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迅速增長,連續五年位居全球第一,據相關報導,預計明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將超過500萬輛,作為新能源汽車關鍵設備——鋰電池,是新能源汽車能持久續航的重要保障。近日,有關我國在電池研發方面有著重大突破。
圖為新能源公交車
據央視財經報導,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立泉和他的團隊成功研製出新型納米矽鋰電池,這使得整車續航裡程翻倍,充電效率也大大提高,公交車充電15分鐘內可充滿。陳立泉是中國鋰電池的奠基人,早在上個世紀之前,陳立泉院士和他的團隊在中國就率先開始了固體電解質和鋰二次電池研究,並於1998年成功研製出了鋰離子,從而實現了鋰電池的國產化,徹底擺脫了對外國鋰電池的依賴。
圖為陳立泉院士
要想做成納米矽鋰電池就要突破其製造的關鍵原材料,那就是納米矽負極材料。在江蘇溧陽,陳立泉院士的優秀學生李泓率領團隊刻苦鑽研,經過多年的研究終於研發出了納米矽負極材料,如果將它做成紐扣電池,其電池容量是鋰電池的5倍,但是要想將自然界中的金屬矽做成納米矽負極材料是極其困難的,需要科研團隊長年累月的不停研究,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從2012年才開始建立矽負極材料生產線經過不斷地調整,2017年才成功實現矽負極材料的量產,在這過程中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和重來,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值得了解的是,只是通過研發出納米矽負極材料提高鋰電池能量密度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提高鋰電池的使用安全性和充電放電循環壽命,目前全世界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選擇是研究固態鋰電池技術,而中國的固態鋰電池技術的研究與國際同軌,去年我國已經在江蘇溧陽建設了固態動力電池的試生產線,不過這並不是全固態電池,而是半固態電池,只是在原來的液體電池的基礎上進行改進,但這是遠遠不夠的,要想是電子設備待機時間更長,汽車行駛裡程更遠,無人機飛的更高還是要研製出全固態電池。
圖為無機材料固態電池
中央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到,要將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列為加快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科研機構研發和建立與其配套產業的公司,使得我國新能源發展領域能迅速產業化,在國際新能源競爭中搶佔先機。(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