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強電子網 作者:Hobby 時間:2020-08-25 14:53
5G 元器件 專利
國內移動通信產業在近20多年間,從2G的落後到3G的突破,從4G追趕再到5G的超越,5G時代,中國第一次在通信產業上處於領先的位置。在通信行業發展的過程中,技術創新和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是關鍵的兩個因素。
為了保持在5G時代以及未來繼續保持領先,國內企業需要加大研發力度,發展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技術和新標準。因此,在技術獲得突破的基礎上,如何保護企業技術智慧財產權是未來數十年中都不能忽視的問題。
在第95屆中國電子展期間舉辦的中國5G核心元器件創新發展論壇暨2020匯芯(中國)產業技術發展論壇上,紫藤智慧財產權集團副總裁文明為我們分享了智慧財產權運營助力中國5G產業發展的幾個要點。
訴訟覆蓋廣,5G產業競爭白熱化
在全球範圍內,絕大多數的智慧財產權訴訟都來自於ICT領域,且呈現高密度和高頻繁度。文明表示,在之前的通信核心器件、晶片行業等,關於侵權的訴訟其實是相對較少的,風險也比較低,這是因為相比終端,核心器件以及晶片所獲取智慧財產權收益的投入產出比要低很多。
不過,從前兩年開始,情況開始有所轉變。文明表示:「不管是AMD針對聯發科發起的晶片侵權訴訟,還是美光和晉華之間引發重大事項的雙方智慧財產權糾紛,再到今年,包括此前中科院微電子所發起針對英特爾的智慧財產權訴訟,以及一系列在晶片領域爆發的訴訟讓我們感覺整個5G產業所涵蓋的晶片、設備、終端、運營商都被智慧財產權訴訟席捲在內,我們所面對的是一個更加白熱化的產業競爭格局特點。」
而全球範圍內看,從2015年開始,針對中國、來自中國廠商的智慧財產權訴訟持續呈現上升的狀態。而在2020年,全球經濟衰退的情況下,文明表示大多數企業很可能會通過智慧財產權方面競爭的加強來強化智慧財產權的訴訟,獲取其利益。其中最明顯的是多家通信巨頭已經紛紛宣布在5G領域的授權許可百分比狀態,比如高通5G多模5%的許可費用、愛立信每一款終端5美元、諾基亞每款終端3美元的許可費用等。當這些費用疊加到同一款終端產品或同一條產業鏈上to B、to C等產品的時候,智慧財產權在其中的成本就會非常高。
5G時代中國產業升級的必由之路
如同文章開頭所說,國內移動通信產業到了5G時代,第一次達到領先的地位,而這會給中國的通信企業帶來怎樣的機遇?
據文明介紹,目前中國企業在5G標準必要專利所聲稱數量的持有比例已經佔到了全球的32.97%,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儘管專利聲明數量不等於最終持有專利數,但這可以反映出,國內企業在標準必要專利領域的實力。
事實上,另一個數據更能體現這一實力。在各國專利侵權訴訟的勝率中,德國專利權所有人勝訴率在60%-70%之間,而中國的這個數據已經超過70%。而這與政策也有著密切的關係,比如將地方智慧財產權案件等二審全部收歸最高院統一管轄,破除地方保護,強化了智慧財產權在各地的均衡保護。文明認為:「中國從政策設計的頂層狀態,已經將智慧財產權保護看作是中國創新價值實現的必由之路,也把它看成是中國產業升級轉型的必由之路。」
企業如何應對?
在國際貿易中,智慧財產權的權利屬性能讓企業在未來競爭過程中抵禦更多的外部風險,可以讓企業對競爭對手實施精準的打擊,並且能夠提升中國品牌的創新形象。同時獲權的智慧財產權資產在進行許可轉讓過程中,對企業也能夠直接帶來所授的資源收益。
但全球形勢日益複雜,企業面臨的智慧財產權運營競爭形勢也日益增多,那麼企業需要做到什麼以應對複雜的形勢?文明總結了三點:
一、對於產業必須有深刻的洞察和理解,不理解產業無以談智慧財產權對產業的升級和幫助;
二、必須在專業上能夠做到全鏈條覆蓋,只管生產、不管質檢、不管使用,這樣一個斷流的全鏈條,不足以支撐中國未來5G產業的智慧財產權競爭;
三、對國際運營規則的掌握;文明解釋道:「我們堅信全球化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它只是會在歷史的關鍵節點出現波折,因為從各個國家資源配置的角度來說,全球化是正常國家開展的底層經濟模型,而這樣一個模型要打破,各個國家都想承擔難以承受的損害。」
此前華為面對全球智慧財產權競爭,面對高通、思科、蘋果等一系列國際玩家的時候可以從容不迫。而要做到這些,對於很多中小型企業而言,可能是難以企及的。因此,這也是類似紫藤這樣的智慧財產權服務機構存在的意義,企業在經歷了數十年全球運營所積累下來的這些經驗如何能夠在產業界中得到廣泛的運用,必須從產業中來到產業中去的邏輯,才能夠給這個問題予以一個最好的解決。
另一方面,國內確實也不少優秀的企業在5G領域擁有自主創新能力,特別是在核心器件以及前沿技術方面,比如在本次大會上發布的幾款通信相關產品,就很具有代表性。
開元通信:自研FEMiD模組晶片
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特別是5G的商用,手機射頻前端需要支持的頻段在大幅的增加,射頻子系統複雜度和功耗也在不斷的提升,在手機輕薄化的有限空間內,如何更好的解決這些問題成為了一個難題。在此背景之下,射頻前端器件的模組化已經成為一大趨勢,這樣不僅可以降低體積和尺寸,同時也能夠提升性能,降低成本。
開元通信市場經理賈茹表示:「為了配合不同的系統結構,多種多樣的模組產品應運而生。射頻前端模組化將成為未來五年的產業重要發展方向。」
而5G射頻模組將走向更加高度整合的模式。射頻前端模塊的發展趨勢將逐漸由離散型的RF元件,朝向整合型模組的FEMiD與PAMiD形式。
如上圖,包括在主集上、天線端的開關和數十個濾波器,可以集成到一個FEMID模組,上圖中間橘色的這一塊,如果再加上PA,它將會組成一個PAMID模組。但是,在集成的過程中,PAMID的複雜度要比FEMID高很多。所以在複雜射頻發射模組的領域,5G射頻前端最高難度,也是最高價值的金字塔尖領域。
EM6375是開元通信此次推出的「鴻雁」品牌的首款射頻發射模組晶片,同時也是國內首個量產的FEMiD射頻發射模組產品,採用了適用於模組的先進WLP封裝方式,集成了單頻性能富有競爭力的各頻段濾波器管芯,有效減小了射頻前端在手機板上的佔用面積,佔用面積僅為分立方案的1/4至1/3。相比於傳統分立濾波器 開關的方案,通過器件優化和集成優化,系統功耗也可以得到明顯降低。
EM6375 內部開蓋圖
具體性能參數方面,EM6375集成了高性能SOI射頻開關及多個頻段、不同工藝(BAW、SAW、LTCC)的雙工器和收發濾波器晶片。同步推出的首發產品,FEMiD 5G射頻模組濾波器晶片EM6375,將高線性多擲數mipi控制射頻開關,及多個基於BAW / SAW / LTCC技術的雙工器和收發濾波器集成至一顆發射模組晶片內部,能支持B1/3/5/7/8頻段發射和接收,B34/39/41頻段接收,GSM850/900/1800/1900發射通路,支持B1+B3, B3+B41 和B39+B41載波聚合,支持n41及EN-DC,同時還集成了7個AUX口,可以擴展至更多的頻段。
開元通信方面表示,「5G對射頻帶來最大的挑戰和最大的機遇,對於我們來說就是模組化,而模組化的核心瓶頸其實在於射頻濾波器的晶片,在我們看來,開元通信經過持續的工藝開發與設計創新,已陸續在濾波器的產品化、小型化和模組化上取得了大量的突破。我們有信心與產業上下遊合作夥伴密切配合,共同推進5G晶片的國產化替代。」
盛緯倫:10Gbps點對點ODU高速無線傳輸系統
目前5G網絡已經商用,隨著5G基礎設施建設的深入,5G基站數量越來越多、基站的部署也越來越密集,而當前移動前傳承載主要以點對點的光纖直接的連接方式為主,存在光纖資源消耗嚴重,光纖鋪設成本高,擴容困難等一系列難題。在此背景之下,盛緯倫推出了10Gbps點對點ODU高速無線傳輸系統。
據盛緯倫銷售副總經理姚魁介紹,盛緯倫的這款10Gbps點對點ODU高速無線傳輸系統,利用了新型調製解調無壓縮方式,傳輸帶寬15GHz,支持10GE光埠接入,提供有效傳輸帶寬最高12Gbps,傳輸距離可達1英裡(約1.7公裡),時延最低可達10-4ms。可以有效的解決目前運營商面臨的5G基站密集部署導致的光纖資源消耗嚴重,光纖鋪設成本高,擴容困難等一系列難題。
除了這款產品之外,盛緯倫還計劃在未來三年內陸續推出更高功率和更高速率的20Gbps/40Gbps/100Gbps點對點ODU高速無線傳輸系統,以滿足客戶對於更高傳輸速率和不同傳輸距離的需求。
金信諾:智能可攜式衛星上網設備
近兩年隨著馬斯克的Starlink星鏈計劃的加速推進,衛星網際網路開始備受市場關注。
據金信諾系統產品經營部總經理李波介紹,由於空間軌道資源和頻譜資源(尤其是頻譜資源)具有稀缺性,已成為一種重要戰略資源,各國的競爭日趨激烈,在此背景之下,國內的低軌衛星網際網路建設進程也在加速。
在本次的中國5G核心元器件創新發展論壇上,金信諾發布了0.75m口徑Ku頻段智能可攜式衛星上網設備,可以支持7月份發射的Ku頻段「亞太6D」。
其採用可摺疊和可拆卸式設計,業內首創將設備主機重量控制在12Kg以下,實現可背負、可車載,並突破性將天線至WiFi全套網絡設備集成一體機,採用精密諧波減速機傳動結構,可實現三分鐘拼裝,2分鐘內冷啟動,一鍵自動對星,可在任何戶外環境中快速構建衛星網際網路+WiFi熱點,通過自動跟蹤並連接通信衛星,用戶可以擺脫地面網限制,享受高達 10Mbps(下行)/6Mbps(上行)的網絡體驗。
李波表示:「衛星通信市場空間巨大,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便攜衛星通信終端可能將會成為很多團體、個人的外出必備。當然金信諾也不會僅僅停留在這裡,未來金信諾在產品和運營方面都有進一步的規劃,將會提供更多優秀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
坤恆順維:打破國外廠商壟斷,突破5G測試技術與信道模擬器
通信測試技術與測試儀器是通信產業鏈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滲透於通信晶片、模塊、終端、基站、無線網絡、運營維護等幾乎所有的產業鏈環節,同時,貫穿於設計研發、認證驗收、生產、網絡建設與優化等幾乎完整的產業生命周期。
一直以來,無線通信及射頻微波測試儀器行業競爭壁壘高,市場高度集中,全球幾大巨頭基本壟斷產品、技術和市場,國內廠商絕大部分產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
但是近年來,隨著國內通信產業的快速發展,中國在5G建設上的大力投入,以及中國通信設備廠商在5G市場的份額的持續提升,也為國產通信測試儀器廠商帶來了新的機遇。
為應對5G基站對於信道模擬器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坤恆順維推出了目前市場上最先進的KSW-WNS02B系列信道模擬器,可支持MIMO測試,可滿足5G通信系統對於射頻性能的嚴苛需求。KSW-WNS02B系列信道模擬器使用了業界最先進的器件,結合了業界領先的信道模型仿真功能,適用於Massive MIMO、毫米波、短波、WiFi和自組網等測試。
據坤恆順維副總經理黃永剛介紹,KSW-WNS02B系列信道模擬器的主要優勢在於:「其可支持超大規模天線陣列;支持多終端測試;支持24條徑測試;時延解析度0.1ns,支持低時延測試;功耗顯著低於同類產品;校準便捷,軟體可操作性好,可以遠程控制。同時,KSW-WNS02B系列產品還是業界唯一完全符合5G 3GPP 38.901信道模型標準的無線信道仿真儀。」
據黃永剛透露,在KSW-WNS02系列信道模擬器推出之前,某國際大廠的同類產品售價高達千萬人民幣,相比之下,KSW-WNS02系列信道模擬器做到了性能更好,成本卻只有國外競品的6-7折,極大地降低了通信設備廠商的採購成本。
同時,除了KSW-WNS02系列信道模擬器之外,坤恆順維還推出了主要針對終端的模組和整機的Sub 6G MIMO OTA測試產品。而針對未來的5G毫米波應用,坤恆順維還計劃推出毫米波5G MIMO OTA測試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