞生物,均有研究證明核糖體RNA修飾對生物體的翻譯和生長有影響。隨著近年來高解析度核糖體結構的解析,人們發現了更多的多細胞生物特有的rRNA修飾位點,這些修飾的調控酶以及對翻譯的影響尚未可知,特異存在於多細胞生物中的功能和意義需要更多研究來闡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