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沒有非賣品:10年前險600億賣華為,任正非一夜斷臂求生

2020-11-19 齊林院長

時光撥回 2019,哪怕是任正非,也想不到會在明年和自己成材的「親兒子」分家。


榮耀,中國手機 Top5,超越了蘋果,超越了小米+紅米,更是有機會和大哥華為平起平坐。


但今天的榮耀不再是誰家的榮耀,榮耀的榮耀要靠自己重新掙。


折合約 2600 億人民幣,這筆錢也是華為當下要全力投入「晶片科技競賽」的最後籌碼,這場和時間的賽跑。一旦輸了就沒有退路。


但其實,華為斷臂求生的事情,已經發生過 3 次了,每次靠著出售業務及時補充」血量「渡過難關。



任正非在籤字出售榮耀的時候,大概有重重地吸了一口煙,但他不是第一次做這樣的抉擇,在華為二十多年的歷史裡,這樣的時刻有 3 次之多,華為最慘的一次,任正非已經同意將華為手機業務作價 600 億元賣身摩託羅拉。


斷臂求生,壁虎斷尾,華為深諳棄車保帥之道。


正如軍人出身的任老很喜歡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毛爺爺曾經在失去延安之後說過:」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我們要用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


而對於華為而言,榮耀,就是今天華為的「延安」,是存人失地而達成人地皆存的重要轉折。



第一次「斷臂」:出售現金流「親兒子」,存下過冬糧


1993 年的華為,憑藉著 C&C 08 交換機的成功,華為才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


其實比起小米,華為才是最開始的「性價比玩家」,當時進口交換機的價格在 300 美元左右一臺,而華為通過自研發把價格降到了 80 美元一臺,成功成為各省市郵電部門的採購大頭,一舉把電信業務推向全國。


但此時的華為,也因為交換機這種重資產的模式,背上了巨大的經濟壓力,一度要郵電局提前墊資才能繼續生產。


任正非的想法是,做一個更賺錢的「副業務」,幫助華為快速收益。


當時的電信基站,還得有配套的電源,而華為過去是採用外採購的形式來做,從全國 200 多家的電源公司裡招標。


(華為早期的任正非)


1995 年,華為啟動了電源業務,從總部調了 100 多位員工,專心做電源市場。


當時市面上的電源公司,90% 以上都是「倒爺」,從海外進口電源再轉手在國內高價賣出。


華為一進入就是降維打擊,當年實現了 2.16 億的收入,和高達 5000 萬的利潤,並成為了這個市場絕對的老大。


到了 2000 年,這家叫「莫貝克」的子公司,改名「華為電氣」,光註冊資本就達 7 億元,並且成為給華為輸血的重要渠道。



不過同是 2000 年,全球網際網路泡沫破裂,電信市場深受牽連,華為瞬間就迎來了冬天。


這一年,年營收仍然高達 220 億的華為,讓任正非坐立不安,他發布了一篇文章《華為的冬天》表示,如果大家都樂觀,說明公司的末日很快就要來臨。


果不其然,只用了半年,華為的增長率直接從 80% 掉到了 16%,冬天就在眼前。


任正非又是怎麼做的呢?


他選擇了在華為電氣最高光值錢的時候,套現,給母公司留下寶貴的過冬資金。


作價 7.5 億美元出售給愛默生,別小看這筆錢,這是華為當時 2 年的利潤,就是靠它華為才堅持在電信市場上投入巨資加入 3G 時代的競爭。


這,是華為的第一次斷臂求生,但很快,就將迎來第二次。



第二次斷臂:敵人的敵人是朋友,妙棋獲新生


時間來到了 2003 年,任正非在考察了美國波士頓後,作出了進軍海外的決定。


美國,當時的科技高地,擁有完善而激烈的市場競爭,華為離開了國內的「溫室培養」,能不能在美國存活,就決定了它是否在全球市場具備相同的競爭力。


此時,華為的數據一片大好,全球市場銷售達到了 317 億人民幣,同比增長 90%,當年海外市場銷售比例佔到了 27%。


但美國人很快就對華為還以顏色:專利戰。


思科(Cisco)對華為發起了世紀訴訟,在拉鋸之間,華為的產品遭到了停售,已經開足馬力生產的產品全部堆積,眼看就要變成電子垃圾。


華為,這時候最需要的是,資金,讓自己先活下去。


任正非再次想到了出售。



這次他的想法更「瘋狂」,一時心灰意冷的任老,決定把整個華為打包出售。


談到了 2003 年 12 月,摩託羅拉 CEO 扎菲羅夫斯基飛往中國海南島,和任正非在沙灘上散步談論收購細節,出價 75 億美元(615 億人民幣)。


摩託羅拉的價格非常有競爭力,這相比華為在市場上的估值足足溢價 190%。


這筆交易距離達成,只差 2 天,在任老基本同意的前提下,摩託羅拉一次內部動蕩,扎菲羅夫斯基被新 CEO 埃德-贊德取代,他上任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否定了收購。


並表示:華為是個未知的外國品牌,還身背官司,完全不值。


現在的我們肯定會為華為的留下而慶幸,但當時的華為卻完全不是,沒有這筆資金能不能活下去撐到思科官司結束都是個疑問。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任正非想到了,思科的主要競爭者 3Com。


華為下了一步妙棋,和 3Com 組建了一家聯合公司,華為-3Com,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華三。


用華三公司 51% 的股份,華為首先換取了 3Com CEO 克拉芬的出庭足證,他的法庭上的辯論讓思科完全無法反駁:


「在成立合資公司前的數月,3Com 進駐華為並與華為工程師們奮鬥數月,本人親眼目睹了華為的世界級工程技術能力,並且華為的產品完全是獨立自主設計,並不涉及任意抄襲行為「。


有了業界老大的背書,加之華三可以暫時華為進行出貨,這一招成功以退為進,站穩了美國市場。而華三本身也迎來了發展高潮,到了 2006 年它在交換機業務的市場份額達到了 36.5%,成為第一。


華為再一次兌現承諾,選擇了出售,作價 8.82 億美元將華三的 49% 股份完全賣給 3Com。此時的華為也非常需要這筆錢,因為重金投入的 3G 網絡研發,直到 2008 年才投入商用。


(新華三公司)


第三次險斷臂:華為手機將被賣,美國次貸危機及時救命


華三的 8.82 億賣身錢,也只堅持了 2008 年。


華為這種重研發的模式,註定了需要有巨額的現金流在手,才能持續健康的發展。


而在華為內部,根本就沒有所謂的「親兒子」,這就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足夠強大才有資格活下來。


2008 年,因為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華為再度陷入了「冬天」。


任正非這次盯上的,是從 2003 年開始,5 年時間不溫不火的運營商定製手機。這時的華為手機,完全沒有核心技術,



2003 年 6 月 24 日,這是華為擬定的手機業務賣身日。


通過出售手機及終端業務,將在國外的 5 家聯合資本(貝恩資本、高盛、KKR和Silver Lake)中獲取 35 億美元。


冥冥中自有天意,因為美國雷曼引發的次貸危機,5 家國外資本放了華為鴿子,要求下調華為手機的估價,並加入收購附加條件,例如保證收購後的回報。


任正非被激怒了,要能保證回報,我還賣來幹嘛!


4 個月後,華為終端部門換人,陶景文接替成為新總裁,並定下了新方案:推出華為自由手機品牌,針對谷歌系統做智慧型手機。


又一招妙棋,到了 2009 年,華為終端年收入達到了 40 億美元,單年賣出 3300 萬臺手機,去年收購時的估值還要高。


華為終端,到了那個時刻,就靠著自己在強手如林的華為內部,在任正非心中牢牢打上了「非賣品」的印記,成為三大主航道之一。


(早期的華為智慧型手機)


有很多朋友對華為今天出售榮耀感到憂心,畢竟斷臂嘛,在過去的傳統商業觀念裡都是極為危急時才會幹的事。


但對於華為來說,完全不是這樣,斷臂,才能造新血,才能為下一次更強力的成長蓄能。


正如任老所說: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讓榮耀放開束縛,讓華為得到過冬存糧,這是任老下的又一步好棋。

相關焦點

  • 華為不設非賣品:17年前欲百億賣華為,任正非取捨間的深刻邏輯
    任總雖有不舍,但是依舊投入原班人馬,鼓勵員工入駐榮耀,這也許跟前面多次的"斷臂求生"不同,不是放任自由,而是期待高飛。折合約2600億,這筆錢可以幫助華為全身心地去投入到"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的晶片全產業鏈。就像任總曾說的這一次"除了勝利我們已經無路可走。
  • 華為斷臂求生,任正非高明至極,不愧為商界第一人
    任正非可以說是中國商界最高明的人。因為他敢於斷臂求生,敢於取捨,敢於「以退為進」。任正非領導下的華為是中國最優秀的企業。因為華為歷經磨難,一定會練就鋼筋鐵骨,不敗金身,屹立不倒。恰恰任正非做的就非常好。留下來榮耀,沒有晶片,照樣等死。所以,這就體現了任正非的水平了。縱然是自己的「親兒子」,在關鍵時刻,也不能顧及那麼些了,當機立斷,賣了,畢竟活著才是第一位。
  • 2600億賣榮耀!任正非悲壯發聲:除了勝利,華為無路可走
    其實他們不知道,華為哪裡是賣榮耀,分明是斷臂求生,背水一戰——它已經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刻!2013年12月,華為推出榮耀手機。2017年,榮耀以5450萬銷量登上中國網際網路手機第一的寶座。2019年,榮耀營收900億人民幣,淨利潤60億。
  • 賣掉榮耀,華為斷臂求生的執行力即悲壯又強悍
    20年前,一篇任正非的《華為的冬天》在當時的IT界廣為流傳,彼時,華為剛剛取得2000年度220億營收的傲人成績,以29億元人民幣的純利潤位列中國電子企業百強之首。但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神秘的任正非對華為全體員工發出了華為終會倒閉的驚人言論。
  • 華為晶片告急,賣掉榮耀,斷臂求生
    沒錯,在之前,榮耀確實屬於華為的產業,華為的手機分為兩個款,一個是華為自己的系列,另一個是榮耀系列,但是華為現在面臨危機,華為的晶片在美國的制裁下,已經不夠用了。,用賣來的錢,繼續投資研究晶片,作為華為總裁的任正非肯定果斷的選擇了第二條路,那就是賣掉其中一款,繼續研究。
  • 華為「斷臂求生」? 榮耀或遭1000億出售,網友:兩全其美
    華為"斷臂求生"? 榮耀或遭1000億出售,網友:兩全其美之策!近期來,儘管大洋彼岸的大選釋放出對華為有利的消息,包括此前的多家供應商恢復供貨,但是實質上的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況且,華為也早已在這場"持久戰"中顯盡了疲態。
  • 華為要賣掉榮耀?禁令之下華為斷臂求生,阿里將會是榮耀的金主?
    而目前雖然高通和聯發科有意向華為提供晶片,但是如果白宮不放行,那麼一切也都是徒勞的。雖然華為和榮耀都是任正非的心血,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在這個艱難時刻,華為顯然兼顧不了那麼多了。,但是關於賣不賣至今也沒達成一定的統一意見。
  • 華為賣掉榮耀絕對不可能是斷臂求生
    華為將旗下榮耀手機業務打包出售到底是斷臂求生還是瞞天過海?首先將榮耀出售確實是不得已而為之。其次1000億現金交易,單純榮耀出售,不值。原因如下:手機行業競爭極端激烈 今年你說當紅炸子雞明年可能就被廣大消費者拋棄了,想想當初的諾基亞,摩託羅拉,近一點的HTC,三星手機國內份額(低於1%),之前的「中華聯酷」到現在只有華為手機
  • 華為斷臂求生,確認出售榮耀,三點原因說清​任正非動機
    前段時間,華為出售榮耀的消息鬧得沸沸揚揚,但是從華為官方的表態來看,並沒有承認所謂的收購案。無風不起浪,幾經波折,在11月17日,晶片斷供的兩個月之後,經過多方消息得知,華為終究選擇了斷臂求生,出售榮耀。
  • 400億美元!為什麼華為斷臂求生出售榮耀?任正非:早有準備
    雖然華為現在晶片「卡脖子」的困境,但華為並沒有坐以待斃,疾風知勁草,華為作為民族企業的領頭羊,也不是那麼容易被壓折的,任正非已然早有準備。雖然任正非對華為做拆分是無奈之舉,但這也是一場「自救行動」作為一家電子高科技企業華為,竟然也去參加了前不久在北京的一次車展,想必,華為是要轉變經營方向,悄悄在為將來的鋪路了。
  • 華為斷臂求生VS金蟬脫殼
    今天(2020.11.17)鋪天蓋地的都是華為斷臂求生的消息,華為真的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嗎?我認為華為沒有那麼窮困,這是個戰略調整,金蟬脫殼更恰當些,或許說成暗渡陳倉也可以。明面上華為打包出售榮耀是為回籠資金,攻克晶片短板——光刻機。為了光刻機真的有必要出售榮耀嗎?
  • 華為賣掉千億榮耀:是斷臂求生,還是在憋大招?
    當時的報導稱,華為將以3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榮耀部分股權。榮耀賣了多少錢?這次沒有披露,按之前的推算,大概在1000億元左右。斷臂,是為了自救。,華為每年要消耗幾億支手機晶片。那麼,華為為什麼還要堅持賣榮耀呢?
  • 華為出售榮耀,像極了敦刻爾克大撤退!是斷臂求生嗎?不是
    11月17日華為發布公告,稱:在產業技術要素不可持續獲得、消費者業務受到巨大壓力的艱難時刻,為讓榮耀渠道和供應商能夠得以延續,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決定整體出售榮耀業務資產,收購方為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對於交割後的榮耀,華為不佔有任何股份,也不參與經營管理與決策。對於此事,各大媒體紛紛進行了報導。有的媒體說,華為這次出售榮耀是「斷臂求生」,是自救!我認為不是這樣的。
  • 榮耀打包出售,華為斷臂求生還是戰略重組
    這一次,華為似乎真的確定要打包出售榮耀了。一般來說,網上關於華為的消息都不是空穴來風,例如之前華為招收而本次華為出售榮耀的消息則是經過了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可信度極高。除了確定榮耀被出售以外,知情人士還透露了交易細節。出售價格在1000億人民幣左右,買方則是由神州數碼,三家GZ機構,及TCL等公司。
  • 華為在求生,蘋果卻火爆不夠賣?任正非:冷靜,該洗個冷水澡了
    華為卻還在為求生努力果然,蘋果開售後,線上線下的銷售又是一片火爆。其實,從華為和中國半導體這一次被美國強大科技打壓下的現狀可以看出,且不論如今的很多小年輕或者蘋果各個年齡段的忠粉,也且不論沒有華為還有誰能與蘋果那樣的高端性能和顏值?十來年的「MOV」能有幾十年的蘋果的品牌影響力嗎?再看看蘋果代工給我們帶來的幾十萬就業,蘋果還有還有我們的科技實力,我們就會發現,當你不具備相當實力的時候,抵制的意義又能有多大呢?
  • 12年前,任正非差點賣掉華為手機49%的股份
    2017年,華為智慧型手機發貨1.53億部,全球份額穩居前三;2018年華為智慧型手機出貨量2.08億部,華為與第二名的蘋果基本持平;2019年華為智慧型手機出貨量2.4億部,超過蘋果成為第二。如果華為不是被美國打壓,華為手機不可限量。
  • 賣掉榮耀,是華為斷臂求生?
    華為要出售榮耀的消息早就傳得沸沸揚揚,前兩天筆者也發文進行了討論。但之前鑑於有關各方並沒有對此消息作出回應,且早前榮耀CEO趙明曾在內部否定這一說法,所以大家也只能將信將疑。而在昨天,多方權威媒體發布消息稱,華為1000億出售榮耀,此事總算可以確認為事實,交割也大概率已經完成,相信過不久便會官宣了。
  • 任正非、交換機、麒麟晶片,你有沒有被這樣的華為感動到
    但是你可曾知道30年前華為的命運,就如同任正非顛沛流離的經歷一般,幾度遊走在生死邊緣。任正非一看,這不就是我們要學習的對象嗎,於是就有了來美國取經的一幕了。面對外來的和尚,IBM倒是挺會念美國經的,每年20億學費,我把企業管理技術都教給你,愛學不學,外國佬動動嘴皮子講講課中國人要掏20億真金白銀呀。面對洋洋自得的美國人,任正非眼皮子抬都沒抬一下,20億就20億,這個補習班我上定了。
  • 苦心經營7年,榮耀說賣就賣了?任正非也是為了未來
    華為苦心經營榮耀七年,今年上半年,榮耀更是拿下了國內手機總出貨量第四名的好成績,可以說現在的榮耀已經完全稱得上是一個實力強大的個體廠商,但大家也知道,華為還是把榮耀給賣了。近日、華為、榮耀已經分別公開聲明,榮耀確實賣掉了,而買家則是由具有國資背景的企業和數十家榮耀供應商組成。難道華為這次真的已經困難到,要賣榮耀的地步了嗎?
  • 小米利潤100億,華為600億,真不在一個數量級
    ,對標華為消費者業務(手機、pc、平板和智能穿戴)是4673億人民幣。小米一年的利潤有100億,華為有600億。就算拋開華為的通信業務,兩家公司也不是一個數量級。2、小米賣掉了1.2億臺手機,華為賣掉了2.4億臺手機。小米高管整天懟天懟地懟友商,實際上是營銷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