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消息,近日,作為全球網絡安全行業發展趨勢風向標的第八屆網際網路安全大會(ISC 2020)正在雲端持續呈現,值得注意的是,特別開設的欄目——ISC Talk,作為國內首場安全行業 TED 演講,集結了安全圈一眾行業大佬,既有專攻技術的安全大牛,也有頂級資深智囊團,還有安全產業領袖人物,將在短短二十分鐘的演講中,告訴你當前國際網絡安全形勢,重塑你的網絡安全觀,告訴你面對變化、接受變化的路徑。
360企業安全集團輪值總裁高瀚昭以「360安全大腦能力體系框架」為議題,以當下網絡安全環境為切入點,聚焦360能力框架體系,提出「四步走」行動建議,並強調,360的長期願望是各家的安全大腦能夠實現互聯互通,都能互相輸出能力,共同形成國家級的安全大腦,護航數字時代國家安全。
高瀚昭表示,任何新概念的提出均是試圖解決當前的問題,那360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呢?就是用戶花了很多錢購買各種各樣的安全產品,但安全問題依然層出不窮。為什麼傳統安全防護模式頻遇「水土不服「,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
第一,安全的本質是對抗,大部分廠商能講很多理論,但缺乏真正的國家級大規模對抗經驗。傳統安全防護體系是對安全本質認識不足,安全並不像大部分的業務系統,只要按照規劃一步步建設便高枕無憂,它要面臨持續的攻擊,所以安全系統的本質是提升用戶對抗的能力。而現實中很多廠商能能提出各種安全理論,但並沒有經歷過真正國家級大規模實戰對抗,這樣怎麼能夠給出行之有效的安全體系架構。所以我們需要一套真正從實戰中總結的,能夠提升對抗能力的安全新框架。
第二,對抗的關鍵是持續運營,大部分廠商缺乏攻防專家也缺乏運營戰法。如何提升用戶的對抗的能力,這就需要持續的運營。傳統的安全運營大多數是安全運維,也就是維護安全設備的運轉,以及單個設備告警的處置,這樣往往一年下來用戶的安全能力並沒有真正得到提升。真正的安全運營一是看有沒有辦法評價現狀和目標的差距,二是能不能持續的改變現狀積累能力,最終達到目標。
第三,持續運營的目的是能力積累,大部分廠商無法提供讓客戶積累能力的基礎設施。持續運營過程中積累的能力存放在哪裡呢?有些廠商把安全能力轉化為安全設備裡的一條條規則,但是一換設備很多能力就丟掉了;還有一些廠商把能力轉化為運營手冊,但它沒有辦法自動化。在360看來必須有一個集中的系統來體系化的匯聚運營知識和能力,並且把人的能力轉化為系統的能力,這是我們提出的安全大腦和安全基礎設施。
高瀚昭強調,360提出的新一代安全能力框架體系恰逢其時,而安全能力建設的公式,即「安全能力=安全運營×安全基礎設施」對其進行了很好的概括。
高瀚昭談到,在過去十餘年攻防實踐中360打造出了一套雲端大腦,相當於網絡空間的預警機和反導系統。還以安全大腦為核心,360打造了實戰雲、情報雲、漏洞雲、專家雲、測繪雲、連接雲、開發雲、培訓雲、通訊雲在內的一套雲端基礎設施。形成安全能力的基礎條件。
有了安全雲腦的硬核築基,還需服務賦能,360還將為客戶注入「軟實力」。所以360根據每一朵雲的屬性,向城市、行業、企業賦能,輸出知識訂閱、分析APP、威脅情報、樣本鑑定、漏洞檢測規則、演練評估、專家服務、認證培訓、資產測繪、工作協同、安全開發、訪問安全這12大賦能服務。
360還將幫助客戶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十大安全基礎設施,是涵蓋風險發現類、威脅防禦類、事件處置類、檢驗進化類的「一套作戰體系」。
其中,在這套「作戰體系」之下,企業整體戰鬥力、感知能力、情報能力及應對能力得到提升,並與作為「中央司令部」的安全大腦以數據連接,配合持續運營、專家團隊和實戰演練的衡量機制及一套互通的標準,形成一張全域覆蓋的防護網。
在安全基礎設施落成之後,360將通過持續化的運營,從中獲取並積累包括安全開發、實戰檢驗、網絡測繪、威脅識別、安全防護、檢測分析、指揮響應、應急恢復、學習與進化還有知識構建這10大安全能力。
其中,安全運營的四個關鍵部分,也就是安全標準、專家團隊、運營戰法和實戰檢驗。安全標準分為三個部分:能力、知識和人才。
「 360隻是開了個頭,非常歡迎更多的廠商共同參與及完善這些標準。」 高瀚昭介紹,構建以安全大腦為核心的新一代安全能力新框架體系,就是打造1個安全大腦,10套安全基礎設施,1套運營戰法,1組專家團隊,1套實戰演練機制以及1套安全互通標準,最終構建形成數字孿生時代的安全能力新框架。
網絡安全的本質是人與人的對抗,近幾年網絡空間危機四伏,網絡安全已經不是靠安裝一套軟體、硬體就能夠簡單地應對。
高瀚昭提出,360在日常工作中也把專家團隊分成了五種顏色。
紅隊運營防守,基於現有基礎設施和工具進行持續運營,並根據實戰對抗的需要對黃隊下一步建設目標提出要求。
藍隊模擬攻擊,持續探測和發現紅隊防守的薄弱之處,並根據最新威脅知識構建攻擊方案。
黃隊規劃建設,以提高防守效率為目標,持續開展安全基礎設施和安全分析工具開發,同時不斷將紅隊的能力轉化為知識。
紫隊衡量評價,周期性開展觀摩,進行分析,提出修復建議,創造分享機會,增強紅藍信息共享,提升紅藍工作效率。
白隊管理培訓,管理各隊運行,控制業務風險,提升安全意識,輸出安全能力。
高瀚昭表示,為此360提出了一套體系化的實戰檢驗框架,可以對整個安全體系進行全覆蓋的測試,能夠指出其中每一個需要改進和提高的地方,甚至哪些安全設備應該發現攻擊但卻沒有發現都可以指出來。同時,基於360特有的網絡空間安全攻防的全景知識庫,我們的實戰檢驗內容是攻防一體的,在發現問題的同時也就給出了解決方案,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能力的積累和提高。
高瀚昭強調,360的長期願望是各家的安全大腦能夠實現互聯互通,都能互相輸出能力,共同形成國家級的安全大腦,護航數字時代的國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