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遊戲硬體外設評測】2002年的10月,羅技發布了第一批採用MX引擎的滑鼠,被命名為MX300、MX500和MX700,而MX光學引擎則一時成為高性能的代名詞:擁有470萬像素/秒的處理能力,5200次/秒的刷新率,800CPI的解析度,允許10g的加速度和1.01米/秒的最快移動速度(不丟幀);後來羅技推出了更新一代的MX引擎在2004年4月推出了MX510,續寫了MX系列的傳奇。這次我們評測的,正是MX系列的正統承繼者:羅技G400玩家典藏版。
回想MX第一代同期推出的IE3.0,則後繼無人,IE4.0被眾多CS玩家所背棄;而MX系列一直高歌猛進,一直熱銷至今;2011年終於有G400接過了MX518的槍,完了N多FPS老玩家的夙願。
羅技 G400玩家典藏版 圖片 評測 論壇 報價
不過,G400沉悶古板的外觀給人一種開倒車之感,儘管用料(MX引擎和微動方面)和軟體(羅技遊戲軟體的取代SetPoint)方面有大幅度進步,G400玩家典藏版融入了一絲復古的氣息,外觀較於MX518不變,但是性能則有提升。
●羅技G400玩家典藏版評測-包裝、外觀
從包裝上看,羅技G400玩家典藏版擁有從前G400相似的外觀,但是融入了《光榮使命》的遊戲元素(如上圖),由於定位原因仍然與同期發售的G600有所區別(G600採用的是書本翻頁設計),不過玩家依然能夠通過這個外包裝稍微嘗試下手感,正是熟悉的包裝讓筆者找回為了MX510吃了半個月泡麵的經歷....
簡單拆開包裝,可以從外觀尋回熟悉的感覺——跟MX518可謂一模一樣,凹凸金屬表面讓筆者找回那種難以言喻的「質感」,一種融合鋼鐵、鐵鏽的冷峻元素,另外高亮光漆的保護下,耐磨是沒問題的,光滑的表面握感相當棒,筆者只祈禱羅技的LOGO能夠再耐磨一點(上圖的logo已經變成「純金屬」)。
●羅技G400玩家典藏版評測-六面圖
很多不喜歡羅技MX5系列滑鼠的玩家都反應——這款滑鼠的握持手感太奇特了,難以習慣。沒錯,MX5系列的外觀十分獨特,但是羅技G400玩家典藏版(或者是整個MX5系列)是滑鼠中為數不多的適合趴鼠和捏鼠兩種握持方式的產品。我們先看六面圖再進行分析。
羅技G400玩家典藏版·六面圖 | |
羅技G400普通版·六面圖 | |
羅技MX518·六面圖 | |
首先,從MX518到G400,再到今天測試的G400玩家典藏版,外觀整體趨於一致,都採用左側是仿膚質塗層+拇指凹槽設計,能夠讓第一節關節與指槽進行很好貼合,最大限度地強化控制滑鼠;其次滑鼠右側則能讓尾指同樣的緊貼滑鼠;根據不同而握持姿勢,無名指也有不同的作用:
①)趴鼠流:無名指能輕放在滑鼠邊緣,而無需擔憂誤按;拇指和尾指進行合力控制滑鼠,並且配合手腕進行操作。
②)捏鼠流:無名指能夠放在原本放尾指的部分,與拇指合力控制滑鼠,這種握持方式能夠配合手臂流/手腕流使用。
另外,前段的包邊設計算是MX5系列的一大特色,並傳承到新版G400中:這種設計能讓玩家更直接壓中微動,所以羅技MX5系列滑鼠一直給人的感覺是「按鍵脆脆的,反彈很爽快,不拖泥帶水」,一部分是微動原因之外(歐姆龍),另一部分歸功於這種包邊設計。
●羅技G400玩家典藏版評測-線材與接口
接口不變
羅技新版G400依然採用塑料線材,不過在尼龍編織線普及的現在,羅技依然採用最保守的設計,在防纏繞性能上確實有點弱;另外接口方面也是延續MX5系列的設計,G400玩家典藏版沒有配備鍍金接口和屏蔽磁環,其實只要不是網吧等惡劣環境,這些設計往往都是錦上添花。
●羅技G400玩家典藏版評測-底盤與腳墊
腳墊不同;底盤一致
在MX518中,筆者斷斷續續使用了5年,底部的五顆腳墊依然堅挺,在QCK布墊依然運行如飛;G400玩家典藏版則是沿用普通版G400的大面積特氟龍腳墊;由於模具並沒有改變,所以底盤依然穩健靈動,容易掌控。
●羅技G400玩家典藏版評測-微動與光學引擎
拆解簡單
老版本的羅技G400和MX518和這次測試的G400玩家典藏版的拆解方式完全一致,都是滑鼠前部兩個螺絲,後部一個螺絲,唯一的區別就是:MX518拆解只會摧毀貼紙,而G400則會有機會摧毀腳墊,尤其是G400這種非標準的腳墊,在拆解前必須了解這些不可逆的後果。
內部構造三款產品是大部分保持一致,甚至連光孔的位置都沒有改變:主鍵依然是爽脆&耐用的歐姆龍白點D2FC-F-7N(10M),手感依然;而側鍵則從歐姆龍白點D2FC-F-7N改為漢元白點微動,手感更脆,不過聲響也稍大,壽命方面則未明。
玩家關注的光學引擎方面,則從羅技專用版本A3080E進化為S3095,關於這光學引擎目前就只有羅技G400一款滑鼠使用,疑為羅技特供版本,但是目前的CF測試來說,滑鼠加速度和直線修正跟之前的A3080E十分相似。
●羅技G400玩家典藏版滑鼠墊兼容評測
三代同堂 滑鼠墊兼容性測試
作為一款光學滑鼠,兼容性方面也是各大玩家核心關注。這次筆者只是選擇主流的幾款滑鼠墊(至於玻璃墊嘛...實在太非主流),從賽睿的Qck Heavy布墊,到伊賽斯的矽膠墊,以及冰豹的Alumic鋁墊。
遊戲滑鼠墊兼容性測試
測試結果如開始所料,羅技G400玩家典藏版依然能夠在各種主流材質上運行良好,不過在2002年都能解決的滑鼠墊兼容性問題,羅技G400玩家典藏版可謂綽綽有餘。
●羅技G400玩家典藏版軟體評測
羅技G400玩家典藏版採用依然是「羅技遊戲軟體」,這一點上跟老版G400保持一致,不過由於滑鼠中並內置存儲功能有限,如果要發揮所有功能必須要連接軟體進行調節;例如能在不同遊戲啟動之後啟用某個快捷按鍵,宏按鍵需要在軟體開啟後使用。不過在喜歡羅技G400的玩家中,大部分都是電競玩家,他們對宏按鍵反而不會太看重。
●羅技G400玩家典藏版遊戲評測
□FPS類:CF
遊戲實戰手感:《穿越火線》 | |
![]() | |
遊戲介紹 | 時下最熱門的FPS多人在線遊戲。 |
測試方法 | 關閉Windows自帶「提高滑鼠精度」,遊戲中靈敏度Sen=10。遊戲隨機組隊,團隊合作模式。 |
測試場景 | 地圖:運輸船 |
穩定的地盤和出色的腳墊,筆者能在羅技G400玩家典藏版在ICEWORLD中揮灑自如,隨手選取了最需要壓槍的AK進行測試,跟老G400以及MX518幾乎是一致的,槍口的上漂節奏幾乎沒有太大的變化。
沒有變化就是玩家典藏版G400最好的設定,如果用過MX518或者老版本G400,那麼再使用羅技G400玩家典藏版則是如魚得水。
□ARPG類:暗黑破壞神3
遊戲實戰手感:《暗黑破壞神3》 | |
![]() | |
遊戲介紹 | 暴雪在經典的《暗黑破壞神2》的基礎上改進技能系統和Raid系統,超越目前主流ARPG的單機大作。 |
測試方法 | 通過產品自帶驅動軟體進行宏按鍵配置。 |
測試場景 | 地圖:Act2 悽涼沙地(煉獄級) |
暗黑破壞神3作為一款製作超過11年的經典大作,對滑鼠也有一定的需求,除了最基本的點擊精準之外,使用宏按鍵減低操作強度也是很關鍵。測試是使用臨界冰環流的法坦,需要反覆進行「保護-控制-輸出」。利用羅技遊戲軟體能夠輕鬆綁定快捷鍵,並且依靠EXE來判斷是否調出快捷鍵Profit。
□MOBA類:DOTA2
遊戲實戰手感:《DOTA2》 | |
![]() | |
遊戲介紹 | 由DOTA的主創冰蛙IceFrog打造的DOTA2目前處於公測狀態,MOBA類遊戲的高質量作品。 |
測試方法 | 自動匹配賽,測試滑鼠的MOBA類遊戲表現。 |
測試場景 | 地圖:默認地圖 |
《DOTA2》國服之爭雖然未定,不過我們仍然能夠通過Steam平臺的玩到。由於DOTA很講求小範圍的快速移動,例如正補和反補等,以及在紛飛的魔法特效中精確點中敵人。雖然G400本身定位是在FPS遊戲應用,所以整體體積較大,動起來確實沒有G300靈活。
遊戲硬體評測總結:
羅技G400點評 | |
![]() | |
喜歡遊戲 | DOTA等魔獸地圖,主流FPS |
我喜歡的 | 適合辦公,滑鼠尺寸較大,男士握起來很舒服,不容易出現酸疼感,移動很順暢性和穩重、定位準,指針不亂飄。按鈕彈性適中。 |
需要改進的 | 好重,用了好幾天才上手,快速移動方面疲軟,RTS來說比較慢。 |
羅技MX518點評 | |
![]() | |
喜歡遊戲 | TPS、FPS和ARPG等 |
我喜歡的 | 大滑鼠設計適合男性玩家使用,流線型設計對手掌掌心有非常好的承託效果,滑鼠重量適中,多點墊腳設計保持滑鼠移動時的穩定,定位及點擊效果準確清晰。 |
需要改進的 | 滾輪阻尼值較大,導致段落感過於明顯。 |
羅技G400玩家典藏版點評 | |
![]() | |
喜歡遊戲 | ARPG、CS |
我喜歡的 | 回歸MX518的經典外觀十分漂亮,右手貼合度不錯的同時,捏滑鼠的控制效率也是相當高,微動爽脆最為有愛。 |
需要改進的 | 亮面雖然好看,但是長久使用汗漬還是會留在表面。 |
法國的飛行家安託瓦尼·德·聖艾修伯裡曾經說過:設計師知道自己的作品何時達到完美:不是在加無可加,而是在減無可減的時候。羅技G400玩家典藏版就大概有這麼的意味:歷經幾代,銷量一直不錯,只是長久了就有審美疲勞,但是注入新的遊戲元素依然能繼續徵戰沙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