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亂象」叢生 「上癮」、「棄坑」一念間 千億市值的泡泡瑪特...

2020-12-18 同花順

  記者 | 劉傑

  凌晨四、五點的北京寒風凜冽,資深買家們蹲守在泡泡瑪特的販賣機、零售店前等待新品發售;泡泡瑪特舉辦的潮玩會展上,大批消費者為之瘋狂,直呼「上癮」。

  不過,可能他們也沒想到,自己的小愛好,已經造就了泡泡瑪特的千億市值。12月11日,泡泡瑪特港股上市,開盤一度暴漲超100%。但12月14日,即第二個交易日,其股價一度下跌超10%,之後尾盤暴力反彈,截至發稿,漲幅為7.97%,市值再度突破1000億港元。

  然而,在一眾消費者的狂熱追捧下,泡泡瑪特銷售市場可謂「亂象」叢生。《紅周刊》記者採訪多位泡泡瑪特的買家後發現,泡泡瑪特存在高價炒作、黃牛橫行、產品有瑕疵等諸多問題,對此「娃友」們紛紛抱怨「心累了」,而持續消耗消費者「情懷」的泡泡瑪特又能走多遠呢?

  上癮

  事實上,有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會有人對拆盲盒上癮。

  一位90後資深買家的感受恰好解答了這一問題。他向《紅周刊》記者描述其第一次拆盲盒的感受,「整個過程都帶著對未知的興奮感,期待抽到想要的款式」。甚至有些買家會通過視頻記錄拆開包裝的過程與大家分享。

  或許正是抓住了消費者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博彩」心理,盲盒獲得了成功。

  記者經了解發現,泡泡瑪特59元、69元的盲盒在潮玩市場僅屬於入門級產品,相對於潮鞋、手辦等產品來講,其價格門檻明顯偏低,因此很多消費者最初都是抱著嘗試的心態購買,而當體驗到拆盲的快感後,便很容易「入坑」,並逐漸「上癮」。同時,基於購買前對產品的「未知性」,消費者之間還滋生了分享和交換的需求,於是,便逐漸形成了一個被賦予「社交屬性」的泡泡瑪特圈子,而消費者在進入圈子以後,「上癮」程度難免會更進一層。

  隨著泡泡瑪特的「癮」蔓延擴散,其受眾也在不斷擴大。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瑪特的註冊會員數已經達到360萬,而據二手交易平臺閒魚數據顯示,2019年閒魚上的盲盒玩家已經超過30萬。

  但泡泡瑪特的企業戰略並非一擊即中,其早前的模式僅僅是一個日式雜貨店,直至2015年其創始人王寧拿下日本潮玩品牌Sonny Angel的盲盒產品,開始針對Z世代的消費者(1990年至2010年的年輕群體)進行銷售,才發現這一群體的驚人購買力。

  除了幾十元的基本入門款,泡泡瑪特還有上千元、上萬元的產品。據POP MART官方小程序顯示,其ZIMOMO泰坦套裝價格39999元起步,Atom Labubu要8800元起步,M78星雲要8000起步……多款產品的售價均讓「圈外人」大跌眼鏡。

  Z世代的消費者成功「入坑」造就了泡泡瑪特。據招股顯示,泡泡瑪特2017年至2019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59億元、5.18億元、16.96億元,後兩年的同比增速分別高達224.79%、227.61%。分別實現淨利潤156.90萬元、9952.10萬元、4.51億元,可見2017年泡泡瑪特還僅盈利幾百萬,而至2018年盈利翻了62倍,2019年再翻了3倍!

  而隨著泡泡瑪特赴港上市,如今其市值已達千億港元,其87年的創始人王寧身價約500億港元。

  棄坑

  泡泡瑪特的成功與其採取的飢餓營銷不無關係。

  具體來講,泡泡瑪特一套系列產品通常會有12個不同的基礎款,同時還設置隱藏款和特別隱藏款(即稀缺款),其中出現隱藏款的概率為1/144,出現特別隱藏款的概率則更低,為1/720。這就意味著能夠抽到這兩類產品的運氣成分很大,因此許多消費者便抱著集郵和獵奇的心態,不斷購買撞大運。

  此外,泡泡瑪特的產品一般採用預售模式,其新系列產品上市時,往往會分為幾個批次進行銷售,通常第一批次為新品現貨,而第二及以後批次則為預售,即需要消費者提前訂購,產品在指定日期發貨。

  基於上述營銷模式,泡泡瑪特營收飆漲,但同時也滋生了娃圈的諸多「亂象」,即「價格炒作」、「黃牛橫行」。

  如上文提到的隱藏款和特別隱藏款,由於其稀缺性,因而便存在較高的溢價率。利益之下,黃牛上場。倒賣者發現了其中利潤空間後便將其買斷,並藉機進行價格炒作,因此泡泡瑪特如今已不再是簡單的潮玩,其金融屬性逐漸顯現。

  據國內知名潮玩交易平臺潮玩小程序顯示,近期發售的DIMOO迷途動物系列中的隱藏款-錦鯉、Labubu怪物嘉年華系列的隱藏款-美人魚,原價均僅為59元,在市場上遭到爆炒後的價格已經分別飆升至1588元和1747元,分別翻了26倍和29倍。而這反映的僅僅是泡泡瑪特產品被價格炒作的冰山一角。

  其實,泡泡瑪特單件產品的成本並不高。據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泡泡瑪特的毛利率分別高達47.61%、57.92%、64.77%,呈現出不斷上漲的趨勢,這也意味著59元一件的單品毛利潤已逼近40元。

  但即便如此,在泡泡瑪特潮玩市場中,仍顯示為需求遠大於供給。例如上文所述的DIMOO迷途動物系列中的隱藏款-錦鯉、Labubu怪物嘉年華系列的隱藏款-美人魚的售賣者分別為2.8萬人、2.7萬人,而想要購買的人數均高達4.5萬人,近乎是售賣者的一倍!

  在泡泡瑪特飢餓營銷的模式之下,黃牛坐地起價的情況仍在持續,一位在小紅書擁有七千多粉絲的資深買家J某告訴《紅周刊》記者,「盲盒就拿這次的Labubu聖誕舉例,發售價414元一套,黃牛直接700+一套賣,大娃的話原價700-900元的娃基本就是1200-2000+。」

  J某還透露,「更過分的是,有的店員會偷偷給黃牛留東西,因為黃牛一次性買得多,可以給他們衝業績,而且黃牛還會組織很多老爺爺老奶奶去排隊,營造出生意火爆的假象。如此一來,一件原本開心放鬆的事情便被搞得疲憊不堪,要麼就得高價購買,要麼凌晨四五點去夜排,玩娃娃太累了!」

  而一位化名為誓約的買家告訴《紅周刊》記者,「黃牛有淘寶秒殺軟體,可以瞬間下單,他們在網上秒殺、線下包圓,我們普通娃友只能去抽盒機買。」

  不僅如此,泡泡瑪特的預售模式更是讓人摸不清套路,一位L姓買家告訴紅周刊記者,「泡泡瑪特的新品在第一批次為現貨,但是發行的量較少,大多在其他批次預售,但是後續批次預售的時間是不確定的,比如說半個月、二十天、一個月更新一至兩個批次,有的時間會更久。此外,後續批次預售時間有時公布,有時不公布,有些未知公布時間的,剛上架僅一個小時就被搶購空了。」

  而多位娃友均向《紅周刊》記者表示「以前的貨都很充足,不會出現預售這麼久的情況,現在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因為太火了還是純粹飢餓營銷,經常要苦等預售。」

  《紅周刊》也注意到,在黑貓投訴上,一位用戶投訴因其泡泡瑪特突然變成預售3個月發貨而要求退款。

  此外,J某還表示,「泡泡瑪特的品控比較一般,很多娃娃有瑕疵需要返廠,返廠大概需要3周到2個月,體驗感很差。有的時候返廠回來的娃娃也不能保證無暇,就又要返廠,很浪費時間,也很磨心態。」

  而據招股書顯示,泡泡瑪特的產品均是通過第三方製造商生產的,並非自行生產,因此難以在品控上全面把關。關於品控問題,《紅周刊》記者也在黑貓投訴上,找到了相關消費者的投訴信息。

  可以想像,當潮玩買家們的精神消費不能得到滿足,或者屢次因為黃牛炒作、預售時間較長等因素導致娃友買不上心儀的產品時,也就離「棄坑」不遠了。

  瓶頸

  潮玩行業,業務核心競爭力在於IP。泡泡瑪特在市場上也被大眾定義為是一家IP全產業鏈公司,即連接IP設計師與消費者的雙邊平臺,其產品暢銷的原因也與其強大的IP密不可分。但問題的關鍵是,IP的保質期能有多久?

  2016年,泡泡瑪特因推出Molly一戰成名,瞬間出圈。據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8年,其基於Molly形象的銷售額佔總銷售額的比重分別為89.4%、62.9%,如此大的比重可以說是其「臺柱子」。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消費者開始出現審美疲勞,於是泡泡瑪特需要不斷創造新的爆款IP。其於2018年推出了Pucky畢奇、2019年推出了Dimoo和Labubu,2020年推出了SKULLPANDA。隨著新的角色登臺,2019年基於Molly形象產品的銷售額佔比已降至32.9%,其爆款IP生命周期之短也由此可見。

  而無論是泡泡瑪特精準觸達消費者,還是IP設計師設計出符合大眾期待的產品都並非易事。不斷創新卻是潮玩企業的動力燃料,當無「油」可燒時,企業便難以前進,而泡泡瑪特在「加油」的過程中,早已出現過「翻車」事件。

  今年2月8日,其發布的AYLA動物時裝系列正式發售,此後卻引發諸多消費者投訴,要求退款,原因在於該產品疑似抄襲知名娃社「DollChatueau」2017年的產品,最終泡泡瑪特官方發布致歉聲明,給消費者退貨退款。

  該事件的發生,意味著泡泡瑪特的IP開發已經陷入增量瓶頸,因此想通過「走快速路」的方式前進,不過卻「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洗牌

  泡泡瑪特的危機還在於同業競爭。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19年潮玩市場前五名的份額分別為8.5%(泡泡瑪特)、7.7%、3.3%、1.7%及 1.6%。在潮玩賽道上,泡泡瑪特雖然暫居首位,但並未與其他競爭者拉開差距。

  雖然與日本、新加坡較為成熟的潮玩市場相較,中國的潮玩市場還處於發展階段,僅有數百家參與者,但日本、新加坡潮玩市場的參與者已經分別逾2500家、3800家。但不容忽視的是,日本、新加坡潮玩市場前三名的市場份額分別為25.5%、17.3%、5.2%,20.4%、11.4%、4.1%,可見第一名均與其他競爭者拉開了一定的差距。

  值得思考的是,中國潮玩行業走向成熟期的過程中,是否會迎來行業洗牌?泡泡瑪特又是否能穩步前進不被新加入者彎道超車?這其中均充滿了變數。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lg

相關焦點

  • 盲盒「亂象」叢生「上癮」、「棄坑」一念間千億市值的泡泡瑪特能...
    凌晨四、五點的北京寒風凜冽,資深買家們蹲守在泡泡瑪特的販賣機、零售店前等待新品發售;泡泡瑪特舉辦的潮玩會展上,大批消費者為之瘋狂,直呼「上癮」。不過,可能他們也沒想到,自己的小愛好,已經造就了泡泡瑪特的千億市值。12月11日,泡泡瑪特港股上市,開盤一度暴漲超100%。
  • 盲盒亂象叢生,上癮、棄坑一念間,千億市值的泡泡瑪特能走多遠?
    不過,可能他們也沒想到,自己的小愛好,已經造就了泡泡瑪特的千億市值。12月11日,泡泡瑪特港股上市,開盤一度暴漲超100%。但12月14日,即第二個交易日,其股價一度下跌超10%,之後尾盤暴力反彈,截至發稿,漲幅為7.97%,市值再度突破1000億港元。然而,在一眾消費者的狂熱追捧下,泡泡瑪特銷售市場可謂「亂象」叢生。
  • 盲盒亂象引眾議 千億市值的泡泡瑪特還能撐多久?
    來源:每日財報作者:呂明俠種種問題纏身之下,泡泡瑪特會被新入局者彎道超車嗎?泡泡瑪特自12月11日登陸港交所,市值突破千億港元的消息曾一度刷屏,不過自22日觸碰96.45港元/股高點後,其股價便急速回落,截至12月29日收盤,股價報78.10港元/股,4個交易日驟降近20%。
  • 記者探訪西安泡泡瑪特:盲盒經濟火熱與背後隱藏的消費陷阱
    泡泡瑪特IP盲盒。西部網訊(記者 胡揚清)方寸間的盲盒,讓多少人趨之若鶩。哪怕再忙,嘉林每周都要抽出時間去泡泡瑪特一次。對於他來說,工作之餘,能在盲盒店過一把癮,這成為他每周最大的樂趣。「我已經上癮了,尤其碰到喜歡的IP,拆開的過程就是享受大起大落,那種一念之間的感覺,特別嗨。」嘉林說。
  • 這個千億市值的泡泡瑪特有多野?
    12月11日,泡泡瑪特在港交所上市,發行價為38.5港元/股,募資50.25億港元。若完成超配權,泡泡瑪特則額外募資7.56億港元。泡泡瑪特開盤價77.1港元/股,較發行價大漲100.26%,市值突破千億港元。  我們不妨看看對比。
  • 泡泡瑪特市值千億背後,我們為什麼會為盲盒買單?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腦極體最近,一家名叫「泡泡瑪特」的玩具公司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首日市值就衝到了1100億港幣。Molly是泡泡瑪特最早推出的一款盲盒玩具的IP人偶,也是目前為止最受歡迎的一款人偶。據說,2019年,僅Molly一個玩具就賣出了4.56億人民幣。購買Molly們的也主要是95後、00後的年輕人,正是廣大少女們將泡泡瑪特買成了一家市值千億的潮玩公司。
  • 泡泡瑪特市值千億,但IP很難「永葆青春」
    12月11日,泡泡瑪特(需求面積:60-100平方米)(9992.HK)正式登陸港交所,開盤價格為77.2港元,較其招股定價(38.5港元)高開超100%,市值一度達到1065億港元。收盤價回落至69港元,漲幅為79.22%。   這個依靠「盲盒」玩法在近兩年獲得高人氣的潮流玩具公司,實際已經成立了十年。
  • 5名普通員工,戳破千億盲盒泡沫?泡泡瑪特被曝二次售賣盲盒,市值...
    近期,一隻新上市不久的股票火了,上市首日市值即達到千億!這隻股票便是「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其產品被稱為「95後、00後的茅臺」。12月28日,新華社刊文指出,監管部門應進一步規範盲盒經營模式,避免畸形發展。此外近日有網友爆料泡泡瑪特盲盒涉嫌二次銷售。28日,泡泡瑪特開盤大跌,盤中一度跌逾16%,截至收盤跌仍接近10%。
  • 千億市值的泡泡瑪特,出口海外的潮玩盲盒能走多遠?
    12月11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正式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據悉,泡泡瑪特發行價為38.5港元,開盤價77.1港元,較發行價大漲100.26%,市值突破千億港元。盲盒大火,質疑聲也隨之而來。「它為什麼賣那麼貴?」「這樣一家公司憑什麼千億市值?」還有人認為盲盒就是在「割年輕人的韭菜」、「收智商稅」。
  • 5名普通員工戳破千億盲盒泡沫?泡泡瑪特被曝二次售賣盲盒 市值暴跌...
    來源:東方財富網原標題:5名普通員工戳破千億盲盒泡沫?泡泡瑪特被曝二次售賣盲盒 市值暴跌120億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近期,一隻新上市不久的股票火了,上市首日市值即達到千億!這隻股票便是「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其產品被稱為「95後、00後的茅臺」。12月28日,新華社刊文指出,監管部門應進一步規範盲盒經營模式,避免畸形發展。
  • 泡泡瑪特的千億市值,是閒魚撐起的?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創作者 | 蘇琦編輯 | 金璵璠泡泡瑪特上市了,市值過千億。很多人都說,看不明白。憑藉著一個個成本價不到10元的玩具,泡泡瑪特為什麼能在過去三年,取得毛利率均超過55%、營收增幅超過220%、市值過千億的成績?年輕人群體、IP影響力、復購、盈利能力,每一個要素都能在當下的市場中找到可以對標的、比泡泡瑪特做得更好的公司,但神奇的是,泡泡瑪特站在這幾個圈的交集裡。
  • 市值千億的泡泡瑪特,撐起了盲盒市場,電商如何開啟盲盒新玩法?
    對於泡泡瑪特,大家可能印象很深,因為它是一家把盲盒玩到精緻的公司。因為盲盒的關係,所以泡泡瑪特成功上市,而且市值千億。對於如此火熱的盲盒市場,不少商家企業紛紛入局,希望可以在該市場中搶佔一席之地。但是大家應該,提前了解盲盒是什麼?為什麼盲盒會這麼火熱?如何開啟盲盒新玩法?盲盒是什麼?
  • 市值突破千億後,泡泡瑪特遭遇「寒流」:高增長神話還能延續嗎?
    近日,新華社點名泡泡瑪特,稱「盲盒熱」所帶來的上癮和賭博心理在滋生畸形消費,並引用專家建議稱,監管部門應進一步規範盲盒經營模式,避免其畸形發展,給社會和青少年成長帶來負面影響。在此之前,泡泡瑪特還被曝出「二次銷售」。視頻顯示,濟南萬象城店5名店員自行拆開盲盒,拿走自己想要的結帳,剩下的用膠水粘上繼續售賣。隨後,部分網友曬出照片表示自己也遭遇過同樣的問題。
  • 「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85後...
    依據公開信息,泡泡瑪特發行價為38.5港元/股,上市首日開盤漲幅100.26%,市值一度超1100億港元。12月11日上午,泡泡瑪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正式在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股票代號為9992.HK。依據公開信息,泡泡瑪特發行價為38.5港元/股,開盤漲幅100.26%,市值一度超1100億港元。此後,泡泡瑪特漲幅有所回落。
  • 「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85後創始人火了
    導讀:「不吃飯可以,不買盲盒不行。」95後的愛好又催生了新的故事與風口,盲盒在95後00後年輕人中流行開來。12月11日,靠賣盲盒起家的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依據公開信息,泡泡瑪特發行價為38.5港元/股,上市首日開盤漲幅100.26%,市值一度超1100億港元。
  • 泡泡瑪特的盲盒市場,真可能撐不起千億市值
    來源:創業最前線原創出品 | 「創業最前線」旗下「探客Tanker」作者 | Rickzhang編輯 | 蛋總前幾天,泡泡瑪特再次以一種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火了。在距離上市不到15天時,泡泡瑪特正式承認「有二次銷售的行為」,受此影響,當天泡泡瑪特的股價下跌19%,市值蒸發近150億港幣。
  • 年輕人的金融遊戲,泡泡瑪特憑什麼有千億市值?
    正文共3108字,預計閱讀時間 8 分鐘 12月11日,靠賣盲盒起家的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 依據公開信息,泡泡瑪特開盤一度暴漲超100%,市值一度超1100億港元,收盤價為69港元/股,市值達953億港元。
  • 「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 85後...
    依據公開信息,泡泡瑪特發行價為38.5港元/股,開盤漲幅100.26%,市值一度超1100億港元。  研究用戶心理的《上癮》這本書,提過一個問題:是什麼讓產品脫穎而出?是什麼決定了產品的走紅或消失?  答案是:當產品進入了用戶的習慣區間,產品就獲得了持續的生命力。  讓它進入你的習慣區間,其實就是讓你對它上癮。等你上癮了,掏心掏肺掏錢,一切就都水到渠成。  3年利潤暴漲近300倍!
  • 泡泡瑪特盲盒不盲,這個泡泡還能吹多久?
    在潮玩圈處於鄙視鏈下層的盲盒,究竟有多大的魅力讓人不顧飯碗去冒險?盲盒不「盲」,泡泡瑪特是否還能撐起千億市值的企業形象?盲盒「出圈」:小角色的逆襲之路一個盲盒能賣59元已經被大部分人稱之為智商稅了,殊不知在潮玩圈,盲盒處於鄙視鏈的下層。潮玩主要分四大類:盲盒、BJD娃娃,IP衍生品、收藏級手辦。
  • 風波不斷 泡泡瑪特「盲盒經濟」如何破痛點?
    風口浪尖的泡泡瑪特需要思考明天的市場在何處。12月28日,泡泡瑪特首次對連日來飽受質疑的盲盒經濟作出回應,並表示會加強監管。想要將盲盒經濟乃至潮流玩具市場走長遠,泡泡瑪特才剛剛起步,線上渠道匱乏的體驗感、較低的競爭門檻以及同質化產品,都是需要突破的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