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造車芯,劍指特斯拉

2020-12-11 雷鋒網

蘋果正抓緊與「汽車界的蘋果」(特斯拉)搶蛋糕。

據 Digitimes 報導,蘋果正與臺積電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汽車晶片,並探索在美國建立某種工廠的可能性。

不僅如此,在傳出造芯消息的前一日,有報導稱蘋果自動駕駛部門進行人員調整,由 AI 老將 John Giannandrea 接任,全權負責蘋果自動駕駛系統的後續開發。

不難看出,在自動駕駛領域「起了大早趕了晚集」的蘋果近期已開始明顯發力。

蘋果欲造汽車芯

Digitimes 報導指出,據汽車產業鏈消息,蘋果近期確立了在美設廠、生產的計劃,並開始與全球車用電子供應鏈上下遊展開合作洽談,進一步了解現階段的技術規格、報價及未來技術成長動能。

產業鏈預測,Apple Car 可能將於 2024~2025 年亮相。

雷鋒網註:圖為網傳「蘋果汽車」概念圖,來源:appleinsider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預測與郭明祺在 2018 年發布的預測報告極為接近——郭明祺預測,蘋果將為消費者帶來 L4 或 L5 全自動駕駛,Apple Car 可能會在 2023-2025 年間問世,該車型將成為下一個蘋果明星產品,因為蘋果在軟硬體及服務整合上有巨大優勢。

同時,報告還指出臺積電將為「Apple Car 的駕駛輔助系統」生產定製晶片;從 Digitimes 的報導來看,預測再次接近現實——報導指出,蘋果正與臺積電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汽車晶片。

據悉,臺積電早已為 Apple Car 展開部署,在南科設有專屬的研發廠區,與意法半導體(ST)合作加速氮化鎵(GaN)製程技術的開發,並將分離式與整合式氮化鎵元件導入市場。

臺積電曾表示,功率氮化鎵及氮化鎵積體電路產品技術,在相同製程上具備更優異的效益,能夠協助意法半導體提供中功率與高功率應用所需的解決方案,包括應用於油電混合車的轉換器與充電器。

事實上,蘋果與臺積電之間已有多次合作,目前 iPhone 、iPad 中使用的 A 系列處理器,以及 Mac 電腦上的 M1 晶片均是由臺積電生產。

因此,蘋果即便要造汽車晶片,與臺積電合作也並不意外。

但有趣的是,特斯拉也正與臺積電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晶片,其即將推出的 HW4.0 晶片可能在 2021 年第四季度量產。在汽車晶片製造上,蘋果與特斯拉再一次「碰面」。

Digitimes 援引相關業內人士指出,Apple Car 模式與特斯拉近似,市場供應鏈重疊率較高,而基於蘋果對供應鏈的強大掌控力,應該會快速確定供應廠商以保障供給。

目前,已有不少行業供應商開始送樣與蘋果進行初步洽談,Apple Car 供應鏈名單或將於 2021 年逐步揭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鴻海集團近期宣布進軍電動車領域,展示了多項相關車用技術,據市場預測,鴻海集團此舉亦是為了蘋果這一大客戶。

蘋果與特斯拉之間,正有暗流湧動。

蘋果挖角特斯拉

蘋果開始進入自動駕駛領域是在 2014 年,推出了「Titan」計劃。

事實上,在 「Titan」計劃之前,蘋果曾實行過 iOS in the Car 計劃,即發展 CarPlay 車載系統,進入車聯網領域。

不過,蘋果在汽車領域的野心,顯然不止於此,造車才是其真正目的,希望用強如 iPhone 的車型直接顛覆整個行業。

有報導指出,蘋果當時準備打造一輛極具蘋果特色的電動自動駕駛車型,且拿出了大量天馬行空的概念,包括在前擋和車窗上整合 AR 或全息技術,用特殊聚合物打造的吸熱車頂和類似播音 787 的變色玻璃等。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蘋果開始大規模招募,從汽車行業及其他相關領域(如電池技術和自動駕駛系統)挖人;而特斯拉,就是目標之一。

僅在 2015 年年初,蘋果就從特斯拉挖走了 5 名高管。

後來,蘋果自動駕駛部門的領導者 Doug Field 也是從特斯拉返聘回蘋果——Doug Field 曾是蘋果 Mac 硬體工程副總裁,後來在特斯拉待了 5 年, 負責 Model 3 的車輛工程和製造。

Elon Musk 曾對其評價道——Doug Field 是世界上最有才華的工程師(one of the world’smost talented engineering execs)。

不過,2018 年 8 月,Doug Field 重新回到了蘋果的懷抱。

Doug Field 的回歸,也讓當時陷入疲態的 「Titan 計劃」重新煥發了活力,外界猜測「蘋果造車之心未死」。

不過,隨著蘋果新一輪的人員調整,Doug Field 被退下,取而代之的,是人工智慧高級副總裁 John Giannandrea。

據彭博社 2020 年 12 月 9 日報導,蘋果自動駕駛部門換帥,由 John Giannandrea 接任,全權負責蘋果自動駕駛系統的後續開發,Doug Field 及其團隊的數百名工程師將併入 Giannandrea 的 AI 與機器學習團隊。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蘋果的造車計劃曾遭受重創,但蘋果始終沒有放棄對自動駕駛領域人才的挖掘。截至 2019 年末,蘋果從特斯拉公司挖走了超過 300 人。

對於特斯拉員工頻繁「跳槽」蘋果,連馬斯克自己都調侃道——

如果你在特斯拉混不下去,就要去蘋果上班了。蘋果僱走了我們解僱的員工,我們經常戲稱蘋果是特斯拉的墳墓。

蘋果與特斯拉,終有一戰

儘管 Apple Car 推出尚有時日,但自從蘋果決定進入自動駕駛領域起,就已經預示著它與特斯拉之間,終有戰役展開。

風險投資公司 Loup Ventures 的聯合創始人 Gene Munster 曾表示,大眾汽車或通用汽車等老牌汽車製造商不會對特斯拉構成巨大挑戰,因為這些公司「實際上沒有實質性的競爭」。

在他看來,只有蘋果公司才有可能堪與特斯拉匹敵,前提是這家 iPhone 製造商也進入這個細分市場。

儘管蘋果極少公開其在自動駕駛項目上的進展,但蘋果 CEO Tim Cook 曾於 2017 年公開表示:

我們正專注於自動駕駛系統,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核心科技,蘋果將其看作所有 AI 項目之母,因為它可能是最困難的 AI 項目之一了。

從外媒的曝光來看,蘋果一直在自動駕駛項目有所布局。如此,Gene Munster 所說的前提,便足以忽略。

除了 Gene Munster,摩根史坦利公司分析師 Katy Huberty 也同樣認為「蘋果和特斯拉未來更有可能成為對手,而不是合作夥伴」。

Katy Huberty 表示,在未來 20 年,特斯拉可能走上類似於「iPhone 巨人」的發展道路;這正好也是蘋果研發自動駕駛汽車的路徑,即在未來的自動駕駛電動汽車中構建自己的汽車網際網路生態,讓 iOS 用戶繼續在車內使用蘋果的各種網際網路服務。

Katy Huberty 認為,蘋果公司將控制其 Apple Car 的整個汽車體驗,並將建立一個「垂直體系方案」,蘋果希望在汽車行業也能佔據一席之地。

據悉,蘋果在 2020 年就投入了高達 190 億美元作為汽車研發資金;作為對比,整個汽車行業的研發金額約為 80 億至 1000 億美元。

分析師們認為,蘋果在自動駕駛項目上大量的資金湧入會對汽車市場造成「破壞性」。從目前自動駕駛市場來看,首先受到衝擊的,或許是居於首位的特斯拉。

如此看來,蘋果與特斯拉的正面相對,只是時間問題。

參考資料:雷鋒網雷鋒網

【1】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0-12-08/apple-shifts-leadership-of-self-driving-car-division-to-ai-chief?sref=9hGJlFio

【2】https://www.digitimes.com.tw/tech/dt/n/shwnws.asp?CnlID=1&cat=0&cat1=&cat2=&id=599955&packageid=14386

【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7605405269453305&wfr=spider&for=pc

【4】https://appleinsider.com/articles/20/05/21/apple-will-maintain-bumper-to-bumper-control-of-apple-car-project-says-morgan-stanley

相關焦點

  • 蘋果造車芯,抓緊與特斯拉搶蛋糕
    蘋果造車芯,抓緊與特斯拉搶蛋糕 肖漫 發表於 2020-12-11 10:30:38 蘋果正抓緊與 「汽車界的蘋果」(特斯拉)搶蛋糕。
  • 特斯拉最強勁敵終於動起來了!蘋果欲造汽車芯搶蛋糕
    蘋果正抓緊與「汽車界的蘋果」(特斯拉)搶蛋糕。據 Digitimes 報導,蘋果正與臺積電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汽車晶片,並探索在美國建立某種工廠的可能性。不僅如此,在傳出造芯消息的前一日,有報導稱蘋果自動駕駛部門進行人員調整,由 AI 老將 John Giannandrea 接任,全權負責蘋果自動駕駛系統的後續開發。
  • 造車新勢力三強成績單比拼,誰能劍指特斯拉?
    文丨獵雲網 ID:ilieyun作者丨韓文靜隨著蔚來公布2020第三季度財報,國內三家造車新勢力今年三季度的成績單已經全部交出。今年,造車新勢力經歷了冰火兩重天,蔚來、理想、小鵬作為跑出來的為數不多的造車新勢力企業,已經實現了量產,朝著造車夢更進一步。
  • 特斯拉終結者?科技巨頭蘋果入場造車
    早在2014年,造車新勢力們扎堆成立的元年,蘋果就在內部秘密創建「泰坦項目」的造車計劃。項目建立的第二年,蘋果就開啟「鈔能力模式」,大肆挖人。不論是奔馳等傳統汽車巨頭,還是特斯拉這樣的新能源領頭羊,幾乎被蘋果挖了個遍。 為此,馬斯克還在媒體上嘲諷蘋果是「特斯拉墳墓」,聲稱只有特斯拉不要的人才會選擇去蘋果。
  • 蘋果造車,特斯拉沒事/富士康先涼?
    因為把所有關於蘋果造車的消息前後串聯一下,就會發現之中的混亂。隨著路透社的消息放出,蘋果將在2024年投產自己的智能汽車,將實現自動駕駛技術的消息,甚囂塵上。於是,全世界的網絡上都出現了這類的標題:蘋果造車,幹掉特斯拉?
  • 為什麼蘋果造車對特斯拉是重大利好?
    蘋果為什麼開始造車?  由特斯拉引領的電動汽車已經和傳統汽車大不一樣,隨著電池技術和無人駕駛技術的進步,  汽車將不再僅僅是一個運輸工具,而成為一個可移動的智能電子設備  蘋果作為個人電子設備無可爭議的領軍企業,想要進入這個高速發展,並且市場潛力巨大的電動汽車領域也是順理成章的。其實蘋果早在2014年就開啟了造車項目,並取名為「泰坦」。
  • 昔日馬斯克「求收購」不見,寧願砸錢造車,蘋果與特斯拉必有一戰?
    周一,受部分投資者在特斯拉加入標普500指數後套現離場影響,疊加蘋果造車消息,特斯拉在納入標普500指數首日即大跌6.49%。周二,特斯拉股價繼續走低,盤中最多跌5%,市值一度跌破6000億美元,最終收跌1.46%報640.34美元。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再次傳出造車消息的蘋果股價連續兩日上揚。在周一上漲1.24%之後,蘋果周二漲超2.8%,領跑道指成份股。
  • 蘋果造車,能終結特斯拉神話嗎?
    本文系深潛atom第132篇原創作品 一旦蘋果的造車機器開動,特斯拉和傳統車企很難能夠做到氣定神閒。臺灣的《經濟日報》更是指出,蘋果首款電動車Apple Car將在明年第三季度發布,蘋果正在籌備整車生產線。再到之前,蘋果更換無人駕駛部門負責人,和臺積電一起研發專門針對無人駕駛的晶片。蘋果造車這個話題,年末再度引起了外界的熱議。眼見特斯拉的市值超過6000億美元,從公司資源到技術儲備,尤其是無人駕駛技術上,並不遜色於特斯拉的蘋果,進軍整車領域也在情理之中。
  • 下一個特斯拉?蘋果造車或許並非空穴來風
    相較於蘋果自己,外界似乎對蘋果的「造車夢」更上心,當再次有造車進展的傳聞出現時,當然,這並不是蘋果第一次被傳出要造車的消息了,最近關於蘋果造車的消息幾乎席捲了電動車行業。而從汽車領域來說,這樣顛覆了原有造車模式、改變人們認知的無疑是特斯拉。
  • 蘋果造車?!眾說紛紜
    ,但造車風聲一出,其股價也在周二隨之上揚,收盤價報131.88美元,漲幅2.85%。,這無異於為本就火熱的造車新勢力再次澆上了「一碗熱油」。,但造車所涉及到的系統性準備工作十分龐雜。而在更為近期的報導中,我們可以獲知蘋果已從相關車企招募了諸多員工與高管,這其中就包括了曾負責工程的特斯拉高級副總裁道格·菲爾德,以及通用、克萊斯勒和大眾等車企的高級人才。此外,亦有多名曾就職於三星等頭部電池企業的研發人員曾被挖至蘋果公司。
  • 蘋果造車確認回歸,特斯拉在美國終於有了對手?
    不過在未來,蘋果或許還會將手伸向汽車行業。因為最近,關於蘋果造車的消息頻繁傳出,此次或許真的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了。造車之心不死,此次確認回歸其實關於蘋果造車的傳聞,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同時,蘋果目前正在與臺積電合作,共同開發自動駕駛晶片。從以上消息判斷,蘋果造車一事可能確認回歸。特斯拉迎來最強對手?儘管此前對於Apple Car,馬斯克表示了歡迎,而且他認為蘋果進入汽車領域會"幫助擴展電動汽車業務"。
  • 錯過收購特斯拉,蘋果會自己造車嗎?
    錯過了特斯拉的蘋果,其實有意向自己造車。蘋果造車的消息傳出後,其公司股價上漲了3.4%,相關供應鏈的股價也大漲。12月22日,電動汽車固態鋰金屬電池開發商Quantumscape股價暴漲24%,電動汽車充電站服務提供商Blink Charging股價上漲16.5%,雷射雷達傳感器開發商的股價也受到提振。受該消息影響,蔚來、小鵬、理想、特斯拉等造車新勢力股價相應收跌。
  • 蘋果造車或成特斯拉股票最大利空?
    摩根史坦利分析師Adam Jonas認為,蘋果可能進入汽車市場或將成為特斯拉股票最大的利空因素。看到「蘋果造車」的新聞頻頻上熱搜後,莫名其妙地聯想到了此前看過的一部叫《出路》的紀錄片,導演鄭瓊用6年的時間(2009-2015年),去紀錄三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逐漸長大成人。
  • 蘋果宣布造車?6000億美元的特斯拉,碰瓷2萬億的蘋果?
    前幾日,蘋果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那就是蘋果汽車將在2021年提前發布,那麼問題來了,現在智能汽車的玩家如此之多,為什麼蘋果還要造車呢?別看蘋果公司常年活躍在通信領域,咋一看跟造車不搭邊,但是最近大眾CEO的一段話,讓我們不得不審視,蘋果入局造車,對整個行業可能帶來的衝擊。
  • 蘋果宣布造車,特斯拉股票應聲下跌6.49%
    蘋果宣布2024年開始生產汽車,當然也是電動汽車。蘋果的造車計劃也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蘋果曾經一度打算放棄造車項目,像 Google 那樣僅專注於全自動駕駛軟體方面的開發。如今,蘋果重新加入了競賽。
  • 蘋果造車的「鯰魚效應」
    ,但蘋果想要造車的消息一經曝光,還是吸引了業界的目光。 但也有人並不看好,他們並不看好人們總是去過度神話蘋果。有媒體表示,蘋果造車不過又是一次沒有驚喜的心智戰爭罷了。 馬斯克更是在社交媒體上透露,蘋果CEO庫克過去還曾拒絕了以600億美元收購特斯拉,這更是把蘋果造車的話題推上了熱搜。
  • 蘋果公司要花幾千億造汽車?為何從著名車企挖了不少高管來?
    運營商財經網 八卦叨/文近日來,關於蘋果要造汽車的消息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據了解,該消息源於一則蘋果公司的專利事件,即傳蘋果公司獲得了一個VR車內應用專利,這項專利名為 "顯示器的外觀集成",該專利提出可以改變汽車內顯示屏的顯示方式。
  • 蘋果「造車」:電池技術突破堪比「iPhone問世」
    該報導稱,這一電池技術正是蘋果「造車」策略的核心,它有望「極大的」(radically)降低電池成本,同時增加車輛續航。 要做到這一點,蘋果計劃採用一種獨特的單體(monocell)電池設計,讓所有電芯直接融合到一起,從而消除傳統電池組各個電芯之間存在的空間浪費。
  • 蘋果造車特斯拉慌了嗎?大行怎麼看?
    摩根史坦利分析師Adam Jonas表示,該行汽車、科技和硬體領域的研究團隊長期以來就一直預計,蘋果早有一天會自行設計和生產汽車。此外,團隊一直以來還認為,相比於傳統車企,以蘋果為代表的科技巨頭會給$特斯拉(TSLA.US)$帶來「更為嚴峻的挑戰」。
  • 蘋果手機造的好,造車會是特斯拉的最強對手嗎?
    多家主流媒體預測蘋果將在2021年下半年推出帶有硬體的自動駕駛車載系統和解決方案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被傳出蘋果造車的新聞了,不過最近美國媒體已經開始大量的對蘋果汽車的「泰坦」項目進行造勢。而且最近特斯拉可能也得到了相關信息的證實,因此馬斯克也按耐不住透露出當年被庫克冷落,連見都不見,因此替蘋果遺憾沒有收購到如今擁有6000億美元市值的公司。也不難看出為什麼豐田汽車總裁豐田章男當眾炮轟特斯拉:「不應低估豐田超過1億輛汽車的製造實力」,隱含的意義就是:沒有造那麼多車,卻市值比豐田還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