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明察局㊺丨拜登組隊「拖拉」?或是老謀深算的「大妥協」

2020-12-20 澎湃新聞

當地時間12月6日,拜登團隊多位核心成員確認,拜登已選擇提名加利福尼亞州現任總檢察長澤維爾·貝塞拉(Xavier Becerra)出任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部長。如果這一提名得到國會參議院批准且貝塞拉成功上任,現年62歲的他將回到闊別四年的聯邦政壇,延續此前24年國會眾議員期間的華盛頓生涯,並成為首位出任該職位的拉美裔。這也意味著,貝塞拉將自動退出填補當選副總統卡瑪拉·哈裡斯於明年1月就職後空缺出的議員席位的激烈競爭。

而在7日,一個更為令人意外的重要提名從拜登陣營傳來:曾擔任中央司令部司令的陸軍四星上將勞埃德·奧斯汀(Lloyd Austin)將獲得新防長提名,此前呼聲極高甚至被認為鎖定提名的前副防長米歇爾·弗盧努瓦(Michele Flournoy)再次與五角大樓失之交臂。

貝塞拉和奧斯汀分別是候任總統拜登確認提名的第四位和第五位內閣部長。此前,國務卿(11月23日)、國土安全部部長(11月23日)以及財政部長(11月30日)等人選早已引發外界各種解讀,拜登希望在這些人選中同步體現的專業度與多元化也可見一斑。

然而,時至今日,大選投票日已過去將近五周時間,距離11月7日拜登正式發表勝選演講也已過去整整一個月,拜登在搭建班子,特別是內閣成員方面卻似乎並不著急,甚至在一些關鍵職位上給人以久拖不決之感,這與他本人及其領導的政府所要面對的迫切挑戰似乎存在一定脫節。

與前任相比,拜登組隊慢了?

如果說拜登「不著急」,或者內閣人事安排較慢的話,應該要通過一些對比來驗證。首先,必須承認的是候任總統安排內閣的時間並沒有明確的規定,但通常情況下從政策執行效率的角度出發,成員人選還是越早提名、越早就位為好。

具體來講,現任美國總統川普在2016年12月1日即確認勝選三周多之後便提名了吉姆·馬蒂斯出任防長,後者在2017年1月20日即川普就職當天就得到了國會參議院的批准。同樣,前總統歐巴馬在確認當選將近四周後宣布了關於希拉蕊·柯林頓出任國務卿的提名,2009年1月21日即歐巴馬就職第二天,希拉蕊就得到國會參議院放行,投入新角色。

早一些提名雖然好,但晚一些也並未被驗證就會有大問題。近年來最晚的一次大概就是歐巴馬在2009年3月2日才宣布了提名時任堪薩斯州州長的凱薩琳·西貝利厄斯(Kathleen Sebelius)出任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部長。其背後的故事為:候任總統歐巴馬最初在2008年12月11日便提名了曾長期擔任國會參議院民主黨領袖的湯姆·達什勒(Tom Daschle)出任衛生部長,但後者很快被曝出與醫療保險行業有利益糾葛,因而被迫放棄提名,故歐巴馬不得不重新為自己的全民醫改尋找新的執行人。

但無論如何,如果以宣布勝選後一個月為時間節點,拜登的確算是動作有些慢的。準確地講,拜登在這一個月內確定了15位內閣部長中的5位、10位內閣級官員中的6位。與之相比,從2008年11月4日晚間宣布勝選,到當年12月4日為止,歐巴馬宣布了15位內閣部長中的6位、9位內閣級成員中的4位,應該說在部長級層面還是比拜登要稍微快一些的。

相比而言,川普從2016年11月8日晚宣布勝選之後的一個月內的提名工作可謂「神速」:他宣布了15位內閣部長中的10位、8位內閣級官員中的5位。由此可見,一個「反建制派」的外行反而在「組隊」方面「雷厲風行」。

至於可以給拜登「動作拖拉」找的顯眼藉口,則是2020年大選計票耗時持久,同時川普方面拖延至11月24日才同意開啟權力交接,但至今仍拒絕承認結果,這都給拜登「組隊」造成了現實障礙。

但實際問題在於,這些特殊情況其實並不妨礙對自己當選一事篤定的拜登提前著手人事布局。對此,拜登現在的處境還可以與前總統小布希在經歷五周爭議之後的「反戈一擊」進行比照。

2000年的選舉日雖然是11月7日,但由於佛羅裡達重新計票爭議的原因,最後到12月12日才以聯邦最高法院的判決為節點確認了小布希的勝出,次日,戈爾宣布敗選,小布希名正言順地開啟班子搭建的進程。不過事實上,彼時的小布希已在11月26日宣布了自己未來的白宮辦公室主任安德魯·卡德(Andrew Card),而在12月13日之後的三周之內(2001年1月3日之前)則快速宣布了當時14個內閣部長的全部提名以及五位內閣級官員中的三位,只有貿易代表和白宮全美禁毒政策辦公室主任先後等到了2001年1月11日和5月11日。

顯而易見,如今的拜登並沒有像小布希那樣「蓄勢待發」,而是保持了至少低於近年來平均速度的穩步緩慢推進。再細化來看,儘管拜登關於國務卿、國土安全部部長、情報總監三個職位上的人選決定相對快於川普和歐巴馬,但在11月23日之後拜登對其他職位提名的進度則顯著放慢下來。

更甚於此的是,前三位總統幾乎都可以在確認勝選後的一個月內快速搞定國務卿、財長、防長及司法部長四個關鍵職位的安排,川普時也只有國務卿推遲到了2016年12月13日才最終宣布,而拜登在發表勝選演講後的一個月時間內只確認了其中的兩位,在整整一個月的時間點上才傳出了防長人選,這似乎也能說明一些問題。

作者自製

疲於掌控議程與整合各方勢力?

那麼,目前拜登的內閣搭建過程出問題了嗎?有的答案一定認為沒有。其中一個理由便是畢竟一切都還在推進之中,提名工作並沒有耽誤新政府的交接。另一個理由則可能是,總統自己的班底,特別是隨著從歐巴馬政府以來盛行的分管不同政策領域的所謂「沙皇」(Tsar)紛紛就位,內閣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然而,前者的解釋大概只能說明拜登團隊眼下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後者的解釋的力度仍無法否認內閣部長職位的存在——即便白宮團隊已超越了這些部長來主導核心決策,但部長的位置仍可以體現民主黨內「分贓」與平衡的效果。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拜登當前在黨內整合上似乎正在面對越來越大的累積壓力。

先回到貝塞拉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部長的提名,原本被關注比較多的人選其實是兩位民主黨籍的現任女州長:羅得島州州長吉娜·雷莫多(Gina Raimondo)和新墨西哥州州長米歇爾·盧漢·格裡沙姆(Michelle Lujan Grisham)。雷莫多原本被拜登團隊看中,但她卻還是拒絕了衛生部長職位的邀約。雖然藉口是不習慣華盛頓政治,但據傳雷莫多更希望獲任財長或商務部長。

此外,更讓雷莫多擔憂的也是拜登政府架構中逐漸顯現出的「疊床架屋」。在宣布衛生部長人選之前,拜登已宣布任命傑夫·津茨(Jeff Zients)出任白宮應對新冠疫情的特設協調員,而目前擔任拜登過渡團隊聯席主席的津茨在歐巴馬時期就涉足了全民醫改和TPP等重大政策制定,影響力頗大。正因如此,任何新的衛生部長都有理由擔心自己會否只是給這位白宮抗疫「沙皇」打下手而已。

至於盧漢·格裡沙姆,她與津茨同為過渡團隊聯席主席,儘管其本人極具意願出任衛生部長,但拜登團隊卻偏偏更期待她出任內政部長,從而延續至少從1975年以來該職位人選來自或出生於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區的傳統,不過該提名最終遭遇了她本人的拒絕。

在兩個人選先後出局之後,貝塞拉的可能性才「浮出水面」,並以其與佩洛西、哈裡斯的密切關係得以保持自身特有的政治角色。衛生部長這一人選的一波三折,至少說明了拜登正較為艱難地在掌控議程與整合各方勢力之間謀求某種平衡,而目前看來,拜登想實現前者,就不太容易實現後者。

提名「緩慢」或是為「大妥協」

類似的難以擺平的問題至少也發生在防長和農業部長的安排上。就防長人選而言,奧斯汀的意外出線非常值得玩味。儘管幾乎早在拜登當選之前,曾在歐巴馬政府第一任期擔任分管政策副防長的弗盧努瓦,就如四年之前一樣得到了最高的關注度,但拜登卻遲遲不讓這個猜測成真。

拜登的顧忌也是因民主黨內的進步派勢力對弗盧努瓦的鷹派立場持有反對意見,甚至還多次公開指責弗盧努瓦與軍工產業利益之間的密切關係未來會給她帶來不小的包袱。與此同時,非洲裔群體再次站出來,希望在五角大樓首次迎來一位女性掌門人之前先迎來首位非洲裔。

在派系與族裔之外,拜登與弗盧努瓦之間也始終沒有建立起來較為密切的私交,他們的關係可能還要通過與弗盧努瓦合夥開辦諮詢公司、已被拜登提名為國務卿的布林肯來實現聯繫。更為嚴峻的是,拜登與弗盧努瓦之間早在歐巴馬政府時期就存在著明確政見分歧:2009年,在弗盧努瓦主導向阿富汗增兵計劃之時,拜登卻堅持徹底反對此舉。雖然在2016年夏天,拜登到新美國安全中心發表演講,作為中心創始人的弗盧努瓦主持了活動並盛讚拜登,拜登則回贊道,「防長女士,我為你(向希拉蕊)寫了推薦信」,但現如今拜登似乎並不太有意願輕易地接受希拉蕊的人選,所以才又傳出了前國土安全部部長傑伊·詹森(Jeh Johnson)有望成為首位非洲裔美國防長的消息。然而,詹森在歐巴馬政府任職八年的經歷又太容易強化所謂拜登團隊即是「歐巴馬3.0」之感。

最後,拜登轉向了67歲的奧斯汀,按照與其團隊聯繫密切的一位前官員的話說,「這個選擇看上去更少麻煩,更少反對,關係也更容易處理一些」。不過,這位在2013年被歐巴馬提名來取代馬蒂斯的奧斯汀,如今也需要同馬蒂斯當年一樣的頗有爭議的國會豁免。(編者註:根據美國限制軍隊文職人員法案規定,軍人退役七年後才可擔任國防部長,不滿年限者需要國會豁免。)

雖然拜登或許最終可以解決此事,但奧斯汀所面對的畢竟極有可能不是馬蒂斯當年面臨的「府會一致」,而且民主黨內部某些人也對再次豁免並不買帳,即便是國會非洲裔民主黨人中,也仍舊存在支持弗盧努瓦的聲音。

但無論如何,在11月23日宣布外交安全團隊之後的兩周之後才提出防長安排,而且人選令外界頗感意外,這顯然是不太多見,或者說是存在令人遐想空間的做法:歐巴馬在同一天宣布了希拉蕊的提名,並公開了留任防長羅伯特·蓋茨的決定,而小布希則是在確定鮑威爾的國務卿提名之後12天,向外界介紹了拉姆斯菲爾德的「回歸」。

也有觀點認為,拜登在防長人選上拖延的時間越長,就越有可能給世界一種「防務不再重要」的印象,而這將進一步損害華盛頓在世界範圍內的所謂信譽。

就農業部長人選而言,若本著提名人選來自農業州的傳統,拜登原本很容易鎖定人選,比如2018年敗選的北達科他州女性國會參議員海迪·海特坎普(Heidi Heitkamp),甚至是曾在歐巴馬政府擔任過八年農業部長的艾奧瓦州前州長湯姆·維爾塞克(Tom Vilsack)都是比較穩妥的人選方向。然而,在民主黨內部進步派以及非洲裔勢力的要求下,來自俄亥俄州的國會眾議員馬西婭·富奇(Marcia Fudge)竟然也擠入了考察範圍,而這位非洲裔女性民主黨人所代表的俄亥俄州第11選區幾乎沒有農業人口。

換言之,這兩類人選之間爭奪的本質是關於農業部定位的爭奪:即是要延續農業部代表農業州利益的定位,還是要讓農業部更多地發揮解決飢餓、貧困等社會問題的「進步作用」。目前,拜登團隊看似一籌莫展,或已開始考慮加入其他人選來平衡目前的「難分伯仲」。

總的來看,選舉勝利後的資源分配環節原本就難免上演各路人馬的爭奪。或許正是因為國會議員出身的拜登更傾向於「大妥協」的政府,所以這次的這些派系爭奪才會如我們目前看到的如此顯性。

值得注意的是,眼下拜登政府在剛剛起步之時就已表現出了不同以往之處——既相信自己的小圈子,但在參與決策或執行的層面則刻意實現最為充分的平衡。正因如此,提名過程穩步推進也可能並非是拜登「動作緩慢」,而是老謀深算。至於拜登這種願意花更多時間在不同聲音中儘可能實現「妥協」的風格,對美國未來的內外決策到底意味著什麼,才是更為有趣且有意義的觀察點。

「聯邦明察局」是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秘書長刁大明的專欄,對「聯邦」(United States,即美國)之事洞明察鑑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拜登上臺後 聯邦通信委員將如何治理美國網際網路?
    在拜登新政府的領導下,聯邦通信委員會還很可能終止川普的針對社交媒體的230條款修訂任務。為實現上述目標,拜登將會挑選一位新的聯邦通信委員會主席,為聯邦通信委員會的未來工作設定議程。但目前,我們尚不知道誰將擔任主席,5個委員席位中將有多少空缺需要填補。我們也不知道哪個政黨將控制參議院。如果共和黨最終控制了參議院,那麼新的委員任命或者為聯邦通信委員會提供必需資金可能會變得比較困難。
  • 美媒:拜登弟弟正在接受聯邦調查
    參考消息網12月11日消息 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援引美國《政治報》網站的消息稱,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的弟弟詹姆斯·拜登正在接受聯邦調查。報導稱,兩名熟悉調查的消息人士透露,賓夕法尼亞州西部的聯邦機構正在對一家已破產的美國醫療保健公司進行調查,並一直在詢問詹姆斯·拜登在該公司的角色。
  • 被拜登炮轟的聯邦總務署「大總管」,發了這段「火星文」
    最近幾天,美國聯邦總務署(GSA)局長墨菲(Emily Murphy),成了美國媒體關注的焦點人物之一。據媒體報導,墨菲是川普政府任命的一名官員。她拒絕籤署允許拜登過渡團隊從本周開始正式開展工作的信件。報導稱,這是現任總統尚未承認拜登勝選的另一跡象,這可能會擾亂權力過渡。
  • 美國政府多部門遭到黑客入侵 拜登發出警告
    參考消息網12月19日報導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12月17日報導,在美國遭受嚴重網絡攻擊之際,拜登警告說,將嚴厲打擊支持網絡攻擊的國家。拜登16日說,在他的領導下,美國將與盟友一道,讓那些參與網絡攻擊——例如本月早些時候披露的美國政府機構和企業遭受的大規模網絡攻擊——的對手付出「巨大代價」。
  • 美國喬治亞州今舉行聯邦參議員決選,拜登演講猛批川普
    美國喬治亞州將於2021年1月5日舉行聯邦參議員決選,選舉結果將決定美國聯邦參議院的控制權歸屬。當選總統拜登(Joe Biden)1月4日在亞特蘭大集會上發表演講,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也將在決選前在喬治亞州舉行集會。
  • ...拜登團隊的律師也與聯邦調查局和司法部官員見了面,啟動對可能...
    拜登下周公布總統經濟團隊,情報機構正在其家鄉設安全簡報室;① 美國當選總統喬·拜登將於下周揭幕他的經濟團隊。他的過渡機構工作人員說,現在川普政府的公務員「極為合作」;② 過渡團隊發言人Jen Psaki周三在和記者的電話會上說,情報機構正在拜登的家鄉德拉瓦州威爾明頓市設立一個安全的簡報室,以方便向其匯報機密情報。
  • 拜登突然收到噩耗!「家族腐敗」醜聞曝光,弟弟和兒子被調查了
    文丨六七 審丨高靜雖然美國的選舉人團已經宣布了拜登的勝利,但是圍繞2020年美國大選發生的一系列鬧劇似乎仍在繼續。不過,與此同時,共和黨也沒有放棄對拜登的攻勢。美媒透露,近些日子,美國聯邦調查局正在發起對他的弟弟詹姆斯和小兒子亨特的調查。拜登或陷「家族腐敗」醜聞根據消息人士透露,目前,賓夕法尼亞州發起的一項針對當地一家破產的醫療保健公司的調查,而拜登的弟弟詹姆斯被懷疑是這家公司的負責人。
  • 每經12點丨拜登弟弟詹姆斯正在接受FBI調查;巴西官員:拉美多國希望...
    每經編輯:步靜1丨拜登弟弟詹姆斯正在接受FBI調查據海外網,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報導,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的弟弟詹姆斯正在接受美聯邦調查局的調查。兩名熟悉調查的消息人士透露,賓夕法尼亞西部地區的相關部門正在調查一家已破產的美國醫療保健公司,並詢問詹姆斯·拜登在該公司中的角色。就在前一天,拜登的兒子也被曝出正在接受調查。
  • 密西西比州議員在發表拜登獲勝後脫離聯邦言論後道歉
    密西西比州的一名共和黨州議員上周似乎表示,拜登成為總統的前景是一個破壞協議的因素。 據報導,該州眾議員普萊斯·華萊士上周六在一條現已刪除的推特上寫道,在民主黨擊敗川普總統後,密西西比州應該從聯邦「成功」脫離聯邦。 華萊士在回應他的同事、共和黨州眾議員羅伯特·福斯特的一系列推文時,可能是想說加州應該「脫離」美國。
  • 川普正為拜登的「反中」之路,掃除障礙
    導讀:近日,根據媒體報導,12月11日,美國聯邦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對此發表看法稱,該法案的通過意味著拜登的對中態度較川普來說也不會有太多的「軟化」,未來,拜登政府的對中政策會在此基礎上進行。拜登上臺後,共和黨在外交、安全、人事命令上仍將保有巨大話語權。到時,即使拜登上臺後想要全面放棄川普的防堵政策,也將十分有難度。
  • 拜登要"從零開始"?
    原創 陳聰 觀察者網 收錄於話題#2020美國大選85個► 文 觀察者網 陳聰即將換屆的美國聯邦政府,迎來的不僅僅是權力的過渡,還有……社交帳號的轉移。據彭博社23日報導,當選總統拜登過渡團隊的數字總監羅伯·弗萊厄蒂(Rob Flaherty)當地時間周二在推特上發文,稱推特官方告訴他們,當「美國總統」和「白宮」兩個社交帳號的使用權由川普團隊移交給拜登團隊時,帳號粉絲將會被清零。其中,推特帳號「美國總統」的粉絲人數超過3300萬。
  • 聯邦大作戰丨鐵聯邦VS鐵發小,賽場上用牌技說話!
    聯邦大作戰丨鐵聯邦VS鐵發小,賽場上用牌技說話! 2020-12-18 14:44  山東電視臺體育頻道 原標題:聯邦大作戰丨鐵聯邦VS鐵發小
  • 拜登公布「內閣名單」 ,首位女防長或將誕生
    拜登這次內閣人選更加多元化,讓外界看起來更加的像「美國」。此前拜登已向世界各國領導人傳達了「美國回來了」的信息。 這說明拜登此次組閣依舊十分依靠他在華盛頓的人脈,希望這些老搭檔能夠讓美國重新回歸正常。
  • 海峽兩岸丨果然,拜登一點面子都沒給蔡英文!
    當然,也因此少不了踩低拜登。所以,在拜登勝選之後,民進黨的處境就顯得有些尷尬。經過一番思想鬥爭之後,蔡英文還是硬著頭皮在推特上為拜登送上了祝福。但拜登團隊卻只讀不回,一點面子都沒給蔡英文。甚至有民進黨大佬透露,民進黨還沒有與拜登團隊成功搭線。拜登對民進黨的愛搭不理,在一定程度也折射出美國未來可能採取逐步漠視臺灣地區的態度。
  • 拜登終於得到通知,美國聯邦總務署:川普政府已準備移交權力
    據《環球時報》11月24日報導,CNN剛得到消息,負責權力過渡的美國聯邦總署(GSA)在一封信件中表示,已經通知後任總統拜登,川普政府已準備好正式的移交程序。這封信表明,美國聯邦總署署長墨菲將正式批准拜登的「勝利」。此舉意味著過渡進程可以正式啟動,允許現任政府機構官員與即將上任的拜登團隊進行協調,並且政府將為過渡提供資金支持。
  • 拜登終獲美國聯邦總務署通知!川普移交權力,網友:不交會怎樣
    據《環球時報》報導,負責權力過渡的美國聯邦總署終於出手了,通知了繼任總統拜登,讓他準備入主白宮。現在川普政府已經做好了移交程序,過渡進程正在進行。現在拜登團隊基本上已經贏得了選舉,很難推翻這樣的結果,川普都顯得有點無可奈何的樣子。
  • ...拜登:川普拒絕承認敗選是「不負責」;亞洲航空日本負債14億元...
    2丨整點投資 | 上海:鼓勵優質紅籌企業回歸據中國上海門戶網站20日消息,上海市人民政府印發《關於推動提高上海上市公司質量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到,支持優質企業上市,推動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和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生命健康等更多重點領域企業,以及新經濟代表性企業、數位化轉型的傳統企業上市發展。
  • 聯邦大作戰丨夠級要記牌嗎?智慧的比拼,腦力的對抗!
    在夠級比賽中,多數選手容易出現兩個隊員之間互相「等」的情況,因為牌局的中後期是比較關鍵的階段,對於牌力的保留或者是聯邦之間的配合都能影響整局的變化,在淄博夠協一隊的比賽中能夠把握分寸,該衝衝該等等,這在很多隊伍中都是相當難得的優點,那麼在今晚這支隊伍又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驚喜呢?
  • 唐納·川普VS約瑟夫·拜登!一場商界與政界的較量!
    前任德拉瓦州資深聯邦參議員,並於1972年當選美國參議員,是美國歷史上排名第五的最年輕的參議員。也是德拉瓦州在任時間最長的參議員(1973-2009年)。他曾於1988年和2008年兩度競選美國總統,均告失敗,並於2008年和2012年兩度作為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競選搭檔。 2019年4月25日,拜登宣布參選2020美國總統。
  • 世界周刊丨拜登「組閣」:美國「回來」了?
    在川普的許可下,美國總務管理局局長籤署確認信,開始與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的團隊合作展開政權過渡工作。與此同時,備受矚目的拜登內閣人選名單也陸續出爐。當地時間11月24日,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當選副總統哈裡斯,與下屆政府多名關鍵內閣人選同臺亮相。美國當選總統 拜登:各位下午好,今天我很高興地介紹本屆政府內關鍵的外交政策和國家安全部門的人事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