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解讀 | 2019 期刊影響因子發布:國產期刊趕英超美(附完整名單...

2021-01-10 騰訊網

昨天,廣受科研股民關注的2018 年 SCI 學術期刊影響因子終於發布了

學霸菌整理了今年的影響因子,用一句話總結今年的趨勢:牛刊依然牛,國產趕英超美,OA 日子不好過。

牛刊依然牛,國產趕英超美

影響因子在 10 以上的期刊目前有 200 多本,首先來看排名四強的牛刊

臨床腫瘤雜誌(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以223.679的影響因子高居榜首,足足是排名第二名的近 3 倍;

Nature Review Materials》排名第二,IF=74.449

新英格蘭醫學(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以70.67的微小差距屈居第三;

排在它後面的是《柳葉刀(Lancet)》,IF=59.102

醫學四大刊方面,除了進入四強的《新英格蘭醫學》和《柳葉刀》:

美國醫學會雜誌(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表現也不錯,以51.273的影響因子排名第九。

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BMJ)》相較稍微差一點,以27.604的影響因子排名 38 位。

大家口中並列的CNS勢頭依然強勁,《Nature》、《Science》和《Cell》分別以43.0741.03736.216的影響因子排名 13、14 和 18。

今年國產牛刊勢頭更足了,鍾愛國產 SCI 期刊的學霸們肯定很開心。

Cell Research》繼去年拿到 15.393 後,今年更進一步,IF=17.848—— 要知道《Nature Communication》也只有 11.878。

雖然跟醫學四大刊還有不少差距,但咱們每年進步一大截,已經展現出了趕超英美頂級期刊的實力了

OA 期刊日子不好過

牛刊們個個喜笑顏開,但是學霸們比較關心的 OA 期刊的行情仍然一路走低,日子不太好過。

Plos ONE》自從獲得影響因子開始,到今年剛好十年。從最初的4.431到今年的2.776,真是王二小過年,一年不如一年。畢業文章要求在 IF 值 3 以上的學霸們,恐怕不會首選《Plos ONE》了。

Nature 旗下的 OA 期刊日子也不好過,《Scientific Reports》雖然以4.011勉強保住了 4,但影響因子也同樣一路走低,大概率會走《Plos ONE》的路子。畢業文章要求在 IF 值 4 以上的學霸們,選擇在《Scientific Reports》發文章就有一定風險了,萬一畢業的時候,影響因子掉到 4 以下,那真沒地方哭了。

另外一本醫學筒子們大愛的期刊《Medicine》,在改為 OA 模式後,影響因子在次年暴跌一大半,從 2014 年的 5.723,變為 2015 年的 2.133,今年的 IF 只有 1.87估計短期內很難翻身了。

看來 OA 期刊的日子普遍不好過,要想推行 OA 模式,還需要更進一步的探索。

再來關注一下這幾個指標

JCR 充分意識到單一影響因子帶來的評價失真,所以也在不斷地改進評價方式。比如會定期剔除一些自引率過高的期刊。

此外,JCR 也引入一些新參數來儘量公平公正地評價期刊。

這些指標在默認的期刊影響因子列表中都可以找到。大部分指標的意義都可以望文生義地猜到,在這裡就著重介紹兩個:

Eigenfactor ScoreArticle Influence Score

這兩個指標的計算公式非常複雜,具體數值則由 eigenfactor.org 網站按照年度發布。Eigenfactor Score 和 Article Influence Score 的區別在於:

前者與總被引次數有關,所以會受到期刊發表文章總數量的影響,數量增加則有利於本徵值分數的提升;

後者則用來描述該期刊中每篇文章的平均影響力,與期刊發文總數量的增減無關。

在 JCR 上發布的這兩項指標,均經過歸一化處理,這樣可以保證不同期刊的該項指標具有可比性,同時這兩項指標也在時間上具有一定穩定性。

2015 年,在 Eigenfactor Score 的基礎上,JCR 又發布了其增強版 Normalized Eigenfactor。JCR 對這個新指標的解釋為:

Normalized Eigenfactor is the Eigenfactor Score normalized, by rescaling the total number of journals in the JCR each year, so that the average journal has a score of 1. Journals can then be compared and influence measured by their score relative to 1.

計算方法是用期刊的 Eigenfactor Score 除以同學科其他期刊 Eigenfactor Score 的平均值,比如某期刊的 Normalized Eigenfactor 為 2,這表示該期刊的影響力兩倍於同學科領域的期刊。

影響因子雖重要,切勿迷信

影響因子 IF 提出已經一甲子了,改開後引入國內也有三十多年歷史。國內學者對此趨之若鶩,追捧成風。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國傑曾戲謔:SCI 成了 Stupid Chinese Idea(中國人的蠢主意)並批判科研考核僅以 SCI 來衡量學術水平這一做法。

不光國內如此,印度有影響因子綜合症,美國有影響因子神話,歐洲也普遍認可影響因子評價體系用於科研績效考核。

單一影響因子的評價方式,確實過於粗暴和草率。以 CA 為例,該雜誌的高影響因子實際上是由每年兩篇的統計報告扛鼎,一篇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和一篇 Cancer statistics。如果排除這兩篇報告,該雜誌的引用數將縮水八成。反言之,如果該雜誌每年只發這兩篇報告,據估算則影響因子會輕鬆破千。

影響因子的存在,更多的也是為大家在追蹤文獻時節約時間。

通過 JCR 的指引,我們在追蹤文獻時只需要關注那些 IF 值高的,Eigenfactor Score 和 Article Influence Score 值高的雜誌就可以了。

這才是 JCR 最重要的目的,而不是靠幾分的文章來一刀切地對科研績效進行考評

參考文獻

1. 顧歡,「標準特徵因子」「標準論文影響分值」與 SNIP 在跨學科評價中的相關性分析,情報雜誌,2017,36(8),120-123.

2. 曹澗秋,郭少鋒,陸啟生,論學術期刊的評價與利用 —— 從 JCR 指標談起,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5,38(1),27-32.

3. 劉雪立,全球性 SCI 現象和影響因子崇拜,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2,23(2),185-190.

4. 蔣筱,葉春峰,特徵因子(EigenfactorTM)與期刊評估,醫學信息學雜誌,2009,30(9),52-55.

5. 阮偉娟,JCR 期刊引證指數系統淺析,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1,190,58-62.

封面來源:站酷海洛 Plus

相關焦點

  • 2020 SCI影響因子發布(附IF>10期刊名單)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 SCI影響因子發布(附IF>10期刊名單) 2020-07-01 11: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2020年SCI期刊影響因子重磅發布!你投過的期刊漲了嗎?
    因為這時候,Web of Science會公布新一年所有學術期刊的最新影響因子,甚至可能剔除某些不合格刊物。而這些期刊的影響因子於碩、博研究生們能否畢業,以及科研工作者們是否能晉升及獎金等情況息息相關。
  • sci期刊影響因子幾年更新
    sci期刊有分區,分區劃分標準,與影響因子有關。sci期刊的影響因子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每次更新,都可能會導致sci期刊重新劃分分區。那麼,sci期刊影響因子幾年更新?影響因子是一種期刊評價工具,是JCR對包括SCI收錄的3800種核心期刊(光碟版)在內的8000多種期刊(網絡版)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數據進行統計、運算,並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等指數。sci期刊影響因子是以年為單位進行計算的。
  • 期刊點評:交通領域62本SCI期刊影響因子、年發文量、接受率和審稿周期總結
    此外,以下期刊介紹按照期刊影響因子(2019年)從高到低排序,將兩個分類合併後共計 62 本期刊。特別說明:最新數據以期刊官方主頁介紹為準,以下數據僅供參考。該期刊每年發布 12 期,2019年發文量 277 篇。
  • SCI期刊影響因子的是與非
    SCI期刊影響因子的是與非大約2月前,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的通知,再次把SCI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那麼SCI期刊影響因子自然也難逃被眾人討伐。那麼,什麼是影響因子呢?
  • 中國知網《2020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公布~
    12月17日消息,中國知網公布了《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人文社會科學)2020版》以及《2020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版)》。《年報》旨在客觀、全面、規範、準確地報導中文期刊的影響力指數、影響因子、被引頻次、可被引文獻量、下載率等期刊計量統計指標,並提供這些計量指標的文獻統計來源信息,為中文期刊的發展提供參考。相比於單純地使用影響因子對期刊進行分級,《年報》通過綜合評價指標「影響力指數(CI)」反應期刊的影響力和質量。
  • 2018SCI期刊影響因子新鮮出爐(附全部SCI影響...
    2018SCI期刊影響因子新鮮出爐(附全部SCI影響因子) 【公眾號】草堂心語2018-06-28 18:05:36 閱讀(5261)
  • 明年SCI期刊影響因子計算重大改變!
    一篇Early Access出版日期為2020年、最終發表日期為2021年的文章,它帶來的引用將被計入構成2020期刊影響因子的分子,但不會計入2021期刊影響因子的分子。2. 同樣這篇文章將被計入計算2021年和2022年影響因子的分母,但不會被計入計算2023年影響因子的分母。
  • 怎麼同時查SCI期刊影響因子和中文核心期刊
    SCI期刊中科院分區更新由於此前看到一些文章在爭論中科院對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等期刊被劃到2區很不公平,接著又有報導稱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又任性地把這幾個期刊劃到了1區,加上小編其他的一些屁事較多,所以就擱置了,一直沒有更新查詢系統中的數據。
  • 2019年期刊引證報告發布!我國創辦的這本期刊首次獲得影響力因子
    ◎ 李迪 科技日報記者 盛利近日,科睿唯安 (原湯森路透智慧財產權與科技事業部)發布了2019年度《期刊引證報告》(簡稱JCR),引起了業內人士的關注。MRE 2020年第5卷第1-3期其中,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創辦的國際首本極端科技專業學術期刊——Matter and Radiation at Extremes (《極端條件下的物質與輻射》,以下簡稱MRE) 獲得了自2016年創刊以來的第一個影響因子——2.931,在SCIE收錄的85種綜合物理期刊中排第25 (Q2區
  • 2020年度最新SCI影響因子正式公布!33本期刊影響因子被取消!
    33本期刊影響因子被撤,部分自引率超70%千呼萬喚始出來!受疫情影響,今年的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都推遲了一周多,而剛才,科睿唯安終於公布了JCR表格。
  • 中國第一本綜合性英文期刊,預計明年影響因子分數 11分左右
    該期刊創刊至今獲得多個國家級項目支持和獎勵,包括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A類,2016~2018年)、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領軍期刊類,2019~2023年),2017年全國「百強報刊」等。
  • 2020版《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發布:《食品科學》影響力指數...
    (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編制出版的《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2020版》正式發布。延續了前幾年的好成績,今年《食品科學》的影響力指數(CI)及各項影響因子(JIF)在全國「食品科學技術」51種期刊中排名依舊蟬聯第一。
  • 這本卓越期刊是中國影響因子最高的期刊明年繼續20分+
    期刊信息Cell Research(ISSN:1001-0602)創刊於1990年,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現為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和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入選2019年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領軍類期刊
  • 劉雲:迷信「期刊影響因子」給高等教育帶來負面影響
    期刊影響因子是目前國際上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一般來說,一家期刊發表的高質量論文越多,且這些論文的觀點或結論被其他研究者已發表的論文引用的次數越多,影響因子就越高,期刊的影響力越大。 在國際上,《自然》《科學》《細胞》三大刊都以高影響因子而著稱,目前影響因子都在30以上,這在學術期刊中是極為罕見的,三大刊也因此被視為國際上最頂尖的自然科學學術期刊,在國際科學界影響力無與倫比。
  • MDPI Biology&Life學科分類期刊影響因子速覽
    點擊播放 GIF 0.0MBiology & Life生物及生命科學學科類影響因子合集>2020年6月29日,科睿唯安發布2019年《期刊引證報告》。MDPI出版的250本期刊中,共有71本期刊被SCIE收錄,4本期刊被SSCI收錄,其中3本為SCIE和SSCI 雙收錄。同時,小編也第一時間根據Web of Science的數據,統計了MDPI 分學科領域的期刊影響因子信息,今日為大家推送生物及生命科學(Biology & Life)學科類,快來一睹為快,Pick屬於你的期刊!
  • 最新SCI期刊影響因子出爐(IF>5,近1000種期刊)_政務_澎湃...
    最新SCI期刊影響因子出爐(IF>5,近1000種期刊) 2020-06-25 05: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sci期刊發表論文有影響因子要求嗎
    sci期刊發表論文有影響因子要求嗎?影響因子是表徵期刊影響大小的一項定量指標,即影響因子說的是期刊,而不是論文。發表論文是否對sci期刊影響因子要求,還是要看有關單位的相關規定,有的單位會有,有的單位則沒有。
  • 頂級醫學期刊影響因子沉浮錄,兩大看漲兩大看跌!
    導語:2020期刊影響因子發布在即,四大醫學頂級名刊影響因子搶先看!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近年來文章數(Article & Review)呈現緩慢減少趨勢,從2012年的360篇下降到2019年的328篇,作為分母的文章數的減少可能助推影響因子的上升。
  • 南方醫院《護理學報》進入《2020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
    12月17日消息,中國知網公布了《2020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版)》。《年報》旨在客觀、全面、規範、準確地報導中文期刊的影響力指數、影響因子、被引頻次、可被引文獻量、下載率等期刊計量統計指標,並提供這些計量指標的文獻統計來源信息,為中文期刊的發展提供參考。相比於單純地使用影響因子對期刊進行分級,《年報》通過綜合評價指標「影響力指(CI)」反應期刊的影響力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