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網消息,近日,全國首個「行動支付智慧島」落地廣州。「琶洲行動支付智慧島」項目由騰訊微信聯合廣州市海珠區發展和改革局共同打造。據悉,項目將在商業消費、交通出行、公共服務等領域,逐步實現微信支付平臺服務全覆蓋,未來將形成琶洲「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智慧生活圈。
微信支付運營總監雷茂鋒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微信支付此舉本質上是在進一步下沉和落地,這是基於填補市場空白的邏輯。
微信支付行業運營經理胡耀星向記者表示,此前微信支付是以商家為維度,但當前是以地域和城市為維度。屆時支付只是一個落地產品,而串聯起來的是城市政務、民生等各環節。
在籤約儀式現場,微信支付團隊介紹道,項目落地將分三期,首期已在實施中,包括微信支付普及紅包店活動,並通過與有軌列車等合作,豐富支付場景。第二期規劃是行動支付配套電子發票覆蓋;此外還將推出智慧廣交會,對接廣交會參展方,並為外賓提供會務通知、語言翻譯等服務。第三期將覆蓋交通、政務、社區,聯動警務、社保、民政等部門,乃至對接區域內房地產開發商提供綜合社區服務。
胡耀星表示,智慧島項目從規劃到一期落地已有半年,計劃明年能夠實現完全落地。「居民將通過一個入口,實現所有服務的連接。入口以小程序作為載體,預計明年上線。目前警務、民政等功能已經實現,尚未整合在一個入口上。」
微信團隊表示,琶洲行動支付島成為全國首個網際網路「智慧新區」,也是升級版的智慧生活圈。希望未來「琶洲模式」能加速在全國落地。
對於城市拓展計劃,胡耀星表示,將基於兩個考量因素。首先是城市對網際網路的接受程度,如一線城市和成都、武漢等熱點城市;其次是騰訊團隊所在城市,這也是選擇廣州琶洲作為試點的原因所在。「關於城市服務方面,除了廣州和深圳,另外我們團隊還在5個城市同步開展業務。」他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據悉,智慧島商戶已完成微信支付全面接入,佔琶洲總商戶數的95%以上。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騰訊行動支付月活躍帳戶及日均支付交易筆數均超過6億,在今年第三季度,微信支付月線下支付次數較去年增長280%。
小米投身AI發展 三年後5G技術將驅動數字經濟增長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消息,今天第四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在浙江省烏鎮開幕,本屆大會以「發展數字經濟 促進開放共享—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今日下午的第四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全體會議上,小米科技有限公司執行長雷軍在「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新動能」對話研討活動中表示,融合是發展數字經濟的關鍵因素,小米目前是一家集電商、網際網路服務和AI於一體的企業,而未來5G技術將持續驅動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
「小米公司就是一個融合體,融合本身就是一種創新,因為你把網際網路的經驗、網際網路的方法論、網際網路的技術應用到各行各業,其實就是一種創新的驅動結果,所以我認為融合是發展數字經濟的關鍵因素。」雷軍表示,在創辦小米的時候,團隊就提到了「鐵三角」模型,「當時我們既是手機公司,也是電商和新零售公司,前幾年我們銷售的手機百分之百是小米網銷售的。而現在,我們自身也是一家電商公司,同時我們還是一家網際網路服務和AI的公司。」
「不管是移動性還是AI,還是他們融合在一起,其實我覺得未來2、3年以後5G對發展數字經濟的驅動力將非常強勁。」雷軍認為,5G帶來的變化之一是帶寬增長,帶寬增長以後對於數字內容的發展會有很大的幫助,「另外IOT這個詞我們講了十多年,但是到今天為止大家並沒有設備真正連接起來,而5G要解決的核心的問題是IOT設備之間的連接,而AI技術的創新會為數字經濟帶來巨大賦能。」
「我覺得今天是一個開放的時代,每家公司都從不同的角度能夠獲得機會,比如說AppleStore的開放使得整個技術得以共享,快速推動各個企業、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讓全世界人民都一下子站在一個起跑線上。」雷軍說。
對中國在數字經濟上取得的成績,雷軍表示,目前在智慧型手機領域的世界前「六強」裡第三名、第四名、第六名都是中國公司,「我們不僅跟世界巨頭競爭,也跟國際競爭,在競爭的過程中大家就把這些產品帶到世界各地,促進世界各地的相互成長和進步,包括伴隨著智慧型手機的進步,我們還帶去了我們的商業模式,帶去了我們的人才、思想、資金,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也看到騰訊、阿里也在我們周邊投資。」
雷軍稱,今天的網際網路領域是一個合作共贏的世界,「我們隨著全球技術和網際網路出現之後就一直在開展合作,我們不希望出現技術的『孤島』,我們希望實現的是全球化。我同意我們正在進入全球化新時代,不會重複過去。」
「我認為技術非常重要。技術是我們討論所有問題的基礎,所以我認為應該在技術突破的同時再考慮其他的問題。」雷軍表示,中國換季潮已經結束,移動網際網路已經普及,但今天就拿印度來說,印度剛剛處在智慧型手機普及的階段中,「電視在印度要交28%的稅,所以印度的電視普及率相對偏低,他們每年賣的新電視只有中國的1/4或者1/5,如果智慧型手機普及了,印度14億人就能全部了解外面世界,提高教育水平。」
2018高校畢業生人數或創新高,AI領域年薪30萬起眼下,各高校大型校園雙選會已經陸續啟動,2018年就業大幕拉開。據雷鋒網了解,2017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795萬,預計2018年畢業生人數將再創新高。就業市場有什麼最新動向?哪些工作比較熱門?
在西安交通大學2018屆畢業生冬季招聘會現場,來自24個省市的300多家單位攜14000多個崗位虛位以待,吸引了不同高校的4000多名學生參加。
然而,2018年碩士畢業生邱熙卻不為所動,專攻AI人工智慧算法方向的他早被一家企業搶定了下來。邱熙告訴記者,今年,人工智慧、移動終端、雲計算、大數據等相關專業應屆生備受企業關注,同學們都是被幾家企業同時搶著要。
西安交通大學2018年應屆畢業生邱熙:薪資大概能夠達到30到40萬(年薪)的水平。我們學校AI領域的畢業生,據我所知大家好像都是30萬起,一線公司至少是35萬起,大家今年的待遇都會非常好。
數據顯示,我國人工智慧相關人才缺口超過500萬,「坑多蘿蔔少」的現狀讓企業展開了校園人才爭奪戰。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院黨委副書記史鋒介紹,九月開學以來,很多單位都來學校「搶」人工智慧、圖象處理,機器學習等領域相關的畢業生,目前學校這方面的人才,還滿足不了社會的需要。
武漢警方打造的能刷臉的新型智慧門禁系統正在武漢多個小區試點。這套門禁系統不僅免去了居民用鑰匙或輸密碼解鎖的繁瑣,還為警方採集重點人群動態、預防和打擊犯罪提供了新的渠道。
今年64歲的尹漢萍老人住武漢市武昌區千家街社區一座老舊居民樓。最近,她的單元樓入口進駐一位「會認人」的「鐵將軍」——一套由武漢警方打造的智慧門禁系統。每次出入,尹奶奶對著門禁攝像頭刷臉就能打開單元門,她還能在家裡用手機為訪客開門。
武漢市公安局千家街社區民警左戎說,這套門禁系統實際上是一個社會公共安全管理系統平臺,由人臉識別監控攝像頭、智能集成終端和無線傳輸設備構成,融合了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後臺接入公安部門的人口信息數據平臺。
據了解,每戶社區居民在社區警務室進行實名認證登記後獲得權限,可使用手機APP、人臉識別等多種方式開門。有人進門時,系統自動抓拍圖像,並傳輸給後臺。
實時抓取的圖像,一方面用於點對點、實時推送社區公告、物業公告和個人通知。同時,警方還能通過平臺監控功能了解重點人群活動軌跡,對一些違法犯罪進行提前預警,為案件後期的偵查取證提供幫助。
「人員出入次數過多,或者進出時間段過於異常,都會觸發系統報警。例如,傳銷組織往往多人在同一天內頻繁進出,吸毒、賭博人員會在半夜頻繁進出。根據這些特性設置報警,被動警務變為了主動預防。」左戎說。
據武漢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套智慧門禁系統目前正在武漢江漢區北湖社區、漢陽區江欣苑社區、青山區綠景苑等多個社區、小區進行試點運行,下一步將視試點效果考慮在武漢全市推廣。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