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檔案館首次開放 市民查詢全免費(組圖)

2021-01-08 搜狐網

  成都檔案館昨首次開放,市民零距離觀摩檔案修裱

  市民查詢檔案全免費也無手續費,只適當收複印費

  檔案是怎樣保存的?破損的檔案是如何修復的?檔案對公民及社會的作用有哪些?公民應該如何查閱檔案……

  昨日,成都市檔案館選擇在我國檔案法頒布紀念日這天,首次舉辦「檔案館開放日」活動。據了解,檔案館今後還將不定期地向公眾進行開放。

  「過去,檔案館總給我一種很神秘的感覺,今天終於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真是大開眼界。」面向社會公開徵集的110餘位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市民滿懷好奇地應邀前往,大多數人是第一次零距離感受檔案的歷史文化氣息和各項服務功能。

  在工作人員的引領下,市民們參觀檔案展覽、進入檔案庫房、觀摩檔案修復、觀看檔案影片,並親身體驗如何查閱檔案,進一步了解檔案從形成至發揮作用的整個過程。  

清朝地圖能找到我的老家

  成都市檔案館珍藏有清朝、「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各個時期的檔案資料53萬卷(冊)。

  「"清朝成都城的形狀,基本上就是今天沿府河和南河的內環線形狀。俗話說"穿城九裡三,圍城四十八(裡)"。」在檔案展覽廳內,57歲的老成都王建一對一張清宣統3年的老成都地圖很感興趣。

  這張名為《新訂成都街道二十七區圖》的地圖,用黃銅雕刻成浮雕式樣裝飾在地面上,完整地刻畫出了清末老成都的街道布局。

  「我以前是住在三聖街的,你看就是這裡。」王建一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沒想到在這張清代的地圖上找到了一連串熟悉的地名,備感親切。

  在展覽現場,還能看到「民國」的畫報、劇照,以及蜀錦、瓷胎、漆器、股票、債券等,無不讓人嘖嘖稱奇。

  「這張清朝的分家合同規定:兄弟姊妹誰要是在分家之後為此發生爭執,親戚們有權將其送交到地方衙門論處。」不少參觀者對這份已有近300年歷史的檔案頗有感觸:「這份協議也很值得現代人深思,雖然談的是分家,卻是維護家族團結的憑證,體現出特定歷史條件下的公平、和諧。」  

首次零距離觀摩檔案修裱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檔案館還首次向公眾「解密」了珍貴老檔案是如何修舊如舊的。

  「我們主要負責對"民國"時期一些重點檔案的搶救修復工作,不少檔案紙張很薄,或是出現不同程度的破損、蟲蛀、生鏽等,所以我們修復全程

  都採用人工方式。」在一處近100平方米的重點檔案修裱室裡,保護技術部主任邵未林說,修裱的第一步工序是對案卷進行編號、登記,以便修復後能一一對應。

  在一張大方桌上,放著一張有關「民國」時期的資料,紙色泛黃,還出現了破損和漏洞。

  張師傅鋪上一張藍色的塑料薄膜,然後撫平上面的褶皺,壓在檔案上面,分別用刷子和溼毛巾蘸上小麥澱粉水在薄膜上來回滾行,最後用報紙輕輕拭去多餘的水分。

  「這種方法叫溼託,適用於字跡遇水不擴散,且黴爛、脆化等破損比較嚴重的檔案。」張師傅說,修補技術主要有溜口、補洞和接邊3種。

  「還有一種叫幹託,適用於字跡遇水擴散的檔案,動作要快,技術要求高一些。」邵未林說,這種方法需用棕刷排實,上牆晾乾。在室外的一面牆板上,張貼著不少修補好的檔案,利用水的張力慢慢恢復紙張平整。

  「不但有專家講解,還能零距離學習修裱技術。」川大檔案學專業的20多名大學生,第一次觀摩如此專業的檔案修復過程,連呼過癮。  

市民查詢全免費無手續費

  「修裱過的老舊檔案,還會在數位化檔案製作室裡掃描後上網,然後送入溫度保持在21℃左右、溼度保持在50°左右的庫房裡進行保存。」

  隨後,市民們還在檔案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平時不對外開放的檔案庫房和數位化檔案製作室,了解到一份老舊檔案如何成為可在網上查閱的數位化檔案的全過程。

  走進安保嚴密的檔案庫房,能感受到檔案館內的光線很柔和。這是種特製的不含紫外線的燈,對主要由紙形成的檔案不構成任何危害。

  「我們這層庫房保存了140多個卷宗,主要是上世紀80年代前市級機關的檔案資料,利用率較高,方便了不少市民前來查詢有關社保的證明資料。」庫房工作人員說,市民在成都檔案館內查詢、利用檔案完全免費,也沒有手續費,而只適當收取每張0.25-0.3元的複印費。  

檔案分級管理可少跑冤枉路

  憑身份證、工作證或是駕駛證,用滑鼠一點,成都市政府職能部門的「紅頭文件」內容就會出現在電腦屏幕上。走進成都市檔案館一樓的查閱大廳,市民們踴躍地體驗了檔案與政府公開信息查詢的便利。

  「我們這裡還能查到新中國成立後的開放目錄,最早的檔案可以追溯到清代雍正9年,而大量保存的是"民國"年間的檔案。」成都檔案館保管利用編研部副主任楊曉蓉說,新中國成立前的檔案,都是從舊政府手裡接管過來的。新中國成立後的檔案,主要是黨政機關單位形成的檔案。

  根據我國的檔案法規定,不涉及機密的檔案,自形成30年後就可以向市民開放。如果要查詢未開放的資料,要憑單位的介紹信。

  個人檔案和知青檔案可以到哪裡查詢呢?對不少市民關心的熱點問題,楊曉蓉表示,由於歷史原因,除有部分1971年支邊的檔案外,從1968年-1972年凡是涉及下鄉或回城招工的,成都檔案館僅保存有少量的檔案。

  她建議,市民可到當年自己下鄉的縣檔案館進行查閱。個人檔案一般由所在的單位保管,其中大學生畢業後的檔案,應在當地人才交流中心查閱,破產企業人員的檔案應在本人戶籍所在地的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就業服務機構查閱。

  「各級檔案館只分管本級管理範圍內各歷史時期的有關檔案。」楊曉蓉說,為避免少跑路,市民要查檔案,要搞清楚所要查的內容屬於哪個地方,然後再去相應的檔案館查閱。

  如果個人檔案丟失了,可在檔案館內查閱和個人有關的檔案,比如找到所在單位的調資表,就能看到自己調動、招工的相關資料,證明個人的工齡,獲取辦理社保的有效證明。

  華西都市報記者王蕾攝影楊濤 

 查閱檔案(資料)辦理程序

  接待查檔

  1.利用者出具身份證、工作證或介紹信等合法證明2.利用者填寫查閱登記表

  諮詢檢索

  1.工作人員提供目錄檢索2.工作人員計算機檢索

  查閱利用

  1.利用者提出調卷申請2.工作人提供所需檔案(資料)

  文檔服務

  1.利用者提出複印申請2.工作人員提供複印件

  查檔收費

  按國家有關標準收取

  意見反饋

  填寫利用效果反饋卡

(責任編輯:劉曉靜)

相關焦點

  • @重慶市民,想去九龍坡檔案館免費查閱資料需符合這6項規定
    近年來,市民對檔案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長,尤其是對涉及自身權益的房產、婚姻、社保等民生檔案的利用需求越來越多。日前,在位於紅獅大道8號的九龍坡區檔案館檔案查閱大廳,一位姓易的市民帶著母親走進了查閱大廳,查詢已過世父親的婚姻檔案。
  • @查檔案的市民, 錦江區檔案館已搬遷至這裡……
    @查檔案的市民, 錦江區檔案館已搬遷至這裡…… 2020-06-11 04: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紙上成都」到「數字成都」——成都市檔案館創建全國示範數字...
    成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的鄧醫生最近在編寫該院的院史,當他來到成都市檔案館查到許多珍貴史料時興奮地說道。和鄧醫生有著同樣感受的還有市民劉先生,「我是一名退伍軍人,轉業後在原單位的個人資料查不到了,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來到檔案館,沒想到很快就查到了我的資料。」
  • 市檔案館已恢復查檔服務 市民電話預約好即可到館查詢
    武漢晚報訊(記者萬建輝 通訊員劉英)日前,武漢市檔案館公布有序恢復館藏檔案資料、政府公開信息查閱等對外查詢服務,市民電話預約好後,即可到館查檔案。15日上午,湖北大學碩士研究生楊恆(化名)正在市檔案館搜集論文資料。楊恆告訴記者,館內疫情防護措施做得到位,管理比較嚴格,進門都要消毒、掃碼、實名填表。這裡館藏史料豐富,除原始紙質檔案外,還可以在館內電腦上查閱電子檔案。
  • 揭秘你不知道的重慶檔案館
    據介紹,每年來檔案館查詢資料的人數大約在5000人次,很多人還不習慣來檔案館查資料,想到查資料還是去圖書館的人更多。雖然做學術研究的還是佔了多數,但近些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老百姓也會來這裡查詢跟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信息。重慶市檔案館副局長鄭永明表示,以前都是以部門為單位的工作人員統一來查詢,隨著國家政策的演變,來檔案館查詢資料的人群中,市民人數增多,大概佔70%。
  • 西海岸新區檔案館開館啟用!
    12月17日上午,西海岸新區檔案館正式亮相。該館與青島市檔案館工商館一體建設,獨立運行,將著力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檔案安全保管基地、檔案利用服務中心、政府信息公開中心、電子文件管理中心。西海岸新區檔案館於2017年12月開工建設,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地下車庫1.4萬平方米,檔案館庫房、業務技術用房、對外服務用房各佔三分之一,能夠滿足未來30年新區檔案事業發展需求。記者探館發現,西海岸新區檔案館充滿智能化氣息,庫房全面架設智能密集架控制系統,實現館藏檔案數位化處理和智能化管理。
  • 海澱檔案館微信視頻認證,查詢「零跑腿」免費郵到家
    2月7日,海澱區檔案館接到田女士電話,需要調取婚姻檔案證明材料,這是檔案館發布疫情期間暫停利用大廳現場服務收到的第一份查檔需求。工作人員告訴田女士,可以通過微信視頻認證的方式進行查檔,之後不用出家門,檔案館就會將田女士所查詢的檔案材料免費郵寄到家。
  • 民生|武漢市檔案館恢復查檔服務,市民提前電話預約好就可以去了
    日前,武漢市檔案館公布有序恢復館藏檔案資料、政府公開信息查閱等對外查詢服務,市民電話預約好後,即可到館查檔案。市檔案館紙質檔案閱覽區,已採取防疫導流措施。記者萬建輝 攝15日上午,湖北大學碩士研究生楊恆(化名)正在市檔案館搜集論文資料。楊恆告訴記者,館內疫情防護措施做得到位,管理比較嚴格,進門都要消毒、掃碼、實名填表。這裡館藏史料豐富,除原始紙質檔案外,還可以在館內電腦上查閱電子檔案。他正在寫一篇近代漢口律師公會有關的論文,這裡的檔案對寫論文很重要。
  • 白雲區國家檔案館新館開放,黃石街再添新館
    白雲區國家檔案館新館已建成黃石街道再添新場館檔案查詢、查閱歡迎白雲街坊們前來~近日,為滿足單位和個人查檔用檔需求,廣州市白雲區國家檔案館新館已正式向社會開放,提供查檔和政府公開信息查閱等服務。白雲區國家檔案館新館整體設計形態簡潔規整,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多寶箱為設計靈感。多寶箱作為收藏寶物與財產的載體,突出了中國文化中對檔案、信息的珍視與傳承。
  • 白雲區國家檔案館正式開放,查閱檔案需帶相關證明
    記者今日(4日)從廣州市白雲區獲悉,廣州市白雲區國家檔案館新館已建成,為滿足單位和個人查檔用檔需求,新館已正式向社會開放,提供查檔和政府公開信息查閱等服務。需要提醒的是:個人查閱檔案請攜帶本人身份證;單位查閱檔案,請同時攜帶單位介紹信或相關證明。
  • 成都「天府市民雲」查詢通道開啟 可查詢公積金
    記者從成都公積金中心獲悉,近期,成都公積金中心協同天府市民雲,在「天府市民雲」手機APP上推出了《成都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貸款額度試算表》和《異地貸款職工住房公積金繳存使用證明》兩項電子證明,這意味著,市民通過「天府市民雲」手機APP點擊「公積金查詢」板塊,不僅可以查看個人帳戶餘額,繳存和提取記錄,貸款信息,還款計劃和還款明細,馬上還能實現計算可貸款額度和獲取住房公積金繳存使用證明
  • 大足區檔案館婚姻登記檔案跨館查詢平臺上線
    公民進行購房、婚育收養等民事行為時,一般需要查詢和複印婚姻登記檔案,以往在外地的大足市民需要回到大足,去大足區檔案館申請查詢。近日,隨著大足區檔案館婚姻登記檔案跨館查詢平臺正式開通,大足市民今後在重慶市境內任何一家檔案館,都能就近查詢個人婚姻登記檔案,再也不需要往返奔波了。
  • 揭秘檔案館:作用不止查資料 可為辦二胎證開證明
    房地產、婚姻、戶籍、人口、學籍等多個種類的信息,都可以在檔案館查到,而且,將在檔案館查到的資料複印並加蓋檔案館章後,還會得到一份具有法律效應的證明,而且比一般證明更權威。  究竟市民到檔案館能查到哪些資料?到這個神秘之處查資料又需要哪些手續?檔案館目前最欠缺哪些檔案?北京青年報記者帶著這些疑問對北京市檔案館進行了探訪。  哪些人去檔案館查資料?
  • 成都規劃館12日免費開放 沙盤上看遍成都
    成都規劃館12日免費開放 沙盤上看遍成都 2012-07-11 07:13:22  來源: 四川新聞網-成都商報  編輯: 雷濤  跟帖條  進入跟帖  成都規劃館位於成都市高新區
  • 東港圖書館、檔案館內部設計首次曝光!
    日照海曲印象文化廣場最新項目建設進度來啦內部設計首次曝光!11月20日上午,雨後初晴,記者來到東港區日照海曲印象文化廣場的建設現場,處處可見項目推進的繁忙景象。▲海曲印象文化廣場片區規劃據了解,海曲圖書館、檔案館建築面積為1.6萬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三層,是一座集圖書館與檔案館為一體的綜合樓。建築利用玻璃、金屬材料,用簡練線條塑造形象,與北側海曲閣造型相呼應。圖書館為中型規模圖書館,可藏書90萬冊;服務人口20~150萬人。檔案館規劃為一類縣級檔案館,存檔量20萬卷~30萬卷。
  • 區檔案館於4月1日恢復開放
    4月1日起,區檔案館文化展廳已逐步恢復開放。該文化展廳位於檔案館一至三樓,開放期間,每日同一時間限20人進館參觀,單次入館人數不超過10人(含兒童)。開放時間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8:30至12:00;下午14:00至17:00(法定節假日除外)。
  • 北京檔案館展出18000餘檔案 市民體驗修補舊檔案
    昨天是國際檔案日,北京市檔案館對外展出了18709件檔案,檔案涵蓋城市建設、醫療衛生等方面。  參觀的市民除了可以參觀市檔案館的特藏庫、看到一些重大歷史事件檔案外,還可以在現場修復老照片、體驗修復紙質的檔案過程。
  • 煙臺郵政博物館下月開館 市民可免費參觀(組圖)
    原標題:煙臺郵政博物館下月開館 市民可免費參觀(組圖)
  • 川渝地區檔案館「鎮館之寶」首次同臺亮相 
    在近日舉行的川渝地區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講解員風採大賽總決賽現場,27名選手將所在檔案館守護的藏珍品一一展示。據悉,這是川渝兩地檔案館鎮館之寶首次同臺亮相。這些鎮館之寶是什麼?有哪些檔案價值?記者點擊其中部分檔案珍品,帶讀者一同感受巴蜀歷史文化的魅力。
  • 檔案不再神秘,網友走進順德檔案館新館
    順德檔案館舉行公眾開放日活動。  「第一次在檔案館查到自己的資料信息感覺很神奇。」順德區檔案館館長葉卉時也希望,通過這樣生動的「歷史課」,進一步提升市民對順德歷史的敬重感,感受順德歷次改革的魄力,激發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到順德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