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城市的另一張名片:鉸接客車,這些主流鉸接客車車型您一定見過

2020-12-26 騰訊網

之前我們介紹過一個城市的名片車型——雙層客車;本文我們介紹另外一個城市的名片——鉸接客車!

備註:鉸接公交客車,圖片來自中車電動官網

什麼是鉸接客車

鉸接客車是指由鉸接裝置連接兩個或兩個以上剛性車廂體所組成,車廂體間有通道相連,按車廂的數目,分為單鉸接式(兩個車廂體)和雙鉸接式(三個車廂體)客車;按車廂體的結構,分為單層鉸接和雙層鉸接式客車。

鉸接客車優缺點明顯,主要優點是運量大,主要缺點就是轉彎半徑大,對使用的道路要求高,這也限制了鉸接客車的使用場景,目前國內一般都在城市客流量大的主幹道公交線路使用,例如北京長安街的鉸接公交(如下圖)。

備註:運營在長安街的鉸接公交車,圖片來自行業新聞

鉸接客車的發展歷程簡述

鉸接客車起源於歐洲,起初一般都是單層雙鉸接公交客車;歐洲尼奧普蘭上世紀70年代將雙層客車與鉸接客車結合起來,開發一款名為Jumbocruiser的四軸雙層鉸接客車(如下圖),直到90年代才退出歷史舞臺;

備註:圖片來自行業新聞

歐洲現在大多為18米左右的單鉸接與24米左右的雙鉸接公交車,如今公交電動化已是全球性的趨勢,歐洲諸多的傳統豪強企業(奔馳、沃爾沃、VDL等)也紛紛推出了純電動鉸接公交客車(如下圖)。

備註:圖片來自行業新聞

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18米純電動單鉸接公交車累計已拿下北歐(挪威奧斯)最大的公共運輸運營商Nobina陸138+輛訂單,打造了北歐最大的純電動鉸接公交車隊,也是國產品牌的突破。

備註:比亞迪18米鉸接車在奧斯陸,圖片來自行業新聞

我國也陸續出現過25米左右的雙鉸接公交車,1983年,瀋陽客車廠研製出我國首臺雙鉸接客車(22.7米);2006年,青年汽車發布了號稱「陸地A-380」的25米雙鉸接公交車(因政策限制,此車型未量產);2019年4月,比亞迪發布了目前全球最長的純電動大巴——27米純電動雙鉸接公交車(K12A),據相關報導該車型為南美洲的BRT(快速公交系統)開發,目前還未報導有後續訂單。

備註:根據GB1589-2004《道路車輛外廓尺寸、軸荷及質量限值》的實施將鉸接客車限定在「單鉸接客車,車長限定為18米」,如此在國內現在街上運營的基本都只有18米及以內的單鉸接客車了。

備註:圖片來自行業新聞

國內主要鉸接客車車型

目前主流企業中大多有開發18米的鉸接客車,隨著我國公交電動化的快速推進,大部分企業也都推出了純電動鉸接公交車型。

1、宇通客車

宇通客車目前有一款18米的純電動鉸接公交車,車輛造型、長度與宇通在上海投放的18米雙源無軌車輛一樣,整車尺寸為18000mm×2550mm×3360mm,最大載客數為150人,整車電量為190.8kwh(磷酸鐵鋰電池)。

備註:宇通客車18米鉸接車,圖片來自公告查詢

2、中通客車

中通客車目前有一款18米純電動鉸接公交車N18,整車尺寸為18000mm×2550mm×3310mm,最大載客數為158人,整車電量為258.4kwh(磷酸鐵鋰電池)。2019年11月,中通18米純電動鉸接公交車N18在山東煙臺批量運營。

備註:中通客車18米鉸接車,圖片來自公告查詢

3、中車電動

中車電動目前有一款純電動鉸接公交車巴客龍V18,整車尺寸為17980mm×2550mm×3250mm,最大載客數為130人,整車電量為568.4kwh(磷酸鐵鋰電池)。2020年6月30日,中車電動18米純電動鉸接公交車巴客龍批量投放廣州運營。

備註:中車電動18米鉸接車,圖片來自中車電動官網

4、銀隆新能源(廣通牌)

銀隆新能源有一款18米的海豚造型純電動鉸接公交車,整車尺寸為18000mm×2550mm×3350mm,最大載客數為118人,整車電量為138/150kwh(鈦酸鋰電池)。2017-2018年,銀隆新能源18米純電動鉸接公交車在北京和成都批量投入運營

備註:銀隆新能源18米鉸接車,圖片來自銀隆新能源官網

5、重汽集團(豪沃牌)

重汽有一款18米的純電動鉸接公交車,整車尺寸為17975mm×2550mm×3410mm,最大載客數為142人,整車電量為258.4kwh(磷酸鐵鋰電池)。2020年,重汽18米純電動鉸接公交車在濟南投入運營。

備註:重汽18米鉸接車,圖片來自重汽官網

6、廈門金龍&廈門金旅

廈門金龍有一款18米的傳統鉸接公交車,整車尺寸為18000mm×2550mm×3080/3200mm,最大載客數為167人,燃料類型為柴油。

廈門金旅有一款18米的純電動鉸接公交車,整車尺寸為18000mm×2550mm×3280mm,最大載客數為144人,整車電量為542.6kwh(磷酸鐵鋰電池)。

備註:圖片來自官網/公告申報

7、北汽福田

北汽福田目前有兩款鉸接客車(造型相同,如下圖):16.5米插電式混合動力和18米傳統燃油各一款;16.5米插混鉸接客車尺寸參數為16500mm×2550mm×3100/3200/3260mm,最大載客數為126人;18米傳統燃油鉸接客車尺寸參數為18000mm×2550mm×3100/3200/3250mm,最大載客數為155人。北京的鉸接公交客車保有量是全國最多的,幾乎佔了全國的一半;而北京街頭的鉸接公交幾乎有一半以上都是北汽福田的。

備註:北汽福田鉸接公交車,圖片來自公告申報

另外還有一些企業也有開發18米鉸接客車,例如中植汽車、南京金龍(開沃)、廣西申龍、北汽(常州),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如下圖)。

備註:圖片來自公告申報

結語:

如今18米鉸接車與雙層客車一樣都是城市的名片車型,二者具體定位還是有區別的:雙層客車主打旅遊觀光路線,18米鉸接車則主打大運量的需求;相比之下18米鉸接車更「實用」一些,但其「龐大」的身軀在如今擁擠的城市道路「生存空間」有限,主要在有條件的城市推行,例如部分修建了城市BRT系統的城市(享有專有路權);市場容量有限(目前全國鉸接客車的保有量約6000輛左右),因此開發了鉸接客車的企業並不多。

圖/文:春光燦爛

相關焦點

  • 大中型客車92款,鉸接成為電動化新領域,339批客車公告來了
    例如:本批便有中通世騰系列LCK6116EVGA、福田HC系列BJ6816EVCA-1、海格途悅系列KLQ6829ZGEVN2等車型加入戰團。大中型公交合計45款保持了新能源時代的主力,另有宇通三軸BEV雙層公交和重汽18米BEV鉸接城市客車兩款特大型公交新品。
  • 純電客車是主角,金龍三軸燃油新品亮相,336批公告還有啥亮點
    第336批產品公告公示共有38家客車企業新申報98款客車整車或底盤產品公告,如下圖,底盤產品公告有19款,整車產品公告共79款:純電動整車產品51款佔據主流,傳統的燃油/燃氣車整車公告15款,氫燃料電池車型10款,插混車型3款。
  • 歐洲第一款雙鉸接巴士,可乘二百多人,曼恩雙鉸接柴油巴士歷史科普
    說到大容量公交車,多數讀者們肯定會想到鉸接式樣或者雙層三軸大容量公交車型,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底至90年代中期,歐洲不少品牌就已經開始在推出超大容量的雙鉸接車型,解決城市通行交通壓力大、運力薄弱的問題。
  • 第34批新能源客車免稅車型目錄解讀:8-9米?氫燃料客車?
    可見,在本批次入選的41款純電動城市客車中,37款為普通純電動城市客車,佔據絕對壟斷地位(佔比90.2%);低入口純電動城市客車佔比較少(9.8%),處於從屬地位。因為低入口純電動城市客車主要是為了方便老人和行動不方便的人群上下車而設置的,但低入口純電動城市客車畢竟對行駛的地面要求高,而且影響車內空間布置等不足,因此還不能作為城市客車的主流。
  • 斯堪尼亞公交加入,市場規模略成型,解讀日本鏈鉸巴士發展(四)
    進入 21 世紀 10 年代之後,在日本運行的鉸接巴士越來越多,數量很快就突破了 20 臺。其中最晚來的德國 Mercedes-Benz 通過產品優秀的品質和三菱扶桑卡客車在當地幾十年的渠道作為代理,旗下 Citaro 作為近年最成功的歐洲巴士之一,只用了 2 年多便拿到了日本這 20 多臺其中超過一半的份額。
  • 深度:研判比亞迪B12D電動客車電驅動技術與後輪隨動轉向控制策略
    本文將對B12D雙層電動客車搭載的模塊化磷酸鐵鋰電池、基於「6合1」電控總成的3組獨立PTC的熱管理控制策略、以及第3隨動轉向橋的技術狀態全向解讀。1、比亞迪B12D雙層電動客車電驅動技術狀態:B12D雙層電動客車的駕駛席採用半環抱式儀表臺,通用化的控制面板和相關開關控制組件。
  • 北京公交集團新版車身塗裝創意樣式引發質疑 公交客車塗裝設計應...
    ■新方案有創新,但視覺效果不佳  回顧北京公交車輛塗裝的發展進程,過去一直按照車輛類別、燃料形式(公共汽車與無軌電車,後期增加單體車與鉸接客車的塗裝和色彩區分)進行車輛塗裝設計。  全國公共運輸學科首席科學傳播專家王健表示,北京公交以往的車輛塗裝和色彩設計是基於紅、黃、藍三種顏色。
  • 美系、日韓系合資客車大科普,這些家喻戶曉的客車,您還記得多少
    簡而言之:雖然有造車資質的局內人不一定活得好,但有錢的局外人一定不能造車。目前,國家通過產業投資方向、企業準入制度,以及「黑名單」退出機制等,對汽車行業進行持續不斷的動態監管,由此可見,如今的汽車企業目錄製依然具有旺盛生命力。
  • 宇通最近亮相歐洲的三款客車,都拿了大獎,12米電動大巴配置真高
    在布魯塞爾世界客車博覽會上,宇通帶來了三款客車來進行展示;純電動公交 U12,豪華客車T13和純電動城際客車ICE12。值得一提的是,這三款車在本次展會上均獲得了Bus World榮譽,分別是:公交設計獎、客車設計獎和生態環保獎。
  • 高端客車代表車型,回顧德國曼恩Lion's Coach客車背後的故事
    曼恩Lion’s Coach是曼恩卡客車公司的旗艦客車,也是世界公認的豪華客車品牌,在歐洲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而MAN新一代Lion's coach長途旅遊巴士更是世界級客車展覽會Busworld評選的2020年度最佳車型,那麼這款車到底有什麼實力,能斬獲世界客車製造商公認的殊榮呢?本期,我們就和大家聊聊,這個車型背後的傳奇故事,帶您領略一下它的魅力。
  • 擦亮新能源客車「海外名片」!中通成阿根廷門多薩綠色出行首選
    阿根廷首條天然氣公交線路試運行多年來,門多薩省政府及市政府一直籌劃綠色無汙染公共運輸方式,打造「紅酒之都」的綠色城市旅遊名片對於當地阿根廷民眾來說,「中通客車」早已不陌生。早於2019年,中通客車曾助力阿根廷門多薩省運營了首條純電動公交線路。至今,已運營一年有餘,得到了當地市民、車隊和省市主管機構的一致好評。
  • 客車是如何命名?這些英文都有什麼含義?客車命名方式小科普
    不過早在2014年,客車行業的確沒有5-6米級純電動產品,這也不是疏漏。當然更重要的是,客車行業目前依然只有宇通對此類車型代號進行了系列化商標申報,其他企業只有零星的試水行為而未能成氣候。總體而言,客車業在「註冊商標」這一智慧財產權領域依然處於待開發階段,少有企業將其列為議事日程,即便有也多是品牌管理部門為了傳播便利性而起的內部「小名」,距離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化宣傳與公眾普遍接收還有距離。
  • 浦東大道上顛簸了12年,85路柴油鉸接公交車正式退出上海公交!
    2008年4月、7月,青年客車最新款18米鉸接柴油公交車在85路分批上線(自編號:Q4A-001 至 Q4A-010)、共10臺。18米的超長身軀,容得下超過200名乘客。這使得10臺青年客車不僅僅服務於85路。
  • 從金龍客車「地鐵巴士」,看到屬於客車的更多可能
    直白一點說,就是希望客車企業不只要活下去,還要活得更好。顯然,金龍客車展示的「地鐵巴士」城市公交車,就是帶著希望而來,以「破冰者」的姿態和使命而來。隨著航空、高鐵、地鐵網絡的完善,大流量、高效率、優體驗已成主流,作為「大交通」體系的終端,城市公交必須跟上形勢,才能更好地融入這場交通變革,而不是淪為大循環的「堵點」。商者無域,客車企業的思路不能局限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金龍客車「地鐵巴士」的核心,與其說是產品進階,不如說是思路升維。
  • 今年8座、9座客車劃入一型客車!儘快辦理車型變更
    今年8座、9座客車劃入一型客車! 2020年1月1日起,根據交通運輸部發布的《收費公路車輛通行費車型分類》(JT/T 489-2019)的車型標準,車長小於6米且核定載人數不大於9人的載客汽車,高速通行費可按一型客車收費標準收取。
  • 安凱客車榮獲「公共運輸品質客車製造企業」稱號
    在這個公共運輸領域最具號召力和吸引力的交流展示平臺,安凱客車的產品、服務以及對城市綠色出行的貢獻,獲得來自政府主管部門和公交企業代表的共同認可。作為高品質新能源公交的製造企業,安凱客車將不斷應用、升級產品和技術,持續為綠色低碳出行貢獻堅實的企業力量。
  • 20多年車齡依舊在跑,帶您看日本街頭的那些歐洲品牌雙層巴士
    曾經作為世界客車流派重要流派的分支,日本客車在上世紀 8、90 年代成為國內客車追尋模仿的學習對象,日野、三菱的大客和中客一度是豪華客車的代名詞,時至今日,豐田 Coaster 柯斯達仍然是高端商務中巴客車的全球性標杆車型。
  • 應朝陽解讀GB7258-2017客車部分制修訂內容
    以下是GB7258第一起草人、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應朝陽解讀客車部分制修訂內容。  5.本標準規定設有乘客站立區的客車的最大設計車速小於70km/h,主要考慮是限制此類客車上高速公路行駛。同時,本標準規定設有乘客站立區的客車主要在城市建成區運營,主要考慮是現階段我國大部分公路(國省幹道)交通狀況複雜、交通幹擾多,此類客車在國省幹道行駛時如遇特殊情況緊急制動時,站立乘客的安全難以有效保障。
  • 氫燃料商用車前景探析完結篇,主流氫燃料客車和基礎設施建設簡析
    上一篇我們介紹了氫燃料電池主流卡車企業的車型,本篇我們來介紹一下客車企業氫燃料電池車型的布局和從氫氣的製取、運輸、加氫站等角度分析一下基礎設施建設的現狀和趨勢。雖然目前公交車電動化是絕對主流,但氫燃料電池在客車的推廣仍然是以公交客車為主,如下表,以2020年第6-7批推薦目錄(補貼政策發布後的兩批老車型集中轉新目錄)發布車型為例,共112款氫燃料電池客車車型,其中公交客車就有101款,公路客車只有11款;目前主流客車企業基本都有布局氫燃料電池車型,兩個例外是比亞迪和銀隆,二者也是新能源客車大力推廣後冒出的兩個行業「新貴」,對技術路線選擇也很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