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柏堅,湖南新化上梅鎮人氏,乃餘昔日同門師兄。師兄在武術上天賦過人,一生從事武術技擊實踐,深得武學精髓,走南闖北數十載罕逢敵手。日前,師兄將平生所學著成《梅山武學》一書,求序於餘。餘雖武學造詣不深,但感於師兄之誼,只得勉而為之。
新化上梅乃梅山古邑,相傳為蚩尤故裡,這裡環境險惡,民風強悍,民性尚武。「出操戈戟,枕居鎧弩,刀耕火種,摘山射獵(宋·吳政堯《開遠橋記》)」便是對梅山先民強悍民風之真實寫照。且此種尚武精神一直流傳至今,新化亦因之成為全國武術之鄉。生長於斯,師兄自然受到潛移默化,更何況其遠祖劉正元曾因武功精湛,屢立奇功而於鹹豐年間任貴陽總鎮,誥授建威將軍,欽點提督軍門,賜懿勇巴圖魯(見《劉氏通譜》),為梅山武術之代表人物乎!
師兄是一個命途多舛卻不甘命運擺布之傳奇人物。他一九四五年出生時,在國民革命軍中任軍需官之父尚在前線與日寇鏖戰,早與家裡失去聯繫。師兄在襁褓中便由母親帶著東躲西藏,以致幼年時身體羸弱。抗戰勝利後,師兄之父解甲歸田,原只求過幾天安穩日子,孰料建國後,師兄之父被扣上「歷史反革命」之帽子。從此,土改、鎮反等各種運動接踵而至,師兄受其父牽連,被劃入「黑名單」,受盡極左路線欺凌。
種種政治歧視像無形利劍,噬咬著師兄幼小心靈。然逆境可以摧毀弱者之意志和肉體,亦能激發強者之勇氣和潛能。師兄小學畢業後,深受行俠仗義、除暴安良思想薰陶,立志仿效先祖,以武功光宗耀祖、揚名立萬。但師兄其家產早被洗劫一空,經濟拮据,哪有錢財供之學武?師兄之父也有武功,但永無休止之批鬥早已摧殘其身心,因而堅決反對師兄學武,師兄一再央求,父親才偷偷傳過他一些基礎武功,卻無法滿足其鴻鵠之志。
自古「強者眼中無絕境,智者腳下有通途」,此後,師兄遍訪天下名師。從一九六零年起,先後拜民國時有「五虎將」美譽之顧汝章高徒楊竹如、峨眉武術大師柳森嚴之高足楊開道為師。「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師兄不放過任何修煉機會,夙興夜寐,夏練三伏,冬習三九。由於天賦異凜,加之勤學苦練,反覆琢磨,師兄之武功進展神速,幾年後已青出於藍。
師兄因生活所迫出走江湖,於一九六九年到湖北燒磚瓦窯,邂逅一位隱居深山、身懷絕技之江湖奇俠,幾經懇求,這位能在懸崖峭壁上健步如飛、靠打獵為生、不願透露姓名、身世之怪俠終於被師兄之誠心打動,收下了師兄。怪俠傳其秘傳太極拳,使師兄窺得內家拳之精髓,從而大大提高了武術技能和體能。
一九七六年,師兄幸遇新疆武術隊教練和領隊黃嘉震。黃大師是華拳專家蔡鴻祥老師之高足、國家一級武術裁判、五十二塊金牌獲得者,也是國際武術金牌得主「飛龍李」之開山師父。黃大師南拳北腿皆精、內外兼修,且為人豪爽。他見師兄很有武術天賦,便收之為徒,毫不保守地教其十八般武藝,還帶其多次參加全國武術研討會,讓師兄結識各派武學大師以廣開眼界,從此,師兄武功與武學理論皆達到質之突破。
師兄學成後再闖江湖,首先在民間開場教武。按規矩,要打「入場」和「出場」。其中有些學員原來武功已很強,有些學員則請高手來與師傅過招。更有甚者,當地或外地武藝高超者,常會趕來拆場攪局。故此,不少武師教完後,不僅得不到分文,還會被打得落荒而逃。此法雖然野蠻,但也是考驗武師真實武功之有效方法。師兄與「全國鷹拳王」劉烈紅就是因此而相識,因惺惺相惜而結為拜把兄弟。一九八七年,湖北省蒲圻市公安局長肖宇佳聞師兄徒手格鬥十八名持械歹徒,特派特警大隊長張全華到新化聘請他去湖北公安任武術教官五年。
幾十年來,師兄足跡遍布全國各地,大小數百戰從無敗績,此實非偶然。師兄除天賦異凜、環境薰陶、名師指點、勤學苦練外,更重要之處在於通過實戰不斷總結和更新知識,博採眾家之長,創立自己獨特之技擊方法。縱觀師兄之技擊方式,往往通過逆向思維來完成。比如:對方進攻時,按常理都是先化解再反擊。但師兄卻不管對方用何招式,總是以進對進,幾乎一招即可定勝負。在他看來:只要對方進攻,就會有破綻,找到對方進攻時之破綻,就可輕而易舉將之擊敗。因此,在師兄眼裡沒有對手之進攻,只有對手之破綻;沒有對方之主動,只有對方之被動。此種對敵方式頗具戰略眼光,和截拳道之「以無法為有法」、自然門之「自然而然」、形意拳之「不招不架,就是一下」有異曲同工之妙。
師兄武功精湛,培養過不少全國武術散打冠軍,亦多次被湖南都市頻道和央視國際頻道進採訪報導。然,師兄命運不佳,與其同齡之拳師早已飛黃騰達,富甲一方,其門下弟子亦已聲名顯赫、家財萬貫。師兄卻從青少年時代起,始終顛沛流離,無穩定工作和固定收入。而今已近古稀,仍蟄居於一方陋室之中。其因何在?有人云:如果不諳厚黑之術和炒作之法,縱有通天本領,亦難立足。看來,此說不無道理。昔李廣武功蓋世,「如令生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然而,雄才大略如漢武帝者亦讓其「何知七十戰,白首未封侯(唐·陳子昂《感遇》)」。
更何況當今社會,物慾橫流,真才實學者豈能與吹擂之輩比肩乎!此為師兄淡泊名利、一心向武之所致也。又,師兄混跡江湖多年,性格豪爽,一身正氣,愛打暴不平,打擂臺、除劫匪、抓歹徒、揭騙術,出手豪不留情,亦會招來怨恨;師兄授徒時雖總是傾心相授,但其精湛之武功亦讓心胸狹窄者妒忌,甚至因徒手格鬥十八名持械歹徒之事被不良之輩陷害坐牢兩年。由於上述多種因素,導致師兄之優良傳聞反被個別小人誣限,但不論何種因素,至今還沒有誰敢否認師兄之高超武功。
所幸者,師兄嘔心瀝血,數易其稿所著之《梅山武學》終於脫稿。著書貴在創新,當今東拼西湊、胡編濫造、破綻百出之書充斥書市,浪費讀者時間事小,誤導讀者則罪不可恕。師兄此書不僅將平生所學毫無保留地貢獻於大眾,還用嚴謹之科學觀點,指出傳統梅山武功存在之部分謬誤並予以糾正。
本書深入淺出,系統地介紹了梅山武功之起源、發展、演變、成熟過程:從基本功操練到武術套路;從擒拿格鬥到內功修煉;從內家拳到外家拳乃至醫藥傷科。為了讓讀者一看就懂,一學就會,除介紹每一招式之組成外,還做了動作要求和實用意義之重點提示,並以照片加以對照。
本書最大之特點在於:《梅山虎拳》《梅山實戰散打搏擊》《梅山工字樁》《梅山擒拿術》《梅山杖》《梅山鐵尺》《劉氏太極拳一百零八式》等皆為師兄首創,其套路不僅編排合理,且極具實戰價值。其《梅山鐵尺》則系祖上獨門秘傳,遠非流行之套路可比。學過梅山武術的人都會的入門拳《工字樁》,經過師兄改變打法後,化腐朽為神奇,威力兇猛,招招實用。其所創劉氏太極拳更是出神入化,填補了梅山武功無太極之空白。
本書之最大價值,在於拋棄門戶之見,有膽有識地剔除梅山武術中之糟粕,有勇有謀地弘揚梅山武術之精華,於此,柏堅師兄為梅山武術之繼承與發展做出了一大貢獻!
綜上,以餘之拙筆殊難盡述,精微之處還請讀者細細揣摩,以致心領神會,文中謬誤之處亦在所難免,冀方家諒之,讀者鑑之。
四維居士羅樹生於冷水江市求索齋
二零一二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