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志偉 肖學鋒)近日,張掖市城市汙水處理廠三期項目經過一個月的微生物馴化培養,汙泥活性及濃度均達到運行要求,於12月5日正式投入運行。
張掖市城市汙水處理廠三期項目作為市區重點項目,該項目的實施是我區完成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提升和完善城市汙水收集率、改善山丹河水質的一項重要舉措。在建設過程中受到了市、區兩級政府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該項目自2019年6月份開工建設以來,項目參建各方緊密配合、精心組織,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及各種困難,倒排工期,採取有力措施,窮盡一切辦法推進項目建設進度。至目前,中控及化驗綜合樓、機修間、開閉所、總進水分配井、粗細格柵間、初沉池、A2/O生物池、MBR膜池、接觸池、鼓風機房、汙泥幹化車間、濃縮池等14個單體構築物土建工程已全部完成,廠區工藝管道敷設,廠外匯水井基礎開挖支護,已具備運行條件。
張掖市汙水處理廠廠長馬永偉告訴記者:「截止目前,各工段設備設施運轉正常,實現了城市生活汙水全收集、全處理。三期項目採用『多段多級A2/O生物池』+『MBR膜』深度處理工藝,日處理汙水6萬噸,三期項目建成以後,總處理規模可達14萬噸。此次採用的MBR膜深度處理工藝屬省內前列,出水水質完全能夠達到並優於設計排放標準,項目的投入試運行完全能夠實現城區生活汙水應收盡收,對改善山丹河水質環境、提升城市人居環境質量都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張掖市汙水處理廠三期項目的建成,不僅實現了城區汙水應收盡收,而且出水水質可直接達到國家規定的城鎮汙水處理廠一級A排放標準,部分指標可達到地表四類水標準。同時,記者了解到,汙泥幹化項目作為張掖市城市汙水處理廠三期項目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甘州區為完成環保督察反饋整改任務銷號的一項重要舉措。該項目設計三條生產線,滿負荷運行後,日處理汙泥達300噸,幹化後的汙泥含水率可由原來的80%降至60%以下,可用於焚燒發電、堆肥、建材原材料和衛生填埋。
張掖市汙水處理廠副廠長李竹告訴記者:「汙泥幹化項目主要是為了處理張掖市汙水處理廠一期、二期及三期的處理後的剩餘汙泥,通過汙泥幹化項目可以將汙泥資源化、減量化,做到汙泥的無害化處置。」
該項目的建成使用,能夠有效提升張掖市城區生活汙水處理能力,處理後的尾水可直接用於北郊溼地生態補水,對改善山丹河水環境質量、提升城市人居環境都將產生積極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