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編者按:近日,英國《金融時報》披露稱,滙豐銀行為逃脫處罰,同意在其他案件中「配合」美國司法部的調查。中國的華為公司成為了這種「配合」下的受害者,最終導致華為高管被捕。此外,報導還透露,滙豐曾於今年年初向中方解釋說自己是「被迫」的。
6月24日,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在接受《金融時報》的專訪時表示,滙豐銀行從一開始就知道SKYCOM公司和其在伊朗的業務,也知道SKYCOM跟華為的關係。銀行不可能在法律上說「受騙了,不知曉這個事情」,證據都在,這是賴不掉的。「滙豐已經停止了我們所有的交易合作,不是我們停的。」任正非稱。
美國有一個針對孟晚舟的證據是一個PPT,任正非如何看待美國是怎麼獲取到這個PPT的?6月27日,任正非接受加拿大《環球郵報》採訪時表示,因為Skycom公司和伊朗貿易過程中,這家銀行自始至終在與華為聯繫,它知道Skycom在伊朗的業務,也知道Skycom跟華為的關係。運作幾年以後,他們邀請孟晚舟去咖啡廳,喝咖啡時,孟晚舟講了幾張PPT,這個PPT沒有誤導性。「為什麼銀行會把這幾張PPT要走?我們不知道,希望等紐約東區法院審理完畢以後,我們能更清楚。」 任正非說。
據環球時報報導,英國路透社在今年2月報導稱,滙豐銀行通過「內部調查」,幫美國司法部搞到了一份可用來起訴華為公司的材料,為美國司法部羅織對華為動手的「罪名」提供了幫助,最終導致華為的高管在加拿大被抓。
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的副教授沈逸表示,如果外媒的報導屬實的話,滙豐在這件事中扮演的角色確實非常有問題,這樣的銀行和金融機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一種不可靠和不靠譜的機構。
一位希望匿名的專家表示,此案的本質問題是滙豐配合了美國政府的「長臂管轄」,在未經中國政府的許可下將位於中國境內的人員和數據轉移到了境外,用於美國司法部對華為的跨境調查取證。
據悉,滙豐是全球最大的銀行及金融服務機構之一。滙豐銀行於1865年在香港和上海成立,是滙豐集團的創始成員和集團在亞太區的旗艦。滙豐於 1991 年成立了新的控股公司——滙豐控股有限公司,並於 1992 年全權收購米特蘭銀行。隨後,滙豐將總部設在倫敦。
滙豐銀行曾因洗錢指控將向美國支付19億美元罰金。2012年12月11日,滙豐銀行宣布與美國政府達成和解協議,將為該銀行防範洗錢不力而支付19.21億美元的天價罰款。
滙豐銀行近年來形象受損。2014年11月,滙豐銀行因存在操縱全球外匯交易市場行為,被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和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共處以6.18億美元的罰款。2015年2月,滙豐銀行因協助客戶逃稅再次陷入醜聞泥潭。據美國的國際調研記者協會調查,2005年至2007年間,滙豐銀行瑞士分行協助10萬名重量級客戶避稅及隱藏高達千億美元資產。
值得注意的是,滙豐銀行曾曝4起重大洩露客戶信息事件。2008年4月26日,香港滙豐銀行觀塘分行在裝修期間伺服器被人偷走,遺失有近16萬客戶資料。2008年7月,滙豐銀行稱遺失一盒已被編碼的數碼錄音帶,此錄音帶記錄了該行與客戶的電話對話內容,為一盒載有2.5萬個電話對話的後備錄音帶。2010年4月13日,法國檢方表示,瑞士滙豐銀行7.9萬名客戶的12.7萬個帳戶遭到洩露和曝光。滙豐銀行瑞士子公司滙豐私人銀行一名前信息科技顧問赫爾夫.法爾西亞尼被指在2006年底至2007年初竊取了數萬名銀行客戶的資料。2018年,滙豐銀行被曝出其客戶帳戶在10月4日至10月14日期間遭到攻擊,約1%美國客戶的個人信息被洩露。
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簡稱「滙豐中國」)於2007年4月2日正式開業,總部在上海,是一家本地註冊的外資法人銀行,由滙豐銀行全資擁有。
今年3月,滙豐中國武漢分行存在紙質繳款書未使用規定科目核算的違法違規行為。根據《商業銀行、信用社代理國庫業務管理辦法》第四十一條,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營業管理部對其處以罰款人民幣1000元。
今年5月,滙豐中國貸款自主支付事後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部分信用卡資金用於非消費領域這兩宗違法遭罰100萬元。
外媒稱滙豐為脫罪幫美國政府「搞」華為
據環球時報,近日,英國《金融時報》披露稱,因洗錢和違反制裁法案等一系列問題而被美國司法部盯上的滙豐銀行,為逃脫處罰,同意在其他案件中「配合」美國司法部的調查。中國的華為公司成為了這種「配合」下的受害者,最終導致華為高管被捕。英國《金融時報》的報導還透露,滙豐曾於今年年初向中方解釋說自己是「被迫」的。
關於滙豐在華為公司所涉案件中的角色,英國路透社在今年2月就已經有過詳細的一輪報導。根據路透社當時的報導,滙豐在2016年年底到2017年開始「配合」美國司法部對華為發起的「調查」,原因是為了換取美國司法部對滙豐銀行的寬恕,因為滙豐本身還涉及其他違反美國制裁禁令的案件。
路透社稱,滙豐銀行通過「內部調查」,幫美國司法部搞到了一份可用來起訴華為公司的材料,為美國司法部羅織對華為動手的「罪名」提供了幫助,最終導致華為的高管在加拿大被抓。
如今被加拿大政府扣押的這位華為公司的高管與滙豐銀行的一位高管當面進行了溝通,表示華為沒有任何不合規的情況,並給這位滙豐高管提供了一份PPT文件說明情況。但令華為沒想到的是,在2017年,當滙豐因銀行自身所涉嫌的違法問題面臨美國司法部的起訴時,為了換取美國司法部的寬恕,滙豐便將這份PPT交給了過去幾年裡一直想扳倒華為公司的美國司法部,並結束了與華為的合作關係。
從路透社的報導和美國政府起訴華為公司的起訴書上來看,這麼一個小小的PPT文件,很快就被美國司法部用作了起訴華為和於去年逮捕那位華為高管的「核心」依據。滙豐也被美國司法部描述成為了被這位華為高管和她的PPT「欺詐」的「受害者」。路透社還透露滙豐之後也確實沒有再因其所涉及的其他案件而被美國政府起訴。
《金融時報》還透露了一些路透社沒有提及的信息,比如滙豐早在2012年時就因為給墨西哥毒梟洗錢而被美國司法部盯上了。當時除了繳納了19億美元的巨額罰款,美國司法部還給滙豐派駐了一群「監控人員」對其業務進行審查。滙豐的內部人員表示他們當時做出的解釋是,因為美國政府給滙豐派了監控人員,還有一個200-400人的團隊隨時可以獲得銀行的一切信息,所以滙豐不可能抗拒美國司法部的要求和調查。
任正非:滙豐銀行知道Skycom跟華為的關係
近日,華為心聲社區公布了任正非接受《金融時報》、加拿大《環球郵報》採訪紀要。
《金融時報》記者James Kynge提問:最近聽到滙豐銀行跟美國政府合作,會給華為帶來很大難題,您認為華為跟滙豐銀行的合作今後應該怎樣?
任正非:首先,滙豐銀行早就停止了與華為的合作。
第二,孟晚舟沒有任何犯罪事實。這家銀行從一開始就知道SKYCOM公司和其在伊朗的業務,也知道SKYCOM跟華為的關係,往來郵件可以證明,郵件中有嘜頭,銀行不可能在法律上說「受騙了,不知曉這個事情」,證據都在,這是賴不掉的。孟晚舟在咖啡廳喝咖啡時講了一句話,這句話不能成為孟晚舟的罪證,只是在多年與伊朗從頭到尾的長時間的交易過程中,她中間插進去在咖啡廳喝了一次咖啡,說了一句話,不存在犯罪這個問題。美國的法庭可以去調查檢舉人,他檢舉孟晚舟犯罪,檢舉的事實在哪?
當前情況下,我們首先要澄清孟晚舟這件事的過程,出示所有證據。而且孟晚舟在加拿大也沒有犯罪,加拿大在執法程序上有違法行為,加拿大是一個法治國家,應該放棄侵犯憲法權利的行為,不能倒在美國一邊,如果大家不相信加拿大是法治國家,對它的形象影響是更大的。
我們對西方法治國家一直是很信任的,重在事實,重在證據。首先要有事實和證據,才能判定這個人是否有錯誤。當然,這不影響我們將來與其他銀行合作,這個環節解開以後,大家還是要合作,世界金融是一體化體系。
《金融時報》記者黃淑琳提問:滙豐銀行不和華為合作,他們給了你們解釋嗎?
任正非:滙豐已經停止了我們所有的交易合作,不是我們停的。他們沒有解釋,就是不給我們提供服務,那我們就和別的銀行合作。
黃淑琳:您認為這樣的對待是公平嗎?如果這些問題解決好了,以後會繼續和滙豐合作嗎?
任正非:這世界本來就沒有「公平」兩個字,講的都是實力。我們有實力解決問題,不在乎對方怎麼對待。現在也不是討論合作問題的時候,最主要是先把官司打完。
加拿大《環球郵報》記者提問:怎麼看待美國是怎麼獲取到這個PPT的?是通過合法途徑嗎?您認為這個PPT可以作為證據呈送給法庭嗎?
任正非:因為Skycom公司和伊朗貿易過程中,這家銀行自始至終在與華為聯繫,它知道Skycom在伊朗的業務,也知道Skycom跟華為的關係。運作幾年以後,他們邀請孟晚舟去咖啡廳,喝咖啡時,孟晚舟講了幾張PPT,這個PPT沒有誤導性。為什麼銀行會把這幾張PPT要走?我們不知道,希望等紐約東區法院審理完畢以後,我們能更清楚。
因洗錢指控,滙豐銀行曾向美國支付19億美元罰金
據新華社報導,2012年12月11日,歐洲最大的銀行滙豐控股發表聲明表示,該行已經同美國有關機構達成協議,支付總共19.21億美元罰金,其中創紀錄的12.56億為暫緩起訴協議罰金,6.65億為民事罰款。
滙豐總裁歐志華在聲明中說,滙豐「為過去的錯誤承認責任」,並再次「深表歉意」。
根據暫緩起訴協議,控方容許被起訴的一方在一定條件下避免被起訴,包括支付罰款或遭受處罰,以及承諾在監察指導下作具體的改革等。
滙豐銀行稱,他們已經花費了2.9億美元來改善其防止洗錢機制,並追回了一些高管人員此前獲得的獎金。聲明還說,滙豐預期很快將與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就洗錢問題籤署一份承諾書。
2013年7月,據中國證券報報導,路透社3日報導,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地區法院法官約翰.格雷森2日批准了滙豐就未完全遵守反洗錢和制裁法相關調查與美國政府達成的和解協議,按照該協議,滙豐將支付19.2億美元罰金及賠償金。19.2億美元罰款,是迄今為止美國監管部門向銀行開出的最大額罰單。
報導稱,除繳納罰金外,還需滿足一些其他條件,作為協議的一部分,滙豐銀行也需要約束銀行高管的獎金,以便能符合相關規定。此外,滙豐銀行還將面臨長達5年的法院監管。
此前,2012年7月,美國參議院發布調查報告稱,滙豐已成為墨西哥和哥倫比亞毒販、洗錢者和其他違法犯罪者的「首選金融機構」,該行無視美國對伊朗、緬甸、古巴、利比亞和蘇丹的制裁,為這些國家的客戶非法轉移資金。
滙豐銀行近年來形象受損:協助客戶逃稅陷醜聞
據中新社報導,滙豐銀行近年來形象受損。2014年11月,滙豐銀行因存在操縱全球外匯交易市場行為,被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和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共處以6.18億美元的罰款。
2015年2月,滙豐銀行因協助客戶逃稅再次陷入醜聞泥潭。據美國的國際調研記者協會調查,2005年至2007年間,滙豐銀行瑞士分行協助10萬名重量級客戶避稅及隱藏高達千億美元資產。
據人民日報,英國廣播公司2015年2月9日報導說,英國最大銀行滙豐銀行在過去幾年間,千方百計幫助富裕儲戶向英國政府隱瞞實際資產,逃稅金額達上億英鎊。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幫助儲戶逃稅等行為被證明屬實,那麼滙豐銀行儼然成了可怕的「避稅天堂」,其聲譽和威信將受到沉重打擊。
有分析認為,規模如此龐大的銀行能夠在這麼長的時間內從事不法活動,金融監管的缺失、職業操守的淪喪、社會責任心的麻木等,是不容忽視的幾個關鍵因素。
滙豐銀行涉嫌幫助儲戶逃稅的行為,遭到了媒體和輿論的強烈抨擊,《稅務大劫案》的作者布魯克斯指出,「我認為滙豐銀行是一家避稅及逃稅公司,我認為他們就是在提供這種服務」。
此後,據光明日報2015年2月26日報導,滙豐兩名最高層主管近日在此間就其瑞士私人銀行幫助客戶避稅的「不當」做法表示道歉。滙豐集團執行長Stuart Gulliver和滙豐集團主席Douglas Flint在英國議會接受議會財政委員會質詢時表示,此舉損害了人們對滙豐集團的「信任和信心」,他對此感到慚愧並將「承擔相應責任」。但他同時也指責了滙豐瑞士銀行管理層中偷竊並外洩客戶資料的人「罪莫大焉」。
滙豐銀行曾曝四起重大洩露客戶信息事件 工程師變身「數據大盜」
據南方都市報,2008年4月26日,香港滙豐銀行觀塘分行在裝修期間伺服器被人偷走,遺失有近16萬客戶資料。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香港金管局要求銀行採取補救措施,並提交詳細報告。滙豐亞太區主席鄭海泉就遺失客戶資料事件道歉,但他表示,此事屬於盜竊案,滙豐本身也是受害者,但銀行仍舊會負責。鄭海泉表示,會檢討銀行的保安措施。
據經濟觀察網報導,2008年7月4日,滙豐銀行發布通告,發現遺失一盒已被編碼的數碼錄音帶,此錄音帶記錄了該行與客戶的電話對話內容。據報導,事件起源於滙豐廣州集團服務中心,6月17日委託速遞公司運送共55盒錄音帶到香港,唯只有54盒錄音帶被送抵該行的香港辦事處。該盒尚未尋回的錄音帶,為一盒載有2.5萬個電話對話的後備錄音帶,記錄了08年4月18日至24日期間,該行與客戶及致電人士的電話對話,當中大部分的內容涉及信用卡服務查詢、與為工商業務客戶而設的商務網上理財服務相關的來電,以及該行致電客戶的內容。
據法新社報導,2010年4月13日,法國檢方表示,瑞士滙豐銀行7.9萬名客戶的12.7萬個帳戶遭到洩露和曝光,這就意味著或有更多人因涉嫌偷稅漏稅,將遭到自己國家的稅務局起訴。滙豐銀行瑞士子公司滙豐私人銀行一名前信息科技顧問赫爾夫.法爾西亞尼被指在2006年底至2007年初竊取了數萬名銀行客戶的資料。
赫爾夫.法西亞尼由安全工程師變身「數據大盜」。他出生於摩納哥,擁有計算機編程學位。2000年,28歲的他進入滙豐銀行IT部門工作,為銀行編寫安全軟體。6年後,他調任至瑞士滙豐私人銀行的日內瓦總部,負責資料庫的系統安全工作。2008年,這位向來表現良好的系統安全工程師,卻出人意料地攜帶13萬份「絕密」的客戶資料,從滙豐銀行總部大樓「出走」。2013年,據金陵晚報報導,在2013年西班牙國家法庭的庭審上,赫爾夫.法西亞尼為自己辯護稱,銀行內部腐朽不堪,他們對偷稅漏稅的行為十分縱容,有時甚至還會幫助客戶洗錢。他坦言,自己曾試圖向瑞士政府揭發滙豐銀行的「不當行為」。
赫爾夫.法西亞尼告訴媒體,「我在摩納哥長大,在那兒,人們都希望去金融機構工作。我年輕時,認為銀行是保護正直者財產的地方。但在滙豐銀行,我發現一切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2018年11月,據中國經營報報導,滙豐銀行被曝出其客戶帳戶在10月4日至10月14日期間遭到攻擊,約1%美國客戶的個人信息被洩露。據外媒報導,11月8日,滙豐銀行宣布其客戶帳戶在10月4日至10月14日期間遭到攻擊,約1%的美國客戶的姓名、出生日期、電話號碼、電子郵箱等信息被洩露。滙豐銀行方面表示,此次黑客入侵事件是由登錄憑證攻擊造成的,即黑客通過從其他途徑獲得的客戶個人信息從而入侵滙豐銀行帳戶。對此,滙豐銀行暫停了部分帳戶的在線訪問。同時,對個人網上銀行平臺的認證流程增加額外的安全保護,以保護其客戶免受未來的攻擊。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