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編程工作原理
PLC是採用「順序掃描,不斷循環」的方式進行工作的。即在PLC運行時,CPU根據用戶按控制要求編制好並存於用戶存儲器中的程序,按指令步序號(或地址號)作周期性循環掃描,如無跳轉指令,則從第一條指令開始逐條順序執行用戶程序,直至程序結束,然後重新返回第一條指令,開始下一輪新的掃描,在每次掃描過程中,還要完成對輸入信號的採樣和對輸出狀態的刷新等工作。
PLC的一個掃描周期必經輸入採樣、程序執行和輸出刷新三個階段。
PLC在輸入採樣階段:首先以掃描方式按順序將所有暫存在輸入鎖存器中的輸入端子的通斷狀態或輸入數據讀入,並將其寫入各對應的輸入狀態寄存器中,即刷新輸入,隨即關閉輸入埠,進入程序執行階段。
PLC在程序執行階段:按用戶程序指令存放的先後順序掃描執行每條指令,經相應的運算和處理後,其結果再寫入輸出狀態寄存器中,輸出狀態寄存器中所有的內容隨著程序的執行而改變。
輸出刷新階段:當所有指令執行完畢,輸出狀態寄存器的通斷狀態在輸出刷新階段送至輸出鎖存器中,並通過一定的方式(繼電器、電晶體或晶間管)輸出,驅動相應輸出設備工作。
PLC編程的注意事項
(1)外部輸入/輸出、內部繼電器、定時器、計數器等軟元件的觸點可重複使用,沒有必要特意採用複雜程序結構來減少觸點的使用次數。
(2)梯形圖每一行都是從左母線開始,線圈接在最右邊。在繼電器控制原理圖中,繼電器的觸點可以放在線圈的右邊,但在梯形圖中觸點不允許放在線圈的右邊。
(3)線圈不能直接與左母線相連,也就是說線圈輸出作為邏輯結果必須有條件。必要時可以使用一個內部繼電器的動斷觸點或內部特殊繼電器來實現。
(4)同一編號的線圈在一個程序中使用兩次以上稱為雙線圈輸出。雙線圈輸出容易引起誤操作,這時前面的輸出無效,只有最後的輸出才有效。但該輸出線圈對應觸點的動作,要根據該邏輯運算之前的輸出狀態來判斷。
(5)梯形圖程序必須符合順序執行的原則,即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執行,如不符合順序執行的電路不能直接編程。
(6)梯形圖中串、並聯的觸點次數沒有限制,可以無限制的使用,
(7)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線圈可以並聯輸出。
來源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