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密碼洩露引發網際網路時代的信息安全思考

2021-01-2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

  你覺得信息安全離我們很遙遠嗎?你覺得信息安全只是大公司才需要考慮的事情嗎?我想告訴你,信息安全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網際網路時代,每個人都有裸奔的風險。

  有天中午,小Y突然接到一個同學的電話,說:「你QQ是不是被盜了啊?」。當時,小Y還一頭霧水,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登錄QQ,此時QQ能正常登錄,但提示說異常地點登錄,聊天記錄顯示,騙子發給小Y的很多同學朋友發了淘寶購物代付連結,請他們代付款項。此時,QQ突然掉線,提示QQ異地登錄,看來騙子此時也在登錄小Y的QQ,這時小Y更加緊張了,腦子一片空白,等冷靜下來後,他先改密碼,並發消息給每個好友提醒不要相信騙子的謊言。

    圖 QQ聊天記錄

  事後,小Y對QQ被盜緣由進行了分析。第一種可能是,他被「社工」了(社會工程學攻擊);第二種可能是,小Y的密碼洩露了,因為當時小Y是一個密碼走遍天下。後來,小Y對這件事進行了查證,證實了他的分析,確實是密碼洩露了。

  事發當晚,小Y把所有帳號的密碼全部改了,而且都改成不一樣的,來規避這問題。但是帳號太多了,密碼記憶起來有點混亂,小Y建議大家將帳號進行等級劃分,分等級按照某特定規則設置密碼,歸類方便記憶。

  通過小Y的親身經歷,主要是想告訴大家,要注意個人的信息安全,網際網路上也發生了很多密碼洩露事件,如12306的13萬用戶數據洩露、機鋒論壇2300萬用戶數據洩露。

  說到這,如果你還覺得,信息安全這些事和你沒有關係的話,那下面,小編將盡其所知向各位證明,網際網路時代,你正在裸奔。

  1、手機號和郵箱會洩露你註冊了哪些網站

  2、你的信息(帳號、密碼、郵箱)可能正在網絡中被交易

  3、通過社工庫網站可以查到你已洩露的密碼

  4、不要隨意連接免費WiFi,可能你的信息無形中已洩露

  本文只是再次想給大家提個醒,網際網路上的所有個人信息,都是個人有意無意洩露出去的,在網際網路時代是不可避免的,除非你從此遠離網絡。否則,請大家在這個裸奔的網際網路時代,儘量注意個人的信息安全。(作者:中國移動海南公司 張陽)  

相關焦點

  • 改密碼有用?從郵箱信息洩露說數據安全
    1用郵箱註冊其他帳戶有隱患    10月19日,使用網易郵箱的用戶度過了焦慮混亂的一天:烏雲漏洞報告平臺宣布接到一起驚人的數據洩密報告,網易用戶資料庫疑似洩露,影響到網易163、126郵箱過億數據,洩露信息包括用戶名、密碼、密碼密保信息、登錄IP以及用戶生日等。 從這影響的覆蓋面來看,相當大,肯定有不少人嚇到了。
  • 解讀:稜鏡門引發的信息安全思考
    解讀:稜鏡門引發的信息安全思考 steve 發表於 2013-06-20 16:38:10       網絡安全已經不是新問題。過去多年間,英特爾、微軟、IBM等公司曾經被反覆質疑。
  • 韓媒:iPhoneX「刷臉解鎖」引發洩露個人信息爭議
    韓媒:iPhoneX「刷臉解鎖」引發洩露個人信息爭議 小 大
  • 「一部手機失竊引發的戰爭「刷屏,移動時代的信息安全在哪?
    最近幾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手機銀行、微信、支付寶來支付,越來越多的錢通過各種渠道綁定了這些途徑。越來越多的小額貸款都通過遠程來發放,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然而,在方便便捷的背後。安全問題也暴露了出來。一部手機失竊,直接威脅到用戶的各個帳戶,依靠身份證、手機卡,盜竊者幾乎暢行無阻。這引發了大眾恐慌。移動時代的信息安全在哪?
  • 「一部手機失竊引發的戰爭」刷屏,移動時代的信息安全在哪?
    以前,一篇「一部手機失竊引發的戰爭「刷了屏幕,成都一個用戶因為丟失了一部手機開展與犯罪分子鬥智鬥勇的過程。其中的描述真得驚心動魄。 最近幾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手機銀行、微信、支付寶來支付,越來越多的錢通過各種渠道綁定了這些途徑。越來越多的小額貸款都通過遠程來發放,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 然而,在方便便捷的背後。安全問題也暴露了出來。
  • 知名人物信息安全洩露事件頻發,網際網路時代更要注重個人隱私安全
    近年來,個人信息安全逐漸成為民眾關心的焦點。尤其一些名人政要、企業高管的個人帳號、信息洩露的新聞讓越來越多的普通人意識到了重要性。 今天就為大家盤點幾大知名人物的網絡安全事件。
  • 「一部手機失竊引發的戰爭「刷屏,移動時代的信息安全在哪?
    最近幾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手機銀行、微信、支付寶來支付,越來越多的錢通過各種渠道綁定了這些途徑。越來越多的小額貸款都通過遠程來發放,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然而,在方便便捷的背後。安全問題也暴露了出來。一部手機失竊,直接威脅到用戶的各個帳戶,依靠身份證、手機卡,盜竊者幾乎暢行無阻。這引發了大眾恐慌。移動時代的信息安全在哪?
  • Twitter不慎洩露用戶密碼 個人信息安全再次遭遇挑戰!
    最近,繼Facebook數據洩露事件之後,另一大社交軟體Twitter竟也爆出洩露用戶密碼。據悉,在經過內部審計之後,Twitter在5月4日承認,他們的密碼存儲機制存在錯誤,導致內部日誌中記錄了一些用戶的密碼,而且密碼是以明文格式記錄在Twitter的內部伺服器日誌中。
  • 個人信息還安全嗎? 三問如家等酒店開房記錄洩露原委
    國內網絡安全漏洞監測平臺「烏雲」日前發布報告稱,如家等大批酒店的客戶開房記錄因被第三方存儲和系統漏洞而洩露。通過這一漏洞,酒店客戶的姓名、身份證號碼、開房日期等敏感信息將一覽無餘。該事件再次引發輿論對個人信息安全的熱議,不少網民「驚呆了」,紛紛質疑,我們的個人信息還安全嗎?  一問:酒店客戶信息是如何洩露的?
  • 網際網路時代數據洩露不是短期損失
    網際網路時代數據洩露不是短期損失 數據成本是困擾業務增長的老大難問題,分解來看可分為獲取成本、應用成本、運營成本、安全成本等等,而安全成本可謂是讓企業深惡痛絕。一份報告顯示,數據洩露損失最高可以佔到企業年收入的5%。更令人關注的是,數據洩露不止是短期損失。
  • 黑客狂盜手機信息 民警輸入自己的QQ竟找到密碼
    據警方調查,犯罪嫌疑人關某等人,2016年初開始,在一些黑客網站或者QQ群裡大量購買用戶洩露的qq郵箱帳號和密碼,並且通過網絡販賣,將這些非法途徑獲取的qq郵箱帳號倒賣給犯罪嫌疑人陳某、張某、劉某等人。而這些郵箱非法買賣正是icloud帳號相關犯罪的重要上遊產業鏈。
  • 中信銀行洩露客戶流水引發信任危機:個人信息安全該如何保護?
    原創 倪泰 中國市場監管報未經授權,本人未到場,沒有銀行卡、密碼,也未走任何司法機關合法調查程序,第三方卻輕易從銀行獲得個人帳戶交易流水……中信銀行洩露客戶流水引發信任危機:誰可以看我們的個人帳戶?個人信息安全該如何保護?
  • Dropbox信息安全事故導致 6000萬用戶密碼洩露
    Dropbox 本周早些時候披露,2012 年洩露的一大批用戶帳號密碼流出至暗網絡網站。不過,受影響的帳號數量或許要遠遠高於我們最初的預期。最初報導,Dropbox 的 超過 6000 萬帳號信息洩露 ,而 TechCrunch 的信源也證實了這一消息。
  • 大數據時代到來,大學生如何面對上網隱私洩露?
    近年來, 伴隨著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的快速發展, 人們對網際網路的應用和依賴程度的加深, 海量的信息朝我們湧來, 「大數據」應運而生。大學生作為這個時代的新生力量, 在這個潮流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他們產生也消費著大量的信息。
  • 天涯4000萬用戶信息遭洩露 包括密碼郵箱等
    網際網路「洩密門」再度升級。昨日,繼黑客在網上公開了CSDN網站的用戶資料庫之後,中國最早的社交網站天涯社區也「慘遭毒手」,據知情人士透露,4000萬用戶密碼全部洩露。安全專家稱,這可能是中國網際網路歷史上最大的洩密事件,建議網民從速修改被疑洩密網站的登錄密碼等個人資料。
  • 大數據時代下的信息安全
    大數據時代網際網路每時每刻都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服務商通過大數據收集每一個個性化的喜好和需求通過分析總結就會有一個新的行業誕生。有人說以後再也不會有像八九十年代那樣全國統一的生產生活需求,轉而變為面向每個小眾群體特定需求而產生的更加細緻和專業的行業服務提供者。
  • 用戶蘋果ID洩露導致支付寶被盜刷引發的思考
    如何防範對於用戶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保護好自己的各種帳號的密碼安全,定期更換密碼,不同的帳戶使用不同的密碼。另外,尤其在綁定支付帳戶,比如銀行卡、微信、支付寶免密支付時需要謹慎操作。目前除了蘋果,像滴滴打車、高德地圖等都可以支持綁定支付寶或微信免密支付。
  • 微信這個「信息」不刪除,不僅密碼形同虛設,個人隱私也洩露了!
    微信這個「信息」不刪除,不僅密碼形同虛設,個人隱私也洩露了!眾所周知,網際網路資訊時代下,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由於行動支付、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大家一般都習慣於使用手機軟體,來網購、點外賣,或者是視頻聊天,正因為此,兼具支付、社交功能的微信,目前才擁有了超過12億用戶,可以說,基本上在國內的手機用戶,一般都會使用微信。
  • 微信這個「信息」不刪除,不僅密碼形同虛設,個人隱私也洩露了
    微信這個「信息」不刪除,不僅密碼形同虛設,個人隱私也洩露了!眾所周知,網際網路資訊時代下,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由於行動支付、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大家一般都習慣於使用手機軟體,來網購、點外賣,或者是視頻聊天,正因為此,兼具支付、社交功能的微信,目前才擁有了超過12億用戶,可以說,基本上在國內的手機用戶,一般都會使用微信。
  • 信息安全周報| FIDO+數字證書助力手機銀行安全 大數據時代如何...
    國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臺上周共收集、整理信息安全漏洞230個,網際網路上出現「ApacheAxis代碼執行漏洞、QCMS跨站請求偽造漏洞」等零日代碼攻擊漏洞,上周信息安全漏洞威脅整體評價級別為中。中國電子銀行網為您梳理過去一周的信息安全行業要聞,告警重要漏洞並推出技術觀瀾,深入探討信息安全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