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美國今年對華為實行了第二階段的打壓之後,華為的處境就開始愈發的緊張,甚至近日在大會上餘承東親口表示,今年九月份即將發布的Mate40系列手機搭載的麒麟9000晶片,將會成為海思的「絕版」。雖說現在國內市場有一部分人都沒有使用華為,但是聽見了餘承東的這句話,心中還是不免感到傷感。
海思麒麟作為國內為數不多能夠對標高通、蘋果等企業的晶片產品,其品質和性能都不在話下, 再加上自研屬性的光環,海思麒麟受到了不少人的關注,同時也被不少人認為是國產晶片的希望。但是如今這個希望卻變得愈發渺茫,不免讓人感到十分的擔心。
提到海思麒麟我們不由得就會想起晶片巨頭臺積電,作為華為海思的「御用」代工廠,近些年來雙方的合作情況一直都十分的穩定,二者相輔相成,雙方都有著比較不錯的合作關係。而臺積電後續斷供華為也是迫不得已,畢竟自己用到了美國的技術,所以這方面得聽人家的。
不過在臺積電斷供了華為之後,當時很多人都表示臺積電這是在斷了自己的財路,畢竟華為這麼大個客戶,失去了合作之後營收勢必會減少,但情況真的是這樣嗎?近日,一則消息傳來,臺積電自身的市值已經達到了4128億美元,躋身世界前十,成績變化相當之亮眼。
正如當初臺積電負責人劉德音曾經說過的那樣,失去了華為之後,臺積電空餘的產能還會被其他企業迅速填補。前段時間英特爾正式官宣,自己的7nm工藝產品推遲發布,同時還與自己的對手臺積電合作,把一部分6nm的晶片訂單交給了臺積電生產,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美國在半導體技術上的落後,同時臺積電也正在悄然崛起。
與此同時,AMD、高通、蘋果等客戶也在瓜分著原本屬於華為的晶片產能,最重要的還有聯發科。華為在失去了海思麒麟之後,聯發科成了華為的第二方案。華為的用戶基數和每年的出貨量想必很多人都清楚,所以聯發科對晶片的訂單需求也是直線飆升,而這也就促進了臺積電的營收和發展。可以看出,臺積電斷供華為之後毫髮未傷,甚至還更加優秀了。
不過臺積電的這種風光無限的狀態僅僅只是存在於表面而已。雖說目前華為的受傷程度更加嚴重,但是餘承東在大會上也說了,要開始在晶片核心技術方面開始尋求突破,目前華為也已經在多個元器件上進行了相關的技術投入,準備代工相關方面的發展。
所以個人認為,臺積電在失去了華為這個客戶之後,未來的處境並不會樂觀,因為國產企業近幾年將會開始大力研發技術,我國相關部門也給出「助攻」,所以對臺積電來說,國產晶片的自主研發將會對臺積電未來的地位形成衝擊,首先就是中芯國際的發展。
不管是自己找方案還是與中芯合作,不可否認的是未來臺積電都將會面臨一大對手,所以雖然現在是臺積電躋身世界前十,但實則也是暗藏危機,未來不光要面對三星這個對手,我國企業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存在。
你認為華為的海思麒麟能否在未來重新出現在我們的視線當中呢?