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國人在國外用英文名的方便和不便

2021-01-04 環球網

日前,英國《今日華聞周刊》刊登文章,討論了中國人起英文名的原因和在海外使用英文名帶來的方便和不便。

前段時間,社交媒體上一個名為「Edifess」的群組發布了一個關於中國人起英文名的帖子。發帖人認為,中國學生在國外生活時不應該取英文名替代自己的本名,「你的名字就是你的身份,這個名字是你出生時就擁有並伴隨你長大的,即便別人誤讀你的名字,也比替換它好得多。」

這個帖子發布之後,引起了各媒體的關注和報導,也引起了網友們關於中國人該不該起英文名的激烈討論。

有網友質疑道:發貼的人有沒有想過實際操作性?如果你名字的輔音在英語裡根本不存在,當別人叫你時你根本不會意識到別人在叫你。

還有一位叫Sun的網友回覆說:「呵呵,我可以給自己起任何我喜歡起的名字,所以當別人希望你叫他們想叫要的名字時,只要顯示出你的尊重就好。」她還表示,起個英文名不代表著不對自己的文化感到驕傲,所以請不要「上綱上線」,這只是為了在多元社會裡別人叫你更方便,別這麼較真。

一位叫Rose的網友留言道:「許多非英語名稱的發音錯誤,並不意味著我們必須願意容忍這些錯誤發音,並願意他們對我們的名字『任意宰割』。尤其是如果名字很難發音和/或拼音拼拼出來的詞是在英語裡是粗魯的單詞。」

她還說:「我的觀點不能代表所有人,但我的英語名字和我的中文名字一樣,是我身份的一部分。我們選擇使用英文名,並不意味著我們要用這個名字代替我們的中文名。」她的評論獲得了83個贊。

講真,許多中國人小的時候都有起英文名的經歷。不過有許多都被過度使用,女的不是叫Lily,就是叫Lucy,男的不是叫Mike,就是叫Tom。後來中國人起的英文名開始有一些進階複雜版,比如Elizabeth、Oliva和Rebecca等等。

就算是現在,不少中國演藝圈人士也熱衷於給寶寶起英文名。

其實在中國,給自己起個英文名,而不是用自己本名翻譯成英文已經是個普遍現象,很多人也沒有去深究原因。

反而是在外國讀書的中國學生們開始注意到,身邊的亞洲同學,比如印度同學,他們都會用自己印度本名的英文發音,儘管他們名字的發音也挺複雜。

外網上也有許多評論,會把重點放在中國人起英文名這件事上。

因此,記者在倫敦街頭隨機採訪了一些在英國的留學生和當地人,問問他們對於外國人起英文名這件事的看法。

問到起英文名的原因時,一位在威斯敏斯特大學讀本科的中國女生表示,英文名字也是融入當地文化的一個方式。同時她也認為,有些人起英文名是想隨大流,趕時髦。

而兩位在倫敦藝術大學讀書的女生則表示,她們的中文名「還蠻好記的」,所以用的是自己的中文名字,不想要容易和別人「撞款」的英文名,而且起一個英文名,有時候晃神還不知道對方是在叫自己。

在被問及起英文名是不是代表著文化不自信時,大家也都有不同的見解。

這兩個女生則表示,是否用英文名只是個人的選擇。

另外一位受訪的中國留學生也表示,自己現在不用英文名了,她認為這是一種文化自信的體現。

一位在倫敦讀大一的韓國留學生說,他也會用英文名代替自己的韓國名字,都是為了方便大家交流。

一個英國同學則表示,如果對自己的文化不自信時,可能得轉變思路,而不只是改名字。她表示:「更應該主動和別人交流談論自己的文化。」

有網友認為,名字難念的情況的實質是對方願不願意花時間記住你名字的發音。也有人表示,這個問題歸根結底是外國人發音的問題。還有網友表示,真正在國外生活,尤其要去看醫生時,不知道醫院在叫你,是真耽誤事。

受訪的威斯敏斯特大學多媒體新聞專業的英國老師Steve笑著表示,中文名字太難念了。

他說他也注意到了中國學生起英文名的問題,他覺得或許老師們也該培訓一下如何準確地讀外國學生的名字,以便更好地和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溝通。Steve還說,其實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在國外學習時不用英文名,他班裡的中國學生7個中就有4個同學使用中文名字。

說到名字的發音,其實也有學者對此做了研究和調查。他們表示,當老師念錯學生名字的發音時,會導致學生漸漸遠離自己熟悉的文化並對自己的文化產生厭惡。

教育學博士Punita Chhabra Rice在一篇關於改善南美學生體驗的文章中,引述了美國國家教育協會(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的分析報告說,破壞名字正確發音是「微侵略」的一種,這也是日常學生在教室裡面臨歧視的一種表現。

名字背後所代表的文化認同也是不能忽視的一部分。正因如此,有不少中國名人在國際舞臺上堅持使用自己的中文名。一些中國演員和運動員等公眾人物,無論在出席活動或是自我介紹時,都直接用自己名字的拼音。

在外國的一家問答網站上,外國網友們也紛紛在問題下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有網友表示:「我知道念錯名字很尷尬,但是你剝奪了我嘗試念你名字的機會。」

也有網友稱,中文發音需要嘴巴不同位置來發音,西方人沒有經過訓練都沒辦法念得很好。

也有生活在異鄉的網友表示,他們也有更改名字的經歷。

一位網友說,他們現在生活在威爾斯的珀納斯,這裡的文化很多元。他認為「就像來這裡生活的中國人一樣,起一個英文名,你會發現在看醫生時會省很多時間」。

一位在中國生活的外國網友表示:「今天我也有一個中文名啦,基於諸多原因在香港生活需要起一個中文名。」這位外國人給自己起了個中文名叫「石來民」。

這麼看來,給自己取一個新名字去適應當地文化類似的現象,不單單在中國人出現,在全世界都存在。(周佳娜)

相關焦點

  • 華媒:中國人在海外生活使用英文名字的方便和不便
    中新網11月29日電 日前,英國《今日華聞周刊》刊登文章,討論了中國人起英文名的原因和在海外使用英文名帶來的方便和不便。  文章摘編如下:  前段時間,社交媒體上一個名為「Edifess」的群組發布了一個關於中國人起英文名的帖子。
  • 英媒:英文名有講究 中國人亂起讓老外崩潰
    參考消息網4月2日報導 英媒稱,一個25歲的美國女商人宣布要向中國年輕人使用的「荒唐的」西方名字宣戰,誓言將讓她的客戶擺脫「嘎嘎女士」、「洗滌液」和「毛茸茸」之類的可笑名字。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4月1日發表題為《美國企業家誓言要在中國掃除「荒唐的」西方名字》的文章稱,中國人取英文名是為了幫助那些讀不出或記不住他們的中文名字的外國朋友或潛在僱主。不過,琳賽·傑尼根說,這些名字往往取得糟糕透頂。傑尼根出生在美國孟菲斯,但在倫敦的聖約翰伍德生活過6年。
  • 替中國人取英文名,竟然變成一門暴利生意
    孩子的英文名,暗含了家長的美好祝願。/《窈窕淑女》傑薩普隨後問王女士為何要給女兒特地起個英文名,王女士回答說:中國人對起名這事相當鄭重,給子女起名時,經常要一大家子聚在一起討論半天,名字寄託著家長對子女的美好期望。相比之下中國孩子的英文名大多是英語老師隨便起的,或者直接用某個電影人物或卡通形象的名字。
  • 「給中國人起英文名」成了生意?融入外國文化圈,必須起英文名嗎
    「寶寶入學雙語幼兒園需要英文名、進入外企工作需要英文名、出國留學需要英文名……怎樣才能起一個合適的英文名?」在自己的網店裡,主業是中英文翻譯的李斌斌這樣打著廣告。近年來,給中國人起英文名,漸漸成了一門生意。經營這門生意的,有的是外國人,有的是學英語的中國人,還有留學海外的留學生。
  • 中國人那些被老外吐槽的英文名
    中國人那些被老外吐槽的英文名 2014-11-03 16:28:38來源:中青在線作者:責任編輯:楊斌   中國中央電視臺最近播出了一段視頻,告訴中國人如何取個好聽的英文名。
  • 中國人取英文名是文化不自信嗎?
    今天我們跟大家聊聊具有爭議的話題,近來小編開始活躍在知乎,微博等社交媒體,搜索發現不少如上言論,國人取英文名是文化不自信的一種表現嗎?那我們為什麼要取英文名?希望我們用科學的研究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視角來看待這個問題。
  • 被大家笑掉大牙的英文名
    名字不僅是一個代稱也包含了家長對孩子的一種期許和祝願中文名如此,英文名也是一樣所以當爸媽的給孩子取名還是要謹慎一點,>不僅要與時俱進,最好還得了解清楚這個英文名背後的意義。1不要照搬英美劇 事實上,如果一味照搬英美劇中的當紅主角的英文名,或是模仿經典人物的名字,效果反而適得其反。比如Sherlock,這個名字表面看起來很不錯,因為Sherlock電視劇火遍全球,但其實外國人聽到非常尷尬。
  • 華為在國外非常受歡迎,為何還一直用中文名而不是英文名呢?
    華為在國外非常受歡迎,為何還一直用中文名而不是英文名呢?在5G時代來臨之際,華為公司也是火遍全球了。為什麼呢?因為它掌握了5G技術,處於領先的地位。因此華為也是受到美國的打壓,這個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依舊還是又很多國家與華為籤約,科技的進步與普及不是美國所能阻擋的。
  • 我用了這麼久的英文名,在歪果仁眼裡竟然是夜場女郎?
    年代感的英文名初到國外,好多人也是想給自己取個入鄉隨俗的英文名的。那麼,我們平時聽到過最多的英文名當然是來自英文課本了!所謂的「Stripper Names」是中國人認為很可愛很甜美的英文名,但實際上在國外會帶有隱晦的性暗示的味道。舉幾個慄子:Suger, Honey, Cherry, Bunny。這些聽起來像灌了蜜的英文名會讓國外友人啼笑皆非!2.
  • 中國人起的英文名,讓老外崩潰,能不能正常點!
    據說這年頭,如果你沒有英文名,簡直不好意思出門混。尤其是外企裡,沒有一個英文名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為了與國際接軌,從幼兒園起,就有不少小朋友的家長絞盡腦汁給孩子起英文名。但可供選擇的名字太少,為了讓自家孩子的名字夠獨特,家長們劍走偏鋒,或找那些特別少見的英文,或用幾個字母自創一個。
  • 中國人怎樣起個不錯的英文名?幾個特有用的方法
    確實有個英文名字,在和Foreign Friends交流溝通時會比較方便。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如何起英文名,往往胡亂起,結果產生很多問題。本文從英美文化的角度告訴你,中國人如何起個不錯的英文名。­  問題1:所起英文名太常見­  第一種問題是起的英文名太常見,如:Henry, Jane, John, Mary.
  • 都是國產手機,為啥華為、小米用中文名,OPPO和vivo卻用英文名?
    都是國產手機,為啥華為、小米用中文名,OPPO和vivo卻用英文名?眾所周知,在網際網路資訊時代,智慧型手機的全面普及,確實給人們的衣食住行,帶來了方方面面的便利,而說起手機品牌,大家都知道,目前國內市場有四大手機巨頭,統稱為「華米OV」,代表的就是華為、小米、OPPO和vivo這4個手機品牌,然而一些消費者也有疑問,都是國產手機,為啥華為、小米用中文名,OPPO和vivo卻用英文名?
  • OPPO、vivo都是國產品牌,為啥非要用「英文名」?
    OPPO、vivo都是國產品牌,為啥非要用「英文名」?我們中國有很多的手機品牌,而在其中,OPPO、vivo的創始人,大家應該知道,他就是「低調大佬」段永平,從小霸王、步步高,再到OV,這位來自江西泰和,出生於南昌的傳奇人物,現在已經是美國國籍了。
  • 英國有人接種輝瑞疫苗後過敏,英媒反倒擔心起中國疫苗的「質量安全...
    圖源英國金融時報英媒《金融時報》表示,新疫苗應該走完動物和人體的臨床試驗,並證明合格後才可以推廣。首先是用動物做實驗,並將數據和資料公布於眾,然後才可以進入三期人體臨床試驗階段。英媒偷換概念,將12月5日中國報導中提到的「5個疫苗正在按程序按標準開展Ⅲ期臨床試驗」包裝成中國製造的新冠疫苗(尤其是海外疫苗)都還沒有完成III期臨床試驗,污衊稱「中國疫苗產品沒有走完國際公認的全部研發流程」。但縱覽全文,英媒沒有提供任何有力的證據。
  • 如何起個與時俱進的英文名
    《爸爸去哪兒》中,田亮女兒叫Cindy,王嶽倫女兒叫Angela,林志穎兒子叫Kimi,只有郭濤兒子(石頭)和張亮兒子(天天)一般用中文名稱呼。 沒有道理的英文名 如果問問各位Vivian、Kevin為什麼要起英文名,他們一般會回答這是因為公司裡面有外國人或者要經常和外國人打交道,但中國人的姓名佶屈聱牙,外國人根本難以準確發音,因此決定用英文名。 這個說法貌似很有道理,其實經不起太多推敲。
  • 老外崩潰:你們中國人起的英文名,能不能正常點!
    據說這年頭,如果你沒有英文名,簡直不好意思出門混。尤其是外企裡,沒有一個英文名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為了與國際接軌,從幼兒園起,就有不少小朋友的家長絞盡腦汁給孩子起英文名。但可供選擇的名字太少,為了讓自家孩子的名字夠獨特,家長們劍走偏鋒,或找那些特別少見的英文,或用幾個字母自創一個。在Quora(國外版知乎)上,有老外問過這樣一個問題:中國人起過哪些在中國以外很少用的奇葩英文名?在評論下方有人表示,自己公司裡不少同事起了一些稀奇古怪的英文名。
  • 【薦讀】老外崩潰:你們中國人起的英文名,快把我們嚇壞了好嗎!
    雖然是中國人,但英文名的重要性……雖然我也不知道究竟重要在哪,但似乎已經成了「標配」嘛 作為一個沒有英文名的異類,每天被Lily, Chloe, James, Linda們包圍,感覺十分佛系而超然。比如從詞典裡翻個正常人絕不會拿來做名字的詞,或者乾脆自己用幾個字母強行創造一個。從此你就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想讓別人不對你刮目相看都難。第一種的普通名字就不舉例了。現在呢,咱們來圍觀下第二種——中國人取的那些分外銷魂的「個性」名字。
  • 30塊錢買一個Anna,給中國人起英文名這生意有點水
    網絡段子云:又快過年了,每到春節,北上廣的Mary、Vivian和David陸續回家,變成了翠花、大妮和二狗子。現在,有一群生意人,希望幫助翠花、大妮、二狗子們徹底翻身。Mary、Vivian、David這樣爛大街的英文名太low了。「來,我給您量身定做一個!」
  • 中國向來有「人如其名」之說,中國人如何起英文名?小心翻譯陷阱
    該書英國瑞典籍譯者郝玉青將《射鵰英雄傳》翻譯成「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把書中人物主角郭靖的父親郭嘯天則譯成了「Skyfury Guo」(英文名的直譯為「郭天怒」),讓國外的讀者看到人物名字時,很好地與人物的性格聯繫在一起,通過名字傳遞出更多信息。
  • 英媒:英國花費了整整5年時間,中國人卻只需要9小時
    在我國一項新的基建工程結束後,英國媒體發文報導,在英國需要花費5年時間來完成的基建項目,在中國人手裡卻只需要9個小時。 還是那句話「要想富,先修路」,不管你的產品多麼優秀,但是想要有銷路,起碼需要先把路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