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移動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手機新聞客戶端作為近年來新聞傳播領域的新生兒,正在快速發展。自2010年我國第一個手機新聞客戶端的出現,越來越多的手機新聞客戶端登陸舞臺。包括傳統主流媒體,商業門戶網站、報紙媒體等等都發布了自己的手機新聞客戶端。隨著近3-4年的發展,不同的手機新聞客戶端依託自己不同的背景和產品集群優勢,打造出風格各異、各顯神通的手機新聞客戶端新局面。2013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建立新興主流媒體,掌握網際網路輿論場的主動權。手機新聞客戶端作為新興媒體的組成部分,已經成為傳統主流媒體融合發展戰略的重要切入點。本文結合移動網際網路與手機新聞客戶端的發展大趨勢和中央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戰略部署,以傳統主流媒體人民日報旗下人民日報新聞客戶端為核心,對中國當前新聞客戶端中佔有主要地位的幾個手機新聞客戶端進行了研究分析,從內容、發展、互動傳播等多個方面進行了不同特色的羅列對比,同時從不同角度針對新聞客戶端的輿論影響力進行了簡要探討,結合二者為人民日報新聞客戶端的發展提供一些策略建議。
關鍵字:手機新聞客戶端 人民日報新聞客戶端 輿論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 is changing our lives. Mobile news client, as a newborn in recent years in the field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is rapidly developing. Since China's first mobile news appeared clients in 2010, a growing number of mobile phone news clients are landing stage, including traditionalmainstream media, business portals, newspapers and so on. With the recent 3-4 years』 development, different cell phone news clients rely on their own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product cluster advantages, creating a different style, fancy cell phone news client situation. August 2013, the fourth meeting of the Central comprehensive deepening reform group adopted the "Guiding Opinions on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media and new media development,"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mainstream media, and seized the initiative of the Internet media field. Mobile news client, as part of the new media component, of cours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entry point for the traditional mainstream media convergence strategy. This paper combin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bile Internet and mobile phone news client and the strategic plan of pushing traditional media and new media integrated development by the central, made the traditional mainstream media's People's Daily news client as the core, conducted research and analysis about several major mobile phone news clients which occupy a unique position in Chinese clients, comparing from the content, the development, dissemination and other interactive multiple. This paper also briefly discussed the news media client influence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and provided some strategic advi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s Daily news client by combining these two.
KEYWORDS: Mobile phone news client People's daily news client Public onion
1.緒論
1.1選題背景
近年來移動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特別是在信息交換、溝通方面以其便攜性、即時性、渠道多元化等優點賦予網絡用戶新鮮的體驗同時改變著他們的行為習慣。
隨著智慧型手機在中國的普及,手機終端成為移動網際網路的主要生力軍。伴隨著微博、微信等軟體將移動網際網路與我們生活中的社交行為綁定,各種手機APP的開發普及,手機終端已經不僅僅是聯絡通訊的工具,更成為人們社會生活正在全面網絡化、移動化。2012年在移動網際網路市場諮詢公司「第一象限」(UpperPlus)進行的行業調查中手機閱讀的一大趨勢就是跳過桌面網際網路。
本文研究的主要對象——手機新聞客戶端,正是藉助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打破人們獲取諮詢的時間、空間限制,改變著中國的網際網路新聞行業。
1.1.1移動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
(1)2014年6月,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數據,截至2014年5月末,中國手機用戶達到12.56億戶。
2014年7月,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32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5.27億,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46.9%。網民上網設備中,手機使用率達83.4%,首次超越傳統PC整體80.9%的使用率,手機作為第一大上網終端的地位更加鞏固。
依託第一大上網終端的廣闊平臺,手機新聞客戶端正在飛躍發展,佔據著移動網際網路使用空間的相當一部分空間。
(2)2009年末,傳統報刊媒體開始涉足手機新聞客戶端,2010年伊始,眾多商業網站相繼推出自己的新聞客戶端。根據艾媒諮詢針對「手機新聞客戶端軟體」在2014年2月公布的研究數據顯示,2013年底中國手機新聞客戶端用戶規模達到3.44億,同比增長48.3%,環比增長9.2%,在中國網民的滲透率達到60.4%。
截止到2014年10月13日,在百度應用種搜索關鍵詞「新聞客戶端」共有473個搜索結果。這說明中國的新聞客戶端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百家爭鳴非常繁榮的階段。
1.1.2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習近平在會議上強調,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
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關係,大體為三個階段:一是傳統媒體建設新興媒體,二是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互動發展,三是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
2014年兩會,中央主要媒體加強互動融合,通過網站、微博、微信、客戶端等,立體化、互動式、全天候傳播兩會信息,發出主流聲音 成為融合發展的一次大探索。網絡和數位技術裂變式發展,帶來媒體格局的深刻調整和輿論生態的重大變化,新興媒體發展之快、覆蓋之廣超乎想像,對傳統媒體帶來很大衝擊,新興媒體話題設置、影響輿論的能力日漸增強。
從移動網際網路大環境的發展、為手機新聞客戶端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和飛躍的空間;而傳統媒體的轉型和新老媒體的融合,則為手機客戶端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1.2研究價值
1.2.1手機新聞客戶端的信息價值
手機媒體是「帶著體溫的」信息傳播載體。從傳承方面講,手機媒體是傳統媒體的變革和延伸,被看做是繼報刊、廣播、電視、網際網路之後的「第五媒體;」從屬性上講,只要是講手機終端和數據的傳播應用融合到一起的媒體形式,都可以被稱作手機媒體。其相較於傳統媒體、傳統傳播方式的顯著特點有三:一是終端就是媒體,媒體就是終端;二是手機媒體更多依賴手機平臺運行;三是廣義的手機媒體除了是全媒體還是多功能化的個人中樞,成品形式多樣且不斷創新。
就手機媒體屬性來講,手機新聞客戶端可以看做是手機媒體的具體體現產品,艾媒諮詢在其《2013上半年中國手機新聞客戶端調研報告》中將手機新聞客戶端定義為:為手機用戶提供持續、實時、全方位新聞資訊更新,內容涵蓋國內、國際、軍事、社會、財經、體育、娛樂等方面新聞類應用軟體。
手機新聞客戶端憑藉著便攜性與即時性突出了「指尖上的媒體」這一特性,同時利用不斷發展的多媒體技術,使得手機新聞客戶端的雖然體積小巧卻包羅萬象,內容聚合多元化、傳播形式多樣化是手機新聞客戶端的另一特性。
便攜性大大降低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成本,使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獲取信息,破除了信息傳播的時空局限性;而新聞推送的功能則大大提高了新聞的時效性,讓用戶可以第一時間拿到第一手諮詢。同時一個手機新聞客戶端可以通過文字、圖片、專題、視頻等各種多媒體形式展現,讓新聞更立體更具體,也使得用戶得到了更好的體驗。
2013年4月,零點研究諮詢集團展開「中國城市中高收入群體媒體使用習慣調查」,調查顯示,以新聞客戶端為代表的移動終端渠道正在成為主流新聞信息獲取渠道,調查顯示,新聞客戶端(50.4%)獲取重大新聞的頻繁程度要遠遠高於其他三種終端產品(手機登陸門戶網站:40.5%;手機登錄微博:36.6%;手機早晚報:28.9%)。由此可以看出新聞客戶端已然成為城市特定群體獲取諮詢的第一來源。
1.2.2手機新聞客戶端是主流媒體把握網上輿論引導的重要組成
如今,大量社會熱點在網上迅速生成、發酵、擴散,新興媒體的發展使得傳統媒體的輿論引導能力面臨挑戰,從意識形態領域來看,網際網路已經成為輿論鬥爭的主戰場,直接關係到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權安全。
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國網民有近六億人,手機網民有四億六千萬人,其中微博用戶達到三億多人。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基本不看主流媒體,大部分信息都從網上獲取。必須正視這個事實,加大力量投入,儘快掌握這個輿論場的主動權,不能被邊緣化。」
要掌握網際網路輿論場的主動權,手機新聞客戶端是一個重要陣地。手機新聞客戶端在中國網民中的滲透率達到60.4%,已經成為網際網路信息傳遞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媒體黨媒、官媒如何更好的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積極宣傳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積極引導社會輿論,熱情服務廣大網民,及時傳播國內外各領域信息,手機新聞客戶端的發展是關鍵因素之一。
因此,無論從新聞信息價值,還是掌控網際網路輿論場,手機新聞客戶端的發展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通過研究主流媒體手機新聞客戶端和商業媒體手機新聞客戶端的發展,不僅促進了手機新聞客戶端的發展,今後更好的服務人民,也有利於傳統主流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佔領網際網路輿論頂點,更好的維護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權安全。
1.3研究方法
大眾傳播研究方法可以分為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兩大類。定量研究主要用觀察、實驗、調查、統計等方法研究社會現象,從中發現社會規律,旨在確定它們之間的關係以及解釋變化的原因,對研究的嚴密性、客觀性、價值中立都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定性研究主要研究傳播的社會和功能,定性方法更關注研究對象發展的過程,而非結果。與定量方法相比定性方法關注「意義」的構建同時,研究者是資料收集和分析的主要「工具」,資料經過研究者這個中介而獲得意義;研究者與被研究對象經常處於互動之中。
本文主要採用的是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具體採用內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也包括少量個案調查法。內容分析法屬於定量研究,是一種對傳播內容進行客觀系統的定量的描述的方法。文本分析法是用特定的框架內用固定的評價標準對傳播的內容和信息方法進行分析評價。
本文主要通過對不同手機新聞客戶端的發展過程進行收集剖析,根據發展背景、和發展過程的差異性來進行對比;同時根據不同手機新聞客戶端的產出內容的不同尤其是特色內容的對比分析和效果研究,根據評論數、點擊量等具體數值進行評價;在第四章中加入了簡單的個案分析,用兩個案例對手機新聞客戶端的輿論影響力進行了說明歸納和總結。
2.國內手機新聞客戶端概況
2.1人民日報客戶端
人民日報(People Daily)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機關報。人民日報是中國第一大報,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報紙之一。除人民日報和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日報藏文版外,人民日報社還編輯出版26種社屬報刊,即《環球時報》、《諷刺與幽默》、《生命時報》、《環球時報》英文版、《國際金融報》、《人民文摘》、《中國汽車報》、《汽車族》、《摩託車趨勢》、《家用汽車》、《汽車與運動》、《商用汽車新聞》、《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新聞》、《中國能源報》、《健康時報》、《證券時報》、《新聞戰線》、《人民論壇》、《學術前沿》、《環球人物》、《新安全》、《平安校園》、《中國經濟周刊》、《民生周刊》、《國家人文歷史》。
人民網是中央重點新聞網站,是以新聞為主的大型網上信息交互平臺,是網際網路上最大的綜合性網絡媒體之一。l997年1月1日,人民日報網絡版正式進入國際網際網路。2000年8月21日,更名為人民網。2010年6月20日,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創立,2012年4月27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成為第一家在國內A股整體上市的新聞網站。人民網以「權威性、大眾化、公信力」為宗旨,以「多語種、全媒體、全球化、全覆蓋」為目標,每天24小時發布新聞和信息,日益成為宣傳黨的主張、引導社會輿論的重要陣地,成為發布權威信息、反映社情民意、服務廣大網民的重要平臺。目前擁有中文(簡、繁體)、蒙文、藏文、維吾爾文、哈薩克文、朝鮮文、彝文、壯文和英文、日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韓文等15種語言16種版本,並推出電視、博客、微博和手機報、手機網站、移動終端客戶端等新媒體服務。
「人民日報客戶端」是人民日報社旗下的手機新聞客戶端,它繼承了人民日報的傳統媒體基礎和黨中央機關報的政治優勢,又承接了人民網的在網際網路新聞行業中的積累與創造,隆重的登錄移動平臺。在人民日報融合發展的戰略布局中,「人民日報客戶端」是一個重要切入點。
2014年6月12日,「人民日報客戶端」隆重上線。在人民日報客戶端上線之前,人民網早已經開始了新聞客戶端的探索創新,其在2011年就已經發布了「人民新聞」客戶端1.0版本,隨著版本不斷的更新,「人民新聞」全方位覆蓋時政、社會、國際、觀點、經濟、軍事、科技、歷史、體育、娛樂、健康等各個方面,「人民新聞」客戶端繼承了人民網在新聞採寫、網絡評論方面的快速、權威、深度新聞報導模式,獨特的雙手也設計,兼顧編輯推薦及用戶個人需求的雙重體驗。
而在「人民日報客戶端」上線之後,「人民新聞」客戶端已經開始悄然下線。「人民新聞」客戶端為「人民日報客戶端」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及底蘊,因此,僅看上線時間說「人民日報客戶端」是全新上線的新產品是片面的。
「人民日報客戶端」剛上線一周就取得了200萬下載的成績,並且升至蘋果軟體商店新聞類APP排行榜第二位,僅次於騰訊新聞。
2.2商業門戶網站的客戶端
2013年,國內各大新聞客戶端經過幾年的推廣普及,手機新聞客戶端用戶滲透率已較高,用戶規模進入穩定發展階段,商業網站的手機新聞客戶端形式基本成形。(如圖2-1)
2.2.1搜狐新聞客戶端
搜狐新聞客戶端於2010年4月上線,它是以「訂閱平臺+實時新聞」的閱讀應用,是全國首個個性化閱讀服務的新聞客戶端。2013年3月24日,搜狐新聞客戶端用戶突破一億,成為國內首個用戶過億的新聞客戶端。從內容角度來看,搜狐新聞客戶端已經從新聞類APP轉變躍升為全媒體平臺。搜狐新聞客戶端2012年首創訂閱模式,2013年已經發展成為首家移動全媒體平臺,擁有音頻、視頻、組圖、語音互動等豐富的媒體形式,入駐媒體超過3000家,自媒體超過8000家。
賽諾市場研究公司發布2013年《手機新聞客戶端用戶研究報告》。報告顯示,68.5%的智慧型手機用戶會通過新聞客戶端獲取新聞資訊,而搜狐新聞客戶端市場份額排名第一,安裝率及使用率分別達到41%及33.2%,騰訊和網易緊隨其後。
2.2.2騰訊新聞客戶端
騰訊新聞客戶端上線於2010年10月,依託著數量龐大的QQ用戶和微信用戶,在2013年騰訊手機新聞客戶端用戶達1.4億,日均頁面瀏覽量超過6億。
2.2.3網易新聞客戶端
2011年3月網易新聞客戶端發布,比其他商業門戶網站略晚。網易新聞客戶端在發布伊始就給自己做了定位:「有態度的新聞客戶端」,並通過不斷的努力達到了「評論才是主體」的另類新聞客戶端模式,在手機門戶的新聞客戶端中別具一格。2013年7月網易門戶的經理徐詩宣布網易新聞客戶端用戶超過1.2億,日活躍用戶達到4000萬。
2.3 今日頭條客戶端
今日頭條新聞客戶端是非常特殊的,它自己不創造內容、僅為個人用戶進行個性化推薦資訊內容的App。今日頭條自2012年8月上線,以其獨樹一幟的「基於數據化挖掘的個性化信息推薦」新聞推送方式,迅速成為移動網際網路同類產品中最受用戶歡迎的新貴。據其所公布數據,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今日頭條已經擁有超過1.2億激活用戶,4000萬月度活躍用戶。
3.手機新聞客戶端的各方面對比
3.1內容方面
傳媒大亨薩姆納?雷石東當年提出:「傳媒企業的基石必須而且絕對必須是內容,內容就是一切!」「內容為王」在傳統媒體中早已深入人心,而網絡時代的高度重複則讓原創內容成為了留住用戶的最好辦法。國內手機新聞客戶端在經過了近年來的初步探索,都擁有了自己的原創風格。
人民日報客戶端在內容方面保持了人民日報和人民網的特點:權威、實力,源自人民,在字裡行間體現著權威性、大眾化、公信力。人民日報的頻道設置包括:人民日報、本地新聞、時政、國際、社會、財經、科技、體育、軍事、歷史、健康、房產、汽車。沒有設置娛樂頻道凸顯人民日報客戶端在嚴肅權威的風格。從原創的角度來講,人民日報客戶端依託人民日報社強有力的後備支持,具有豐富的原創資源和獨家新聞。其中時評、時局、今日談、小調查等都突出了自己的特色,從評論數量的情況來看也凸顯出了原創內容的價值,人民日報報紙版面更是突出了人民日報手機客戶端的特色。人民日報客戶端的首頁「聞」欄目中主要以時政新聞為主,同樣的人民日報客戶端原創內容也多為時事評論,突出了自己的風格。
人民日報「聽」欄目,在各大新聞客戶端中獨樹一幟,整個欄目都是以「音頻+文字+圖片」形式推出,大大的增加了手機新聞客戶端的新媒體色彩,利用多媒體技術,打造立體新聞。
搜狐新聞客戶端在2010年底首創「搜狐早晚報」,目前擁有1億用戶,是中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的20倍;搜狐新聞客戶端的神吐槽、歡樂網事、熱辣評三大原創欄目,單篇文章日均用戶評論超過4000條,單個內容每日點擊量超過1000萬。
網易新聞客戶端是國內第一個建立原創欄目的新聞客戶端,網易新聞客戶端十分重視原創欄目的打造,迄今為止已經打造了40餘個專為新聞客戶端打造的精品原創萊姆。從最早推出的《微博早晚報》、《微新聞》,到《每日輕鬆一刻》,網易新聞客戶端的原創內容從單一的原創新聞到「不只是新聞的」原創內容。
網易新聞客戶端《每日輕鬆一刻》從2012年9月13日創辦以來,受到無數網友歡迎,2013年2月25日《每日輕鬆一刻》推出午間版,2013年4月19日欄目單期跟帖突破1萬,2013年7月6日欄目單期跟帖突破2萬。2013年9月10日,每日輕鬆一個推出語音版。
隨著搜狐、網易新聞客戶端通過原創內容取得的成功,現在原創盤點類內容已經成為了商業門戶新聞客戶端的必備內容,例如騰訊新聞客戶端的《新聞晚8點》《新聞哥》等等。
3.2個性定製
隨著網際網路進入大數據時代,人們接觸和使用新聞信息的方式正在改變。早在網際網路出現之初,美國的傳媒與科技專家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就預言了the daily me(我的日報)的出現:伴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網絡信息的劇增,人們能夠在海量的信息中隨意選擇話題關注,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定製報紙和雜誌,每個人都擁有一份「個人日報」的可能。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需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喜好、立場來訂製自己的閱讀內容,手機新聞客戶端的個性化訂製為用戶提供了選擇性接觸的機會。
而人民日報客戶端在個性化定製方面略顯單薄,只有本地新聞一個具有個性化差異化的頻道。
搜狐新聞客戶端2012年首創訂閱模式,通過訂閱模式的探索,2013年已經發展成為首家移動全媒體平臺,擁有音頻、視頻、組圖、語音互動等豐富的媒體形式。
在搜狐客戶端中,央視新聞、知音、讀者、人民日報、參考消息、新京報、故事會、青年文摘等知名報紙雜誌均可免費訂閱,甚至還包括了各類團購、優惠券。
搜狐新聞客戶端平臺的合作對象包括平面、網絡、電視、意見領袖(自媒體)等各類媒體形式及企業、電商、社會組織及個人,囊括了各種各樣的內容。用戶可以針對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選擇訂閱,達到一個APP可以滿足你獲取各種諮詢需求的水準。目前搜狐新聞客戶端的入駐媒體超過3000家,自媒體超過8000家。
同時,2013年12月,搜狐新聞客戶端開放政企平臺,成為唯一擁有政企運營產品、開放政企入駐的新聞客戶端。最高法院、國資委、伊利乳業等政企已落戶搜狐新聞客戶端政企平臺。搜狐政企平臺為政企提供多媒體信息發布和管理、互動消息管理、數據統計分析、帳號和內容推廣等功能,同時各個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可根據自身需求自定義欄目、設置個性模板、創建直播和訪談等內容。這不僅引入了政企內容,同時為政企的宣傳提供了平臺,也滿足了又訂閱需求的用戶。
網易新聞客戶端在2013年六月退出網易新聞客戶端3.4版本,開始主推全國報刊訂閱功能,並為了增強本地化服務與本地媒體進行戰略合作,建立了自己的訂閱平臺。網易的移動總經理表示網易新聞客戶端主要從界面設置、功能插件、興趣內容、LBS本地資訊四個部分構建「個性化定製新聞客戶端」。目前,網易新聞客戶端已經具有推薦、頻道、原創等26個頻道多達幾百個的訂閱源,值得一提的是網易還根據用戶選擇推出了今日訂閱推薦功能。
在個性化定製方面,有一個客戶端的口號是「你關心的才是頭條」,這就是基於數據化挖掘的個性化信息推薦的「今日頭條」。拋開版權問題,只從個性化定製來講「今日頭條」是成功的。今日頭條通過數據化挖掘,將有用的信息從網際網路海量信息裡聚合出來,然後通過你的閱讀習慣來改變對你的閱讀推送,同時通過用戶綁定主流的社交媒體帳戶之後,頭條新聞會根據用戶社交媒體帳戶中的標籤、好友、關注、收藏等信息進行分析,建立起用戶的訂閱體系。通過艾媒諮詢2013年的手機新聞客戶端調查報告中用戶滿意度評選的結果(如圖3-1),我們可以知道用戶對於個性化訂閱的需求與肯定。
3.3互動傳播
就新聞資訊服務而言,用戶的需求主要包括知情、表達、分享三種。用戶的「表達」需求,指不僅僅是被動的閱讀觀看新聞,還早參與到新聞的評論與新聞生產之中。
人民日報客戶端在上線伊始就設立了「聞」「評」「聽」「問」四大板塊,每個板塊都有用戶創造內容。而「問」這一版塊則把互動和表達進行了充分的結合展示。問政版塊充分發揮了人民日報的的品牌資源,建立了網民問政的通道。在問政版塊,不僅可以看到每個人的提問,還可以看到每一個領導回應,通過地方查詢可以很快的找到自己想要提問的對象,進行互動。
商業門戶網站的客戶端,網易新聞客戶端在這個方面是很突出的。網易打造出「無跟帖不新聞」的新聞客戶端模式,不僅增加了新聞的互動性,同時使得用戶跟帖成為一種具有觀賞性、可讀性的UGC,增加了額外的吸引力。網易新聞客戶端專門為跟帖設置了跟帖專欄,從專欄中可以看到「精彩跟帖」「今日排行」「本周排行」等跟帖內容形成的原創性內容。而且在網易新聞客戶端的原創內容中也常有選擇的貼出網友跟帖進行互動,網易新聞客戶端的王牌原創內容《每日輕鬆一刻》大量的材料來源於精彩跟帖。同時網易新聞客戶端通過網友點「頂」的功能將有意義或者有意思的跟帖頂到評論欄的最上面,並且利用用戶跟帖等級用戶名標紅以及賦予稱號等方式鼓勵網友跟帖。
而騰訊新聞客戶端通過QQ、微信將新聞客戶單帶入到社交新聞領域。騰訊新聞客戶端不僅僅是通過客戶端來提高新聞的傳播效率,更通過社交網絡渠道進行傳播。騰訊新聞客戶端與QQ空間、微信朋友圈、騰訊微博聯通並通過微信進行新聞訂閱推送,讓用戶隨時可以將自己感興趣的新聞與好友分享,滿足了新聞資訊服務用戶知情、表達、分享三種需求。
3.4營銷與渠道
上一節提到騰訊新聞客戶端通過微信、QQ社交網絡渠道來提高自己的下載量以及覆蓋率,騰訊新聞客戶端的高下載量與QQ、微信4億的用戶基數是離不開的。騰訊新聞客戶端通過朋友圈分享、微信QQ新聞推送吸引了大量的用戶下載,增加了自己的市場佔有率。與之類似的還有新浪新聞客戶端與新浪微博。
同時,搜狐客戶端在提高自己市場佔有率方面也有獨到之處。截止到2014年1月,搜狐新聞客戶端裝機量2億,活躍用戶超過7000萬,均位居業界第一。這樣的成績不僅僅是因為平臺訂閱和內容原創,也因為其出色的營銷2013中國好聲音新媒體獨家戰略合作夥伴,有1.21億用戶通過搜狐新聞客戶端參與互動。
但最關鍵的是2014年搜狐新聞客戶端與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三星、諾基亞等電信運營商和手機硬體廠商達成一系列合作,成為他們的深度合作夥伴。搜狐新聞客戶端是這些廠商在2014年手機預裝招標中的唯一客戶端新聞產品。這一合作意味著搜狐新聞客戶端將擁有新增用戶達數億人。
雖然手機新聞客戶端的選擇與韋布爾 的媒介使用結構模型(圖表3-1)描述的「媒介取向」略有區別,但我認為這兩種推廣方式可以用韋布爾的媒介使用結構模型來闡述。模型的上部顯示個體受眾的媒介使用習慣。個體受眾的媒介使用習慣受兩個主要因素影響:一是受眾個體基本穩定的社會狀況以及相應的受眾個體的媒介需求;二是「大眾媒介結構」,具有某一經濟水平和教育程度的個人,在特定地點接觸可得媒介的可能性。下部:受眾個體特定選擇的具體情況,三個變量影響:具體內容菜單和表達形式(媒介內容),某一時刻的狀況,如空閒時間量、使用媒介的可得性、替代性活動的可能範圍(個體環境),選擇和使用媒介的社會背景(家庭和朋友的影響)。
拋開所有新聞客戶端相似的:上部的個體需求、下部的個體環境、媒介內容;具有差異的地方就是上部的接觸可能性和下部的社會背景,騰訊新聞客戶端、新浪新聞客戶端的社交化就是下部分的家庭和朋友影響,而搜狐的裝機計劃和戰略合作則大大增加了手機用戶接觸搜狐新聞客戶端的可能性。
4.手機新聞客戶端的輿論影響力與人民日報客戶端發展策略探析
網際網路的發展對於中國輿論生態的改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傳統媒體對於輿論的控制和引導能力正在新興媒體的衝擊下消解。手機新聞客戶端作為新興媒體中的重要組成在輿論生態中的作用越來越大。
4.1新聞客戶端新聞內容的輿論影響力
心理學中有一種現象叫做「首因現象」或者「首位現象」。它是社會知覺效應的一種形式,指在人際知覺過程中最初形成的印象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亦即「先入為主」帶來的效果。雖然這些第一印象並非總是正確的,但卻是最鮮明、最牢固的,並決定著以後雙方交往的進程。首因效應本質上是一種優先效應,當不同的信息結合在一起的時候,人們總是傾向於重視前面的信息。即使人們同樣重視了後面的信息,也會認為後面的信息是非本質的、偶然的,人們習慣於按照前面的信息解釋後面的信息,即使後面的信息與前面的信息不一致,也會屈從於前面的信息,以形成整體一致的印象。
在網絡時代、自媒體時代,由於人人都是信息的製造者傳播者,缺少了對真實信息的確認把關,因此真相與謠言賽跑成為了一種近乎常態的畸形傳播結構。而手機新聞客戶端因為其即時性、便攜性的優勢再加上其高於社交媒體的可信度,因此在闢謠、傳播真相和製造輿論方面具有天生的優勢。手機新聞客戶端的即時性和便攜性可以讓人們第一時間收到正確新聞資訊,使人們更容易產生正確的「第一印象」,這樣即使後面謠言持續按,人們也且相遇重視前面的正確的信息。在這一點上手機新聞客戶端的優勢遠超過傳統媒體。同時因為社交媒體中內容製造者的素質良莠不齊,因此在可信度方面,手機新聞客戶端的可信度是遠超過社交媒體的,因此在相同時間看到社交媒體與新聞客戶端出現的不同信息,人們更傾向於相信新聞客戶端的內容。
在新聞推送,把握即時性、便攜性方面,都是各家新聞客戶端的工作重點之一。在這裡難分伯仲,但是在相同時效性的前提下,覆蓋率越廣影響力越大。雖然人民新聞客戶端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仍會出現有年輕人基本不看主流媒體也不關注主流新興媒體的情況,因此擴大市場覆蓋成為提高輿論影響力的重要手段。
因此,雖然人民日報客戶端與人民日報法人微信、微博建立了三位一體的新媒體框架,但需要擴大自己的營銷渠道,參與到手機預裝以及與其他媒體的戰略合作,以增加市場佔有率。
4.2手機新聞客戶端互動內容的輿論影響力
手機新聞客戶端在進行輿論引導時,以新聞內容為主的議程設置與傳統媒體的議程設置效果是相似的。但是由於新聞客戶端的即時互動性,因此在做完議程設置後的議論引導則體現在新聞內容引導和互動跟帖引導兩個方面。增加了互動跟帖的新聞客戶端在網際網路議程設置方面就大大超越了傳統媒體。
在這裡我們以兩個案例來說明:
案例一:
近期發生的香港「佔中」運動在國內引起了很強的公眾輿論。在傳統主流媒體未發聲時,以微博為主的社交媒體討論主要以「佔中」是不是民主展開論戰。
隨後隨著「國平」系列評論文章出現在各大新聞客戶端,微博上的論戰基本結束。「佔中」從先被國外媒體以及Instagram、Twitter、facebook為主的國外社交媒體包裝成的一次「民主運動」變成了一場鬧劇,遭到社會各界的一致譴責,輿論從支持政府與支持學生兩者之間的論戰轉變為強烈支持香港政府和中央。從這次事件可以看出,新聞客戶端在積極引導社會輿論方面具有巨大左右。
案例二是源於網易新聞客戶端用戶跟帖導致的「挖掘機熱」
9月中旬,網易出現了一篇跟帖,藉由周星馳遭向華強太太炮轟一事,談到黑社會的處境。文尾稱,政府最不能容忍的就是黑社會打打殺殺,但這又不可避免,「所以改變用刀砍,用槍擊的傳統鬥毆方式迫在眉睫,據內幕人士分析,向很可能放棄這類武力而適用一些民用工具,這其中就包括威力巨大的挖掘機,所以向華強就要問了:挖掘機技術到底哪家強?」
伴隨著網友的戲謔文化,「那麼問題來了,挖掘機技術哪家強」成為了網絡熱門詞彙,不僅僅是網易新聞客戶端,微信、微博也被各種各樣的段子所充斥。10月9日,就連上海市政府新聞辦發布的微博也使用了「挖掘機體」。
這個案例雖然是因網友戲謔而起,但是其源頭來自於網絡新聞客戶端的用戶跟帖,由此可見,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和全民自媒體時代,除了社交媒體的自媒體作用,手機新聞客戶端在用戶發揮自媒體效果時,也同樣具有製造輿論事件的能力。
人民日報客戶端在新聞評論方面雖然具有評論功能,但是根據觀察,很少有網友註冊ID,同時網友發布的評論也不能即時看到,這不僅不利於激發用戶的熱情,也會喪失用戶忠誠度,同樣在評論對於輿論影響方面也是一大損失。
4.3手機新聞客戶端個性化訂製的輿論影響力
上文中我們可以看出手機新聞客戶端的個性化訂製是用戶認可並需求的。但是對於輿論影響力來說,個性化訂製並不利於控制製造輿論。
今日頭條雖然在用戶滿意度評價中獲得了第一名並且迅速擁有了大量的用戶群,但是由於其完全個性化訂製的特點,用戶可以運用訂製來對信息進行選擇性接觸。在輿論影響力方面是處於非常被動的狀態,被輿論場邊緣化。
相比而言,人民日報客戶端的主題明確,原創新聞內容多以時政評論為主,可以達到一錘定音的輿論影響效果。如今網際網路的發展程度已經非常高,用戶在海量信息中的選擇還是有差異性的。「今日頭條」的成功充分證明了個性化資訊訂製的用戶需求和可行性。因此,雖然個性化訂製在輿論影響力方面具有缺點,但有選擇的進行個性化還是可行的。例如,搜狐新聞客戶端的政企平臺值得借鑑,政企平臺不僅可以增加政府、企業與群眾之間的溝通,達到用戶、政企、平臺的三方受益,同時也是進行意識形態、輿論研究良好途徑。
5.結語
手機新聞客戶端是新興媒體的組成部分之一,隨著我國的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手機新聞客戶端的發展空間依然非常大。如今我們已經進入到了新興媒體和傳統媒體融合的第三階段,主流媒體如何更好的引領輿論場也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基於以上兩點本文探討了國內手機新聞客戶端的歷史和發展,並且對比羅列了人民日報客戶端與其他新聞客戶端的不同和優缺點,並進一步對手機新聞客戶端在輿論影響方面進行了部分淺析,為人民日報新聞客戶端提供了相應的發展策略建議。
希望通過本文,可以引發主流媒體對於手機新聞客戶端發展的思考,為人民日報客戶端的優化發展提供思路。
參考文獻:
專著文獻:
[1][美]尼古拉?尼葛洛龐帝,《數位化生存》,胡泳等譯,海南出版社,1996
[2][美]阿爾文?託夫勒,《第三次浪潮》,黃明堅譯,中信出版社,2006
[3]李丹丹,《手機新媒體概論》,中國電影出版社,2010
[4]謝新洲,《輿論引擎網絡事件透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5]劉德寰,《顛覆與重整——手機人的群落與遊牧》,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
[6]李琨,《傳播學定性研究方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論文文獻:
[1]吳紅曉,《2012-2013中國手機媒體發展報告》,《傳媒》,2013年第2期
[2]曹玉枝,《移動新聞客戶端市場發展分析》,《青年記者》,2013年第22期
[3]潘達源,《傳統紙媒如何嫁接手機客戶端》,《新聞實踐》,2013年第8期
[4]湯興慧,《新聞客戶端火爆的現狀與原因》,《金田》,2013年第10期
[5]張永芹,《2012年移動新媒體新聞客戶端影響力研究-以我國報紙類手機新聞客戶端為例》,《新聞實踐》,2012年第9期
[6]任曉寧、張琳,《四大門戶賽跑移動客戶端》,《中國新聞出版報》,2013.6
[7]翁昌壽、黃晰月,《移動新聞客戶端的價值創造與編輯增值——從今日頭條估值說起》,《中國編輯》2014.5
[8] 毛嘉琳,《淺談個性化定製新聞客戶端的設計——以網易新聞客戶端為例,《新聞世界》2014.5
[9]《搜狐搶攻移動網際網路——廣告覆蓋8成國產手機品牌》,中國電腦報,2011.4
[10]《習近平十八大以來關於「媒體」論述摘編》,人民網,2014.8.19, http://cpc.people.com.cn/n/2014/0819/c164113-25494767.html
[11]加快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劉奇葆,人民日報2014.4.3第006版
[12]艾媒諮詢,《2013年中國手機新聞客戶端市場研究報告》,http://www.iimedia.cn/37080.heml,2014.3.3
[13]UpperPlus第一象限:《手機人:2012年移動網際網路全景調研之十大產業趨勢》,199IT網際網路數據諮詢中心,2012年12月
[14]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第34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15]Techweb,Http://www.techweb.com.cn/internet/2013-07-10/1308813.shtml,2013.7.10
[16]梁鋒:《信息繭房》,《新聞前哨》,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