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家的產品一向是主打性價比這一賣點,在收穫了大量熱衷高配低價的粉絲的同時,也有許多人對此並不買帳,很多人認為便宜肯定沒好好,米家都是玩貼牌而已。而博朗作為德國剃鬚刀市場的一哥品牌,秉承了德國一貫嚴謹精緻的工藝,在國內市場也有著非常不錯的口碑,而且說起高檔剃鬚刀,博朗一向是有它的一席之地的,其高端剃鬚刀一直都價格不菲。這次小米與博朗的聯名感覺是有一點在有意扭轉許多人對米家產品的偏見,那麼這款剃鬚刀的使用體驗到底怎麼樣呢?
米家博朗剃鬚刀的包裝秉承了米家產品一向簡潔素雅的包裝風格,正面為產品渲染圖,左下角一個鮮明的德國國旗標誌,並標註了使用了德國進口剃鬚元件,採用了往復雙刀頭設計,支持乾濕兩用和USB充電。
側面依然是產品的主打賣點,浮動式雙刀頭、乾濕雙剃、全身水洗、一小時充滿。
打開盒子,剃鬚刀的設計語言還是非常簡單的,上蓋為為亮麵塑料材質,機身為磨砂質感的普通塑料,拼接撞色看起來還挺精緻。
配件方面很簡單,說明書、充電線、充電頭一應俱全。沒想到買個刮鬍刀還能送充電頭,這也太不環保了,這點需要向國際大廠蘋果公司多學習啊!另外好像還少了點什麼東西啊?好像沒有毛刷啊,這不應該是買刮鬍刀標配嗎?
正面的蓋子的左下角刻有博朗的英文logo,很有質感。
背面下方有一個米家的logo,剃鬚刀的體積非常小巧,三位尺寸27*60*110mm,重量僅為500g,放在手裡感覺盈盈在握。不過亮麵塑料的上蓋真的太容易刮花了,剛拿出來不一會,表面就有了非常多的劃痕。
取下蓋子,握持部分使用了專門的防滑橡膠,表面有密集的紋路處理,左下角也有一個博朗的logo。
刮鬍刀的開關鍵設計在了側面,所以機身的一體性感覺還挺強的,套上蓋子之後塞進包裡也不會因為擠壓誤觸,自己開機,我之前的剃鬚刀就發生過好幾次這種情況。
底部是刮鬍刀的充電孔還有一個充電指示燈。這裡必須要吐槽一下博朗剃鬚刀的充電孔了,2020年了,一個刮鬍刀的充電孔怎麼就不能設計成TypeC口呢?就這麼一根寶貴的充電線,萬一丟了還要再單買。官方續航可以達到40分鐘,一小時即可充滿電。
刀頭方面前文也提到過了,採用了雙浮動刀頭設計,白色的為長鬚修剪刀頭,網狀的為短鬚修剪刀頭。
刀網是貨真價實的的德國製造,實際上細看還是非常講究的,每個刀網孔的形狀都不盡相同,靈感來源於蜻蜓翅膀的紋路設計,剃鬚時可以合理分布壓力,從而有更舒服的剃鬚體驗。
男同志應該都了解,電動剃鬚刀主要分為旋轉式和往復式兩種,目前來說旋轉式的電動剃鬚刀是市面上更加常見的種類,它通過環面刀網固定鬍鬚,然後馬達帶動環形的刀頭高速旋轉,將鬍鬚切斷。旋轉式剃鬚刀更舒適,但是往復式剃鬚刀則更鋒利,不容易夾須,長鬚或者絡腮鬍的人都可以用。
米家博朗剃鬚刀雖然造型小巧,但動力還是很強勁的,馬達轉速高達7200rpm,輕鬆輸出大扭力,對付較硬的鬍鬚也不是問題。
高轉速馬達帶來的震感也是特別強的,在此我用同為米家生態鏈產品的鬚眉剃鬚刀做了一個對比,都開機的狀態下放在桌上,米家博朗剃鬚刀仿佛手機開了震動模式,在桌子上打轉,而旁邊的鬚眉剃鬚刀則一動不動。
光說不練假把式,還是要實戰來檢驗一下。剛好趕上周末,憋了兩天在家,沒刮鬍子,長得很長了,胡茬也很硬。
米家博朗剃鬚刀刮下來的感受確實挺舒服的,也沒有夾須的情況出現,非常鋒利,幹剃下來沒有感覺磨的皮膚火熱,不過震動確實太強了,我的嘴唇都感覺麻麻的。
剃完看一下前後對比的效果確實是非常的明顯,颳得真心很乾淨,長鬚經過白色的長鬚修剪刀頭修剪乾淨利索,小胡茬也基本不留一點。
米家博朗電動剃鬚刀支持 IPX4 等級的防水,想清理的話直接放水龍頭下衝一衝就完了,不過衝完還是晾乾一下最好了。
總體上來說米家博朗剃鬚刀的表現還是非常出色的,不愧是德國大廠品牌,刀頭、刀網、馬達都很良心,動力強勁。做工和設計上雖然說極盡簡潔,但是全塑料外殼的機身總給人些許廉價感,感覺很草率,不過倒是足夠輕薄,很方便攜帶。真正值得吐槽的點,我想除了充電接口不是TypeC,其他也沒什麼硬傷了,200多塊錢的定價還算比較合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