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不掩瑜 銳龍AMD Ryzen存儲性能首測

2021-01-03 中關村在線

1銳龍AMD Ryzen存儲性能大躍進

  2017年2月22日22:00 AMD正式發布了銳龍AMD Ryzen處理器,DIY事業群組也在3月2日22:00解禁的第一時間為大家奉上了銳龍AMD Ryzen處理器的詳細評測,相信大家對這款處理器的性能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不過還是有很多讀者對銳龍AMD Ryzen處理器的相關存儲性能有所顧慮,畢竟磁碟讀寫性能也是影響處理器的一個重要因素。


AMD官方宣稱5大特性

  其實在銳龍AMD Ryzen處理器發布之前,AMD不僅僅是CPU性能落後於Intel,就連存儲方面也完全跟不上Intel的腳步。內存方面,早在2014年Intel的Haswell-E處理器及X99平臺,已經率先為桌面平臺帶來原生DDR4內存支持,2015年的Intel Skylake也已經支持DDR4。

  NVMe協議也是Intel等公司帶頭髮起的標準,NVMHCI(非易失性存儲主控制器接口)最早在2007年的Intel 開發者論壇上已被提出,並在同年由Intel領銜成立了NVMHCI工作組,當然,這其中還包括了美光、戴爾、三星、Marvell、NetAPP、EMC、IDT等公司,現在採用NVMe協議的SSD(如三星960PRO)讀取速度已可以達到3.5GB/s,完全秒殺SATA SSD。

  同樣,USB 3.1規範還是由英特爾等大公司發起。與現有的USB技術相比,新USB技術使用一個更高效的數據編碼系統,並提供一倍以上的有效數據吞吐率(USB IF協會),現在採用USB 3.1的存儲設備(如三星T3)已經可以達到450MB/s,這個速度幾乎和傳統SATA SSD相當。而在這期間,AMD正在全力研發Ryzen處理器以及全新架構顯卡,根本無暇顧及這些。


 銳龍AMD Ryzen處理器CPU性能評測地址:點擊進入

  我們不得不感嘆,AMD想在Intel多年布局的近乎壟斷的硬體生態圈中殺出一條血路,著實不易,同時內心也生出一絲疑惑,AMD真的進步如此神速嗎?在沒有自己晶圓廠的情況下,不僅CPU性能追平Intel,就連存儲方面也毫不落後?為了得出答案,繼CPU性能評測後,DIY再次為大家奉上銳龍AMD Ryzen7 1800X處理器和i7 6700K對比的存儲性能測試,測試環節包括:DDR4內存、USB 3.1讀寫速度、NVme SSD性能、SATA 3.0 SSD性能四大部分,儘可能全面且客觀的讓大家了解這款處理器的存儲性能。

2Ryzen內存測試:有BUG兼容性較差

銳龍AMD Ryzen內存測試:有BUG兼容性較差

  據悉Ryzen 7的一個「小Bug」:當插滿4條DDR4內存的時候,頻率最高只能上到DDR4-2400,插2條的時候就能上到DDR-3200。華碩官方也跟帖進行了回應,他們表示,這是由於AMD限制了RAM內存調節選項,很多主板廠商的內存工具不兼容所致,並強調不只是華碩,其它主板也是如此。為此,我們使用了芝奇DDR4 4000MHz 8GB*4進行了驗證。


華碩ROG CROSSHAIR VI HERO BIOS

  當插滿4根芝奇DDR4 4000MHz 8GB內存時,內存容量顯示為32768MB,頻率變為2133MHz,無法進行超頻(XMP也是Intel提出的內存認證標準,適用於DDR3和DDR4,AMD並不支持)。這點與華碩官方描述一致,AMD方面回應目前主要集中精力優化CPU性能,預計1-2月後會發布BIOS改進內存兼容性能。

  然後我們減少兩根內存進行超頻設置。


華碩ROG CROSSHAIR VI HERO內存超頻選項

  在這款華碩主板上,內存選擇頻率最高只能達到3200MHz,儘管目前AMD官方並沒有給出關於銳龍AMD Ryzen內存頻率的相關參數,但是華碩方面表示目前AMD限制了RAM內存調節選項,所以最高只能到3200MHz。而在測試中,芝奇DDR4 4000MHz 8GB*2隻能超頻至2933MHz,無法達到3200MHz,說明目前AMD對內存的兼容性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

  下面我們用AIDA64對平臺的內存性能進行測試,AIDA64內存帶寬測試項目主要包括內存的讀取、寫入、拷貝和延遲參數,並提供全方位的硬體信息的檢測功能,方便用戶知曉平臺硬體配置的準確信息。


銳龍AMD Ryzen7 1800X(左)、i7 6700K(右)(點擊查看大圖)

  在AIDA64測試環節,銳龍AMD Ryzen7 1800X的讀取、寫入、複製速度為分別為42776MB/s、42313MB/s、35363MB/s,i7 6700K讀取、寫入、複製速度為分別為41212MB/s、44163MB/s、38688MB/s,兩者幾乎沒有差距,但是1800X內存延遲相對較高,1800X的內存延遲為91.6ns,而i7 6700K僅為50.8ns。


reddit某位內部測試者回復

  關於AMD處理器延遲過高這個問題,國外一名內部測試者表示:現有的測試程序,包括AIDA64內存測試都是過時的,會得出錯誤的測試成績。他們使用正確的軟體,內部測試得出的延遲為19ms(原文為ms,其實應該是ns),遠遠低於這個數字,比Skylake的IMC(46ns)更加出色。不過該測試者並沒有提及使用哪款軟體得出此數據,所以在內存延遲問題上,我們暫時不會妄下定論,期待AMD官方的回覆。

  此外,我們也實驗了銳龍AMD Ryzen處理器的內存最大支持容量,答案是64GB,和Intel 200系主板持平(X99平臺內存最大支持容量為128GB)。單根內存最大支持容量為16GB,所以使用銳龍AMD Ryzen處理器的用戶請不要購買單根32GB內存。

3Ryzen usb 3.1測試:速度相當可觀

Ryzen usb 3.1測試:速度相當可觀

  AMD官方宣稱AM4平臺全面支持USB 3.1 Gen2,這是一項什麼技術呢?簡單的說就是USB 3.1最大理論帶寬相比3.0時快了一倍,達到10Gb/s(Super Speed+)。USB 3.1編碼方式從此前USB 3.0的8b/10b換成了128b/132b,帶寬損耗率從20%大幅下降到3%。目前在Intel高端平臺上後置USB 3.1接口已經成為標配,但前置USB 3.1接口主板產品較少,帶USB 3.1接口的機箱更為少見。


歷代USB接口規格

  但讀者萬萬不可認為只要是USB 3.1接口速度就會翻倍,因為USB 3.1接口目前還分Gen1和Gen2兩種標準,而USB 3.1 Gen1就是USB 3.0換了個馬甲,速度並不會比USB 3.0快多少。所以現在絕大多數宣稱支持「USB3.1」標準,但不肯說明究竟是Gen1還是Gen2的電子產品或是PC配件,實際上骨子裡都還是USB3.0的讀寫速率。比如2015年蘋果發布的New Macbook稱它是USB 3.1規範的,但速度並非標準中的10Gbps,而是5Gbps,官方標識的是USB 3.1 Gen1,只支持5Gbps。所以說和蘋果對比一下,AMD還是很良心的。

  下面進行測試,本次測試使用的產品為三星T3,此款移動SSD官方宣稱讀寫速度為450MB/s,我們選擇CrystalDiskMark進行A/I平臺對比測試。CrystalDiskMark是一款簡單易用的硬碟性能測試軟體,但測試項目非常全面,涵蓋連續讀寫、512K和4KB數據包隨機讀寫性能,以及隊列深度(Queue Depth)為32的情況下的4K隨機性能。隊列深度描述的是硬碟能夠同時激活的最大IO值,隊列深度越大,實際性能也會越高。


銳龍AMD Ryzen7 1800X(左)、i7 6700K(右)

  在CrystalDiskMark中,銳龍AMD Ryzen7 1800X的讀取速度為425.8MB/s,寫入速度為431.8MB/s,i7 6700K讀取速度為420.9MB/s,寫入速度為406.4MB/s。可以發現銳龍AMD Ryzen7 1800X不僅不弱,還有小幅領先,可以達到三星T3的標稱讀寫速度,著實讓人驚喜。

4Ryzen SSD測試:成績合格

Ryzen SSD測試:成績合格

  最後再來看看銳龍AMD Ryzen處理器的SSD讀寫性能表現,我們使用了兩款SSD,一款是使用SATA協議的英睿達MX300,另一款是使用NVMe協議的Intel 600P。

  AS SSD Benchmark是一個專門為SSD測試而設計的標準檢測程序,它涵蓋了持續性讀寫、單線程4KB隨機讀寫、64線程4KB隨機讀寫以及磁碟尋道時間等關鍵數據的測試,最後還會根據公式將成績標準化,能比較科學的反映固態硬碟的真實性能。 


Intel 600P 銳龍AMD Ryzen7 1800X(左)、i7 6700K(右)


英睿達MX300 銳龍AMD Ryzen7 1800X(左)、i7 6700K(右)

  在Intel 600P測試中,銳龍AMD Ryzen7 1800X的讀取速度為1623.49MB/s,寫入速度為547.99MB/s,4K讀取速度為28.50MB/s,4K寫入速度為101.66MB/s;i7 6700K讀取速度為1492.92MB/s,寫入速度為538.47MB/s,4K讀取速度為24.46MB/s,4K寫入速度為129.48MB/s。1800X在連續讀寫速度有所領先,尋盤時間i7 6700K則更快一些。

  而在英睿達MX300測試中,銳龍AMD Ryzen7 1800X的讀取速度為477.76MB/s,寫入速度為278.79MB/s,4K讀取速度為23.22MB/s,4K寫入速度為78.36MB/s;i7 6700K讀取速度為495.99MB/s,寫入速度為488.24MB/s,4K讀取速度為29.29MB/s,4K寫入速度為125.96MB/s。可以看出1800X在這一項測試中明顯落後i7 6700K,不過幅度很小。

  寫在最後:

  由於送測銳龍AMD Ryzen7 1800X處理器只有一顆,CPU首測工作繁重緊張,所以留給存儲測試時間並不多,筆者只能利用一切空閒時間進行測試,所以本文每個測試項目只採用了一款產品,評測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這裡只能和大家說一聲抱歉。

  不過雖然測試項目較少,我們還是收穫了不少AMD官方未透漏的信息:比如內存延遲略高、USB 3.1速度超越Intel平臺、NVMe SSD性能和Intel平臺旗鼓相當。雖然目前銳龍AMD Ryzen處理器內存還存在著4根內存不能上高頻的BUG,但事實上內存對CPU和顯卡的性能影響極為有限(詳情可點擊《高頻內存有啥用?我們用新泰坦X作了測試》),還有就是AMD也承諾了會在後面驅動中修復此BUG,小夥伴們也不必過於擔心。

  另外提醒準備入手銳龍AMD Ryzen處理器的讀者們理智消費,最近各大媒體幾乎將AMD捧上了天,有些編輯甚至引經據典翻出A/N歷史歌頌AMD,其實大可不必,AMD的確給Intel帶來不少壓力,但指望AMD一舉奪下Intel多年來所耕耘的生態環境還為時過早。不過筆者還是希望AMD未來能夠徹底崛起,重新和Intel分庭抗禮,因為只有通過合理的競爭,才能促進整個晶片行業的進步,讓我們拭目以待!

5附:AMD測評平臺簡介

附:AMD測評平臺簡介

  在本次測試中,我們將使用簡體中文版Windows 10 64位版本的作業系統,關閉所有Windows開機啟動項,並不對作業系統進行任何優化,用以獲取最大的系統穩定性與兼容性。

測 試 平 臺 軟 硬 件 配 置核心配件CPUAMD銳龍 AMD Ryzen 7 1800X主板華碩ROG CROSSHAIR IV HERO顯卡微星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內存海盜船8GB DDR4 3000MHz x2硬碟浦科特M7V 512GB散熱器超頻3東海X5系統及驅動程序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主板驅動AMD晶片組驅動顯卡驅動Nvidia顯卡驅動378.66DirectX環境DirectX 11/12幀數監控Fraps 3.5.1


銳龍 AMD Ryzen 7 1800X

  本次測試採用的是華碩ROG CROSSHAIR VI HERO這款主板,新一代的ROG C6H主板採用了高端ROG產品特有的裝甲覆蓋式設計,在主板散熱區域設置了AURA信仰燈效區域,為玩家帶來個性化的使用體驗。在設計上延續了ROG一貫的高端風格,將最新的AURA技術融入其中,同時又憑藉強大的用料及做工,最大限度保證了銳龍 AMD Ryzen處理器的性能發揮。


本次測試平臺

  超頻三東海X5散熱器採用HDT技術,5根6mm純銅熱管直接與CPU緊密接觸,保障了熱量的及時傳導,特殊設計的12釐米狼爪扇葉風扇有很好的散熱效果,藍光效果也可以為玩家帶來時尚的體驗,PWM智能調速設計使得風扇能夠提供更加靜音的使用效果,高效的散熱能力也可以保障CPU的穩定運行。


超頻三東海X5散熱器

相關焦點

  • Ryzen 2700X/2600X首測 AMD銳龍梅開二度
    2017年3月,第一代銳龍處理器橫空出世,大規模的性能提升贏得滿堂喝彩,我們也給到了它「一騎絕塵」的評價,一年之後,第二代銳龍降世其中Ryzen 7 2700X依然帶來8核心16線程的規格,代表旗艦性能,主頻提升至3.7-4.3GHz,TDP為105W;Ryzen 5 2600X提供6核12線程,主頻提升為3.6-4.2GHz,TDP為95W。AMD還專門提到了第二代銳龍處理器對高頻內存的支持更加優秀,想要發揮出銳龍的全部性能可以嘗試在內存超頻方面動手。
  • 疑似amd銳龍3代的信息洩露最高12核24線?
    首先聲明這是小編在油管裡看到的不保準首先聲明這是小編在油管裡看到的不保準首先聲明這是小編在油管裡看到的不保準首先amd的3代銳龍r3ryzen3 的代命名為ryzen3 3300 ryzen3 3300x和全新的ryzen 3 3300g如圖所示它們的ryzen3 3300為6核 12線程 3.2ghz動態在4.0ghz 50wtdp售價99.9美金折合人民幣679.66元(說實話我有點不信r3就6核12線了那r7不得上
  • AMD Ryzen超頻神器CTR 1.1發布:性能瞬間提升11%!
    在剛剛結束的Zen2時代裡,銳龍3000系列處理器的性能雖然堪稱「制霸」業界,但其超頻能力卻著實一般,即便有官方AMD Ryzen Master工具的加持,發燒友們還是難以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其中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 售價5200元,性能遠超i9:AMD發布16核7納米Ryzen處理器
    6 月 10 日,AMD 在洛杉磯發布了新一代銳龍(Ryzen)處理器的幾款新品,從 6 核銳龍 5 3600,到 12 核銳龍 9 3900X,再到 16 核心 32 線程銳龍 9 3950X,這些晶片理論上已經完全壓制英特爾九代酷睿。
  • 大佬駕到AMD銳龍5000處理器震撼上市
    11月5日晚10點,備受期待的AMD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正式解禁,「全面碾壓競品」等形容詞不斷出現在各大媒體的首測文章中在直播過程中,將一次為解答網友所有關於新品的問題,並進行直播測試,讓您可以親眼見證AMD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的強大性能。    而大佬駕到,自然不會空手而來,在直播過程中,將有豐富的獎品發放,並且還將抽取LisaSu博士親筆籤名的旗艦新品AMD銳龍95950X處理器。不過這份超級大獎僅限AMD天貓官方旗艦店會員才能抽取哦,所以還未加入的朋友要快點加入了。
  • AMD銳龍_Ryzen_3900X_3700X_3800X_AMD首測-太平洋電腦網
    銳龍三代的誕生,理論上就是要解決「單核性能弱」的問題,這次的新銳龍系列處理器產品線陣容可以說是非常的豪華:在前兩代銳龍上,Ryzen 7已經代表著產品線的最頂級型號,而這次新加入的Ryzen 9又將性能推到了更高的檔次。
  • 銳龍 AMD Ryzen 7處理器 666666......
    這些處理器表現出它們的優勢所在:旗艦產品銳龍 AMD Ryzen 7 1800X 處理器是世界性能領先的8核心桌面處理器;銳龍 AMD Ryzen 7 1700Ryzen 7 處理器提供了全新散熱解決方案,它包括全新Wraith Spire和Wraith Stealth兩款散熱器,為Wraith幽靈品牌提供可靠,超靜音的散熱性能,滿足發燒友期望。
  • AMD官宣銳龍5000系列CPU,單核性能首次超越英特爾
    ,尤其是在遊戲性能上的表現,綜合甚至反超了老對手Intel的十代i9 5%左右。對比英特爾十代i9-10900K,銳龍9 5950X在視頻編輯和創作性能上更有13%和59%的領先優勢,同時在遊戲表現上也反超了i9-10900K,平均領先5%左右。
  • 【重磅首測】第三代銳龍不負眾望,AMD重登性能王座! AMD銳龍9 3900X & AMD銳龍7 3700X全國首測
    通道,充分滿足高速存儲的需求。U,看來這次AMD對於第三代銳龍的遊戲性能確實非常有自信。 ●首發獨佔PCIe 4.0大大加分,設計師的福音PCIe 4.0是第三代銳龍的加分項,而它對於提升存儲性能的效果遠高於顯卡。
  • AMD Ryzen 5 3600X首測 竟然超過2700X_AMD Ryzen 5 3600X_遊戲...
    在7號的首測中我們見識到了12核心24線程Ryzen 9 3900X和8核心16線程Ryzen 7 3700X的性能,而中端的Ryzen 5 3600X上次並沒有露面,那麼這次就帶大家看看這款6核心12線程處理器的表現如何,能否成為2千元價位處理器的門神?01 Ryzen 5 3600X怎麼樣?
  • 【重磅首測】毫無疑問的最強處理器!AMD銳龍5000性能獨孤求敗
    不過,競品處理器高頻率帶來的遊戲性能優勢也確實是銳龍面臨的強大挑戰,因此,從銳龍一代到三代逐步佔領多線程性能、專業性能、每瓦性能高地之後,AMD終於瞄準競品的最終堡壘:遊戲性能打出手裡的ZEN3「王炸」了。「拒絕牙膏,硬核升級」,這就是ZEN3架構銳龍5000系列的真實寫照。
  • AMD Ryzen C7洩露消息與分析
    小系統(Arm 的下一代大系統,晶片組中不同的內核被安排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集群中,以平衡性能與效率的比例)。該系統具有2 x Gaugin Pro Mobile Core@3.0 GHz (基於 Cortex-X1) ,2 x Gaugin Mobile Core@2.6 GHz (基於 Cortex-A78) ,4 x Arm Cortex-A55 clocked@2.0 GHz。
  • AMD移動平臺高性能處理器銳龍5 3550H首測
    這款產品採用了AMD 銳龍5 3550H(12nm)+AMD RX 560X 4GB的核心組合,除此之外,其還擁有8GB DDR4、512GB SSD。本文我們重點看一下銳龍5 3550H和RX 560X的性能。
  • 效率性能大比拼:銳龍7 1700對陣酷睿i7-6800K-AMD,Ryzen,銳龍,銳龍...
    它通過模擬AI思考西洋棋的算法來測試被測電腦的西洋棋運算能力,更多硬體發燒友會用這個軟體來測試自己的CPU運算性能。這款軟體最多支持十六線程同時運算。多兩顆物理核心果然還是非常明顯的,7-Zip的測試中,AMD 銳龍 7 1700的表現比6800K要高出了5000MIPS。
  • AMD移動平臺高性能處理器銳龍5 3550H首測_華碩 飛行堡壘6S_筆記本...
    這款產品採用了AMD 銳龍5 3550H(12nm)+AMD RX 560X 4GB的核心組合,除此之外,其還擁有8GB DDR4、512GB SSD。本文我們重點看一下銳龍5 3550H和RX 560X的性能。
  • AMD Ryzen 5 3600X首測 竟然超過2700X(全文)_AMD Ryzen 5 3600X...
    7月7日之後,AMD三代銳龍已經全面上市,這次的三代銳龍憑藉著7nm工藝和全新的Zen2架構帶來了極大的性能提升,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在7號的首測中我們見識到了12核心24線程Ryzen 9 3900X和8核心16線程Ryzen 7 3700X的性能,而中端的Ryzen 5 3600X上次並沒有露面,那麼這次就帶大家看看這款6核心12線程處理器的表現如何,能否成為2千元價位處理器的門神?01 Ryzen 5 3600X怎麼樣?
  • 超頻小王子來襲 AMD 銳龍3 3100/3300X首測(全文)_AMD Ryzen 3...
    同時這次AMD 銳龍3 3100/3300X也是三代銳龍中的一員,也都升級使用了7nm工藝和Zen2架構,在維持出色的多核性能同時,單核性能大幅上漲,釺焊散熱技術又保證了穩定,這讓它們在入門市場顯得非常有競爭力。
  • AMD銳龍9 5950X首測:單核超強,銳不可當
    北京時間11月5號晚10點,AMD正式解禁了新一代銳龍5000系列臺式機處理器(基於ZEN 3架構設計)。根據筆者這些天的測試結果來看,銳龍5000系列堪稱是AMD在主流臺式機處理器市場上全面趕超英特爾的一代作品,尤其是在單核性能以及遊戲性能方面,有著令人驚嘆的長足進步。
  • AMD Ryzen 5 3600X首測 竟然超過2700X
    7月7日之後,AMD三代銳龍已經全面上市,這次的三代銳龍憑藉著7nm工藝和全新的Zen2架構帶來了極大的性能提升,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在7號的首測中我們見識到了12核心24線程Ryzen 9 3900X和8核心16線程Ryzen 7 3700X的性能,而中端的Ryzen 5 3600X上次並沒有露面,那麼這次就帶大家看看這款6核心12線程處理器的表現如何,能否成為2千元價位處理器的門神?
  • AMD 銳龍9 5900X首測 七彩虹X570M主板力壓
    ,畢竟超多的核心配上爆表的單核性能,如果吝嗇散熱的話銳龍5000也不會發揮出應有的性能。CINEBENCH R11.5    CINEBENCH的測試成績一目了然,雖然在首測之前就有人爆料了這個成績,但真正看到還是非常令人震驚,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在CINEBE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