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姚心璐 編輯| 羅麗娟
「幹翻小米」成為許多數碼愛好者對Redmi的形容詞。
但對於Redmi品牌總經理盧偉冰來說,他的願望是「幹翻榮耀」。線上線下,盧偉冰頻頻提起Redmi與榮耀的對比,更是放言稱「2020年將全面超越榮耀」的目標。
但消費者們依然更熱衷於將Redmi與小米對比。尤其是在去年K20 Pro發布時,由於在多個配置和設計上比肩、甚至超過同期發布的小米9,而同配置價格低於後者400元,因此在口碑、銷量方面雙雙超越小米9,從而流傳出Redmi使命是「幹翻小米」的戲言。
這一說法並非全無道理。在近期幾次採訪中,包括雷軍在內的多個小米高管均表示,Redmi的任務是繼承紅米與「性價比」小米雙品牌,以使「小米品牌重新創業」,衝擊高端市場。這意味著,與「幹翻小米」類似,Redmi的實際使命是取代「過去的小米」。
關鍵問題是,這一策略會成功嗎?
在2019年,當Redmi K20 Pro完美詮釋了性價比時,小米9的表現並未達到「高端市場」要求;而在2020年,當小米10受到頗多肯定時,Redmi K30 Pro的性價比,又在受到質疑。
爭議中的「性價比之王」
3月24日,Redmi年度旗艦K30 Pro在一片爭議聲中面世。
2999元是K30 Pro標準版的起售價,這也是當下市場中搭載高通驍龍865的5G手機中的最低價格,其次是vivo子品牌iQOO 3,同存儲的6GB+128GB版本售價3598元。
除了高通8系晶片外,K30 Pro還配置了今年常見的LPDDR5內存、UFS3.1存儲、Wi-Fi6、VC液冷散熱、NFC和線性馬達,甚至還保留著3.5mm耳機孔,並補齊了上一代缺失的紅外遙控。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只有3399元、8GB+128GB以上版本的K30 Pro內存為LPDDR5,2999元版本內存為LPDDR4X。
K30 Pro擁有標準和變焦兩個版本,變焦版起售價為3799元。兩者的區別是,變焦版擁有一顆800萬像素的長焦攝像頭,支持3倍光學變焦、30倍數碼變焦和雙OIS光學防抖,而標準版則將其替換為50mm長焦微距鏡頭。
盧偉冰表示,正在將K30 Pro變焦版向DXO送測,這也是Redmi的首次送測,分數暫且未知。
不足三千元的起售價,使K30 Pro一躍成為「性價比之王」。不過,仍未完全掩蓋輿論對於這款手機的爭議。
爭議源自於高刷新率的缺失。
以往,智慧型手機的屏幕刷新率均為60Hz,去年下半年,OPPO系的OPPO、一加、realme三品牌均升級為90Hz刷新率屏幕,掀起旗艦手機配置高刷新率的潮流。
起初,Redmi在高刷新率方面可以說是相當激進,去年底發布的K30起售價為1999元,不僅擊穿當時5G手機價格底線,而且採用了120Hz刷新率。今年發布的K30 Pro由此而備受期待,按正常思維,Pro版本配置勢必應全面超越普通版。
然而,在K30 Pro發布前數天,盧偉冰在微博上暗示這款手機並未配置高刷新率,立刻將其帶入輿論漩渦,爭議連連。
「過去幾天,K30 Pro的產品團隊也看到了很多抱怨和投訴,非常低落。」在線上發布會的演講總,盧偉冰正面回應了「高刷」爭議。
他解釋說,K30 Pro的產品規劃時間是在10個月前,彼時,高刷尚未成為全行業趨勢,「我們當時確定K30 Pro需要確保兩個點,一個是要做全面屏,另一個是續航,如果用高刷新率,電池將會減少約200mAh,我們當時選擇了保證續航。」如他所說,這款手機配置了4700mAh電池。
盧偉冰承認,這或許是K30 Pro的一個決策失誤,在他演講背後的PPT上,寫著這樣一行字:「10個月之前,我們可能犯了一個錯誤」。
Redmi的進擊
從邊緣品牌到爭議中心,Redmi只用了一年。
數碼圈內有個不成文的默契,無論是KOL、還是愛好者,都很少討論中低端產品。能夠成為被討論對象,往往都是高端品牌或高端產品線,例如華為Mate、P系列,小米MIX和數字系列、OPPO Find系列。
Redmi可能是個例外。
這其中一部分原因得益於「極富戰鬥力」的盧偉冰。自一年多前加入小米以來,盧偉冰不僅複製了雷軍在微博上頻繁宣傳的習慣,而且進一步發揚光大,以每天發10餘條微博的頻率,宣傳產品、怒懟各家「友商」,甚至帶動了一批小米高管,在網絡上形成極大輿論效應。
赴任僅數月,盧偉冰便已獲得「盧懟懟」、「盧十瓦」等稱號。「盧十瓦」來自於去年7月時盧偉冰對榮耀的調侃,暗諷其x系列產品充電功率僅有10W,甚至在手機圈中留下「1盧等於10瓦」的「黑話」。
盧偉冰從不避諱自己在輿論中所形成的爭議,每當言論受到質疑時,他便以「可以鼓勵友商進步」等原因,積極回應矛盾。
瘋狂輿論戰下,主打3000元以下市場的Redmi的關注度步步走高,新機發布的熱度甚至可以比肩主流的高端品牌。
當然,掌門人只是提高關注度的原因之一,產品仍是核心。例如前聯想手機負責人常程也曾以活躍於微博著稱,甚至被戲稱為「常掌柜」,可惜由於聯想手機產品競爭力不足,仍未能打下一片天地。
但Redmi的產品調性與盧偉冰的高調可以說是彼此呼應。在去年5月,Redmi迎來了該品牌歷史上的首款高通8系處理器產品K20 Pro,以高通驍龍855、4000mAh電池、升降攝像頭、全面屏和NFC等功能和2499元起售價,成為行業中價格最低的驍龍855手機,立刻成為「性價比之王」。
更激進的是,4個月後,當Redmi K20 Pro發布了將處理器升級為驍龍855Plus的尊享版之後,其最高配12GB+512GB版本在優惠條件下僅需2999元,擊穿了市場底價。
今年2月,在K20 Pro宣布下架時,其銷售周期內總計銷量超過500萬臺;相比之下,有人透露,同年發布的小米9全周期僅銷售不足300萬臺。去年7月的一份調查顯示,在京東聯盟上,定價為2998元的vivo性價比品牌iQOO月銷4.6萬臺,小米9月銷3.4萬臺,K20 Pro月銷10萬臺。
Redmi的多款機型都擁有官方宣布的銷量數據:Note 7發布7個月後全球銷量突破2000萬臺,Note 8發布3個月後突破3000萬臺。而官方宣布銷量這一動作本身,即意味著理想的銷售情況。
Redmi的優異表現或許可以從另一方面被透露出來:在去年底的新一輪人事調整中,盧偉冰晉升為中國區總裁,繼續兼任Redmi品牌總經理。
Redmi vs小米:協作還是內鬥?
盧偉冰與Redmi的底氣與成績,來源於小米的支持。
在Redmi仍被稱為「紅米」的時代,這一品牌的主要任務是生產千元低端機;Redmi獨立運營後,幾乎擁有了原小米品牌的全部「權限」。
「現在盧偉冰在小米內部權限很大,不僅是手機,很多產品都可以做。」Redmi獨立不久後,有內部人士透露。果不其然,在過去一年中,Redmi不僅將手機產品從千元機上探至3000元價位,而且陸續發布了音箱、電視、冰箱、甚至是路由器,再到3月24日發布的8英寸屏幕小愛音箱和98寸超大屏電視。
Redmi獨立的本質,是繼承紅米與原小米品牌的雙重角色。
這一點正在被逐漸證實。「Redmi承載了幾個目標,一個是堅持小米的優良傳統,堅持極致性價比,第二點是讓小米品牌擺脫價格限制,全力衝刺高端,」在2月發布小米10時,雷軍對媒體強調,「現在,小米品牌相當於重新創業。」
這意味著,小米將原有的大部分市場留給了這個獨立品牌,這是Redmi和盧偉冰的天然機遇。Redmi無疑表現得不錯,K20系列更是讓人看到了接替小米曾經最主流「數字系列」的潛力。
但這也正是隱患所在,當Redmi的目標是佔領小米原有市場時,小米必須能夠拿得出更加有力的「高端產品」,才能使兩者各自在其目標市場上立足。
反之,如果小米產品力缺失,則或者出現Redmi K20「幹翻」小米9的現象,或者倒逼Redmi K系列,擠壓其性能配置,以便於給小米讓路。
這也是在K30 Pro宣布無高刷新率時,輿論最為傾向的一個原因。「如果小米10能上120Hz,K30 Pro可以配置90Hz;結果小米10是90Hz,K30 Pro只好配60Hz了。」有網友評論說。
相比上一代,小米10無疑受到了更多的市場認可,發布當日,小米集團股價上漲超5%。但相比於其原本定位的「高端機」,小米10更像是一款「性價比水桶機」:各方面無性能短板,可也不算頂級。
這使小米10系列、尤其是起售價3999元的小米10標準版為Redmi K30 Pro留下的發揮空間相當逼仄,後者必須在某些方面「減配」,才能為兩者拉開價差與定位。如今看來,K30 Pro的「減配」中包括了「高刷」——不幸的是,「高刷」恰好在2020年成為主流賣點。
儘管K30 Pro以2999元為起售價,與小米10拉開了足夠價差。但對於起售價為3799元的K30 Pro變焦版,則出現了與小米10的價格重疊。在8GB+128GB版本下,其價格便宜200元,但缺失刷新率、雙揚聲器和無線充電。「真香機」突然不那麼香了。
雙品牌是一把雙刃劍,若其效果良好,則可配合覆蓋低端到高端的全部市場;但若配合失誤,則會互相干擾,或「幹翻小米」、或「幹翻Redmi」。
如今,Redmi獨立一周年,K系列也剛剛迎來自己的第二款旗艦,正是在市場上立足之時,它能站穩「性價比之王」的位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