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檔案館昨首次開放,市民零距離觀摩檔案修裱
市民查詢檔案全免費也無手續費,只適當收複印費
檔案是怎樣保存的?破損的檔案是如何修復的?檔案對公民及社會的作用有哪些?公民應該如何查閱檔案……
昨日,成都市檔案館選擇在我國檔案法頒布紀念日這天,首次舉辦「檔案館開放日」活動。據了解,檔案館今後還將不定期地向公眾進行開放。
「過去,檔案館總給我一種很神秘的感覺,今天終於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真是大開眼界。」面向社會公開徵集的110餘位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市民滿懷好奇地應邀前往,大多數人是第一次零距離感受檔案的歷史文化氣息和各項服務功能。
在工作人員的引領下,市民們參觀檔案展覽、進入檔案庫房、觀摩檔案修復、觀看檔案影片,並親身體驗如何查閱檔案,進一步了解檔案從形成至發揮作用的整個過程。
清朝地圖能找到我的老家成都市檔案館珍藏有清朝、「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各個時期的檔案資料53萬卷(冊)。
「"清朝成都城的形狀,基本上就是今天沿府河和南河的內環線形狀。俗話說"穿城九裡三,圍城四十八(裡)"。」在檔案展覽廳內,57歲的老成都王建一對一張清宣統3年的老成都地圖很感興趣。
這張名為《新訂成都街道二十七區圖》的地圖,用黃銅雕刻成浮雕式樣裝飾在地面上,完整地刻畫出了清末老成都的街道布局。
「我以前是住在三聖街的,你看就是這裡。」王建一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沒想到在這張清代的地圖上找到了一連串熟悉的地名,備感親切。
在展覽現場,還能看到「民國」的畫報、劇照,以及蜀錦、瓷胎、漆器、股票、債券等,無不讓人嘖嘖稱奇。
「這張清朝的分家合同規定:兄弟姊妹誰要是在分家之後為此發生爭執,親戚們有權將其送交到地方衙門論處。」不少參觀者對這份已有近300年歷史的檔案頗有感觸:「這份協議也很值得現代人深思,雖然談的是分家,卻是維護家族團結的憑證,體現出特定歷史條件下的公平、和諧。」
首次零距離觀摩檔案修裱值得一提的是,成都檔案館還首次向公眾「解密」了珍貴老檔案是如何修舊如舊的。
「我們主要負責對"民國"時期一些重點檔案的搶救修復工作,不少檔案紙張很薄,或是出現不同程度的破損、蟲蛀、生鏽等,所以我們修復全程
都採用人工方式。」在一處近100平方米的重點檔案修裱室裡,保護技術部主任邵未林說,修裱的第一步工序是對案卷進行編號、登記,以便修復後能一一對應。
在一張大方桌上,放著一張有關「民國」時期的資料,紙色泛黃,還出現了破損和漏洞。
張師傅鋪上一張藍色的塑料薄膜,然後撫平上面的褶皺,壓在檔案上面,分別用刷子和溼毛巾蘸上小麥澱粉水在薄膜上來回滾行,最後用報紙輕輕拭去多餘的水分。
「這種方法叫溼託,適用於字跡遇水不擴散,且黴爛、脆化等破損比較嚴重的檔案。」張師傅說,修補技術主要有溜口、補洞和接邊3種。
「還有一種叫幹託,適用於字跡遇水擴散的檔案,動作要快,技術要求高一些。」邵未林說,這種方法需用棕刷排實,上牆晾乾。在室外的一面牆板上,張貼著不少修補好的檔案,利用水的張力慢慢恢復紙張平整。
「不但有專家講解,還能零距離學習修裱技術。」川大檔案學專業的20多名大學生,第一次觀摩如此專業的檔案修復過程,連呼過癮。
市民查詢全免費無手續費「修裱過的老舊檔案,還會在數位化檔案製作室裡掃描後上網,然後送入溫度保持在21℃左右、溼度保持在50°左右的庫房裡進行保存。」
隨後,市民們還在檔案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平時不對外開放的檔案庫房和數位化檔案製作室,了解到一份老舊檔案如何成為可在網上查閱的數位化檔案的全過程。
走進安保嚴密的檔案庫房,能感受到檔案館內的光線很柔和。這是種特製的不含紫外線的燈,對主要由紙形成的檔案不構成任何危害。
「我們這層庫房保存了140多個卷宗,主要是上世紀80年代前市級機關的檔案資料,利用率較高,方便了不少市民前來查詢有關社保的證明資料。」庫房工作人員說,市民在成都檔案館內查詢、利用檔案完全免費,也沒有手續費,而只適當收取每張0.25-0.3元的複印費。
檔案分級管理可少跑冤枉路憑身份證、工作證或是駕駛證,用滑鼠一點,成都市政府職能部門的「紅頭文件」內容就會出現在電腦屏幕上。走進成都市檔案館一樓的查閱大廳,市民們踴躍地體驗了檔案與政府公開信息查詢的便利。
「我們這裡還能查到新中國成立後的開放目錄,最早的檔案可以追溯到清代雍正9年,而大量保存的是"民國"年間的檔案。」成都檔案館保管利用編研部副主任楊曉蓉說,新中國成立前的檔案,都是從舊政府手裡接管過來的。新中國成立後的檔案,主要是黨政機關單位形成的檔案。
根據我國的檔案法規定,不涉及機密的檔案,自形成30年後就可以向市民開放。如果要查詢未開放的資料,要憑單位的介紹信。
個人檔案和知青檔案可以到哪裡查詢呢?對不少市民關心的熱點問題,楊曉蓉表示,由於歷史原因,除有部分1971年支邊的檔案外,從1968年-1972年凡是涉及下鄉或回城招工的,成都檔案館僅保存有少量的檔案。
她建議,市民可到當年自己下鄉的縣檔案館進行查閱。個人檔案一般由所在的單位保管,其中大學生畢業後的檔案,應在當地人才交流中心查閱,破產企業人員的檔案應在本人戶籍所在地的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就業服務機構查閱。
「各級檔案館只分管本級管理範圍內各歷史時期的有關檔案。」楊曉蓉說,為避免少跑路,市民要查檔案,要搞清楚所要查的內容屬於哪個地方,然後再去相應的檔案館查閱。
如果個人檔案丟失了,可在檔案館內查閱和個人有關的檔案,比如找到所在單位的調資表,就能看到自己調動、招工的相關資料,證明個人的工齡,獲取辦理社保的有效證明。
華西都市報記者王蕾攝影楊濤
查閱檔案(資料)辦理程序接待查檔
1.利用者出具身份證、工作證或介紹信等合法證明2.利用者填寫查閱登記表
諮詢檢索
1.工作人員提供目錄檢索2.工作人員計算機檢索
查閱利用
1.利用者提出調卷申請2.工作人提供所需檔案(資料)
文檔服務
1.利用者提出複印申請2.工作人員提供複印件
查檔收費
按國家有關標準收取
意見反饋
填寫利用效果反饋卡
(責任編輯:劉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