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外,號外
你造嗎
碑林環大再傳捷報
近日,西安市科學技術局公布了
「第一批西安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認定名單
西安市碑林環大學創新產業帶管委會
名列其中
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國合基地按照功能分為I型和S型兩種類型。
I型:指依託自身強大的科研能力和綜合實力,獨立開展各類國際科技和人才合作,並產生相應科技成果和社會效益的國合基地。
S型:指憑藉廣闊的國際資源和先進的運營方式,幫助我市各類有研發需求的市場主體對接國際科研資源,引進各類緊缺海外高層次人才智力;支持我市各類科研主體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輸出我國技術成果和理念;幫助我市各類企事業單位開展跨國(境)知識、技術、產品轉移等國際業務,組織人才雙向培訓交流的國合基地。
據了解,碑林區是西安中心城區,全國「百強區」,是西北地區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大、單位面積產值最高的城區,西安「中優」戰略建設核心區,全省唯一「中國營商環境百強區」和「中國樓宇經濟最具投資價值城區」,連續十年榮獲「陝西省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強區』」稱號。2019 年,全區 GDP 達 1013.7 億元,財政總收入 100.32 億元,單位面積產值達 43.39 億元,位列西部第二,全國領先。經濟的穩步發展和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為加快國際化步伐,推進國際交流合作基地建設及項目合作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和良好的政策環境。
環大學創新產業帶從 2013 年啟動建設以來,立足西安、碑林的科教資源稟賦和歷史人文積澱,積極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核心示範區。在推進碑林區創新創業的國際化進程中,挖掘全球創新創業資源,立足產業國際化、人才國際化、環境國際化、服務國際化、資源國際化等方面優勢,以「校地合作、企業牽引、基地賦能、產業突破」為核心,以「項目—人才—基地—產業」為創新發展模式,有效對接和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加強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充分發揮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的引領和示範作用,推動創新創業國際化。
讓我們一同觀看基地國際化「朋友圈」
共建國際平臺 放眼全球搭建「新高地」
環大學創新產業帶
基地對接國際國內先進技術和優勢資源超過 20 家,構築了微軟雲暨移動應用孵化平臺西安、絲綢之路創新設計產業聯盟、絲綢之路創新設計研究院、中法絲路創業孵化器等開放式、英國國家計算教育中心中國西北中心等具有國際化視野的高端創新創業資源服務平臺,以及《設計思維》課程、西安城市專家智庫等項目,共享了海內外服務資源和服務能力,共建完善的國際創新創業生態體系。
剛剛
| 絲綢之路創新設計研究院正式成立 |
| 微軟雲暨移動應用孵化平臺(西安)落戶西安創新設計中心 |
| 碑林區政府與義大利「一帶一路」研究機構籤約 |
| 與絲路商學院籤訂合作備忘錄,籌建「中法絲路創業孵化器」 |
聚集國際人才,招才引智共享「新成果」
環大學創新產業帶
基地加速引才引智,積極引進國際建築大師馬清運、高級科學家邵開峰等全球高層次科技領軍人才及印度留學生阿里、韓國留學生鄭丞益等帶技術、帶項目、帶資金的國外團隊創辦科技企業,以此帶動全球最前沿具有創新技術能力的優質人才落戶基地,讓基地成為「雙創」國際化示範帶和標杆旗艦園區,推動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步伐。引進西安市政府特聘專家、法國著名城市規劃大師吳喬治(Georges Vauzeilles)、中歐城市藝術交流中心等資源,匯聚近百位國際城市頂級專家啟動「國際城市專家西安智庫計劃」。
剛剛
| 國際城市專家西安智庫 |
| 西安市高層次人才 |
| 創業人才 |
舉辦國際活動,突破國界激發「新活力」
環大學創新產業帶
舉辦「歐亞經濟論壇—絲綢之路國際創新設計周」、「國際城市專家西安智庫 2019 系列活動」首場活動——「城市講談之威尼斯傳統建築新生」、中意文化旅遊推廣活動——達文西 500 周年系列講座等品牌活動 100 餘場,活動類型涵蓋論壇、講座、研討會、培訓、展覽、參觀交流、項目對接、線上活動等,線上線下服務人群超過 100 萬次,構建了跨區域全球交流對話機制,激發創新活力,營造創新氛圍。
剛剛
| 歐亞經濟論壇—2017首屆絲綢之路國際創新設計周 |
| 歐亞經濟論壇—2019絲綢之路國際創新設計周 |
| 義大利國家旅遊局&威尼託大區古城牆城市聯盟西安文化旅遊推廣活動 |
| 達文西500周年系列講座 |
加強國際宣傳,助力培育優勢「新品牌」
環大學創新產業帶
策劃組織了「盛世碑林」2017 駐華外交官及 CRI 全球記者「一帶一路」感知大西安國際傳播周大型採訪考察之旅、「絲路西安行——2019 外媒記者看西安」外媒走進基地活動,ChinaDaily、人民日報海外版、國際在線、美聯社、蒙古通訊社等多家外媒宣傳報導超過 50 次。
剛剛
| 外媒對產業帶報導超過50次 |
下一步,基地將繼續為創新創業者搭建孵化平臺,為產業基地鋪設通往海外的通道,為技術轉移提供商業價值鏈條,助力創業者主動融入了全球化創新環境中,拓寬國際視野,開展國際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