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在用紫米10號 2W毫安的。高功率充放電,配合輕薄筆記本使用的確很爽。但平時如果只是帶個手機的話,就顯得太重了。
正巧,倍思給到了一臺超迷你快充移動電源,1W毫安,帶數顯。
接下來先來開箱展示吧。
這次倍思沒有用原先的不乾膠封條,而是採用了塑封包裝。
底部有不乾膠貼,抽拉式開啟。
不需要晃著盒子就能輕鬆抽取。
開箱後全家福,依舊使用白色吹塑盒填充。移動電源本體,一根AtoC充電線,老四件(感謝卡、說明書、保修卡、貼紙)。
是不是有點觸控螢幕的感覺,其實顯示區域並沒這麼大。
別被那塊黑色區域欺騙了,其實就顯示個電量信息。
側面僅有一個電源鍵,按下後,可以顯示當前電量,還有印著Baseus商標。
另一側,印著這款移動電源的容量10000mAh。
頂端是一個in/out二合一的C口,還有一個A口。A口其實是一個類似於USB3.0的接口,只是少了4個觸點,我們來近看下。
可以看到採用的是USB3.0的母座,少了頂端4個觸點,只保留了中間的GND觸點。可能是為了某些協議定製的。
底部是產品銘牌,具體可參考官方宣傳。
可以看到是支持QC3.0,PD,華為SCP等協議。
三圍:1W毫安的是105*54*17(mm),2W毫安的是122*54*29
1W毫安的還是很小巧的。因為足夠小,反而感覺有點點厚,其實也還好。
老規矩,進入測試環節。
用原配的AtoC線充電,功率大於官方宣稱的9V*2A 18W,達到了19.64W。電量邊上有快充標記。電量個位數充電時會閃爍。
用CtoC線充電,功率15.46W。電量邊上有快充標記。
米6 AtoC線充電,17.31W。電量邊上有快充標記。
米6 CtoC線充電,15W。電量邊上有快充標記。
華為P30 AtoC線充電,14.71W。電量邊上有快充標記。
華為P30 CtoC線充電,12.52W。電量邊上有快充標記。
不知道為啥,幾次下來,不管是充電還是放電,C口功率都是小於A口功率,可能是我的CtoC線不好。另外華為並沒開啟22.5W的超級快充。也可能是充電器搭配的線並不是5A的線。
找到一根5A的線,可以觸發華為的SCP超級快充,功率有21.51W。由於圖片是後來補拍的,和原有基調有點不一致,敬請諒解。
最後上個稱,178.8g,差不多一臺手機的份量。
本款移動電源能區分是否在快充(充電和放電時都能在電量顯示區顯示),雖然放電時手機上也能顯示是否快充,不過移動電源充電時能顯示是否快充的並不多見。
相對其他1W毫安的移動電源,也是小巧了不少,並且能提供多協議快充。
附帶電量數字顯示,不用再看幾個燈在閃,來算計還剩多少電。
小建議是,原配的那根充電線能換成5A的線會更好。
總的來說,這款移動電源還是非常不錯的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