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到底有多可怕?一個1立方釐米的黑洞能吞掉地球嗎?

2020-12-19 騰訊網

從我們目前對宇宙的認知來看,黑洞是宇宙中最強大的天體,沒有之一。黑洞到底有多可怕呢?通常來講,我們會將黑洞想像成一種非常龐大,並且引力極強的「宇宙怪獸」,而任何進入其「勢力範圍」的物質,都會被無情地吞噬。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位於銀河系中心巨大黑洞——「人馬座A*」,其質量高達太陽質量的430萬倍,半徑長達2200萬公裡,在它強大的引力作用下,整個銀河系的恆星都在圍繞著它運行。

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有一個很小的黑洞,它是不是就沒有那麼可怕了呢?為了方便討論,我們不妨將其具體化為:一個1立方釐米的黑洞能吞掉地球嗎?當它接近地球時,會發生什麼?

作為宇宙中最強大的天體,黑洞會吞掉自己遇到的任何物質,並將其「收歸已用」,從而使自己的吞噬能力更加強大,由此可見,如果真有這樣一個黑洞接近地球,那麼地球肯定是會被吞掉的。但需要指出的是,這個黑洞吞噬地球的過程,可能會與想像中的不一樣。

通常我們會認為,由於這個黑洞實在太小,因此只有在它接觸到地球的時候,吞噬才會開始,因此在我們的想像中,將要發生的情形應該是下圖這樣的。

但這樣的事情並不會發生,為什麼會這樣說呢?我們先來計算一下,這個體積為1立方釐米的黑洞質量有多少噸。

黑洞不是洞,而應該算是一個球體,其表面被稱為「視界」,半徑被稱為「史瓦西半徑」,中心則是它的「奇點」。根據球體公式 V = 4/3πr^3 我們可以計算出,這個黑洞的「史瓦西半徑」大約為0.62釐米。

「史瓦西半徑」又可以用公式R = 2GM/c^2(註:該公式是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根據廣義相對論推導出來的,其中G代表引力常數,M代表黑洞質量,c代表光速)來描述,據此我們就能計算出,體積為1立方釐米的黑洞,其質量大約為4.18 x 10^21噸。

這是什麼概念呢?這樣說吧,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金星的質量大約為4.87 x 10^21噸,也就是說,這個小小的黑洞,其質量與金星已經相差無幾了。

牛頓告訴我們,引力的大小與質量和距離密切相關,而與體積沒有關係,也就是說,雖然這個黑洞的體積很小,但它的引力卻與金星大致相當,而對於黑洞而言,這就足以製造一起「潮汐瓦解事件」了。

由於引力的大小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因此當引力源向一個具有體積的物體施加引力時,該物體的不同部位所受到的引力大小是不一樣的,具體表現在距離引力源越近,受到的引力就越大。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引力源的引力足夠大,那麼這種受力的不平衡就會把該物體撕裂。

很明顯,地球是有體積的,而且體積還很大,因此當這個黑洞接近地球時,地球不同部位所受到的黑洞引力就會出現很大的差異。

我們已經知道了,這個黑洞的引力相當可觀,這就意味著,早在這個黑洞接觸到地球之前,地球就會被其強大的引力撕成碎片。

看到這樣可能有人會問了,地球的引力也很大,為什麼黑洞不會被撕裂呢?原因就是,黑洞的質量全部集中在它的「奇點」上,這是一個密度無限大,體積無限小的「點」,因此就不會出現受力不平衡的現象。

在此之後,如果這個黑洞與地球的運動方向在一條直線上,那麼地球的碎片就會沿著這條直線徑直飛向黑洞,然後被黑洞吞掉,遠遠看去,就像是黑洞在「吸麵條」一樣。

但如果它們的運動方向不在一條直線上(這是大概率事件),那麼那麼地球的碎片就會沿著一條螺旋形的軌道飛向黑洞,然後在其周圍形成一個盤狀的結構,這被稱為黑洞的「吸積盤」。

「吸積盤」中的大部分物質都不會被黑洞立即吞噬,它們會在黑洞的引力作用下圍繞黑洞高速旋轉,並因為彼此初速度的不同而發生劇烈的碰撞和摩擦,其溫度也會急劇上升,當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還會發出強烈的光線。

上述的過程就被稱為「潮汐瓦解事件」,這也是黑洞吞噬其他天體的主要方式。值得一提的是,黑洞的「吸積盤」並不穩定,如果「吸積盤」裡的物質過多,或者黑洞本身的引力不夠強大,「吸積盤」就可能發生破裂,其中的部分物質就會噴湧而出,看上去就像是黑洞打了一個「飽嗝」一樣。

總而言之,黑洞確實很可怕,就算它只是一個1立方釐米的黑洞,也照樣可以吞掉地球。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如果有一立方釐米的黑洞靠近地球,看看會發生什麼?
    如果一個一立方釐米的黑洞接近地球,會發生什麼?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1立方釐米黑洞有多大。 黑洞本身實質在奇點,而奇點是沒有體積的,或者說無限小體積的。這裡說1立方釐米只能理解為黑洞的史瓦西半徑球形體積,根據球體積公式V=4/3πr^3計算,1cm^3體積的黑洞,史瓦西半徑約為0.62cm,我們地球的史瓦西半徑約9毫米,因此這個黑洞比地球質量要小。 那麼這樣一個黑洞質量有多大呢?這就要根據史瓦西半徑公式來計算了。
  • 如果一個一立方釐米的黑洞接近地球,會發生什麼?如何看待黑洞?
    因為它根本經歷不了這麼久就會揮發完,而且他的史瓦希半徑連一米都不到,根本不可能有成長的機會。 百分之七十地球質量的物質塌縮形成黑洞,它的引力不會增加,應該還是百分之七十地球的引力,它的質量沒有地球大,引力沒有地球大,怎樣吞噬地球?應該是圍繞地球旋轉吧?
  • 直徑1釐米的黑洞質量有多大,靠近地球會是一個什麼後果?
    有人提出一個問題:一個直徑為1釐米,質量為1噸的黑洞靠近地球會怎麼樣?這是一個對黑洞毫無概念的科盲題,本來實在不值一答,但不指出這個錯誤,就會誤導許多讀者,所以還是忍不住一說。黑洞本身的質量都集中在中心那個奇點上,本來是沒有體積的。
  • 指甲蓋般大的黑洞,能吃掉地球嗎,過程會是什麼樣子?
    常常有人說道很小的黑洞,總想直觀的了解一下小黑洞會不會吃掉地球,過程是怎樣的。下面我們通過剖析一個指甲蓋般大的黑洞,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指甲蓋有多大?大概1個立方釐米吧。1立方釐米體積的黑洞有多大?怎麼理解黑洞體積。
  • 科學家:會變成黑洞,把整個地球吞掉
    我們所理解的壓力,僅僅是人體自身能夠感受到的壓力,太大的壓力人體會承受不住,比如說被一個很重的東西壓在頭頂,一定的程度下人就會支撐不住被壓死,但是地球上的一些分子不會被壓死,它們會在壓力的作用下密度變得越來越小,小到你肉眼看不到的地步,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講講,當水被壓縮到一定地步,
  • 黑洞是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天體嗎?科學家:黑洞的密度可能很小!
    當恆星的質量超過3.4倍的太陽質量之後,就有可能在坍縮過程中形成高密度的白矮星。如果白矮星的質量超過1.44倍的太陽質量,就會繼續坍縮,這時候的恆星就形成了中子星。中子星當中子星的質量超過3.2倍的太陽質量時,就會引起進一步的坍縮,這時的引力甚至就連中子都能壓碎,而這個進一步坍縮的結果便形成了黑洞!
  • 黑洞是宇宙中最可怕的天體,那「人造黑洞」會對地球產生威脅嗎?
    人類在實驗室中製造的黑洞,並不是廣義相對論中的預言的引力黑洞,2005年3月,美國的布朗大學的教授霍拉蒂·納斯塔西在實驗室中製造出了由原子核以接近光速撞擊形成的黑洞,這種黑洞並不黑,反而異常的明亮,可以吸收周圍的物質粒子,這個實驗驗證了人造的黑洞可以吸收物質。
  • 銀河系中約有1億黑洞,迄今只發現十幾個,會有黑洞在地球附近嗎
    如果它來到我們地球附近,那麼毫無疑問地球也難逃被其吞噬的下場。已公布照片的m87星系中心黑洞質量高達太陽的65億倍,但它距離我們有5500萬光年,如此遙遠的距離,不用擔心它會對我們地球有什麼影響。我們地球所在的太陽系,處於銀河系中,銀河系的中心也有一個大質量黑洞,它就是人馬座a了,其質量約為太陽的431萬倍,但是它距離我們地球遠達2.6萬光年,也不用擔心它會對我們的地球造成不利影響。已知距離我們最近的黑洞是A0620-00,它位於3400光年之外的麒麟座中,這是一個恆星級黑洞,其質量在太陽的10倍左右,而且有如此遙遠的距離,所以完全不必擔心它會影響我們的太陽系。
  • 遇到直徑一釐米的黑洞,太空人會被吞噬麼?科學家:地球都跑不了
    宇宙是非常浩瀚的,據科學家們多年的探索研究,認為宇宙是無邊無界的,那麼在如此廣闊的宇宙中會存在一些非常神秘的天體,比如說黑洞就是其中一個,相信有科學常識的朋友們都多多少少對黑洞有些了解,它具有強大的吞噬性,讓人對其感到非常的恐懼,那麼假如遇到直徑一釐米的黑洞,太空人會被吞噬麼?
  • 黑洞的誕生,人造黑洞,它並不會吞噬地球
    黑洞隨後生活雜誌和科學新聞雜誌在1963年的出版品中使用了「黑洞」這個名詞,而這個詞真正的發揚光大是在物理學家約翰·惠勒在1967年12月的講座上,有一位學生再一次地提出了「黑洞」當鐵核在大質量的恆星中央累積到一定程度後,輻射能與重力之間的平衡就瓦解了,出現了鐵核坍縮,就在幾千分之一秒內恆星產生自爆,並以1/10的光速移動,這個過程就是恆星的死亡過程,即超新星爆發。超新星爆發後,引力坍縮,形成了一個接近史瓦西半徑的球體,史瓦西半徑是任何具有質量的物質都存在的一個臨界半徑的特徵值。
  • 大型粒子對撞機能製造出可怕的黑洞!它會威脅到地球的安全嗎
    從人類現有的觀測數據來看,黑洞可以說宇宙中最可怕,最複雜的天體。根據黑洞形成理論,黑洞一般由大質量的恆星演化而成,走向晚年的大質量恆星經過坍縮後會變成一顆可怕的黑洞。我們知道,恆星的內部無時無刻都在發生著核聚變反應,比如我們的太陽,其核聚變消耗的燃料能達到數百萬噸/秒。在這個反應的過程中,恆星會散發出巨大的能量,我們地球上的光和熱就全部來自於太陽的核聚變反應。恆星的質量雖然大,但是其儲備的核燃料也會有一天燃燒殆盡,我們的太陽就大約還能持續燃燒50億年左右。
  • 日本科學家稱:地球和巨大的黑洞更近了,未來會被它吞噬嗎?
    其次是恆星級別的黑洞,這類黑洞也是最典型最常見的。科學家在研究恆星演化的過程中發現,當恆星的質量超過一個極限,那麼它演化到生命後期,經過超新星爆炸,拋掉多餘物質,最終會形成一個黑洞,可想而知這類黑洞的質量必然算是恆星級別的,只不過比太陽要大很多。
  • 假如人類吃下一小勺黑洞會發生什麼?
    當你最終出來時(當然,能不能出來是另一個問題),已經「再回頭是百年身」了。你不但會錯過即將到來的新年,就連喜歡的女孩子也不會再見到了。正當你猶豫不決的時候,一個好心的外星人決定助你一臂之力。它把一顆和地球一般大小的行星壓縮成了一個你可以一口吃掉的小型黑洞,並送到你面前。
  • 從未有一個黑洞,如此接近地球:肉眼可見的黑洞系統被找到了?
    不過,黑洞還是會露出馬腳,從而被我們捕捉到蹤跡:當黑洞不遠處有一顆恆星時,恆星的物質被黑洞吸引,超高溫的塵埃與氣體形成圍繞黑洞快速旋轉的吸積盤,釋放出的X射線可以將黑洞「點亮」。那麼,如果黑洞周圍沒有這樣一顆足夠接近的伴星呢?雖然無法直接看見,但科學家可以通過黑洞對其他天體的引力效應,間接探測到這些神秘天體。
  • 黑洞離地球有多遠,會不會吞噬地球?
    由於黑洞的強大引力,所以人類並不能直接觀察到黑洞,只能通過觀測被它的引力吞噬的物體從而達到間接地觀測它,所以黑洞它經常只出現在我們人類科幻電影中,從來沒有真實的照片來證明黑洞的形狀,然而就在最近才出現首張黑洞的照片。當然,作為首個被人類直接觀測到的黑洞,其必然備受關注。
  • 宇宙最可怕的東西竟然是黑洞,那麼黑洞裡面到底有什麼?
    講完了蟲洞,我們再來講講黑洞,這個黑洞是科幻電影裡面經常描繪的,比方說星際穿越,最後男主角就是進入了黑洞,那麼我們分三個部分來先淺層的討論一下這個黑洞到底是怎麼回事,在之前的單元當中以及6級物理課當中已經非常詳細的討論過黑洞了。
  • 如果一個直徑1mm的黑洞出現地球上,將會怎樣?
    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存在一個臨界半徑特徵值,只要它的半徑小於這個值,就會無限坍縮成一個奇點,這個無比緻密的奇點,即所謂的黑洞。黑洞是一個緻密的天體,它的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在廣義相對論中,它代表時空的無限扭曲!
  • 黑洞真的是一個洞嗎?答案是:no!
    黑洞一詞,時常會出現在各大科幻電影,科普節目中,偶爾也會出現在人們的日常交談中。很多人從字面上看,會認為黑洞就是一個黑色的洞,其實不然,那麼,黑洞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物體呢?小編通過查閱大量資料,終於摸清楚了,今天就向你慢慢道來。
  • 大型強子對撞機能製造出毀滅地球的黑洞嗎?看看科學家們怎麼說
    圖片來源:皮埃爾·俄歇天文臺1)如果這些微型黑洞存在的話,地球已經被它們撞擊了數十億年,並且它仍然在這裡。當然,我們以前從未在實驗室裡製造過這種能量的粒子。2)如果你真的創造了一個微型黑洞,它們就會通過霍金輻射在極小的時間尺度上衰變。如果有額外的維度,可以想像它們可能是一種特定的類型,允許(同樣非常罕見,但似乎合理的)微觀黑洞的形成。這個黑洞的質量最多等於質子-質子碰撞的能量,或達到13- 14 太伏特。
  • 太陽會變成黑洞嗎?
    太陽是一種恆星,恆星有點像有生命的個體,也會有從出生,壯年到死亡的演化歷程。恆星肯定會「死亡」,但「死亡」的狀態不一定是黑洞。至於太陽會不會變成黑洞,要從一些基本概念講起。 一、什麼是黑洞 1795年,有一位名叫拉普拉斯的老師根據萬有引力定律指出,一個質量為M的天體,如果其半徑小於,它的逃逸速度將超過光速,即使光也無法從這個天體上逃逸出來。拉皮拉斯稱呼此類天體為「暗星」,因為既然光都無法逃脫,那麼必然看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