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據天風金工團隊利用SIR模型對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傳播途徑進行的預測,此次全國疫情的拐點將出現在2月22日左右,武漢市疫情的拐點則大概率出現在2月24日左右。
除此之外,我們的主要觀點如下:
1、03年非典時期經驗表明,疫情對於市場的衝擊是暫時的、情緒性的,而不是方向性、趨勢性的。疫情過後,市場也會很快回到基本面上。
但是無論是當前還是疫情之後,市場所有的關注點最終的落腳都是經濟。由於12月以來的反彈隱含了經濟企穩的預期,那麼中期指數層面的機會就有賴於疫情緩和後,經濟企穩預期的重新確立。
2、經濟層面能否企穩,直接取決於貨幣與信用政策的部署。
逆周期調節政策的最重要作用是修復市場對於經濟過渡悲觀的預期,防止上證指數出現系統性風險,這是保障科技板塊取得絕對收益,同時各類科技主題能夠持續活躍的必要條件。歷史上沒有哪次創業板的周度級別以上行情,是在上證指數連續下跌的過程中發生的。
3、近期自上而下對於當前及疫情後逆周期政策的態度更加明確。
高層表態方面,總書記強調 「儘可能降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抓好在建項目復工和新項目開工」。財政政策方面,財政部追加下達8480億地方債額度。貨幣政策方面,央行投放了超萬億的逆回購,並表示下次MLF利率和2月20日LPR會較大概率下行。雖然逆周期政策傳導到經濟數據有賴於復工加快(對應製造業)同時政府放鬆對人員流動的管控(對應農民工)之後,但市場可能基於預期而提前反映。
4、結構方面,03年的經驗表明疫情並不會扭轉中期的市場風格。但是,不同於03年,這一次傳統經濟的內生動能不足,未來雖有刺激政策,但傳統經濟部門修復空間有限,相關板塊超跌反彈的幅度和持續性可能受限。
其中景氣度趨勢最好的是處於復甦初期的地產竣工鏈條,雖然也會受到1-2個季度幹擾,但從內生動力來說,將大概率是未來延續度最好的。
5、在全球5g周期、全球半導體周期、全球雲計算周期帶來的科技產業景氣度擴散化的背景下,大概率使得中長期風格難以逆轉。
類似於03年的傳統經濟,雖然短期受到疫情的幹擾,但在科技產業周期的內生推動力之下,新科技領域依舊是全年業績趨勢顯著向好的部分。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各行業的影響可以從供給和需求兩端來進行分析——從需求端來看,全國性的停工停產造成不少行業的需求被不同程度的延後乃至消失,而疫情下國民健康意識的提升、遠程辦公的興起等則激發不少子領域需求的快速增長;從供給端來看,工廠停工對不少產業供給端的壓制同樣不容忽視。 我們從
需求遞延、需求增長、需求消失、供給收縮
四個維度,對上中下遊產業鏈中各個子行業進行歸類,具體如下圖。在下文對各行業的論述中,我們也將著重從這幾個維度對疫情的影響進行分析。
風險提示:肺炎疫情的控制進展不及預期,經濟超預期下行,政策實施力度不及預期,不可測事件影響等。
註:
文中報告節選自天風證券研究所已公開發布研究報告,具體報告內容及相關風險提示等詳見完整版報告。
證券研究報告
《總量聯合行業:氣象一新,三個月後看中國》
對外發布時間
2020年2月14日
報告發布機構
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已獲中國證監會許可的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
本報告分析師
趙曉光 SAC 執業證書編號:S1110516100006 文 浩 SAC 執業證書編號:S1110516050002 鄒潤芳 SAC 執業證書編號:S1110517010004 劉章明 SAC 執業證書編號:S1110516060001 楊誠笑 SAC 執業證書編號:S1110517020002
天風策略團隊成員介紹
劉晨明 聯席首席。南開大學國際金融碩士,先後任職於華泰證券、安信證券、天風證券從事策略研究,主要負責大勢研判和行業比較研究
李如娟 中山大學金融碩士,工學學士;先後任職於廣證恒生、中銀國際和天風證券從事行業和策略研究;目前主要負責行業比較
許向真 廈門大學金融學碩士,保險學學士,主要負責政策跟蹤和行業比較
趙陽 伯明罕大學貨幣銀行金融學碩士,南開大學金融學與行政管理雙學士,先後任職於首創證券、天風證券從事策略研究,目前主要負責專題研究和行業配置
吳黎豔 武漢大學會計碩士,會計學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