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金立名下3000多件專利被以172萬元打包拍賣,成交價還不如此前金立被拍賣的一輛奔馳轎車。隨後,《鳳凰WEEKLY財經》報導,金立211億元欠款爛尾,其供應商被迫賣房還債。這兩則消息引發了公眾對金立久違的關注。
根據天眼查數據,深圳市金立通信設備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8月,法定代表人為劉立榮,註冊資本2億人民幣,經營範圍包括通信設備的技術開發及銷售;經營進出口業務等。天眼查App股東信息顯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為劉立榮,持股比例41.4%。
曾經家喻戶曉的金立手機,後來被曝出「創始人劉立榮賭博輸百億」新聞後,驟然倒塌。
劉立榮曾在2018年對媒體親自承認,他確實在塞班賭博,輸了「十幾個億」,但否認了此前輸了百億的傳聞,也否認從金立挪用公款60億元。2018年12月,在巨額營銷費用打水漂後,金立帶著高達173億元的欠債被迫宣告破產。自此,金立創始人跌落神壇。
曾經主打高端商務的手機到如今產品線上只剩下幾款老人機,十分令人唏噓。金立手機品牌目前仍有智慧型手機在售,金立M30今年默默在電商平臺上線,主打高性價比,具有1萬毫安電池,售價僅千元出頭。還有幾款700多元的手機同樣在售,從評價看,許多人買來送給父母做「老人機」使用。或者成為充話費送手機的的贈品了。
如果撇開創始人的賭博輸了這個偶然事件,金立還會像現在這樣嗎?但是歷史無法假設,只能以史為鑑。回顧這一品牌的消亡史,問題到底歸結於哪裡?
1
問題一:管理者賭博輸掉巨款
「劉立榮在賭博上輸了超過100億,股東們推測過,劉立榮挪用公款的數目可能在60億左右,但賭博地點不是在香港、澳門,而是在塞班。」一位接近金立股東的人士傅磐霞(化名)對界面新聞記者說。雖然金立官方已經對劉立榮賭博的行為表示了否認,但據一位見過劉立榮的人士透露,劉曾親口承認過自己參與了賭博。
2
問題二:巨額營銷費用
在無端揮霍掉將近百億之後,劉立榮一直在思考如何尋找一個理由填上如此巨大的財務缺口。2018年1月中下旬,劉立榮在接受證券時報採訪時提到,2016、2017年金立營銷費用投入60多億,加上近三年對外投資的30多億元,近100億元的投入對金立的資金鍊造成很大影響,這導致了金立近來資金鍊危機的出現。
這是劉立榮的最後一次公開發言。不容否認的是,這個言論非常成功,也已經讓絕大多數人相信了一個事情:金立的錢都花在營銷上了,是殘酷的手機行業害死了金立。儘管事實上並非如此,但不難發現,金立確實在營銷上花銷不菲,而因為營銷帶來的收益卻難以與費用相持平。
3
問題三:產品定位不清晰
金立手機,在一開始的時候還被人定義為「山寨手機」,但是在隨後的發展過程中,金立手機自己也拿下了這頂帽子,成功的轉型為國內的一線手機品牌。在後來,品牌的名氣不斷崛起,也請了很多當紅明星來做代言,但是其產品卻定位到了商務人群,而這樣導致的問題也就是縮小了消費人群,賣起來也很辛苦,產品定位與其對應的人群不匹配,產品價格與對應的產品功能質量不匹配,限制了產品的銷售。
綜上,企業管理者要從自身約束自己,堅決杜絕一切會給公司帶來不可逆的風險,畢竟黑天鵝事件,可以瞬間改變整個局面;營銷把握好一個尺度,過度的營銷費用對於企業來說,是巨大的負擔,從而影響在產品技術研發等上面的投入,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最終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