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的出現讓人們得以換一種方式閱讀。而在英、美等相對成熟的市場,一些人已利用電子書平臺實現「換一種方式出版」。他們拋開出版商,自行完成文字編輯和封面設計,把作品標價後發表到網上,直接銷售給讀者,然後坐收網站回饋的版稅。
這種自助出版方式讓出書變得「草根」化,令網絡閱讀內容更多元,也對傳統印刷出版業形成挑戰。但同時,缺乏相應的監管措施,良莠不齊的文筆和內容,也引發社會對電子讀物質量的擔憂。
自寫自銷
在倫敦東區一家老牌書店的地下室裡,愛爾蘭作家戴維‧高克倫向一群年輕寫手傳授如何藉助電子書平臺打造網絡暢銷書的心得。
「印刷讀物註定滅亡……(自助出版電子書)打破作者和讀者之間的藩籬,」他在這個小型講座上說。
高克倫寫科幻小說和歷史小說,是最早放棄傳統出版方式、轉投自助出版電子讀物的作家之一。「過去,寫書人受制於代理商或編輯對暢銷題材的看法。他們對恐怖故事避之不及,對異域故事嗤之以鼻,看不上短篇或微小說。但如今,事實證明所有這些題材都有市場,」他說。
高克倫自己寫作並出版的電子讀物吸引一批忠實讀者,也帶來可觀收入。他想以自己的成功經驗勸說和鼓勵更多人嘗試自助出版。《讓我們數位化:如何自助出版以及你為何該這麼做》是他的近期新作,一周內在電子書市場熱賣超4000本,足以登上《星期日泰晤士報》的每周暢銷書名單。
那麼,籍籍無名的寫手們要如何將作品轉變為電子出版物?答案很簡單——藉助各式各樣的電子閱讀器。
以美國亞馬遜公司的Kindle閱讀器為例。亞馬遜在推出這款產品之時,發布一款名為「電子文本平臺」的軟體,供用戶上傳和出售文本,但未能引起關注。而隨著Kindle的熱銷,亞馬遜去年將這一平臺更名為「Kindle直接出版」(KDP)。通過它,任何人都能將一部文字作品直接放入Kindle的圖書商店,標價出售。
亞馬遜網站將根據讀物定價向作者提供兩種版稅提成選擇。如果作品零售價不超過1.48英鎊,作者可獲得35%的版稅;如果定價在1.49英鎊以上,每本版稅高達70%。
假設有人在亞馬遜網站上自行出版一本定價為2.86英鎊的小說,只需賣出500本,他就能得到超過一千英鎊的收入。
因此,與傳統出版社最高15%的版稅相比,自助出版電子書的高收益顯得頗有吸引力。
市場廣闊
除了零門檻和高版稅,廣闊的受眾市場也是催生自助出版潮流的原因之一。
自Kindle、蘋果ipad等電子閱讀器問世以來,購買和閱讀電子書日漸成為國際化的閱讀趨勢。英國尤戈夫調查公司的民調結果顯示,去年聖誕節,英國人選購大約133萬部電子閱讀器作為節日禮物,其中92%是Kindle。
另據英國出版商協會統計,去年全年英國消費者購買的電子書數量較前年增加了366%,消費額達9200萬英鎊。到今年,電子書的熱銷勢頭更加明顯:8月份,亞馬遜網站的電子書銷量在英國首次超過紙質書;9月份,亞馬遜公司業績顯示,今年上半年電子書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188%;此外,9月最暢銷100本電子書中,大約三分之一是經KDP自助出版的作品。
出版潮流中的一些作者實現名利雙收。「Kindle百萬俱樂部」是一個非官方團體,成員是那些作品在Kindle上銷量超過百萬的作者,其中不乏自助出版網絡小說的作者,包括擅長犯罪描寫的美國作家約翰‧洛克,專寫畸戀題材的美國小說家阿曼達‧霍金,以及近期熱銷的《格雷的五十道陰影》作家EL‧詹姆斯。
其中,英國作家詹姆斯憑藉她的這部「重口味愛情」小說贏得傳統出版商青睞,籤下正式出版合約,如今所得版稅收入每周超過64萬英鎊。
當然,並非所有人都有詹姆斯的運氣和實力。英國Taleist網站一項針對網絡小說寫手的調查顯示,這一群體去年靠「自寫自銷」獲得的收入為人均6000英鎊,其中超半數人實際收入不到310英鎊。
監管缺失
雖然受眾數量多,但口味和標準各異,網絡作家想要吸引更多眼球、提升作品質量和銷量,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尤其在缺乏傳統出版商協助和審核的前提下。
25歲的本‧加利寫作並自助出版電子版魔幻小說Emaneska,銷量過萬。加利說,沒有出版商提供的一些服務,他要操心並自行完成出版前的很多環節,包括文字編輯、內容介紹、封面設計和市場推廣。
加利一開始請英文老師為他做編輯和校對,在出版Emaneska並贏得一批讀者後,他又挑選一些有水平的讀者幫他編輯。為了讓小說有一個「看起來很專業」的封面,他投入幾百英鎊請公司設計,然後精心挑選自己最中意的。市場推廣方面,他在自己的「推特」和「臉譜」帳戶上給新書做廣告。
《星期日泰晤士報雜誌》記者認為,和其他一些自助出版作品的作者相比,加利顯然還算「用心」。Kindle商店提供的電子讀物中,不乏粗製濫造者。「有些文章滿是拼寫、語法和標點錯誤,有些書能讓正規出版社的編輯心臟病發作,」記者託尼‧巴雷爾寫道。
更讓人擔憂的是,由於缺乏相關機構對內容的挑選和監管,一些自助出版的電子書充斥著色情、自虐、食人、吸毒、巫術等內容。一些作者還故意將書名起得聳人聽聞,如《吸大麻家族的食人聖誕節》、《第14號禁忌咒語:如何終結他人性命》。
記者巴雷爾向亞馬遜公司Kindle讀物內容部副主管魯斯‧格蘭迪內蒂諮詢相關審查政策,後者回答說:「我們的初衷不是審查或拒絕。網站對出版內容設定限制,但這種限制只是為了保護讀者和消費者。我們不想當仲裁者,廣大讀者才是最好的仲裁者,他們決定自己喜不喜歡看。」
格蘭迪內蒂認為,開放的網絡提供形形色色信息,用戶本就需要自行篩選。如果父母擔心孩子接觸不恰當閱讀內容,可以選擇屏蔽Kindle圖書商店或斷開網絡連結。
衝擊行業
儘管還存在種種問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藉助網絡自助出書的潮流已然興起,且勢不可擋,對傳統出版行業帶來巨大衝擊。
全球出版業兩大巨頭——德國貝塔斯曼集團與英國培生集團10月29日發表聲明,宣布合併二者旗下的蘭登書屋與企鵝出版社。合併後的新出版集團名為企鵝蘭登書屋,總部設在美國紐約。
分析人士認為,此舉目的是形成合力,應對來自亞馬遜、蘋果以及谷歌的競爭,尤其是在電子書領域。正如培生集團在一份聲明中所說,新出版集團不僅將加大對電子書領域的投資,還將在「這個令人振奮、快速前進的領域大膽嘗試,開發更多模式」。
一些規模稍小的傳統出版商也開始留意網絡暢銷電子書作者,高價與他們籤訂合作協議。
英國女作家、暢銷小說《BJ單身日記》的作者海倫‧菲爾丁認為,一部作品如果選擇傳統方式出版,得到的最大幫助將是出版商提供的市場推廣,而如果選擇電子平臺自助出書,將完全憑藉讀者口碑。而「在網絡時代,口碑的影響力之大、傳播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因此,我認為自助出版勢頭將持續上升,」她說。(張代蕾)
相關連結:中國數位化出版趨勢形成
數位化閱讀平臺和終端的建設,正逐漸改變中國延續幾千年的閱讀傳統。
由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組織實施的第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2011年數位化閱讀呈現明顯增長勢頭,網絡在線閱讀人數同比增加11.1%。
電子書產業的迅速擴張只是中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縮影。2004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設立首批50家網際網路出版機構,標誌數字出版在中國正式成為新的出版業態。
數據顯示,2006年至2010年,中國數字出版產業總產出從213億元增長到1051億元。
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閻曉宏說,近年來我國數字出版產業每年增長都超過60%,預計在「十二五」期間這個趨勢還將會持續下去。
但較歐美發達國家,中國的數字出版化仍處初級階段,且資源缺乏有效整合,尚未出現像亞馬遜、蘋果等規模較大的數字出版平臺。另外,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的消費市場還不成熟,盜版的猖獗使得很多人還未接受付費閱讀的習慣。
http://ebook.zol.com.cn/347/3474576.html ebook.zol.com.cn true 中關村在線 http://ebook.zol.com.cn/347/3474576.html report 6256 電子書的出現讓人們得以換一種方式閱讀。而在英、美等相對成熟的市場,一些人已利用電子書平臺實現「換一種方式出版」。他們拋開出版商,自行完成文字編輯和封面設計,把作品標價後發表到網上,直接銷售給讀者,然後坐收網站回饋的版稅。 這種自助出版方式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