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常樂
校對:百味
據英國媒體發文指出,儘管近來美國不擇手段,對中國企業進行制裁打壓,但中國一直保持理智,沒有無腦對在華美企進行報複製裁,對外界保持開放合作,維持了中國在國際上誠信可靠的良好形象。
中國並未「簡單報復」在華美企
近來,川普政府對中國企業不斷進行打壓,華為、騰訊等中國企業接連受到制裁,有人擔憂中國將對在華美企實施同等的「報復」。雖然要求相應制裁在華美企的呼籲越來越大,但北京並沒有選擇相對的報復行為,而是繼續維護這些美企給中國帶來的收益和創新。
迫於川普政府的施壓,多數美國企業被禁止與華為合作。利益至上,目前已有幾家美國巨頭企業聯合抗議白宮的禁令,希望解除對華為的限制。普利納姆投資公司的分析師肖恩·丁稱,將外企和投資者在中國留下來,就是北京抗擊美國的關鍵措施。
「不可靠實體清單」警示在華美企
中國市場為美國高通公司提供了近三分之二的收入,耐克、阿迪等美國企業在中國的銷售收入也佔到了10%。目前中國政府還未對這些美國企業開展調查或實施限制。
據媒體報導,美國聯邦快遞是美國的巨頭企業,其對華為包裹的「惡意」送錯,或將成為第一家被「拉黑」的企業。網友表示,聯邦快遞做出如此的惡意行為,被拉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完全是咎由自取。
「不可靠實體清單」實際上在去年就已經公布,但是具體的企業名稱還未公布,國外投資者對這些進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的企業十分擔憂。目前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放棄中國市場並不容易的。從科技行業到製造行業,不少美國企業的部分收入均來自中國,中國市場能帶來的經濟收益不容忽視。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所研究員梅新育表示,「不可靠實體清單」目的主要表明中方有信心、有能力「已經做好戰鬥準備」,為了佔領道德制高點,中方並不會採取以牙還牙的報復行為。雖然美國不斷打壓制裁中國企業,但對美國實施同等程度的限制並不是最有利的方法,維持現有的美國供應商和客戶,以樹立中國在國際上誠信可靠的良好形象。
中國歐盟商會會長武特克則表示:中國一直都不希望衝突升級,他們希望對外界保持良好的合作交流。中國看重的一個事實是,美國的投資是高科技投資,有助於中國建立供應鏈。
(免責聲明:本文由《看見港澳臺》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