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一代最好的音樂劇,揭秘9.6分神作《漢密爾頓》

2020-12-14 新京報Fun娛樂

7月3日,160分鐘的音樂劇《漢密爾頓》官方拍攝版在Disney+上線,迪士尼為此支付了7500萬美元的版權費。該劇上線之後,口碑炸裂,IMDB評分9.1,豆瓣評分更是高達9.6。

為了將《漢密爾頓》搬上舞臺,編劇、作曲及主演林-曼努爾·米蘭達籌備了6年時間,讓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膚色的演員們通過嘻哈說唱的音樂形式講述幾位美國開國元勳的歷史。「當你看到黑人和棕色人種的表演者講述我們國家的起源時,它就有了不同的含義」,米蘭達說。

2015年1月20日,該劇首次在紐約公共劇院亮相,半年之後登上百老匯的理察·羅傑斯大劇院,為百老匯賺取了6.5億美元票房,直到疫情導致該劇在今年3月中旬停映。2016年,《漢密爾頓》曾橫掃託尼獎,拿下11座獎盃。

有評論者評價該劇:「在我有生之年,還未看到有一部音樂劇能像《漢密爾頓》這樣如此迅速地影響美國文化」。今年5月,美國警察暴力執法引發了各州的示威遊行活動,許多抗議者打出的標語「歷史的眼睛盯著你」、「這不是一個時刻,這是一場運動」,這些標語就是從音樂劇《漢密爾頓》的歌詞中獲取的靈感。

#漢密爾頓是誰?#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的頭像就印在10美元鈔票上。他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是喬治·華盛頓的參謀長,也是美國第一任財務部長,《美國憲法》起草人和籤署人之一。但在這些榮譽之前,他出生在加勒比海地區,帶著私生子稱號的恥辱長大,移民到美國後,他憑藉自己的決心和智慧,徹底改變了這個國家。音樂劇《漢密爾頓》就是講述這位開國元勳政治生涯的故事,歷史人物喬治·華盛頓、託馬斯·傑斐遜、詹姆斯·麥迪遜等在劇中輪流出場。

米蘭達手握印有漢密爾頓頭像的10美元鈔票。

《漢密爾頓》傳記可以用嘻哈來演繹

當米蘭達閱讀一共818頁的傳記《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時,他腦海裡不由激蕩著說唱嘻哈的旋律,他覺得這本書完全可以由一個嘻哈故事來演繹。

米蘭達創作並出演的第一部音樂劇是2007年在外百老匯上演的《身在高地》,該劇的故事背景設定在紐約市華盛頓高地,也是米蘭達從小長大的地方。第二年,該劇獲得美國戲劇「託尼獎」最佳音樂劇等四項大獎,對米蘭達來說,美夢成真。

創作《漢密爾頓》的想法是在出演《身在高地》期間。2008年,米蘭達去墨西哥旅行,他想在休假時讀一本很厚的書,就順手從書架上拿了一本大部頭——《亞歷山大·漢密爾頓》,2004年出版、羅恩·切爾諾著的人物傳記,一共818頁。

傳記《亞歷山大·漢密爾頓》

米蘭達躺在墨西哥沙灘的吊床上,開始讀漢密爾頓的傳記,讀著讀著,他突然覺得「很懂這個人」。因為書中記載的漢密爾頓離開加勒比海地區,然後來到紐約接受教育的經歷,「就是在寫我爹的人生」,是完全相同的故事。這讓米蘭達產生了強烈的精神共鳴。並且,米蘭達是音樂劇的死忠粉,尤其是嘗試將歷史搬到舞臺的那種音樂劇。他讀這本書時,想到了「2Pac」(美國說唱歌手,擁有超過7500萬的全球唱片銷量紀錄,被譽為「說唱之神」)和「聲名狼藉先生」(美國嘻哈音樂人,被稱為「東海岸嘻哈救星」),他覺得這本書完全可以由一個嘻哈故事來演繹。

回到紐約,米蘭達邀請原著作者羅恩·切爾諾去看自己創作的音樂劇《身在高地》。演出結束的後臺,米蘭達告訴羅恩·切爾諾,正在讀他的書,嘻哈歌曲不知不覺就從頁面裡浮現出來了,這會是自己下一部音樂劇。

第一首歌在白宮唱火

「一個野種/孤兒/蕩婦生的蘇格蘭人後裔/冥冥之中降生於加勒比海的不毛之地/骯髒破落/一貧如洗/如何成長為一名才子/一代傳奇……」當米蘭達站在臺上用rap演唱完的時候,臺下的歐巴馬夫婦帶頭起立鼓掌。

當28歲的米蘭達覺得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的故事可以改編成音樂劇時,開始為這部劇創作歌曲。他創作的第一首歌是關於漢密爾頓身世的曲子,後來成為全劇的開場曲《亞歷山大·漢密爾頓》,這首歌寫了一年時間,其間他還身在《身在高地》劇裡,一周要演出八場。米蘭達在2016年出版的《漢密爾頓:革命》一書中寫道,他在創作《漢密爾頓》中的一些鏡頭時,腦子裡有「哈利·波特」系列叢書中的某些場景。比如談到創作該劇的開場歌曲《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時,他感覺這猶如加快節奏版的哈利·波特,「這裡我們之所以要加快節奏,是因為漢密爾頓找到了自己最合適的出路,他要加倍努力學習,令自己得到眾人承認。當時我腦海裡的畫面是哈利·波特發現自己是個巫師,從此以後的一切就都突然變得有意義了。」

2009年5月,米蘭達接到白宮電話,被當時的美國總統歐巴馬邀請參加「詩歌、音樂和演講之夜」。他本來是被要求表演獲得託尼獎的音樂劇《身在高地》中的一段曲目,但米蘭達卻臨時改為剛創作完成的那首4/4拍饒舌歌曲。美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人物,被用嘻哈的方式唱出來,白宮內的政要們覺得有點匪夷所思。

不按常規出牌的米蘭達。

「一個野種/孤兒/蕩婦生的蘇格蘭人後裔/冥冥之中降生於加勒比海的不毛之地/骯髒破落/一貧如洗/如何成長為一名才子/一代傳奇……」不過,當米蘭達站在臺上用rap演唱完的時候,臺下的歐巴馬夫婦帶頭起立鼓掌。

當晚米蘭達的表演火速躥紅,視頻在社交媒體上瘋傳,到目前為止點擊量已超過700萬次。米蘭達意識到「是時候寫出一部音樂劇了」,之後繼續為音樂劇創作歌曲,兩年時間寫好了兩首。曾在《身在高地》中合作過的音樂指導艾利克斯·拉卡摩爾對米蘭達說,你平均一年寫一首,等這部劇寫完的時候,我們都老了,要不要加快速度?於是,米蘭達開始了與時間賽跑,加快了寫歌速度,走到哪寫到哪,有時候甚至會在美國前副總統亞倫·伯爾(音樂劇中與漢密爾頓有大量對手戲)後半生生活的房間裡寫好幾天,就是為了更好地「入戲」。

在寫《漢密爾頓》時,米蘭達快要被海量的歷史資料淹沒,當他沉浸在越來越深的選擇焦慮症時,著名劇作家約翰·韋德曼告訴他,「把能夠變成音樂劇的部分寫出來就行了」,這句話令米蘭達醍醐灌頂,他挑出合適的精彩事件搭建出整部劇的結構。創作過程中,英王喬治三世的形象突然從米蘭達腦中蹦出來,他在離美國很遠的大洋彼岸,和漢密爾頓從未見面,說不通為什麼他會出現在這部音樂劇裡。但米蘭達有著自己獨特的想法,他從寫詞和作曲,每段音樂都指向特定的情緒和角色,英王喬治三世一邊流口水、一邊「傲嬌」的內心獨白就像是英國寫給美國的分手信,更便於普通觀眾理解。

《漢密爾頓》中「傲嬌」的英王喬治三世。

46首歌,不給觀眾喘息時間

全劇共有46首歌曲,160分鐘的時長几乎一氣呵成,語速之快,歌詞量之大,不給觀眾有任何喘息的空間。

現年40歲的米蘭達成長於上世紀90年代,那是美國嘻哈音樂的一個黃金時期,像「暴黨二人組」、「聲名狼藉先生」以及「NAS」的創作,他們用詞的靈活和創意令人驚嘆,米蘭達在創作《漢密爾頓》的時候,一直循環「Takeover」和「Ether」這兩首嘻哈樂,反反覆覆聽。《漢密爾頓》中有爵士、靈魂樂、R&B,以及傳統百老匯音樂劇曲目,但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嘻哈元素。

他給劇中每個角色配以不同嘻哈風格以符合人設,喬治·華盛頓(美國首位總統)饒舌的時候是一板一眼,像個節拍器一樣,因為那種風格和他的思考方式很相似,都是完全遵照節拍的。但是拉法耶特(第一位志願參加美國革命的法國貴族)則有一個琢磨的過程,他最開始的饒舌非常簡單,有點像80年代初期的饒舌節奏,但是到了後來,他的節奏非常瘋狂,是正常歌唱的兩倍甚至三倍速度。

《漢密爾頓》中華盛頓與漢密爾頓的概念海報。

《漢密爾頓》與其他音樂劇最大的不同在於,段與段之間不用純對白進行銜接,全部用歌唱的形式貫穿其中,全劇共有46首歌曲,160分鐘的時長几乎一氣呵成,語速之快,歌詞量之大,不給觀眾有任何喘息的空間。

美國嘻哈樂隊「The Roots」的成員之一埃米爾說,在2到4個嘻哈小節裡,有時候歌詞量會多過一整首經典老歌,「我去看了八九次,就是為了弄明白裡面的典故」。

首演一票難求,二次受邀白宮表演

歐巴馬夫婦、柯林頓一家、茱莉婭·羅伯茨、「鋼鐵俠」唐尼、碧昂斯、麥當娜等政要和名流都曾是《漢密爾頓》的座上賓。

為了儘快將《漢密爾頓》搬上舞臺,2011年,紐約公共劇院的工作人員傑裡米·麥卡特安排米蘭達和他的老闆奧斯卡·尤斯蒂斯見面。米蘭達送給傑裡米·麥卡特一張錄有八九首歌曲的試聽帶。麥卡特回憶,那晚回到家裡,他打開CD後,大吃一驚,「完美的流行歌曲中有著豐富的戲劇性故事」,當時他就很清楚,如果把它搬上舞臺,「這將是我們這一代最好的音樂劇」。之後,《身在高地》的原班創作班底導演託馬斯·凱爾、音樂指導艾利克斯·拉卡摩爾、舞蹈指導安迪·布蘭肯布勒等,一起加入了進來。

首演夜前一年,米蘭達和妻子在華盛頓高地中心買了一套房子,他望向窗外,景象簡直就像《身在高地》的舞臺現場一樣,不禁感慨「真是到哪都擺脫不了我的劇」。

2015年1月,《漢密爾頓》在紐約公共劇院首演,那裡首演過《毛髮》(Hair)、 《歌舞線上》(A Chorus line)、《出逃者》(Runaways),《陌路相逢》(Passing Strange)以及其他一些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音樂劇。米蘭達的父母在他們的新婚之夜看了《出逃者》,他們都表示,劇院裡流淌著他的血液。

《漢密爾頓》劇照。

和預想的一樣,首演很成功,票被一掃而空,並且加場的票也已售罄。看過演出的《吉米今夜秀》主持人吉米·法倫說:「前兩首歌過去,我轉向妻子,示意這可能是我們看過的最偉大的演出了,然後再轉向其他觀眾,從他們的臉上,我們得到了相同的答案」。

紐約公共劇院藝術總監奧斯卡·尤斯蒂斯不止一次將米蘭達比作莎士比亞,「做這種比較,我並沒有感到臉紅或抱歉,在《漢密爾頓》中,米蘭達所做的與莎士比亞在他的歷史劇裡所做的一樣,都將普通民眾的聲音提升為詩歌。莎士比亞提升為抑揚五步格詩,而米蘭達則是提升成饒舌、嘻哈、R&B,通過詩化的語言把榮光賦予到人民身上,這自莎士比亞之後,沒有人像米蘭達一樣做得這麼好。」

2015年3月,當時的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拉沃恩·歐巴馬在社交媒體發文:「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我們都在白宮東翼等著你」。時隔6年,米蘭達再次收到歐巴馬邀請,率《漢密爾頓》劇組到白宮表演部分曲目,為演出造勢。

米蘭達與「鋼鐵俠」唐尼。

首演半年之後,《漢密爾頓》登上了百老匯舞臺,依舊火爆,一票難求。當時《漢密爾頓》門票的平均價格高達549美元,之後還在一路上漲。拿到一張《漢密爾頓》的入場券,也成為了紐約人身份地位的象徵,歐巴馬夫婦、柯林頓一家、茱莉婭·羅伯茨、「鋼鐵俠」唐尼、碧昂斯、麥當娜等政要和名流都曾是《漢密爾頓》的座上賓。

讓攝影機在表演者之間移動

米蘭達對拍攝節奏很驕傲,「我們基本上是用3天拍完一部電影,我們合作特默契,畢竟都在戲裡磨合一年多了。」

此次在Disney+上線的音樂劇《漢密爾頓》是2016年6月在紐約百老匯的理察·羅傑斯大劇院拍攝的,共拍攝了3天,其中有2天是拍攝了日場和晚場兩場不同的演出,這也是初版卡司們的最後一次演出。

音樂劇官方拍攝的導演是託馬斯·凱爾,指導過音樂劇《身在高地》、歌舞片《油脂》(2016)和音樂傳記劇《佛西與沃登》,並且還為《油脂》做過電視直播,在舞臺表演轉化為音響語言方面很有經驗。米蘭達對拍攝節奏很驕傲,「我們基本上是用3天拍完一部電影,我們合作特默契,畢竟都在戲裡磨合一年多了。」

《漢密爾頓》中出色的舞臺美術效果。

3天的現場拍攝時間中,其中的1天使用了多臺攝像機,超過100個麥克風被用來錄製現場版,音樂劇裡有13首關鍵歌曲在演出過程中被拍攝,斯坦尼康、起重機和攝像機在表演者之間自由移動。這種「沉浸式」的展現舞臺藝術的拍攝方式,有著前排VIP坐席都無法企及的優勢——演員服裝質感及布景設計的細微呈現;特寫鏡頭和靜止時刻強化了歌曲的親切感;靈活的攝影技術使劇中有爭議的「內閣之爭」高潮戲氣氛更加激烈;大量廣角鏡頭和俯拍鏡頭運用加重了大事件的厚重感,例如結尾那場致命的決鬥,為渲染戲劇衝突,採用了最主觀的機位。

《漢密爾頓》舞臺設計圖。

為了攝影機拍攝方便,布景設計師大衛·科林斯在布景上鑿了一些洞,以便讓鏡頭進入。科林斯說,「這可能是我看過的最好的戲劇拍攝」。

米蘭達站在《漢密爾頓》海報前享受歡呼與喜悅。

作為音樂劇來說,觀看現場演出的那種臨場感、沉浸感是任何其他形式都無法替代的。但並不是每位觀眾都有機會坐在百老匯去欣賞它。受疫情影響,百老匯將關閉至2021年1月3日前,這也就意味著百老匯2020年所有演出將無緣與觀眾見面。而Disney+上線的官方拍攝版本《漢密爾頓》應該是除了在劇場外,這個藝術對觀眾的最好呈現了。

新京報記者 滕朝

編輯 黃嘉齡 校對 盧茜

相關焦點

  • 非音樂劇迷怎麼看《漢密爾頓》?
    自2015年首演以來,它迅速成為了全世界範圍內影響力最大的音樂劇,橫掃葛萊美獎、普利茲戲劇獎、奧利弗獎、託尼獎等一系列獎項,並屢次受邀到白宮演出。毫不誇張地說,《漢密爾頓》早已成為了一個現象級的文化事件。然而,對於不了解音樂劇的觀眾來說,這些概念仍然十分陌生。因此,我們回到這部音樂劇本身。
  • 過去的歷史,今天的敘事:音樂劇《漢密爾頓》暗含了怎樣的價值取向?
    《漢密爾頓》於2015年2月在百老匯首演。在2016年託尼獎頒獎典禮上,它破紀錄地獲得了16項提名,最終贏得了包括最佳音樂劇在內的11項大獎,可謂百老匯的傳奇之作。林-曼努爾·米蘭達(Lin-Manuel Miranda)不僅創作了該劇,而且出演了主角漢密爾頓。因為其過人的才情,他被國內粉絲親切地稱為「林聚聚」。
  • 音樂劇電影《漢密爾頓》對迪士尼意味著什麼?
    毫無疑問,《漢密爾頓》是美國最成功的一部音樂劇。自2015年首演以來,《漢密爾頓》從外百老匯殺到百老匯,叫好又叫座。不僅得到評論界一邊倒熱捧,各大獎項拿到手軟,一舉將次年11座託尼獎收入囊中,更創下了美國音樂劇的票房記錄,在美國各地以及全球巡演場場爆滿,售價幾百美元的門票甚至得提前幾個月預定。原聲專輯更在Billboard排行榜上連續呆了整整246個星期。
  • 看了豆瓣9.6分的《漢密爾頓》影像,我們有些不一樣的看法
    此次流媒體上線之後,同樣獲得了影評網站高分推薦,IMDB9.0分,爛番茄新鮮度99%,Metacritic均分90分,國內的豆瓣評分也高達9.6分。我們也邀請了青年文藝評論者來談談他們的看法。評論《漢密爾頓》,取決於我們正在用什麼樣的距離與坐標系來看待它,拿它與中國的音樂劇比較,似乎不太公平。1949年,百老匯的歌舞在中國也掀起了小浪潮,那是我們戲劇邁向「現代化」的時代。在中國戲劇現代化的道路上,音樂劇為民眾在這個特殊時期帶來的是什麼,為什麼會引起關注與熱議?以及《漢密爾頓》是否也會是世界歷史轉折點的文化地標,很多問題都值得深思。
  • 《漢密爾頓》:一部偉大的音樂劇,終於飛入尋常百姓家
    音樂劇《漢密爾頓》(Hamilton)如果誕生在今天,未必能有這樣的成績:拿11座託尼獎,平均票價800美元眾人仍趨之若鶩,把富裕白人的高雅娛樂推至大眾層面;它憑一己之力扭轉保守百老匯的語言和語境,終於把這架老馬車推到了新世紀。《漢密爾頓》電影版海報1.
  • 音樂劇新裡程碑《漢密爾頓.Hamilton》,嘻哈展現美國父傳奇生平
    2020電影版音樂劇有哪些看點說起今年大熱的音樂劇電影《漢密爾頓.Hamilton》,不得不先說說它的編劇兼主演:Lin-Manuel Miranda,在憑藉此劇成名之前,他只不過是在好萊塢演演小角色的演員而已,他出演過《蒂莫西的奇異生活》,2015年成名後也拍了幾部電影如《演講辯論社》、《新歡樂滿人間》、《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
  • 《漢密爾頓》今日上線Disney+,音樂劇電影轉戰流媒體
    原定於2021年10月15日在北美院線首映的「現場錄製」版音樂劇《漢密爾頓》(《Hamilton》)於今日2019年7月3日芝加哥時間凌晨2點,在迪士尼的官方流媒體平臺Disney
  • 世界在下沉,所以我們更需要《漢密爾頓》
    看上去,我們確實比以往都更需要《漢密爾頓》,都更需要這段傳奇,畢竟「There's a million things we haven’t done」。 「漢密爾頓的故事就是嘻哈精神最好的詮釋。」《漢密爾頓》的編劇、作詞和作曲者林-曼努爾·米蘭達(Lin Manuel Miranda)是這樣向《衛報》講述自己的創作靈感的。
  • 你的第一部音樂劇,可以從這部開始看起
    美國最火的音樂歷史劇《漢密爾頓》上演五年後,終於登陸主流媒體平臺Disney+了。這部由林漫威(Lin-Manuel Miranda)創作的音樂劇以嘻哈的形式講述了美國開國元勳之一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的一生,人稱嘻哈版「美國建國大業」,於2015年8月6日在百老匯首演。《漢密爾頓》(Hamilton)是近年來當之無愧的現象級音樂劇。
  • 最賺錢音樂劇《漢密爾頓》主人公:美國金融體系的建立與世紀之爭
    Disney+選擇在這天上線了他們花費7500萬美元天價版權費,才拿到的現象級百老匯音樂劇《漢密爾頓》官方攝影版。在隨後的這個獨立日假期裡,這部官攝又成為了現象級的電影產品,引發了全世界文化界和金融界熱議的浪潮。
  • 豆瓣9.5分的《漢密爾頓》,你真的看懂了嗎?
    ——託馬斯·傑斐遜(美國建國之父、第三任總統) 漢密爾頓使得我們的國家從破產走向繁榮,我不願承認,但他沒有得到足夠的讚揚,感謝他給我們的所有榮譽。自首演開始的五年中,這部以美國國父漢密爾頓為原型的音樂劇斬獲了包括託尼獎、葛萊美獎、普利茲戲劇獎等眾多重要獎項。在一定程度上,音樂劇《漢密爾頓》創造了音樂劇的歷史。 這部長達兩個小時四十分鐘的音樂劇主要圍繞著美國建國之父之一、第一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不完美但卻精彩的一生展開。 一、誰是漢密爾頓?
  • 音樂劇電影《漢密爾頓》將提前於7月3日獨家上線流媒體平臺Disney+
    音樂劇電影《漢密爾頓》將提前於7月3日獨家上線流媒體平臺Disney+,該片在歷史悠久的理察·羅傑斯劇院拍攝而成。影片原定2021年10月15日登陸北美影院,現在觀眾可以提前看到了。
  • 經典重燃,百老匯音樂劇《漢密爾頓》紐約綻放
    Lin-Manuel Miranda 打造的經典百老匯音樂劇《漢密爾頓》這次在紐約理察羅傑斯劇場又綻放了,官方高清錄製。這部劇很受歡迎,但這次它的宣傳海報看起來有點省事。相同的背景,換了些不同的剪影。哎,不說了,要噴我沒文化了。
  • 看《漢密爾頓》之前再來補補課吧
    去年我們連載過開場曲Alexander Hamilton的歌詞解析(文末有連結),出於Burr的戲份也很多,林聚聚( Lin-Manuel Miranda)本人也曾說過自己把寫的最好的歌都給了Burr,這一次分析的則是《The Room Where It Happens》。
  • 百老匯上的「異類」《漢密爾頓》,為什麼人人為它瘋狂?
    7月3日,百老匯經典音樂劇《漢密爾頓》的官攝電影版上線,這部電影由迪士尼製作,豆瓣開分9.9分,目前評分也高達9.7分。音樂劇《漢密爾頓》電影版由2016年6月官方拍攝的錄像剪輯而成,匯集了該劇百老匯版的原版卡司,十分珍貴!
  • 奧利弗獎揭曉,《漢密爾頓》斬獲7項大獎
    《漢密爾頓》持破奧利弗獎歷史記錄的13項提名,最終斬獲7項:最佳新音樂劇、最佳男主角-音樂劇、最佳男配角-音樂劇、音樂傑出成就獎、最佳戲劇編舞獎、最佳音響設計、最佳燈光設計。今年最大贏家《漢密爾頓》的光鮮背後,是本劇主創林-曼努埃爾·米蘭達將近十年的耕耘。2009年5月12日,《漢密爾頓》的雛形,最為人熟悉的那首同名主題曲,在美國白宮以"白宮詩歌大滿貫"的形式演出。當時的美國總統歐巴馬一家也在臺下。他們和其他觀眾一樣,還沒法預見到《漢密爾頓》令人痴狂的未來。記者在那年底看到了這場演出的實況。
  • 百老匯、託尼獎是什麼 音樂劇《金牌製作人》演出時間地點
    ­  最近連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大明星碧昂絲都站臺的大熱音樂劇《漢密爾頓》?­  No!No!No!­  即便《漢密爾頓》在2016年的託尼獎評比中獲16項提名,但最終斬獲11項大獎仍然無法撼動這部戲的地位。真正的託尼寵兒其實是狂攬12項大獎的《金牌製作人》!2001年它橫掃託尼最佳音樂劇、最佳編劇、最佳導演等重要獎項!
  • 電影版"漢密爾頓"爛番茄100%
    時光網訊 百老匯音樂劇電影版《漢密爾頓》將7月3日在Disney+上首播,如今爛番茄口碑解禁,無懸念拿下100%新鮮度(計入58個評價)。  《華爾街日報》影評人寫道:「和舞臺版一樣,臺詞和音樂上富有激情,情感上激蕩人心——這一切都源於演員。」  《底特律新聞》影評人寫道:「《漢密爾頓》仍然是一部爆炸性的戲劇,是對歷史的樂觀修正,充滿了創造性的光芒,而這些光芒可以幫助我們走出當前的黑暗。」
  • 電影製作專業學生使用AI創作《漢密爾頓》歌詞 意外提到了希拉蕊
    據外媒CNET報導,由林-曼努爾·米蘭達編劇、作曲及主演的音樂劇《漢密爾頓》( Hamilton )口碑極高,鐵桿粉絲們可能永遠也聽不夠其悅耳易記的配樂。現在查普曼大學電影製作專業的學生Eli Weiss使用了Shortly Read(一款為寫作而設計的人工智慧應用)來模仿創作出熱門音樂劇的歌詞。Shortly Read是一個由埃隆·馬斯克支持的非營利性人工智慧研究組織OpenAI使用的強大的第三代機器學習語言模型。GPT-3已經提供了45TB的文本數據,大概包括《漢密爾頓》的完整歌詞,可以通過簡單的輸入生成一系列的書面內容。
  • 不花一分錢 你也可以享受這部美國最火的音樂劇
    百老匯的經典音樂劇《漢密爾頓》,在前段時間由迪士尼發布了電影版。《漢密爾頓》可能是近五年來全美最火的音樂劇,它用一種前所未有的全新方式,向觀眾講述了美國開國元勳的故事。要知道這部音樂劇最便宜的票也要199美元,最貴的則超過了1000美元,迪士尼可謂是讓《漢密爾頓》走入了平常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