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農業保險
數據驅動,服務創新,科技賦能傳統農險
近日,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奇臺農場遭受風災後,一架無人機飛過了倒伏的麥田,藉助自動巡航,快速識別受災面積和作物情況,僅用3小時,即完成800畝麥地查勘,快速生成估損情況分析圖,確認損失及賠付,為農戶挽回災害損失,高效精準的服務受到農戶廣泛好評。
快速定損及理賠的背後,依託的是平安產險堅持科技賦能,運用多種線上化智慧平臺及工具來保障服務農業生產的戰略規劃。平安產險科技農險智慧雲平臺搭載無人機操控系統,可支持農險服務人員無需具備無人機操控經驗,也可以操作無人機進行作業,只需打開「AI農寶」APP,即可操控無人機一鍵起飛、自動規劃路徑、自動輸出查勘影像、自動識別損失情況,解決在傳統模式下,手動操作難,拍攝作物識別難,定損出圖慢等影響無人機普及應用的痛點問題,與傳統的人工現場查勘相比較,作業效率提升一倍。
平安產險新疆分公司繼2019年在石河子落地新疆首張農險電子保單後持續升級服務,自2020年1月1日起,全面推行農險線上化經營,將農險承保理賠過程中的信息採集、驗標、出單、公示繳費、報案、賠款確認、回訪等作業環節或操作優化至線上運行,構建以線上化為基礎,智能化,電子化,數據化為相互支撐的科技農險一體化管理服務模式。
在疫情期間,平安科技農險一體化經營服務平臺發揮了「大作用」。平安產險配合政府疫情防控要求,發揮科技優勢,開通農險綠色服務通道,支持在線自助投保、遠程理賠等,在充分減少農險服務現場接觸頻次、抑制病毒傳播的同時,妥善落實惠農政策,確保疫情期間農業生產風險保障不間斷、服務質量不下降。
期間,平安承保的222團 某養殖企業客戶出險,保險公司農險專員通過線上指引,協助客戶自助完成報案、查勘影像拍攝等工作,公司啟動綠色理賠通道,從報案到賠款到帳僅花費1.2小時;在第一師阿拉爾墾區(7團至14團、16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各地(44團、45團、50團、51團、53團、伽師總場)出現強降雨天氣後,平安產險第一時間線上指導農戶通過微信小程序收集受災影像資料,完成報案。
同時,平安產險在農險服務基礎上,基於平安科技農險智慧雲平臺打造了災前預警、災中監測、災後估損一體化農業風險及災害管理體系,輸出「智慧農業災害管理服務」,實現大範圍作物識別、災害預警、監測,為政府和農戶提供災害快速反應能力及快捷的防災減損措施,提升農業保險保中風控管理水平,同時為政府高效救助提供依據等。在承保服務時,嚴格承保落圖,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保證農戶和投保地塊的一一對應,系統確認「哪個農戶種哪塊地」;種植過程中,開展天氣預測和長勢監控,做好災害預警和種植技術提示;在理賠服務時,堅持理賠落圖,智能識別受損面積,嚴格進行科學定損。
未來,在中國平安「金融+科技」戰略引領下,平安產險將繼續強化科技創新業務模式,打造品牌核心競爭力,切實從支持業務發展、服務農業出發,加強對科技手段的應用,統籌資源快速推進,全面提升服務農業生產效能,為農業生產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