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馬上又要入夏了,按照往年的慣例,公司又要響應節能減排的號召,開啟並不怎麼涼爽的空調模式,夏日降溫只能要靠自己了。去年曾經買過小的USB風扇,效果不是很理想,後來又買了個大一點的落地扇想要大家一起用,無奈有人覺得冷、有人覺得熱,總是達不到共識,真是眾口難調。
為了不重蹈覆轍,決定今年買個只給自己用的大風量風扇。在京東上瞎尋摸的時候,發現了個神奇的東東——戴森Pure Cool Me多功能風扇,這個風扇的外觀和之前戴森其他無葉風扇完全不同,主打的黑科技就是「只吹一個人」,這個賣點倒是很符合本人需求,直接入了。
【開箱曬單】
戴森Pure Cool Me多功能風扇的包裝箱採用了時下較為流行的極簡設計風格,正面為產品的實際圖片,上方則是產品的名稱——dyson pure cool me。
包裝盒背面闡述了戴森公司的創始人詹姆斯·戴森對這款產品的設計思路:作為一個工程師,我們為每天的困難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比如有潛在的汙染物在我們的屋裡。
打開包裝,直接一個上蓋就把用戶關心的所有如何使用的問題,通過圖示的方式講明白了。遙控器非常小巧共有6個按鍵,分別是:開關、風速大小、睡眠定時、搖擺送風以及顯示濾網使用壽命。這麼貴的風扇,售後服務質量自然是沒的說:2年上門免費維修7個工作日返還,每周7天的專家諮詢。
取出風扇第一眼看上去就覺得高端大氣上檔次,滿滿的逼格。整體外觀延續了Pure Cool系列家族式風格,下半部分為配有密集圓孔的標準圓柱體,頂端為多圓球形的出風口。
圓柱體靠上位置有個未打孔的小長方形區域,上面畫著遙控器的圖標。此區域為磁吸式遙控器收納區,可以將上面提到的遙控器吸在這裡,避免丟失。
頂端的多圓球形出風口結構是這款風扇的設計精髓所在,戴森稱之為Core Flow氣流聚合技術。原理是當噴射中的氣流沿著凸起的球面相遇時,會形成一個高壓中心,利用這一現象就可以精準的控制風的流向。
通過上下拖動中心圓形擋板,可以調節風的仰角。擋板在上時,風吹出的仰角約為45度角;擋板在下時,水平向前。此外整個頭部還支持左右各70度的擺風。
底部圓形小圓窗內含液晶顯示屏,用於顯示風量、狀態、濾網等信息。不僅解析度較高,濾網信息顯示時居然還有過場動畫!
反面底部圓洞為電源輸入接口,內部非常深,幾乎接口後部的塑料加固區域都插進去了,起到了美觀的目的。
【簡單拆解】
在頂部的半球形結構側面各有一個圓形的按鈕,按下往上一提就可以取下整個頂部。
從反面來看,內部包含可以滑動的橡膠密封圈用於保證氣流不外洩、140度左右的環形齒輪用於左右擺風、最中間為風道。滑動橡膠密封圈上有三個開孔,旋轉滑動到特定位置可以露出底部的螺絲,看來這個開孔是為了方便拆卸所設。
再來看看下半部分的結構,中間的放射形風道與上半部分的風道相連接、圓形齒輪與140度左右的環形齒輪相配合實現擺風、最外側的綠色為濾網。
濾網設計有兩個提手,根據圖示向上一提,就能取出濾網。
濾網採用了密度較高的雙層結構,外側為玻璃纖維材質的HEPA濾網、內側為活性炭,官方宣稱可以去除99.95%的小到PM0.1的細微顆粒物。
底部配有5個防滑減震橡膠墊,避免在運行時與桌面發生共振,降低噪音。銘牌上標註通過了國家強制標準3C認證,功耗40W,馬來西亞製造。
【使用體驗】
雖然本人買來戴森Pure Cool Me多功能風扇是放在公司裡用的,但為了讓家人也能體驗到高科技的樂趣,先在地下室試用一下。試用時在沙發上並排坐三個人,每個人的感受真的像宣傳的那樣,說吹誰就只吹誰,沒有幹擾,特別有意思。
口說無憑,為了能夠可視化的展現氣流效果,本人臨時製作了一個簡易的測試工具,思路是在有風的區域內紙條會飄動。
首先測試的是水平方向,風量選擇的是7檔(紙有點硬),在正對風扇時風力十足,小紙條飛舞的很歡快。而稍稍偏15度左右就完全感覺不到風了,這種體驗非常神奇。
再來看看豎直方向的效果,與水平方向的結果相仿。即便是放在很近的位置上,只要角度不對就不會有風。此外還對風向調節進行了測試,擋板在上時出風角為45度角,擋板在下時水平向前。
【全文總結】
言歸正傳,戴森Pure Cool Me多功能風扇主要是放在公司辦公用,帶去的第一天放在工位上可謂是相當拉風,以至於直接被美工MM搶去說要先體驗幾天。總的來說這款產品主要針對的是在夏季辦公環境應對高溫的痛點,畢竟每個人對於溫度的敏感程度不同,以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來解決是不人道的。而這種「只吹一個人」的風扇,恰恰解決了這一問題,在不影響其他人的情況下,自己充分享受涼爽。
至於2000多價格,對於風扇品類來說是貴出天際了。但要注意,戴森Pure Cool Me多功能風扇實際上還實現了空氣淨化,能保障我們健康、潔淨的生活環境,這樣想價格就不難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