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中發現新的星際高速公路

2020-12-17 環球網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馮衛東)據《科學進展》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條貫穿太陽系的新的「星際高速公路」,它可以在未來加快太空飛行器從地球到太陽系遙遠部分的旅行時間,並監測和了解可能與地球碰撞的近地物體。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研究了太陽系中各種天體的軌道,並計算出它們如何相互配合和相互作用。新發現的星際高速公路使彗星和小行星在太空中的傳輸速度比以前想像的要快得多,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就可從木星旅行到海王星。

為了發現這些天體高速公路,研究團隊研究了空間流形——從太陽系邊緣延伸出來的隱藏拱門的連接。要了解這些拱門如何相互連接,研究人員必須檢查數百萬個天體的軌道,其中包括彗星、月亮和行星。

研究人員觀察了從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開始的天體之間的結構,這些結構在神秘的空間流形內部形成了一系列相連的拱門。研究揭示了一個過去未曾發現的明顯由多個小行星帶延伸至天王星的弓形連接的流形裝飾結構。

其中最顯著的拱形結構,與木星及其作用在受其影響的天體上的強大引力有關。木星族彗星以及被稱為半人馬座的小型太陽系天體的數量受到空間流形的空前控制。其中一些天體最終將與木星相撞或從太陽系中彈出,有一天會到達遙遠的恆星系統。

研究發現,這些流形上的軌道在快速的時間尺度上遇到木星,在那裡它們可以轉換成碰撞或逃逸的軌跡,並在短短十年內達到海王星。所有行星都產生類似的流形,這些流形滲透到太陽系中,從而實現了真正的天體高速公路的快速運輸。

研究人員表示,木星可在十年時間尺度上引起大規模的運輸不足為奇。這在以前專門為木星輔助運輸而設計的太空任務中已經看到過,如兩次「航海家」任務的飛越就是最好的例子。重力助力器可以通過空間流形實現,這也是天文學家眾所周知的。但空間流形對自然天體的廣泛影響在很大程度上被低估且未被開發。

研究人員稱,需要對結果進行進一步研究,以了解太空飛行器如何更好地利用新的星際高速公路。研究團隊還希望確定這些流形在地球附近的表現,以了解如何控制小行星和隕石與地球的碰撞。

總編輯圈點

如果你要在宇宙中航行,就一定要考慮引力。宇宙空間並不是一張平滑的紙,它有褶皺,還藏著「加速器」和「捷徑」。此前,美國航空航天局曾設計出一條在太陽系行星之間飛行的路線圖,按照這條看起來蜿蜒曲折的路線旅行,可以大幅減少所需能源。那麼,怎樣可以減少時間呢?這就需要藉助一條條高速通道。它們是一種存在於宇宙中的無形結構,需要計算和觀測才能發現它們存在的線索。了解物體在宇宙中如何運動,人類要學習的還有很多。

相關焦點

  • 太陽系中發現新的星際高速公路 可加快太空飛行器旅行時間
    據《科學進展》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條貫穿太陽系的新的「星際高速公路」,它可以在未來加快太空飛行器從地球到太陽系遙遠部分的旅行時間,並監測和了解可能與地球碰撞的近地物體。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研究了太陽系中各種天體的軌道,並計算出它們如何相互配合和相互作用。
  • ...的星際高速公路使彗星和小行星在太空中的傳輸速度比以前想像的...
    文 / 夏洛特2020-12-16 06:51:47來源:FX168 【太陽系發現新的星際高速公路】據《科學進展》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條貫穿太陽系的新的「星際高速公路」,它可以在未來加快太空飛行器從地球到太陽系遙遠部分的旅行時間
  • 天文學家剛剛發現可以快速穿越太陽系的宇宙「高速公路」
    天文學家發現,由太陽系中的引力相互作用產生的不可見結構形成了一個「空間高速公路」網絡。這些通道可以使物體快速穿越太空,並可以用於我們自己的太空探索目的以及研究彗星和小行星。由於太陽系中的混亂與穩定和不穩定流形的存在有關,因此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李雅普諾夫指數(FLI)可以捕獲應用於其的動力學模型的流形的痕跡,包括穩定流形和不穩定流形。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在這裡,我們使用FLI來檢測空間流形的存在和整體結構,並捕獲在軌道時標上起作用的不穩定性;也就是說,我們使用了這種敏感且公認的數值工具更籠統地定義太陽系內的快速運輸區域。」
  • ...它可以在未來加快太空飛行器從地球到太陽系遙遠部分的旅行時間,並...
    2020-12-16 06:51:47來源:FX168 【太陽系發現新的星際高速公路】據《科學進展》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條貫穿太陽系的新的「星際高速公路」,它可以在未來加快太空飛行器從地球到太陽系遙遠部分的旅行時間,並監測和了解可能與地球碰撞的近地物體。
  • 研究人員提出「太陽系高速公路」假說 加速星際間穿梭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外媒「Engadget」日前爆料,天文學家在太陽系空間中發現一條天體專用的「高速公路」,進入這一軌道上的天體運行速度大幅度提升,遠超我們的想像。塞爾維亞貝爾格勒天文臺的Nataa Todorovi和她的團隊發現,太陽系中天體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往往是不固定的,尤其是彗星、小行星這種小型天體,極易受到體積龐大的行星引力幹擾而偏移當前運行軌道。但與科學界此前普遍認知不同的是,在這種強大引力作用下,小型天體受其牽引作用並靠向大型天體的速度遠非此前認為的那麼慢。
  • 外媒:一顆星際彗星在穿越太陽系過程中逐漸毀滅
    參考消息網3月23日報導澳大利亞科學預警網站3月23日以《似乎星際衛星大老遠來太陽系消亡》為題報導稱,天文學家發現,一顆星際彗星看來一心就要奔向太陽系尋求「死亡」。編譯如下: 一顆從星際空間進入太陽系的彗星可能不會再次成功。
  • 天文學家揭示太陽系首個到訪星際天體「奧陌陌」起源
    國家天文臺 供圖 2017年10月,天文學家發現一顆闖入太陽系的系外小天體,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其命名為「奧陌陌」。作為人類觀測到的首個星際天體,奧陌陌的到來引起全球廣泛關注,其獨特的性質也引發學術界對原有星際天體形成和演化機制的重新討論。
  • 人類在太陽系探測到的第一個系外造訪星際天體奧陌陌
    然而,即便調用了幾乎所有的天文望遠鏡,天文學家仍未發現這位星際訪客身上有任何彗星的影子——從中並不能找到向外噴射氣體和塵埃的跡象。於是天文學家有了一個新的推測:奧陌陌,有沒有可能是一顆小行星。比如,它的運行軌跡——這位訪客似乎來去自如,不受太陽系束縛,目前正沿著雙曲線軌跡運行,幾年後,或許就會穿過太陽系,一去不復返。在對奧陌陌軌道數據進行統計研究之後,天文學家發現,只有引入一個相當大的非引力項,才能使其軌跡得到合理解釋。換言之,這位星際訪客之所以可以加速離開太陽系,是受一種非引力的動力影響。
  • NASA星際邊界探測器鎖定太陽系邊緣磁場
    【每日科技網】   據國外媒體報導,2008年美國宇航局成功發射了星際邊界探測器(IBEX)。此後不久,探測器觀測到空間中的奇怪現象:許多粒子在又長又細的條狀物體上流動;這一現象被稱為IBEX絲帶。它的成因尚不得而知,但它的發現開啟了人類觀測太陽系外物質的進程。
  • 發現來自太陽系外的彗星,本來就是從太陽系跑出去的!
    日本國家天文臺(NAOJ)的天文學家,分析了兩個永遠離開太陽系的天體路徑,並確定它們很可能也來自太陽系以外。這些結果提高了我們對外太陽系和更遠星際空間的理解。並不是所有彗星都沿著封閉的軌道繞太陽運行,有些在飛向星際空間之前高速穿越太陽系,再也不會回來。雖然計算這些彗星的去向很簡單,但確定它們來自哪裡就更難了。
  • 確認太陽系出現第二位星際訪客,初判是星際彗星,起源地待尋找!
    奧陌陌(Oumuamua),有關注天文的同學應該聽說過它,它是有史以來人類在太陽系內發現的第一位星際訪客。在天文學家為未有足夠時間研究它鬱悶不已時,今年人類再次發現第二位星際訪客,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命名為「2I/Borisov」,是顆星際彗星,於今年12月將到達最接近太陽的近日點。
  • 天文學家發現太空高速公路,加速星際旅程
    近日,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中由引力相互作用產生的隱形結構形成了一個「太空高速公路」網絡。這些通道使物體能夠在太空中快速移動,並可用於空間探索以及彗星和小行星的研究。這項發現來自塞爾維亞貝爾格勒天文臺。
  • 19顆星際來客全被留在太陽系?軌道與黃道面傾斜,機會來了
    法國研究人員在太陽系內發現19顆特殊小行星,懷疑它們來自於星際空間,最後全被留在太陽系內。或許你聽說過奧陌陌這個名字,一個來自星際空間的小天體,2017年,當奧陌陌開始轉身離去時,天文學家才首次發現了它,並對其進行了一系列研究。
  • 人類發現的第一個星際天體「奧陌陌」身世被「公開」
    人類發現的第一個星際天體的起源剛剛被揭曉了。4月13日,《自然-天文》在線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博士後張韻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教授林潮的研究論文,揭示了一顆叫做奧陌陌的星際天體的形成機制和成為星際天體的過程。論文提出的新模型表明,奧陌陌可能是被原行星系統中恆星的潮汐作用撕碎並甩出的碎片,數值模擬結果首次全面系統地復現了奧陌陌的所有特徵。
  • 太陽系首位星際訪客標準中文名叫奧陌陌
    太陽系首位星際訪客的降臨是本年度最重大的太空事件之一,它的與眾不同真是令人印象深刻。首先,它的運行軌跡異常奇特,用某些網友通俗的話描述就是直角拐彎。這似乎透露出三體人水滴幾分兇猛的氣質。遙想未來,水滴入侵太陽系時將為我們表演高速飛行中銳角拐彎的高難度動作。
  • 根據新的模擬,太陽系的保護泡-日光層,具有完全不同的形狀
    長期以來,天體物理學家一直在爭論保護太陽系免受致命的宇宙射線影響的磁力場的大小和形狀。圖片:Opher等你生活在泡泡中。不是隱喻的泡泡,而是真實的,字面的泡泡。但是不用擔心,不僅是您所有人都生活在泡泡中。整個行星以及太陽系中的所有其他行星也都在泡泡中。而且,我們應該感謝它的存在。
  • 太陽系出現「高速公路」,科學家:從木星到海王星,只需10年
    可以說,人類進入到21世紀之後,科學技術的發展的確突飛猛進,據報導,在近日的《科學進展》雜誌上,來自美國加州大學的科研人員,竟然在太陽系中發現了一條「高速公路」,這條高速公路可以讓太空飛行器在太陽系內旅行的時間大幅度縮短。
  • 雪茄型彗星「奧陌陌」飛凌太陽系,被NASA發現在真空中「放屁」
    太空中的大天體由於自身引力的原因,一般都是球體,比如月球,八大行星,太陽,這些天體都可以近似看成一個球體。但是一些彗星,隕石之類的天體由於引力極小,一般都是不規則的形狀。雖然如此,但是科學家們卻幾乎從未發現過長長的雪茄型彗星。
  • 新發現,類似太陽系中發現了「九號行星」
    即使我們已經解了自己的太陽系,特別是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研究人員仍然面臨許多未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之一就是所謂的「九號行星」。九號行星假設指出,我們的太陽系中有一個巨大的行星,它與太陽的距離很遠。沒有人觀察過這個假想的星球。它的證據在於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比地球大250倍。這些對象被稱為e-TNO,用於極端的跨海王星對象。
  • 旅行者1號又有新發現,在太陽系邊緣,正上演一種新型電子爆發
    但即使在穿越星際空間的時候,它們仍在探測來自230億公裡外太陽的宇宙射線爆發。狹義上的太陽系邊緣太陽表面不斷地發出太陽風,一種以等離子體形式存在的帶電粒子流,隨之還會產生一個磁場。由太陽風和它攜帶的物質所創造的「氣泡」被稱為日球層,也就是來自太陽的太陽風遭遇到星際介質而停滯的邊界,被稱為狹義上的太陽系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