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魔獸》主創中國行的第一站,來到了騰訊電影沙龍。導演鄧肯·瓊斯、主演葆拉·帕頓與吳彥祖現場振臂高呼,與700觀眾熱情互動。
騰訊娛樂專稿 (文/耿颺 編輯/樟木)
6月1日兒童節這天,我們請來了電影《魔獸》的幾位主創來「騰訊電影沙龍」做客,他們分別是導演鄧肯·瓊斯,演員葆拉·帕頓和吳彥祖。這是他們此次中國行的第一站。在北京電影學院的標準放映廳裡,700人自發振臂高呼喊口號,也是real壯觀。
沙龍現場
著名影評人、專欄作家周黎明開場就講了一個朋友圈流傳的段子:一個年輕人的婚禮定在了6月8號。他突然拿到了《魔獸》首映禮的票,所以他面臨一個兩難的窘境,他到底要參加首映還是要結婚?於是他在社交媒體求助:誰能替我參加我的婚禮呢?」
吳彥祖接過話茬:「他們可以在電影院裡舉辦婚禮啊。一邊部落、一邊聯盟。」
觀眾都哈哈地笑起來。這個引爆氣氛的段子,足以反映粉絲群體對於這部影片的巨大熱情。
《魔獸》能引燃的情懷無法計數。這部改編自超級遊戲IP的電影,除了承載玩家們的熱情外,也因擁有宏大且完備的故事架構和宇宙觀,成為了好萊塢魔幻巨製的新風向標。電影有超過2000個特效鏡頭,由世界上逼格最高的特效公司「工業光魔」打造。
作為這部電影的幕後首腦,導演鄧肯·瓊斯無疑是回答「如何開啟魔幻大片2.0時代」這一沙龍主題的最佳人選之一。而兩位演員也用輕鬆有趣的故事,「煽動」著現場隨時可能被點燃的「魔獸情懷」。
如何改編全世界最受歡迎的遊戲?
導演鄧肯·瓊斯:故事最重要,為了部落也為了聯盟
暴雪公司出品的遊戲《魔獸爭霸》和《魔獸世界》自1994年推出後歷經20餘年,在全球擁有超過1億玩家群體。它是至少兩代人的回憶,以及很多年輕人的現在時。遊戲改編電影一直面臨著一個兩難局面:兼顧核心粉絲還是照顧普通觀眾?
鄧肯·瓊斯自己就是一名資深玩家。同時兼具玩家和導演的身份,讓他處理起這個矛盾的時候,比較得心應手。
他首先嘗試從玩家的角度出發看待電影中的兩大主要群體:部落(獸人)和聯盟(人類)。他說:「遊戲中,玩家可以扮演任何一種生物或者任何一個角色。從你的角度來說,每一個角色都是英雄人物。這是電影拍攝很重要的一點——英雄不限於種族,人類並非天生正義,獸人也並非天生邪惡。因此,重點是英雄做了哪些選擇,讓他成為一個英雄。這是我分別從兩個角度講述這個電影的根本原因。」
遊戲本身就擁有宏大且完備的故事架構和宇宙觀。眾多的人物和種族角色是改編電影時面臨的另一大難題。一部魔幻大片,大規模戰爭場面不能少。在兩者間,鄧肯希望讓大場面推動劇情,避免淪為空洞的視覺秀。
「我們嘗試整合大規模的戰鬥場景,涉及到數百號人物。我用更獨特的鏡頭語言,著重拍攝一對一的打鬥。這會讓觀眾以全新的,電影的視角而非玩家的視角來看待戰鬥。我們也做了很多情節上的設計,來確保戰鬥中依然有故事的主線。我不是很喜歡純動作場面,我希望動作戲能夠幫你說一個故事,能夠達到戲劇化的效果。」鄧肯說。
動作捕捉技術如何融入表演?
吳彥祖:最高明的表演,是讓大家忘了我
吳彥祖這次演的是反派古爾丹,這位部落裡最老的領袖。導演鄧肯開玩笑說,自己看中吳彥祖的原因就是:「我要找一個最帥的人,讓他演一個電影裡最難看的角色。」
吳彥祖不會在這部電影中「露臉」。觀看這部影片,我們將得到的最多的信息,一是吳彥祖本身被處理過的聲音,他會壓低嗓門,像個獸人一樣說話。另一個是他的眼神,全面升級的面部捕捉技術,將會捕捉到他最細微的表情變化。
吳彥祖飾演的古爾丹劇照
術士古爾丹對世界有一套自己的看法和價值觀,但無論閱歷再豐富,他也是「兩個世界,一個夢想」為主旨的電影中非常稀少的、絕對的反派。在這次沙龍中,吳彥祖說自己最喜歡演反派,因為反派不一樣,有趣好玩。
而鄧肯·瓊斯正是看中了吳彥祖在《新警察故事》中的表演,然後才選了他。然而,古爾丹是一個不一樣的反派,他是一個重達500磅的老獸人。
在動作教練特裡·諾特力的執導下,古爾丹開始揣摩古爾丹的動作、一舉一動。「在找到那種身體語言的感覺之後,我開始知道它的心在哪兒。最後在片場,我只要一進入那種動作造型,就進入了古爾丹的世界了。以前的表演是內到外,這次是外到內。」
吳彥祖用肢體語言演示中外電影拍動作戲的不同
以超優質形象進入電影圈,風頭正勁之時結婚生子暫離這個行業,吳彥祖已成為外人看來越來越高冷和難以接觸到的「男神」,然而真實的他,不在意這次的「不露臉」。而是覺得這是一次考驗自己演技的絕佳機會。
「我有機會完全投入在角色裡面,沒有我的外表,完全是他,我只能演聲音、肢體語言,所以這個我覺得是演戲最高級的地方吧,希望觀眾在觀影時候完全看不到『我』,只看到古爾丹。」
動作戲的拍攝讓他感到非常有趣。講著講著,他突然站起來,對著葆拉·帕頓開始比劃:「我們在香港拍戲,打戲都是和人打。真刀真槍。可是這回動作戲都是虛擬的,好像都在打空氣。」
直男影片中女性角色?
葆拉·帕頓:親過湯姆·克魯斯了,還沒親過吳彥祖
曾經出演《碟中諜4》的葆拉·帕頓這次飾演的是一位半獸人迦羅娜。這個角色在兩大種族間,既是結合體,又不被任何一方接受。游離在兩個世界中,迦羅娜為了一份歸屬感和認同感而戰。
在葆拉·帕頓看來,她詮釋這個角色的過程,和迦羅娜在故事中的經歷有相似之處——都需要在否定中尋找自己。
葆拉帕頓飾演的半獸人迦羅娜
「我不是一個魔獸玩家。一開始對這個世界並不了解,也缺乏認同。鄧肯就是我的導師,是他讓我知道了這個宏大的世界觀,以及迦羅娜這個角色的挑戰性。
為了角色,我每天做2.5小時的訓練,訓練肌肉和體能。我要培訓馬術。這些一開始都困難重重,但是在整個過程中,我感覺到迦羅娜是怎麼去認識自己的,這喚醒了我心中的那個戰士。 」
在她看來,《魔獸》中角色的性別差異並不重要。女性角色在電影中雖然數量上很少,但是能量上並不遜色於體型龐大的獸人角色或者勇敢的人類戰士。
鄧肯·瓊斯補充說:「遊戲故事裡還有更多的女性角色。迦羅娜這次是一個穿越種族間的橋梁,加入這樣的角色相當困難。我們希望未來能夠擴大這個奇幻世界的規模,讓大家體會到女性的角色在這種奇幻電影中究竟有多大的力量。」
當然,現場聽眾不會放過向合作過吳彥祖和湯姆·克魯斯兩大帥哥的葆拉提個「八卦」的問題:「兩個人誰更帥呢?」
回答問題得體的好萊塢演員葆拉耍了個機靈,給出了兩邊都不得罪的答案:「這真的很難挑。現在,我們說起吳彥祖,都叫他『古爾丹』,感覺聽起來像是小狗的名字。吳彥祖,他人非常好,非常謙虛,非常禮貌。讓我選擇太難了。因為我親過湯姆,可是我還沒有親過吳彥祖呀。等我親完了再回答你們吧。」
「當然,在電影裡親。」
談好萊塢和華語電影差異
吳彥祖:不去好萊塢打醬油 管導演叫導兒還是直呼名?
葆拉·帕頓飾演的伽羅娜是跨種族的橋梁,那麼吳彥祖就是跨文化的橋梁。他在第一次回答問題的時候,就問主持人希望自己用中文回答還是英文回答,現場聽眾也開始起鬨,女觀眾要他用中文,男觀眾更多像讓他用英文回答(不明白為什麼)。
為了照顧大部分聽眾,他基本上用自己不太流利的中文回答問題。他也經常在中文回答完之後,用英語解釋給臺上其他兩位主創聽。
現場,他又一次講起自己妻子是魔獸玩家的故事:「因為她我才接這個電影的。本來我因為家裡的寶寶,答應妻子要休息一年。我接到角色的時候,我妻子一開始也不答應,直到她聽說我是要演《魔獸》電影,她就說你必須要接。」
吳彥祖與妻子在《魔獸》的宣傳活動中
他還透露自己妻子的遊戲經歷:「她天天打《魔獸世界》遊戲,每天打好幾個小時。她有好幾個角色,其中一個是暗夜精靈。後來我拍這個電影的時候,還得經常請教她什麼角色是什麼種族之類的。」
當然,真正讓吳彥祖決定接演的原因是,這是他可以真正參與一部好萊塢大製作,而並非只是以華人面孔「打醬油」。
「我也收到多很多美國的劇本,很多都是配角而已。我甚至有的時候覺得是利用我們中國人來進入這個市場。但是這個電影,尤其通過導演的聊天,我知道他是真的要我的表演。」
談到中美兩國電影工業的差異,他說:「區別最大的,除了一些技術之外,就是美國拍電影,不一定是導演為主的,監製也會給很多意見。中國這邊是導演最大的。在語言方面,我個人而言就舒服很多。因為英文是我的母語,我是在英國國家長大的,演英文的角色肯定更自如一點。」
主持人周黎明接著話題說:「在美國稱呼導演都是直呼其名的,在國內全部要很尊敬的叫『導兒』。」
「對!我第一次跟導演見面的時候我不知道怎麼叫他,因為我覺得叫他名字不太尊重。在中國我們就叫導演,不會叫名字。所以我第一次見到你(對著鄧肯說)的時候,我很糾結的。我想叫你導演,但是感覺在英文中特別奇怪。雖然最後叫你鄧肯了,但是我還是有一個考慮的過程在裡面。我下次叫你鄧肯導演吧。」在這個話題之後,葆拉在每次回答中要稱呼導演的時候,也入鄉隨俗叫起了「鄧肯導演」。
在這個環節的最後,吳彥祖特別強調:「我每年都會拍一部華語電影。我的很多東西都是華語市場給我的,我永遠都不會放棄這裡。」這個回答得到了現場的一片歡呼,甚至有人舉起了獸人的錘子,觀眾不放過任何可以「煽動」魔獸情懷的時機,只要有情緒點,就有歡呼聲。
展望未來魔幻電影新趨勢
鄧肯·瓊斯:VR技術更適合遊戲
在分享了拍攝時候的花絮故事後,論壇的最後,自然要回到論壇的主題「如何開啟魔幻大片的2.0時代」。對於這個的話題,鄧肯回答時候表情也嚴肅了起來。
在這位英國導演看來,在最近的20年時間裡,尤其是新世紀,魔幻題材成為好萊塢大製作電影中的一個重要題材。相比上世紀佔據主流的科幻題材來說,魔幻電影融合了史詩和幻想的元素,有不輸於科幻作品的格局。
不過,從他自己的角度而言,有人認為今後的魔幻電影,或者是科幻電影,都會聚焦在個人和較為狹小的場景內發生的故事。觀眾和創作者,更應該通過特寫鏡頭的方式,把視角從對整個世界甚至宇宙的角度,「腳踏實地」落實到一個人物在某種奇幻世界中的生活狀態上。
三裡屯魔獸展覽
主持人周黎明也嚮導演問起時下最火熱的VR(虛擬實境)技術在此類電影中的運用。在三裡屯正在舉行的《魔獸》主題展覽中,就有一項體驗環節,是用VR技術讓參與者得以體驗電影中洛薩騎著獅鷲飛過暴風城的場景。
鄧肯回答說:「虛實現實的確會運用得越來越廣泛。我們還是要區別遊戲和電影的差別,我覺得虛實現實更適合玩遊戲的時候採用。在我看來,我拍攝一部電影,是希望能夠通過掌控畫面表達的細節和內容,慢慢控制觀眾對於整個故事的反應和接受程度。虛實現實的好處,恰恰在於會讓觀眾自行去掌控場景,一旦觀眾能夠控制場景的話,作為導演本身很難去控制細節和一些敏感的地方。」
在論壇的最後,鄧肯也被現場聽眾問到了關於續集的問題。
他沒有明確給出答案,而是打起了太極:「在這部電影中,我們講述了遊戲故事最開始的一部分,也就是獸族與人族第一次相遇時發生的故事。第一款「魔獸」遊戲是20年前推出的,所以我想,電影要講完這些故事,可能也要花上20年的時間。我會拍三部,然後交給其他導演。」
當然,這話又點燃了現場觀眾的熱情,某位男士高舉獸人鐵錘,大喊「為了部落」,又引起一波歡呼。而這一幕,被導演鄧肯·瓊斯用手機記錄了下來,他說他的愛人特別想知道中國觀眾的反應。
這還真是一場處處都是「情緒點」、隨時都可能嗨爆的沙龍呢。
(騰訊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