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城有三盲,真盲,假盲,心盲。
曉星塵將眼睛給了宋嵐,成了盲人,來到義城,遇見了裝盲人的白瞳少女阿菁,而後在一次外出中,曉星塵救了薛洋,帶回了義莊。
薛洋因為記恨曉星塵,騙他殺光了義城所有百姓,騙他殺了自己的摯友宋嵐。最終,曉星塵明白所有事情,自盡於義城,再回不來。失去了曉星塵,薛洋才發現,原來自己不知從何時起,也盲了,心盲了 。
比眼盲更可悲的,是心盲。明明已經在乎,可看不清自己的心,就憑著那些可怕的執念,失了在乎的人。奪了別人的性命,也把自己打入地獄。
看一個人,並非用眼,而是用心。一旦心盲了,就可悲了。
薛洋只是因為記恨曉星塵對自己的追殺,可因為習慣性記恨了,沒發現,自己在與曉星塵,阿菁的平凡卻又不失幸福的生活中,早就釋懷了。他也喜歡那種與道長抽籤決定誰去買菜的生活,他也喜歡那種每天都有糖的生活。
小時候上帝欠他的糖,曉星塵補上了;小時候缺的溫暖,曉星塵給他了。
可薛洋沒意識到啊,為了拉曉星塵下神探,他終於讓他不染塵埃的道長雙手沾滿鮮血。因為心盲,他最終失去了道長。
心盲,具體而言就是「視而不見」。
生活中,心盲的人太多了。
對父母,明知父母對自己是在乎,是心疼,可總覺得不耐煩。他們一句句的叮囑在耳邊成了叨擾,他們一次次的掛念成了多餘。
小時候離得近不覺得,後來離鄉了,那種感情才深入骨髓地被意識到。一根根細細的電話線隔山跨海,承載得了子女的責任和父母的思念嗎?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在我眼中是句催淚又可怕的話。已經開始怕過生日了,因為我每過一次,就有人老了一歲。莫要心盲,不要不好意思。道理其實我們都懂,差的只是那一點實踐。
曾經看到過一個故事,一個小女孩和母親吵架了,一個人跑到街上。到了傍晚,肚子餓了,但是沒有錢,一位擺小攤的老婆婆給她做了一碗麵。小女孩吃了,心裡非常感動,對老婆婆說:婆婆你真好。老婆婆說:「孩子,我不過是煮了一碗麵給你吃,你就那麼的感激我,而你媽媽煮了十多年的飯個你吃,你怎麼不感激她,還和她吵架呢?」女孩愣住了。
瞧,有時候,我們習慣性了接受,習慣了別人的好,就無所謂了。一旦有一天別人對你沒有那麼好了,你就會把別人對你的好全忘了。
對感情,不要無謂的付出,不要一味心安理得地接受。這世上,沒有誰是理所應當對你好的。對你好的人,必定是把你放心上,不要讓你的視而不見和心安理得傷了別人。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啊!但當那恩情成了湧泉時,你還能看清那恩情嗎?
莫要心盲,薛洋因為自己以為的仇恨,連自己什麼時候開始在乎曉星塵都不知道,最後失去了才明白。
珍惜當下,看清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