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文化公益行名家講座 葉錦錦:乘著圍棋文化的巨輪揚帆遠航

2021-01-11 騰訊網

圍棋文化公益行名家講座

葉錦錦:乘著圍棋文化的巨輪揚帆遠航

葉錦錦老師在古羅馬競技場

葉錦錦,職業三段。全國職業圍棋錦標賽個人冠軍(1994年)、全國大學生圍棋錦標賽個人冠軍、團體冠軍(1995-1996年)、亞洲大學生圍棋團體賽冠軍(1997年)、晚報杯業餘圍棋十強賽第七名(1991年,男女混合比賽,至今三十多年,未有其他女棋手進入十強)、上海市圍棋錦標賽個人冠軍(2010年)、旦大學圍棋協會會長(1996-1997年)、大學畢業後留校工作。

現任圍棋協會指導老師、復旦大學圍棋隊主教練,邯鄲校區、楓林校區教工子弟圍棋班教師所帶大學生隊員們獲得多項上海市、國內外大學生賽冠軍。2017年,杭州國際棋文化峰會《優秀論文獎》,2018-2019年,第62-63屆歐洲圍棋大會,訪問學者,撰文連載於《圍棋報》2019年32-33期,2018年33、35期。

羅浮宮門口合影,也是國外遊學的真實場景

第一部分:自我介紹 以及」圍棋四分法「

大家好,我是葉錦錦,圍棋職業三段,很高興參加這個圍棋文化講座,既為棋迷們增加一點精神食糧,也為誕生已經32年、每周一期的湖北名片:《圍棋報》做些實事。

2月29日起公布的圍棋文化60題(3月12日截止),各位棋迷有沒有試著做做?我參與設計了其中的8題,很有興趣想知道統計結果:哪些棋友們都做對了?哪些棋友們對題目設計有自己的觀點?棋迷們的年齡段、社會角色、性別比例、對圍棋競技和文化的態度?這些都是我感興趣的學術研究點。

葉錦錦老師在布魯塞爾與三位棋友下車輪戰指導棋。

很多年前未定職業段時,筆者在當時最重要的業餘賽事【晚報杯】比賽中取得8勝3負(或7勝?),闖入十強,並列第七(晚報杯延續三十多年,前十強至今尚未迎來第二位女棋手,這個創紀錄的故事現在覺得不可思議)。

編者註:葉錦錦老師說的是第四屆晚報杯,那屆比賽冠名為「三佳杯」,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35支代表隊104名江湖豪傑進行13輪的大混戰,規模與水平都更勝往昔。當時葉錦錦老師才14歲。

當年的晚報杯有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冠軍俞巍巍並非賽場中最出風頭的人,有位年僅14歲的小姑娘比他更加吸引眼球,她就是山西太原女隊的葉錦錦。葉錦錦天資聰穎,師從山西圍棋隊教練黃良玉、陳慧芳夫婦,殺力驍勇,此次鎮守「娘子關」,刀下不斬無名之輩,北京金同實、武漢彭時佳、蘭州杭承義、瀋陽朱業明等名將紛紛被葉錦錦擒下馬來,最終葉錦錦以九勝四負的佳績與上屆冠軍李家慶一起並列第七名,這是女棋手第一次在全國性業餘大賽中打進前十,《太原晚報》稱譽葉錦錦為「中國業餘圍棋的首位女強人」。

(以上文字為編者補充)

從參加晚報杯開始,我逐步明白自己較擅長理解男棋手們的思路:小事粗線條、大事精細謀劃且不落痕跡,(後來在復旦就讀、工作,與男同學、學生們的相處,也頗多進步;與女性朋友同事們、以及女棋手們的相處,筆者屬於溫和淡泊的風格)。近年來由柯潔崛起、人機大戰等事件,筆者也分享到中國圍棋「國運盛棋運盛」的偉大光環,個人運勢逐步轉良,深感幸福。

2018年8月【丹朱棋藝杯】圍棋文化節在復旦大學舉行,那個夏天與《圍棋報》的王社長、錢總編、熊編輯等老師、棋友們通過組委會的工作重逢,筆者鍛鍊了組織能力,對圍棋文化的理解也進步很多,通過協助《圍棋報》撰稿、修改、編輯發表、贈閱的過程,筆者逐步在圍棋文化領域裡成長,而競技圍棋的故事、棋譜,依然熠熠生輝(雖棋藝生疏,最新棋戰的新聞和棋譜仍要及時學習一些)。

1998年復旦大學赴廣西南寧參加大學生圍棋賽合影

自我介紹告一段落,本章節的另一乃是:【圍棋四分法】

筆者通過學習體會林建超主席圍棋文化發言,他擅長總結為其,有「三然、四不、六進」之說,本人把自己體會歸納的「圍棋四分法」與各位棋友再次分享和演繹,此之謂:競技圍棋、快樂圍棋、生活圍棋、應酬圍棋。

簡而言之:玩競技的和玩文化的都開心!生活中處處蘊含棋理,玄之又玄,棋乃命運之藝,馬雲用棋理髮財,柯潔用弈棋改變命運。普通棋迷們修身養性,殊途同歸也。

葉錦錦老師和中國圍棋協會主席林建超(中)合影。右一位鄭弘九段。

今年元旦前後那幾天,筆者致電林建超將軍,匯報復旦圍棋年度情況時,提到這段圍棋四分法,林主席笑曰:應酬圍棋可改為「工作圍棋」!妥當妥當,筆者深慰。

圍棋四分法觀點首發在2019年6月29日的《圍棋報》上,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翻看第2、3、4版的長文《長三角城市發展小議*兼談復旦圍棋教育話題》,歡迎各位棋友一起善意探討、商榷文字和標題等細節,以及文章立意等內容,這篇長文章應有後續。

筆者正在努力挖掘和展示復旦圍棋的故事,近期有1981年盧樹訓學長創建復旦圍棋協會的史料出現,大家可關注《復旦人》雜誌(校內核心期刊,各學科內容均有,尚未刊載過圍棋內容)。

圍棋思維既有內在的嚴密邏輯也需要一定的創造性、發散性思考。在這個小眾的領域裡享受高智商的自洽和修身養性的效果,首先就要理解並實踐「下棋」,是所謂「圍棋技術流」。

然而略有年頭的圍棋粉絲們,心領神會的另一個套路即為「不會圍棋」、「不是棋」。被職業高手們批評技術差,有時是好心幫助提高的辦法,卻也會因為太直率而誤傷了人(金庸會武功嗎?他用文字玩出了一整套全世界華人都深深著迷的武俠文化)。

資深圍棋愛好者們慨嘆圍棋之艱難,逐步練出一套自嘲功夫,或轉矛頭曰:「職業棋手除了下棋什麼都不會」。(筆者2011年9月參加職業賽事暫停,至今八年多不怎麼摸棋,撰寫此文時的心態早已回歸「快樂圍棋」,偶爾看到業餘棋手與職業棋手們掐架,藉此文打打圓場吧)。

其實,這裡只要把圍棋四分法用出來,立馬化幹戈為玉帛哦。中國的特色國情註定了高考是唯一最公平的選材道路,儒家為正統,法道兩家左右護法。

圍棋選手們在偏離高考的軌道中專心弈棋,逐步進入「一輩子下棋」的信仰之中,現在ai引領出一條技術學習的新路,大家兼顧圍棋技術與文化的機會,大大增加。柯潔入學清華在筆者看來,實在是大大的好事,無論棋迷們怎麼嘲笑或者提醒,柯柯都不要退縮啊,繼續在網紅+大學生+棋迷的路上走下去吧,即使拿不到世界冠軍了,你也是最棒的。

2017年參加應昌期誕辰百年紀念活動時與應明皓先生合影

參加本次圍棋公益講座的九位專家中,湖北籍職業棋手李喆七段為大家展示了棋盤上的魅力,何雲波老師與陳祖源老師的講座,體現了圍棋博大精深的韻味。清華大學的由小川教授立足人工智慧,他的演講有著時尚風趣的話題,值得關注。

《圍棋報》王振華社長和錢國柱總編他們兩人的講座,應是本次系列活動的重頭戲,身處疫情中心,心系圍棋事業,為公益活動四處奔走,令人感動、佩服。

《圍棋報》從1988年3月14日這天(中日圍棋擂臺賽三屆連勝閉幕日),誕生,三十二年來走過坎坷也曾走到過發行量五十萬份的高大上境界,如今在弈客新浪騰訊三大網絡媒體的支持下,必將迎來新的上升趨勢,《圍棋報》加油!

《圍棋報》創刊號

葉錦錦刊登在《圍棋報》上的部分文章

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達文西(1452-1519),留給世界各種各樣的學科拓展,最著名的那幅《蒙娜麗莎的微笑》體現他的繪畫天才,然而他不僅僅是畫家(如果他那時能有機會學圍棋呢?)達文西在工程、軍事、雕塑、醫學、水利、雕塑等領域裡,均成就斐然。

物理系女生滕曉鯤2段,借常昊應氏杯奪冠棋譜,解釋圍棋盤上的物理學現象,比如量子糾纏與打劫,兩者頗有相似之境界。

第二部分:「小小蠟燭杯」圍棋知識競賽八題

2020年開局難解,這個奧運年的圍棋世界大賽(按理這年大賽格外多)還能不能如期開打?有點玄。2月裡lg杯決賽由韓國兩位帥哥包攬,那幾天國內防病毒忙口罩消息滿天如火如荼,幸好國手們不必去韓國爭冠!

這場決賽成為韓國圍棋領軍人物的「換屆」之劇,申同學與樸領軍弈得跌宕起伏,看胡耀宇八段的解說真暢快淋漓。

本文末尾處筆者貼出舊電腦裡發掘出來的棋譜(升專業三段之局),重閱之時以文化之眼光感悟棋盤人生,正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描述圍棋時的詩句:「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貧隨富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痴人」。

感謝各位棋迷朋友們鼓勵和支持。大大滴貼一個謝字!並贈一首歌英文歌《好久不見》與各位分享(原唱是紐西蘭小鮮肉),表達我們對圍棋共同的熱愛。

葉老師為棋迷們獻上一首歌《好久不見》

柯潔在清華大學選修圍棋課,他的老師給他出的題目中有兩道是:「軍事思想如何在圍棋中體現?」「佛家思想如何在圍棋中體現?」這剛好是熱愛觀賽的棋迷們(一部分)所不討論的,卻是中華文化五千年流傳至今的精髓(之一)。

這個章節我們來一起分析筆者出的八道題,寓教於樂,這是我們中國人最喜歡的套路哦。

從柯潔開始談起:

2015年12月30日,柯潔與李世石在夢百合杯決賽中相遇,留下了哪些精彩故事?D(柯潔極自信)

A: 林建超將軍致電柯潔,鼓勵他放下包袱,下出有趣的棋

B: 蝸殼收到常昊九段的一個錦囊妙計,專勝大小李

C: 百合花的花語是深深祝福

D: 柯同學賽前預測比賽時說:「 李世石之前說他有五成希望取勝,我想如果一共是一百成的話,他有五成。」

插播一張粉絲合影,右邊是麻省理工圍棋4段安妮,地點是19年雪梨大學世錦賽開幕式晚宴

1999年-2019年,中國圍棋甲級聯賽共舉行21年,1999-2002年總冠名贊助商是?2018-2019年總冠名贊助商是?C(金立劉立榮為圍棋做出貢獻,可惜涉入賭博,祝華為事業興隆)

A:華為手機、金立手機

B:金立、小米手機

C:江鈴、華為

D:澳特來、好貓

孔子:「……不有博弈者乎,為之尤賢乎已」,如何解讀?C(林主席曾任解放軍總參辦公廳主任)

A:下圍棋比吃飽飯沒事幹的閒人,稍微好點

B:圍棋文化大有可為

C:《論語》中一共出現26次「賢」,孔子非常慎用「賢」字,此處是對圍棋的尊重和認可。——林建超主席 【孔子圍棋文化研修院】落成曲阜時發言

D:如何斷句是高明的學問

吉備真備

圍棋是怎麼從中國傳播到日本的?C(吉備真備,圍棋史常識)

A:鑑真東渡日本,傳播文化,有名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他也帶去了圍棋

B:日本國長屋王仰慕盛唐氣象,寫下「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名句,請中國人去日本傳播圍棋

C:吉備真備到中國留學,帶回日本的有樂器和音樂書籍,他糾正了六朝流傳到日本的吳語,注重傳播唐音(當時長安一代的官話),發明了片假名。他帶去獻給日本天皇的還有圍棋盤和棋子

D:玄奘把圍棋傳播到日本

謝安

在淝水之戰中立下大功的謝安,通過下圍棋得到怎樣的收穫?ABCD均可

A:平靜心情,運籌帷幄

B:以少勝多,八萬北府軍大破前秦八十七萬氐族軍

C:南宋教育家陳普好評:地陷天傾不廢棋,謝安阮籍好同時。江東殘局危亡勢,似太元初尚可為。

D:謝安與謝玄這一對叔侄,通過這場勝利,攜手進步

老照片:中日圍棋擂臺賽大竹英雄對常昊

常昊與復旦大學同學們合影(2018年復旦交大師生交流賽)

藤澤秀行先生

藤澤秀行與中國棋手們相處融洽,受到尊敬,他做了哪些好事?D(B選項應為67歲)

A:秀行是酒仙,他教中國棋手們看懂圍棋的境界

B:藤澤秀行連霸棋聖冠軍第1-6屆,1992年62歲勝小林光一奪冠,棋太強

C:秀行原名藤澤保

D:藤澤名譽棋聖對於中日圍棋交流做出了很多貢獻

常昊在中日圍棋擂臺賽上,有哪些特殊貢獻?CD均可

A:擔任先鋒,獲得五連勝

B:擔任主將,獲得三連勝

C:在第十屆和十一屆比賽中,連續戰勝十一位日本高手,守擂成功。

D:與師傅聶衛平聯手抗日

伴隨現當代圍棋史的發展,最有深度、年代最悠久的圍棋媒體是?最年輕最有活力的圍棋新媒體是?D(《圍棋》月刊停刊太可惜,應找到機會復刊)

A:《圍棋》月刊、《弈客》app

B:《城圍聯》公眾號、《耀宇圍棋》公眾號

C:《圍棋報》、《圍棋天地》

D:《圍棋報》、《弈客》APP

第八題未入選,筆者覺得此題落選原因是限於篇幅,而不是內容。在不涉及敏感話題的前提下,聊聊圍棋媒體的興衰史,無可厚非。所謂「讀史使人明智」,誠如斯言。

第三部分:圍棋普及 環球視野

《圍之棋》精彩!美國人耗時六年拍成的圍棋故事

這裡請各位棋迷們欣賞幾張歐洲圍棋賽場的照片(獨家、未公開發表)。隔空聲援新冠疫情日益吃緊的歐羅巴棋友們,堅持住!多洗手戴口罩,下圍棋忘雜念,勝利屬於你們也屬於中國~

以上這四張圖片是2019年筆者訪問歐洲圍棋大會時拍攝的場景(第63屆、比利時布魯塞爾),當時在《圍棋報》發表文章時,因篇幅所限未來得及刊登。當時徜徉在賽場欣賞琳琅滿目、表情豐富的美女帥哥,以及他們她們花花綠綠卻不泛濫土味的穿著時,真心舒暢(當然,時差還沒有調整好)。

以筆者之淺見:這些圖片才是真正有看頭的大片,遠遠超過賽場成績計分表上的各種2和0,以及k\d\p的分類:)或許當她們他們真正沉浸在圍棋氛圍中之後,會覺得最過癮的是看直播棋譜,實時欣賞東亞三國頂級棋手的對決!

此圖是組委會秘書長收到《圍棋報》和《圍棋天地》時,在瀏覽內容

2018年義大利比薩的第62屆egc賽事宣傳冊,左頁合影組委會成員們花式動作趣味橫生。

歐洲棋手們定段和升段的照片,他們的圍棋普及目的地是南美洲和非洲,和諧!「和平傳美譽、花開亞非拉」的美好夢想,即將由圍棋實現,壯哉、美哉!

在聖彼得大教堂(世界最大)俯瞰全景時,腦中浮現王之渙名句: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1994年全國圍棋段位賽,升三段之局:執白勝鄒俊傑(當時二段,現七段)棋譜布局

1994年全國圍棋段位賽,升三段之局:執白勝鄒俊傑棋譜結束局面

復旦大學圍棋隊員合影(2005年)

復旦大學參賽合影(2013年廣西桂林,攝影:宋老師)

2019年大連,筆者與參賽隊員們合影(攝影:上外陳老師)

後記:

筆者在生活中的朋友和同事分兩種(圍棋和非圍棋),與後者相處時,並不刻意告知其圍棋背景,世界很大,可以聊的內容很多,一起分享、感悟這萬花筒一般的世界。

但願圍棋技術的發展因人工智慧而更精彩,圍棋文化的魅力乘著國運走強的東風傳遍神州大地,更有越來越多滴亞非拉、歐羅巴、美利堅等異域外邦之棋迷,也與吾國棋迷共享圍棋之喜悅,盤上競爭與和平的本意。

相關焦點

  • 名家圍棋文化講座 陳祖源:圍棋規則和圍棋的本質
    名家圍棋文化講座 陳祖源:圍棋規則和圍棋的本質 陳祖源先生,圍棋規則研究專家、圍棋文化學者。 陳祖源,圍棋規則研究專家、圍棋文化學者。曾主持制訂2008世界智力運動會圍棋規則。
  • 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圍棋賽在大名舉辦
    &nbsp&nbsp&nbsp&nbsp10月19日,第十三屆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圍棋賽在大名縣舉辦。圖為比賽現場。記者喬賓娟攝&nbsp&nbsp&nbsp&nbsp河北新聞網10月19日訊(記者喬賓娟)今天,由中國圍棋協會、大名縣人民政府主辦,河北省圍棋協會、西安市圍棋協會、大名縣教育體育局承辦的「五得利」杯第十三屆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圍棋賽在邯鄲市大名縣拉開帷幕。
  • 黑白有道 何雲波眼中的圍棋與中國文化
    何雲波是中國圍棋文化研究第一人,是第一個「圍棋博士」,他開闢了文學與圍棋文化研究的一個新領域。作為本次第九屆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圍棋賽的特邀嘉賓,何雲波在瀋陽市總工會主辦的「黑白有道——圍棋與中國文化」講座上,與廣大瀋陽圍棋愛好者分享了他對於圍棋文化與中國文化的獨到見解:「大家往往只把圍棋作為一種競技遊戲,而忽視了圍棋是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底蘊的一種傳統文化。」
  • 「小小蠟燭杯」圍棋文化知識競賽題目
    ③60道全對,授予「小小蠟燭杯」圍棋文化知識競賽「入神獎」。答對50道-60道,授予「小小蠟燭杯」圍棋文化知識競賽「坐照獎」。答對31道-49道,授予「小小蠟燭杯」圍棋文化知識競賽具體獎。頒發電子版獎狀。3。成績優異者(答對30題及以上)聘為「圍棋文化暖心公益行」志願者並邀請加入志願者微信群,同時獎勵弈豆若干。
  • 「弈統江山」APP上線 圍棋文化融入網際網路
    以圍棋凝聚傳統文化星火騰訊體育6月8月北京訊(記者 車莉)以圍棋凝聚傳統文化星火,用網際網路+連接國粹傳承。6月8日,旨在傳統文化傳承、弘揚國粹圍棋,由中廣傳播集團有限公司、北京華夏國雅文化有限公司主辦的「圍棋+網際網路平臺啟動儀式」在京正式啟動。同時,成蓄勢已久,由華夏國雅聯袂數十位國寶級頂尖棋手開發的「弈統江山」圍棋APP也正式上線發布。
  • 華為科技賦能圍棋文化,帶來全新圍棋比賽直播體驗
    自2018年華為手機冠名中國圍棋甲級聯賽以來,華為憑藉自身品牌影響力一直努力推廣圍棋文化,並在品牌建設、產品研發和聯賽服務三個層面與圍棋運動深入合作,給圍棋圈層帶來一次又一次驚喜。上周末(11月17日),新浪體育與聶衛平圍棋道場共同主辦的「新浪杯尋找圍棋小先鋒」華為專場在南京婦女兒童活動中心舉辦。該系列活動旨在推廣圍棋文化、普及圍棋運動,鼓勵青少年棋手增進交流,共同探索圍棋的無限魅力,同時匯聚國內優秀的圍棋少年,發掘選拔圍棋希望之星。作為品牌合作方,華為攜一眾科技產品在這次比賽上悉數亮相。
  • 博物館中賽棋藝 湘博聯合湖南省圍棋協會舉辦圍棋文化系列活動
    12月12日—13日,湖南省博物館聯合湖南省圍棋協會舉辦了「湘博雅集 恰逢『棋』時——湖南省博物館宋朝展之『圍棋文化』系列活動」,以此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公眾對圍棋文化的關注,以及青少年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從湖南省少年圍棋業餘4段、5段升段賽脫穎而出的優勝者。
  • 「文化漫談」談談圍棋中所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
    之前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對比圍棋中的文化與西洋棋中的文化,時間久了,自己都有些模糊到底都寫了哪些東西。畢竟又有幾年時間過去了,而最近,感覺網絡上一些網民所表現出的浮躁與無知真的需要多普及一些中國傳統文化的東西了。於是,決定重寫一篇關於我對圍棋與中國文化的理解的文章。
  • 華為助力推廣圍棋文化:2020華為手機杯中國圍棋甲級聯賽閉幕
    無論是勝利還是失敗,都保持了風度,這也是圍棋的魅力與圍甲聯賽的精神所在。也正是因為圍棋和棋手們的這一特性與華為手機的理念相合,才有了華為手機與中國圍棋甲級聯賽之間的合作。  華為手機與中國圍棋甲級聯賽之間的合作是從2018年開始的。
  • 中國南宮2020年圍棋起源文化論壇隆重舉行
    、邢臺市三志棋院承辦的中國南宮2020年圍棋起源文化論壇在丹朱故裡、中國圍棋發源地之一的「冀南紅都」——南宮市隆重舉行。隨後邢臺市圍棋協會秘書長賈一星做了《追思先賢、繼承發展,讓圍棋常回家看看》的主旨演講,重點闡述了丹朱浪子回頭金不換的學習精神,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務實精神,謹遵父命舍小就大的全局精神,積極進取奮不顧身的奉獻精神。著名雜文時評作家郭之純和聶衛平入室弟子、愛棋道總裁王煜輝(職業七段)分別做了《憑棋布局,倚史造勢,煥發南宮地域文化風採》和《圍棋教學的內功和外功》的主旨演講。
  • 華為手機三次贊助圍甲 促進圍棋文化普及
    、華為消費者業務大中華區副總裁賀磊為預熱賽冠軍頒獎回顧過去兩年,華為一直積極為推動圍棋文化的普及與發展貢獻力量。在圍棋推廣方面,華為整合體驗店、服務店及冠軍棋手等資源,開展了華為學堂圍棋課、華為AI智慧對弈等一系列創新好玩的圍棋推廣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圍棋運動和圍棋文化。
  • 華為副總裁賀磊:很榮幸攜手圍甲推動圍棋文化發展
    開幕式現場  8月23日晚,2020華為手機杯中國圍棋甲級聯賽  中國圍棋甲級聯賽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頂級圍棋賽事之一,在創辦至今的21年中,湧現出了眾多頂級棋手、上演了無數經典對局、影響了大量圍棋愛好者,是傳承和發揚圍棋文化的重要力量。華為非常榮幸能夠成為賽事的合作夥伴,圍甲聯賽攜手推動中國圍棋文化發展。
  • 中國圍棋協會開創圍棋網上戰「疫」新空間
    在1月23日召開的專題會議中,中國圍棋協會主席林建超表示,根據圍棋比賽環境封閉、對面手談和時間較長的特點,疫情防控期間比賽活動的組織方式必須調整。考慮發揮圍棋的優勢在網絡空間進行。  2月5日,協會發布了《中國圍棋協會關於充分發揮網絡、智能優勢開展疫期圍棋競賽活動的意見》,包括統籌各級圍棋賽事資源,打造網絡圍棋精品賽事活動、利用網際網路平臺進行國家圍棋隊日常訓練、積極開展靈活多樣的網絡圍棋教學和培訓等內容。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國家圍棋隊網絡訓練賽和全國網絡業餘圍棋系列大賽11日同時開賽,國內頂級職業棋手和頂級業餘棋手紛紛登場。
  • 品讀中國象棋和圍棋的文化內涵
    從文化的角度來說,圍棋體現了國人賦予它的道家文化和哲學思想,黑白象徵陰陽(兩儀),一陰一陽之謂道,方形棋盤體現了中國天圓地方的傳統思想,中心點稱為「天元」,象徵萬物之始,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然後形成周天360度萬物縱橫(是故圍棋共有19*19共計361
  • 2020圍甲聯賽圓滿閉幕,推廣圍棋文化,華為初心不改
    現場氛圍同樣十分火熱,在一段充滿圍棋文化與成都文化傳統色彩的表演後,「華為杯中國甲級圍棋聯賽閉幕式」正式進入嘉賓發言與頒獎環節。為圍棋少年們講解圍棋文化、圍棋禮儀,分享對弈技巧和心得,受到很多消費者好評。
  • 16個必須知道的圍棋文化常識
    圍棋作為傳統文化之一,已經流傳4000餘載。棋中發生的故事有悲有喜,智慧閃耀著光芒,值得銘記。關於圍棋,棋棋整理了以下這些知識點,看看這些你都知道多少呢? 01、圍棋的起源在哪裡? 圍棋起源於中國。上古時期,帝堯之子丹朱桀驁不馴,遊手好閒,令堯很是頭疼。
  • 華為多措並舉,連續三年贊助圍甲聯賽推廣圍棋文化
    據悉,華為手機自2018年起贊助中國圍棋甲級聯賽以來,便圍繞圍棋運動在線下開展了多項推廣活動,並邀請圍棋世界冠軍到店分享圍棋知識;在2019年的圍甲聯賽中,華為還為圍甲聯賽帶來了智能設備監測心率、AI人工智慧輔助解析棋局走勢等眾多創新性的智能看點,科技賦能,助力推進圍棋文化的普及。
  • 2020圍甲聯賽圓滿閉幕,華為連續三年助力圍棋文化推廣
    為助力圍棋文化推廣,華為在線下旗艦店和體驗店組織了多次圍棋活動,並邀請圍棋世界冠軍到店,通過生動有趣的華為學堂課程科普圍棋知識,將華為線下門店打造成棋迷的天地。在今年8月,華為中國圍棋協會副主席常昊、中國圍棋隊總教練俞斌、圍棋世界冠軍樸文垚等十位圍棋大咖悉數到場,通過生動有趣的華為學堂課程為圍棋少年們講解圍棋文化、圍棋禮儀,分享對弈技巧和心得,受到很多消費者好評。
  • 博弈黑白世界,湖南省博物館宋朝展之圍棋文化系列活動舉辦
    12月12日—13日,湖南省博物館藉由「閒來弄風雅——宋朝人慢生活鏡像展」(以下簡稱「宋朝展」)展出之際,聯合湖南省圍棋協會舉辦「湘博雅集 恰逢「棋」時——湖南省博物館宋朝展之『圍棋文化』系列活動」,傳播中國圍棋文化。
  • 2020華為手機杯圍甲聯賽閉幕 華為持續助力圍棋文化推廣
    為助力圍棋文化推廣,華為在線下旗艦店和體驗店組織了多次圍棋活動,並邀請圍棋世界冠軍到店,通過生動有趣的華為學堂課程科普圍棋知識,將華為線下門店打造成棋迷的天地。在今年8月,華為中國圍棋協會副主席常昊、中國圍棋隊總教練俞斌、圍棋世界冠軍樸文垚等十位圍棋大咖悉數到場,通過生動有趣的華為學堂課程為圍棋少年們講解圍棋文化、圍棋禮儀,分享對弈技巧和心得,受到很多消費者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