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應該都知道,不管是桌上型電腦還是筆記本電腦,中央處理器是晶片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就是咱們經常說的CPU晶片,它就相當於一臺電腦的心臟,電腦是否能夠正常運行,它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我們平時所使用的電腦基本上都是Windows系統,配套的是X86處理器,而多年來X86架構的授權一直被英特爾、AMD和威盛(VIA)這三家公司控制著,如果其他企業想研發銷售X86處理器,必須有這三家公司中的其中一家的授權才可以,否則是無法進行生產的,這就是我們很難看到國產X86處理器的原因。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國產處理器在發展的過程中是異常艱難的。
直到2016年事情有了轉機,AMD與中國晶片製造商天津海光達成一致,海光以2.93億美元的價格獲得了Zen架構的授權,這下終於可以名正言順的研發製造國產的X86處理器了。但是,美國為了防止中國在高科技方面超越自己,是絕不會輕易的讓中國擁有自主研發處理器的能力的,所以AMD只準許海光為中國伺服器市場設計自己的晶片,而卻沒有把最終晶片設計授權給海光。另一方面,在製程工藝上還得必須依賴美國GF公司的14nm, 所以,最後關鍵的生產環節還是避不開美國,海光X86處理器還得由美國的代工工廠來完成生產。
從中國電信宣布的2020年伺服器採購單中看到,共需採購5.6萬多臺伺服器,國產的海光X86和ARM也別列入了採購範圍,而且份額佔到了20%。國產伺服器在性能方面與英特爾和AMD雖然還有著一定的差距,但是能夠被規劃入大規模的採購項目,這也就意味著中國已經堅定了大力發展國產晶片的決心。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國內晶片企業的不斷努力,在基本掌握了32核X86架構設計以後,第二代海光X86處理器製程工藝將從14nm升級至7nm, 大概今年年底就可以問世,另外,有很大的可能會放棄美國的代工生產,而轉給臺積電和三星生產,也就是說即將擺脫對美國的依賴,跟美國的代工說再見。
說實話近幾年國產CPU處理器發展的還真是挺迅速的,像X86架構的海光、兆新,ARM架構的飛騰、鯤鵬,MPS架構的龍芯、君正等等,都在不同的構架上並駕齊驅,擺脫對國外的依賴也就是一個時間的問題。
X86架構和ARM架構有哪些不同之處?
X86主要應用在桌上型電腦、筆記本電腦和小型的伺服器這些PC領域;ARM主要應用在手機、平板,也就移動領域。
主要區別:
1、從功耗方面相比較,X86比ARM要高不少。
2、X86在性能方面非常不錯,我們只需單只利用一顆i5就可以對視頻進行編輯轉換;而ARM相對來說性能就比較弱,因為ARM一般情況都是在對性能要求不是太高的移動領域工作的;
3、在工作時X86產生的熱量非常大,所以對主動散熱有要求;而ARM產生的熱量是非常小的,所以在主動散熱方面是沒有什麼要求的。另外X86比ARM的通用性要好。
4、X86是英特爾的一種微處理器體系結構的泛稱,其中包括了好多種系列,英特爾開發製造的處理器本身的複雜程度非常高,所以性能也是很高的,但是複雜度高了,相對來說集成的指令集數量也就越來越多,這同時也加大了硬體的負荷,無形中功耗和設計難度也增加了不少。
5、ARM主要適用於移動通信領域,相對而言在成本和耗電方面是比較低的,而性能卻比較高。所以在移動市場ARM的高性價比和低耗能,英特爾是無法相比的。
晶片和處理器有什麼區別?
晶片體積比較小,是一種零件,是電子設備的一個組成部分,由各種半導體元件組成的集成電路都統稱為晶片,而處理器是電子設備中的核心配件,屬於晶片的一種,
平時咱們所說的CPU又叫做中央處理器,是處理器的其中一種,通俗的說,主板上的晶片相當於身體軀幹,而處理器就是這整個身體的心臟。
結束語
晶片國產化是我國的一個長遠目標任務,突破核心技術的壟斷,擺脫依賴才是最終需要達到的目的,國產海光X86現在的研發團隊已經超過了500人,新一代海光X86在今年底預計可以流片,不管怎樣這都是可喜可賀的,因為在國產X86處理器的發展上,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