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經緯/報導
課題組擬招聘博士後3-5名,研究方向如下:
(1)功能化納米組裝體的設計與應用;基於自下而上的組裝方式製備納米晶體及超材料,並對相關性能進行研究;矽基納米材料的精準製造及半導體性能/催化性能的研究。
(2)DNA納米生物醫學與生命分析應用。本課題依託於南京大學生命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南京市鼓樓醫院以及南京市第一醫院展開工作。平臺涵蓋材料製備-細胞實驗與表徵-動物實驗-臨床實驗等所需設備和其他條件,為實驗的順利開展提供便利。
(3)其中1-2個崗位與喬治亞理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的Yonggang Ke教授聯合招聘,主要實驗工作將在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開展,研究方向為基於DNA納米技術的功能納米材料的製備與應用。
聯繫方式
待遇條件
(1)基礎年薪稅後30萬,特別優秀的還可再追加;
(2)科研啟動經費10萬元;
(3)除基礎年薪外,學校還提供廉租公寓並配套住房公積金,博士後享受學校公費醫療待遇,學校為專職科研人員辦理社保;
(4)聘期結束,科研成果突出者,可推薦申報南京大學副教授崗位;
要求
(1)35歲以下,已獲得或即將獲得博士學位(材料學;化學;生物學;物理等相關學科);
(2)有較強的獨立科研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性格開朗,積極向上;
(3)在組期間積極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面上項目;
(4)有良好的英文閱讀和寫作能力;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較高水平期刊上發表論文大於等於1篇。
(5)具有DNA納米技術;DNA摺紙術;分析化學;化學生物學;超分子化學與組裝;生物物理;膠體化學;無機納米材料的製備/表徵/應用等研究領域背景者優先。
合作導師簡介
田野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後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從事科研工作;現就職於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田野教授在膠體的有序可控自組裝,膠體的三維超晶格體系的構建,膠體的等離子效應以及手性結構方面的應用等領域都做出了重要的研究成果。論文發表於本領域的國際頂級雜誌,如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Chemistry、Nano Letters、ACS Nano等。田野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為材料的有序自組裝製備相關的電子學,光學材料與器件;有機晶體和生物大分子晶體的製備以及利用 DNA納米技術實現細胞中生物活性分子的原位分析及靶向腫瘤細胞的精準診療等等。
閔乾昊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2007年獲南京大學理學學士學位,2012年獲南京大學理學博士學位。2013-2014年赴史丹福大學化學系從事訪問學者研究。2015年8月任南京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納米生物分析,包括基於新型納米材料的細胞原位分析和藥物可控遞送研究,蛋白質組學樣品預處理研究以及生物質譜新技術新方法開發。近年來,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CS Nano等高水平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
Yonggang Ke教授:喬治亞理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199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2009年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09年-2014年在哈佛大學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2014年至今在喬治亞理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任助理教授。他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複雜DNA納米結構的設計與組裝和動態DNA裝置調控變構作用及其應用研究。自2008年以來,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在Science或Nature 正刊發表論文5篇;在Nature Chemistry、Nature Nanotechnology等國際一流期刊發表論文近50篇。SCI論文總引用次數超過3300餘次,h指數22,i10指數28。自2007年以來,Ke博士獲得一系列榮譽,包括Graduate Student Research Award、Billi and Bernie Marcus Research Award、Winship Cancer Institute American Cancer Institute IRG grant、NSF Career award等。
滕超教授:2007年和2012年分別於南京大學化學系獲得理學學士、高分子博士學位,主要從事高分子物理以及高分子鏈在納米尺度受限行為的研究。2012年北京大學博士後,之後留任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任副研究員,2019年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任特聘教授。主要從事平板顯示及半導體領域電子材料與微納米材料研究,開發的電子材料如微米邊框間隔物及聚醯亞胺取向劑材料成功打破國外企業壟斷,已通過國內顯示龍頭如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等企業的驗證並實現產業化。主要研究方向如下:(1)低介電耐溫薄膜材料研發;(2)半導體用光敏型聚醯亞胺材料研發;(3)功能性納米材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